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管理手册)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省分公司铁塔类项目技术规范标准化指导手册

(企业管理手册)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省分公司铁塔类项目技术规范标准化指导手册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省分公司铁塔类项目技术规范标准化指导手册二〇一五年十二月目录一.新建站建设标准化指导意见.................................................................... - 1 -(一)基站选址 - 1 -(二)新建站铁塔建设 ................................................................................. - 9 -(三)新建站铁塔基础建设....................................................................... - 15 -(四)新建站机房(柜)建设................................................................... - 35 -(五)新建站动力配套设施建设............................................................... - 38 -(六)新建站市电引入建设....................................................................... - 45 -(七)基站防雷接地 - 46 -二.存量共享站建设标准化指导意见 ......................................................... - 48 -(一)铁塔共享改造 - 48 -(二)机房及动力配套共享改造............................................................... - 52 -三.附件 ........................................................................................................... - 57 -附件1:铁塔应用场景及无线工艺要求 ............................................. - 57 -附件2:基站防雷接地技术要求.......................................................... - 57 -附件3:机房(柜)设备布置及工艺要求 ......................................... - 57 -附件4:铁塔改造方案及无线改造方案 ............................................. - 57 -为了规范和指导2016年铁塔项目建设,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合理控制工程造价,特制定本建设指导意见。

铁塔项目建设应坚持“先共享,后新建”的原则,统筹考虑增量新建和存量共享改造,以各运营商存量资源为基础,优先共享改造,整合优化资源。

本指导意见依据铁塔公司总部印发的相关建设指导意见、通信铁塔技术要求、配套设施系列标准等文件要求编制,同时结合湖北特点和运营商的实际需求,明确了湖北公司省分铁塔项目建设的相关建设标准。

适用于2016年新建站铁塔及配套建设,以及存量共享站铁塔及配套的改造。

明确了新建站的铁塔、机房(机柜)、电源、外电引入的建设原则以及平面布局、机房工艺、设备布置、设备和线缆安装要求。

明确了存量共享站铁塔及配套的改造原则及方案。

一.新建站建设标准化指导意见(一)基站选址1.总体要求1)站址设计应符合城建、环保、消防、抗震、人防等有关要求。

2)基站选址要满足客户的覆盖需求,同时要考虑站址的安全性以及施工的便利。

3)城区尽量选用市政、企事业单位的站址或建筑,尽量避免选择容易发生纠纷的居民类站址。

4)恩施、宜昌、十堰、襄阳南漳、保康、谷城及咸宁南部区域等山区农村建站,在满足需求的前提下,选址时要考虑二次搬运和外电引入距离,不应过长。

2.站址选择1)满足运营商的偏离度要求站址偏离可通过无线网络仿真验证,根据客户无线网络规划,站址宜选择在客户需求点的位置附近,其偏离的距离城区宜小于客户站距的1/8、乡村宜小于客户站距1/4。

站址四周应视野开阔,城区站址应确保天线主瓣方向100米范围内无明显阻挡,乡村站址应确保覆盖方向上1/2~1/3基站覆盖半径附近没有高于基站天线高度高山的阻挡。

各站址选择应结合当地的市政规划、环保要求,并与市政规划等相关部门做好协调、沟通,避免因市政规划变化造成的工程调整。

2)满足站址的安全性要求基站选址与其他行业建(构)筑物安全距离的相关规定,除满足无线覆盖外,必须遵从国家或地方法规规定的与其他建(构)筑物的安全距离。

设计人员在勘察选点过程中,必须履行对建设单位的告知义务;在设计文件中,明确相关行业规定,并强调需征得相应行业主管部门的同意后方可实施。

基站选址应结合当地的水文、地质、气象资料,宜选在地形平坦、地质良好、坚实的地段。

应避开有可能塌方、滑坡的地质。

严禁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域内选择站址,在民航航线上、军事管制区、军事航线等区域选址,应满足相关单位对站点位置、高度的要求和其他管理要求,不宜在道路、江河航道、高速公路及其他控制区内选择站址。

站址应选择在比较安全的环境内,不应选择在易燃、易爆场所附近,以及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发生火灾、爆炸危险以及散发有毒气体、多烟雾、粉尘、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附近。

避免在大功率无线电发射台、雷达站、生产强脉冲干扰的热合机、高频炉的企业或其他强干扰源附近设置站址。

基站选址与其它行业建筑物的安全距离要求如下:a)基站与公路距离:2009年6月1日施行的《湖北省高速公路管理条例》第三十四条:从高速公路用地外缘起50米的区域为高速公路建筑控制区。

在高速公路建筑控制区内需埋(架)设管(杆)线、电缆等设施或者设置非公路标志标牌的,应当事先经省高速公路管理机构批准。

2001年5月31日施行的湖北省公路路政管理条例(修正)第十九条: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范围从公路边沟外缘起,国道不少于20米、省道不少于15米、县道不少于10米、乡道不少于5米。

