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常见错例分析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常见错例分析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常见错例分析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教材在计算教学方面,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多位数的乘法、除法的计算方法。

另一方面,要求学生灵活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以及减法和除法的运算性质进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简便运算。

由于四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简便运算,再加上简便运算的题目形式灵活,变化多样,学生特别容易出错。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题,我收集整理了这类题型中的典型错题,并对出错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为一线教师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提高教师的防错纠错水平。

一、学生没有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导致出错1、学生没有掌握简便运算的方法典型错例1:(24+32)×125 正确解法:(24+32)×125=56×125 =24×125+32×125=7000 =3×(8×125)+4×(8×125)=3×1000+4×1000=3000+4000=7000错因分析:这道题是一道非常典型的简便运算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的能力。

有的学生没有用简便方法,有的学生只是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了第一步简便,没有注意观察数字125的特点,利用125×8=1000这一规律进行凑整,使计算简便。

这说明学生对数字的特点和各种简便运算的定律掌握还不够扎实,应用还不够灵活。

典型错例2:175×28-75×28 正确解法:175×28-75×28=4900-2100 =(175—75)×28=2800 =100×28=2800错因分析:这道题目是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用,有的学生没有注意观察到相同因数28,所以没有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典型错例3:65×68+34×68+68 正确解法:65×68+34×68+68 =(65+34)×68+68 =(65+34+1)×68=99×68+68 =100×68=6732+68 =6800=6800 错因分析:这道题是学生特别容易出错的,有的学生认为最后一个68只是一个加数,所以就无法联想到运用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用进行简便。

如果能把最后一个68改写成1×68的形式,学生就很快能看出应该运用乘法分配率进行简便。

在简便计算中,这种不能直接简便,通过变形后才能进行简便运算的题目往往被学生忽视。

典型错例4:101×9×3 正确解法:101×9×3 =909×3 =101×(9×3)=2727 =101×27=(100+1)×27=100×27+1×27=2700+27=2727错因分析:这道题也是需要经过变形后才能进行简便计算,有的学生没有注意观察101这个数字的特点,所以认为无法简便。

这就要求学生做简便计算题时一定要注意观察题目中数字的特点。

典型错例5:800÷25 正确解法:800÷25 =800÷25 =(800×4)÷(25×4)=32 =3200÷100=32错因分析:这道题根据除数的特点利用商不变的性质进行简便计算的题目,学生习惯了运用各种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往往想不到利用商不变的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典型错例6:3600÷(18×40)正确解法:3600÷(18×40)=3600÷720 =3600÷18÷40=5 =3600÷40÷18=90÷18=5错因分析:这是一道运用除法的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的题目,先去掉括号,然后再进行简便计算。

典型错例7:4×(96×25)正确解法:4×(96×25)=4×2400 =4×96×25=9600 =4×25×96=100×96=9600错因分析:这道题也是不能直接简算,先去掉括号,然后利用乘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运算。

典型错例8:28×(200+3)正确解法:28×(200+3)=28×203 =28×200+28×3=5684 =5600+84=5684错因分析:这道题是典型的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的题目,学生没有认真观察题目的特点,所以没有运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典型错例9:39×101 正确解法:39×101=39×(100-1)=39×(100+1)=39×100-39×1 =39×100+39×1=3900-39 =3900+39=3861 =3939错因分析:这道题也是根据数字101的特点,改写成100+1后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的简便运算。

学生在进行改写时出现了错误,这主要是学生对这种方法不理解,只是大概记得是改写成了整百数加一个尾数,或者整百数减去一个尾数,出现了混淆不清的状况。

典型错例10:58×96-58+58×5 正确解法:58×96-58+58×5 =(96+5)×58-1×58 =58×(96-1+5)=101×58-1×58 =58×100=5858-58 =5800=5800错因分析: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没有真正掌握,这道题目中中间部分的58就表示1个58,所以看做三部分乘积相加、减,每一部分的相同因数都可以提取到括号外,然后统一进行运算。

学生只把相加的两部分进行了简便,对减法部分没有进行简便。

典型错例11:25×32×125 正确解法:25×32×125=800×125 =25×(4×8)×125=100000 =(25×4)×(8×125)=100×1000=100000错因分析:这道题学生没有看出简便方法,其实可以通过把32改写成4×8,然后再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

典型错例12:29×99 正确解法:29×99 =(10+19)×99 =29×(100-1)=10×99+19×99 =29×100-29×1=990+1881 =2900-29=2871 =2871错因分析:这道题目学生只知道接近整十整百的数可以改写,但没有真正弄懂应该怎样改写,遇到两个数都接近整十整百时,到底该改写那个数。

非常明显,这道题应该把99看作100-1,然后再进行简便运算。

2、学生对简便运算中的关键步骤没有写具体简便运算重点考查学生运用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进行运算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一定要写清楚自己的思维过程,关键简便步骤不能省略。

然而,有的学生简便步骤没有写出来导致出错。

典型错例1:101×9×3 正确解法:101×9×3 =101×(9×3)=101×(9×3)=101×27 =101×27=2727 =(100+1)×27=100×27+1×27=2700+27=2727错因分析:这道题目首先运用乘法结合律把后两个因数先乘,为后面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打好了基础,但学生在计算101×27时没有写出体现使用简便方法的步骤,因而导致了错误。

典型错例2:2400÷25 正确解法:2400÷25=9600÷100 =(2400×4)÷(25×4) =96 =9600÷100=96错因分析:这道题目学生明显应用商不变的性质进行了简便计算,但没有写出自己具体的思路,所以导致错误。

二、学生对运算定律没有熟练掌握典型错例1:(125+25)×8 正确解法:(125+25)×8=125+25×8 =125×8+25×8=125+200 =1000+200=325 =1200错因分析:这道题学生不会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其次学生对去括号的方法也没有掌握。

含有两级运算的题目不能随便去掉括号。

典型错例2:74×99+74 正确解法:74×99+74=(100-1)×74 =74×(99+1)=100×74-1×74=74×100=7400-74 =7400=7326错因分析:这道题学生对乘法分配律没有掌握,这是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用,学生不知道把相同因数提取到括号外面后,括号里面的数字到底是怎么确定的。

典型错例3:4×(96×25)正确解法:4×(96×25)=(4×25)×(96×25)=4×96×25=100×384=4×25×96=38400 =100×96=9600错因分析:这道题是学生把乘法交换律和乘法分配律混淆导致的错误,说明学生把乘法交换律和乘法分配律的基本特征没有区分清楚。

应该先去掉括号,然后运用乘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即可。

三、没有注意运算顺序导致错误典型错例1:(48-48÷12)×6 正确解法:(48-48÷12)×6 =(0÷12)×6 =(48-4)×6=0×6 =44×6=0 =264错因分析:这道题学生在计算括号内的时候,没有注意运算顺序,先算减法,后算除法导致出错。

四、基本计算能力不过关典型错例1:正确解法:630×【840÷(240-212)】630×【840÷(240-212)】=630×【840÷28】=630×【840÷28】=630×30 =630×30=1993 =18900错因分析:这道题是学生对整数乘法计算不过关导致的错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