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庆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对比分析报告

重庆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对比分析报告

重庆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对比分析报告一、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大体区情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经济体量较大,是重庆市国民经济的骨干组成部份。

其幅员面积占全市%,集聚全市%的常住人口、%的经济总量,正处于加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一)区情概况。

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主要散布在重庆主城区外的“一圈两翼”。

其中:万州地处渝东北、三峡库区腹心、长江中上游结合部,是重庆主城之外最大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黔江地处渝东南,武陵山腹地,渝鄂边区结合部,是6个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唯一的少数民族聚集地。

涪陵、江津、合川、永川地处重庆“1小时经济圈”。

合川是建国后唯一不是“地域行政中心”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表1: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概况(2008年末数据)。

备注:到主城区里程是以高速公路从所在城市到重庆绕城的距离。

除黔江、江津外,其余为全程高速。

(-)区位交通。

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均位于重庆与周边省区域中心城市的骨干道上,均与都市区构建起快速通道,交通方式均已向立体化方向发展。

1. 万州区。

1917年设立海关。

经渝万髙速距重庆主城327千米。

318国道穿越全境,达万铁路、万州机场、渝万、万开、万云高速公路建成开通,鞍子坝客运中心、江南集装箱码头一期工程建成投入利用,渝万城际铁路即将动工建设。

万州港是长江十大口岸之一,170() 万吨深水港码头已具雏形,万吨级船队可直达上海。

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大体形成。

2. 涪陵区。

位于长江、乌江交汇处。

经渝涪高速距重庆主城100 千米,到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千米。

黄旗港集装箱码头年内将建成, 一期工程年吞吐能力集装箱2()万标箱、滚装船18万辆,海关已在涪陵设立办事处。

重庆一上海沿江高速、铁路等正在计划建设中。

着力打造重庆交通副枢纽。

3. 黔江区。

经国道319距重庆主城33()千米约5小时车程。

渝湘髙速黔江段年内通车。

经渝怀铁路距重庆江北站312千米,距怀化站30()千米,3小时内可抵达重庆主城,24小时内可抵达沿海省会城市。

黔江舟白机场按4C级建设,明年试飞,设计能力旅客吞吐量12万人次,知足2架C类飞机自滑进出。

4. 江津区。

距重庆主城42千米、江北国际机场70千米,重庆18() 千米绕城高速公路在江津境内有千米、渝滇高速公路在其境内有47 千米,计划的城市轻轨5号线直达江津。

长江黄金水道127千米东西贯穿全境,有国家级深水良港5个,常年可停泊500()吨以下的船舶和万吨级船队;全区水域通航里程超过35()千米,10()()吨级以上泊位15个。

5•永川区。

位于重庆西部,经髙速公路距重庆主城56千米,西离成都276千米。

成渝铁路、成渝高速公路横贯全境,长江流经南端, 历为渝西和川东南交通枢纽。

6.合川区。

合川地处重庆西北部,境内嘉陵江、涪江、渠江三江纵横并在城区汇流。

遂渝快速铁路、渝武高速公路、国道212线、襄渝铁路和在建的兰渝铁路穿境而过。

经高速公路40分钟可达重庆主城,5()分钟可达江北国际机场,3小时可达到都,是渝西北的重要交通枢纽和重庆通往川北、陕西、甘肃等地的交通要道。

表2: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交通概况(2008年末数据)。

备注:公路路网密度采用重庆统计年鉴2()08年末数据对比。

从品级和路网密度看,我区交通状况基础较好,城市交通还有发展空间。

(三)资源状况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资源均比较富集,建制历史比较悠长,人文积淀比较厚重,劳动力资源比较丰硕,均为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表3: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资源概况。

(四)主要经济指标对比情况。

主要从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进行对比,其他主要经济指标见附件1和附件2。

表4: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GDP排序表。

(单位:亿元)备注:人均GDP为年度测算指标。

我区经济总量和人均GDP在六个中心城市中均靠后,且发展速度还不够快。

表5: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财政收入排序表。

(单位:亿元)备注:从地方财政收入看,我区居中,但可用财力偏低,说明我区财政收入结构不够合理。

表6: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固定资产投资排序表。

(单位: 亿元)百度文阵-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备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我区靠前,但工业投资占比小,横比其绝对值和增速均排名靠后。

二、主要发展思路和2009年目标任务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均依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明确提出了此后一段时期的发展思路,肯定的2009年目标任务均比较高。

(-)主要发展思路。

1•万州区:依照市委、市政府对万州提出的“135”目标任务(T 即1个目标,成为全市“一圈两翼”发展格局中的重要增加极;“3” 即3大定位,重庆城乡统筹发展的第二大城市、渝东北及三峡库区的经济中心、和谐稳定新库区的示范区;“5”即5项任务,着力加速特色产业发展、提升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推动城乡统筹发展、解决民生问题、增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制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 第一步,建设“50()亿万州”。

力争3年翻一番,到2011年经济总量达到50()亿元以上,奠定坚实墓础;第二步,从2012年开始,力争用4年再翻一番,到“十二五”末的2015年经济总量达到10()()亿元以上,构筑大体框架;第三步,从2()16年开始,再通过5年的尽力翻一番,到“十三五”末的202()年经济总量达到200()亿元以上,成为名不虚传的重庆第二大城市和渝东北及三峡库区经济中心°着力打造宜居万州、丛林万州、创业万州、健康万州、和谐万州。