另外,还需确保距离高速公路栅栏一个塔高距离。

或征得高速公路或省公路路政主管部门同意。

b)基站与铁路距离:2005年4月1日起施行的《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30号)]第十条铁路线路两侧应当设立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

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的范围,从铁路线路路堤坡脚、路堑坡顶或者铁路桥梁外侧起向外的距离分别为:i.城市市区,不少于8米;ii.城市郊区居民居住区,不少于10米;iii.村镇居民居住区,不少于12米;iv.其他地区,不少于15米。

第十一条在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内,除必要的铁路施工、作业、抢险活动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i.建造建筑物、构筑物;ii.取土、挖砂、挖沟;iii.采空作业;iv.堆放、悬挂物品。

第十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铁路线路两侧距路堤坡脚、路堑坡顶、铁路桥梁外侧200米范围内,或者铁路车站及周围200米范围内,及铁路隧道上方中心线两侧各200米范围内,建造、设立生产、加工、储存和销售易燃、易爆或者放射性物品等危险物品的场所、仓库。

但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设立的为铁路运输工具补充燃料的设施及办理危险货物运输的除外。

第十八条在铁路线路两侧路堤坡脚、路堑坡顶、铁路桥梁外侧起各1000米范围内,及在铁路隧道上方中心线两侧各1000米范围内,禁止从事采矿、采石及爆破作业。

在前款规定的范围内,因修建道路、水利工程等公共工程,确需实施采石、爆破作业的,应当与铁路运输企业协商后,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另外,还需确保距离铁路栅栏一个塔高距离。

或征得铁路主管部门同意。

c)基站与堤防距离:1992年8月12日实施的《湖北省河道管理实施办法》第四条河道管理范围为两岸堤防之间的水域、沙洲、滩地(包括可耕地),以及堤身、禁脚地、工程留用地和安全保护区。

第十八条本省境内确保堤、干堤及重要支堤的禁脚地、工程留用地和安全保护区范围,由市、县人民政府按照下列标准划定公布:禁脚地:确保堤迎水面五十至一百米,背水面三十至五十米;干堤及重要支堤迎水面三十至五十米,背水面二十至三十米(从堤防两侧斜面与平地的交叉点算起);工程留用地:确保堤、干堤及重要支堤迎水面和背水面均为二百米(从禁脚地外沿算起);安全保护区:确保堤、干堤及重要支堤迎水面和背水面均为三百米(从工程留用地外沿算起)。

第二十条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堤身和禁脚地范围内建房、爆破、采砂、打井、挖洞、开沟、埋坟、铲草皮、打场晒粮、搭棚、设摊、堆放物料、钻探与开采地下资源、进行考古发掘、以及从事其他损害堤身和禁脚地安全的行为。

非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将堤身和禁脚地范围内的土地批给其他单位和个人使用。

另外,在堤防范围内建站,还需征得堤防主管部门同意。

d)基站与易燃易爆加油站距离根据《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023.0.3加油站的等级划分,应符合表3.0.3的规定:表3.0.3 加油站的等级划分4.0.2 在城市建成区内不应建一级加油站4.0.4 加油站的油罐、加油机和通气管管口与站外建、构筑物的防火距离,不应小于表4.0.4的规定:表4.0.4 油罐、加油机和通气管管口与站外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m)基站机房参照该规范中民用建筑保护类别的二类保护物进行设防,其防火间距在12~20米之间。

基站杆塔可参照该规范中架空通信线1.5倍至1倍杆高的相关规定。

由于基站的杆塔容易遭雷击,因此在考虑基站杆塔倒伏间距的同时,必须考虑基站杆塔遭雷击可能产生的危害,所以基站的最小安全间距应控制在不小于4/3杆高。

取各种规定的较大值。

另外,还需征得油站主管部门同意。

e)基站与高压线距离1998年1月7日实施的《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国务院颁布第239号令),对电力线路保护区做出了规定。

1999年3月国务院生产办公室/公安部颁布了《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实施细则》,对高压架空电力线与建筑物的安全间距进行的详细说明。

第五条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是为了保证已建架空电力线路的安全运行和保障人民生活的正常供电而必须设置的安全区域。

在厂矿、城镇、集镇、村庄等人口密集地区,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为导线边线在最大计算风偏后的水平距离和风偏后距建筑物的水平安全距离之和所形成的两平行线内的区域。

各级电压导线边线在计算导线最大风偏情况下,距建筑物的水平安全距离如下:l千伏以下1.0米1—10千伏1.5米35千伏3.0米66~110千伏4.0米154—220千伏5.0米330千伏6.0米500千伏8.5米对于在高压线附近选址的基站,其水平安全距离可参照2007年信息产业部综合规划司编制的《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信息工程部分)宣贯辅导材料》中第31页:3.5.2《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工程设计规范》YD5050—2005 6.1.9规定:高压输电线不应穿越卫星地球站场地,距35千伏及以上的高压电力线应大于100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