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证明、证明对象

证明、证明对象


二、证明的真理性和正当性原理 1、 就证明结果的真理性来说,只能达到一种“相对的真实性”。 具体来说,这种情况的出现,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人的认识具有主观性和客观性,主观的认识结果必须 完全符合客观情况,认识才具有绝对的真理性。 第二,法律价值的冲突和协调也造成了证明的相对性。 第三,司法活动与科学研究不同。 2、正当性:就是在伦理上具有道德性。正当性有时又称为合法 性。具体来说,诉讼证明的正当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证据要合法 第二,证明的程序必须正当、合法 实际上,诉讼程序或者证明过程的正当性最典型地体现在当事人 对证明的参与以及对当事人各项权利和利益的保护上。
证明、证明对象
第一节 证明的概念和特点 第二节 刑事、民事、行政诉讼中的证明
第一节 证明的概念和特点
一、证明的概念 证明:是指诉讼主体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标准,运用已知的证据和事 实来认定案特征: 第一,证明的主体是诉讼主体。 第二,证明对象是诉讼客体或者案件事实。 案件事实:是指法律规定司法机关为了正确作出裁判或者决 定必须查明的事实,是适用法律不可缺少的基础。又称为要件 事实或者待证事实。 注意区分: 1、全案事实:是司法人员通过调查取证所了解到的所有情况, 其中可能与本案有关,也可能与本案无关。 2、案情事实:是指司法人员通过调查取证了解到的与本案有关 的一切事实。 3、案件事实:是案情事实中为法律规定必须查明的要件事实。
第二节 刑事、民事、行政诉讼中的证明
一、三大诉讼证明的共同特征 1、从实体的规定上说,证明源自实体法的要求;从形式的规定 上说,证明则是由诉讼法加以调整的。 2、证明方式相同 3、证明主体相同 二、三大诉讼证明的差异 第一、证明责任的分配不同 第二、证据的种类不同 第三、证明标准不同 第四,证明对象不同 第五,证明的程序和规则不同
第三,证明必须按照法定的范围、程序和标准进行。 证明的法律性表现在: 1、证明的主体由法律规定,诉讼主体通常就是证明的主体。2、证 明的对象由法律规定。3、证明的标准由法律规定。我国三大诉讼 法规定的标准都是“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4、证明的 主要程序由法律规定。5、证明的方法和手段由法律规定。 6、证明 行为会产生法律上的效果。
※关于司法证明问题存在的误区: 1、将诉讼证明视为公安司法机关运用证据认定案件事实的职权活 动。 其实,诉讼证明的主体应当是,也仅仅是诉讼双方当事人。 2、将诉讼中的证明活动完全等同于人们对案件事实的认识活动。 3、将诉讼证明活动完全等同于认识活动的必然后果。就是错把法 院审查证据,认定案情的行为看作与公诉机关、诉讼当事人一样在 进行探求案件事实真相的活动,甚至在这种认识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因而得出法院也承担证明责任的错误结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