2.涪陵区:围绕建成全市对外开放门户前沿的目标,以打造重庆东部增加极为着力点,解放思想,自我加压,提出了建设“工业涪陵、港城涪陵、安商涪陵、宜居涪陵、人文涪陵”的新任务,锁定了本届政府实现“500亿GDP、800亿工业、45亿财政”的奋斗目标。

3.黔江区:围绕加速建设“一城市一枢纽三中心”(5年形成区域性中心城市大体框架,打造渝东南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产业集聚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公共服务中心)的目标,大力实施大通道、工业强区、城市东进“三大战略”,尽力把黔江建成渝东南区域性中心城市和武陵山经济髙地。

4.江津区:提出了大力实施千亿工业强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统筹城乡发展“三大战略”。

到2012年,全区工业总产值达10()()亿,培育1()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发展一批1()()亿、5()亿级企业集团,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竞争力强的优势企业,力争规模企业达到40()户以上。

5.合川区:确立了“3421”工作思路。

牢牢围绕打造中国知名旅游城市、重庆区域性中心大城市、重庆最美丽城市“三大奋斗目标”, 实施强盛合川、美丽合川、平安合川、德润合川“四大战略”,抓奸发展与民心“双十工程”,推动“百个重点工作项目”,走出一条具有时期特征、合川特色的发展之路。

6.永川区:围绕“精美城市、渝西髙地、幸福永川”的目标,确立了“369”工作思路。

“3”即:“三个渝西领先”。

城市发展规模和品质渝西领先;经济总量、引资水平和市场规模渝西领先;市民幸福感、归属感、安全感渝西领先。

“6”即:重点打造“六大髙地”。

渝西加工制造业髙地;川渝黔“三区汇点”商贸物流髙地;渝西金融服务高地;中国西部休闲旅游高地;中国西部职业教育高地;渝西文化医疗高地。

“9”即:实施“九大举措”。

形成“一主两副两轴多点” 城镇体系;集约发展开放型经济园区;重点开展会展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等招商活动;建成重庆市创业示范基地;加速丛林永川建设和城区河道综合整治工程;营造对外开放的软环境;在开放发展中着力改善民生;完善推动科学发展的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建设开拓开放的领导班于和人材队伍。

(二)2009年目标任务。

表7: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2009年部份目标任务。

(单位:备注:涪陵区2008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71亿元;2009年招商引资任务力争引进10()亿级、50亿级工业项目2—3个,有较大投资规模商业项目3个、总部经济项目5个和社会事业项目5个。

从以上5项指标看,合川2009年肯定的目标任务横向比,绝对值和增速均较靠后。

三、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产业发展情况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均培植起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

(一)工业发展情况。

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2008年共实现工业增加值亿元,占全市%, 特色园区初具规模,初步构建起特色优势产业体系。

1 •大体情况。

表8: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工业概况(2008年末)。

(单位:亿元)备注:我区工业总量、工业占GDP的比重排名均靠后,说明我区工业化程度不髙;规模工业企业个数多,但个头小,大型企业尚未,中型企业也不多, 重庆工业50强企业1户也没有。

2•支柱产业情况。

万州:形成了盐气化工、纺织服装、新型材料、食物药品、机械电于等5大特色产业。

到2008年末,有34家工业企业年产值超过亿元,其中,重庆宜化年产值超过3()亿元,大全新能源、三峡纺织超过1()亿元,雷士照明、太白酒业、三峡水利、长安跨越、索特盐化超过5亿元;水泥产量万吨;发电量6亿度。

涪陵:到20()8年持续7年入选重庆“十强工业区县”。

形成了食物、医药、化工、纺织、建材、机械和有色金属加工等7大支柱产业。

20()8年原煤产量万吨, 发电量达到亿度,榨菜产量万吨。

太极集团、建峰化工、中化涪陵化工、东升铝业集团、娃哈哈饮料公司、新涪公司接踵进入重庆工业企业5()强。

黔江:全国5()()强雨润集团和全市工业5()强重啤集团等知名企业入驻黔江。

2008年卷烟产量万标箱;原煤万吨;水泥万吨;发电量亿度。

江津:形成了机械装备、汽车及零部件、摩托车及零部件、热动力、粮油食物、电力、涂料化工、钢铁及深加工、新型建材等特色产业。

20()8年发电量亿度;水泥万吨;白酒53316千升;尿素58724吨。

珞璜电厂、重庆潍柴、重齿公司多次进入重庆工业5()强。

合川:形成以煤电能源、水泥建材、盐化工、机械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

2(X)8年电力装机容量达到万千瓦,发电量27亿度;煤炭产量23()万吨;水泥产量400万吨。

永川:形成了以汽摩零部件、船舶配件、石油井口装置为主的机械加工制造;以氢氧酸系列产品、煤炭为主的能源化工;以丝绸、食物为主的轻纺食物;以新型建筑装饰材料为主的冶金建材等四大支柱产业。

20()8年产值上亿企业22家。

3特色园区情况。

万州工业园区:2002年12月设立。

园区控规面积3()平方千米,下设天于园、盐化园、五桥园,重点发展盐气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机械电子、纺织服装、食物药品五大特色产业。

已实施开发1()平方千米,建成1()()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引迸江苏大全、江苏红太阳、湖北宜化联碱、山东如意纺织、浙江科华水泥、重庆啤酒、广东雷士照明、长安跨越专用车等10()余家企业。

20()9年估计实现工业产值20() 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6亿元,解决就业3万人,力争2012年建成100()亿级特色工业园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