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木材学复习要点

木材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
1.木材及木材学的概念;
木材是来源于森林的主产品-----树木的一种各向异性的多孔性的毛细管胶体。

2.学习木材学的重要意义。

(1)木材作为一种资源所具备的优点:可更新性、可选育性、无污染性
不足:投资周期长,占地面积大;产品质量与数量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大,认为很难控制。

(2)木材作为一种材料或原料所具备的优势:强重比高、热导性能低、回弹性好、声学效果好、绝缘性能良、触觉效果佳。

不足:亲湿性、耐侯性、抗虫性、木材缺陷及各向异性等
(3)资源状况要求对木材有正确的认识:国产资源锐减、进口渠道渐窄、天保工程的启动、人工林木材材性下降
(4)环境保护对装饰材料要求提高:要求开发绿色环保型、低甲醛或无甲醛释放的材料、加工剩余物的回收及高效利用
(5)木制品的性能与木材优化加工:木材与胶粘剂及油漆的相互作用机理、木制品性能与木材之间的关系、木材抗性的提高的机理与方法
第二章(1)
1.树木及木材的组成部分,各部分的功能;
(1)树木的组成部分:树根、树冠、树干,功能...
(2)树干的组成:树皮、形成层、髓、木质部
2.树木的生长:高生长与径生长
3.木材的三个切面
横切面:与树干长轴或木纹相垂直的断面,亦即树干的端面
径切面:沿树干长轴方向,与树干半径方向一致或通过髓心的纵切面
弦切面:沿树干长轴方向,与树干半径方向相垂直或与以髓为圆心的同心圆相切的纵切面
4.生长轮的概念及其在三个切面上的表现形式:树木在一个生长周期内形成一层木材,围绕髓心呈同心圆状,称为生长轮;在温带或寒带地区,树木每年只有一个生长期,只形成一个生长轮,则称之为年轮。

生长轮在三个切面上的表现形式:同心圆状或波浪形/平行的条状/倒“V”形
5.早、晚材概念
6.心、边材概念及其在加工利用上的差异:
边材:成熟树干的任一高度上,新生成的颜色较浅,水分较多的木质部。

心材:位于树干中心部位,颜色较深,组织死亡,水分较少,比较耐腐的木质部,硬度有时比边材高。

心材在利用上的优点:特征颜色、渗透性低、耐侯性强、耐腐性及抗菌抗虫性佳7.木射线在三个切面上的表现形式:辐射状线条/平行带状/纺锤形或细线状
木射线对加工利用的影响
优点:防护溶剂易渗入;装饰效果较好
缺点:易导致木材开裂
8.管孔式、管孔的组合、侵填体:
概念:阔叶材的纵行细胞——导管分子在横切面上呈圆孔状,称为管孔;在纵切面上呈沟槽状,称为导管槽。

管孔式:根据管孔在横切面上的表现形式不同,将管孔排列分为若干个类型,简称为管孔式。

根据管孔式将阔叶材分为三大类型:
散孔材:早晚材管孔大小在一个年轮内区别不明显或几乎无区别,且多数管孔在年
轮内均匀或较均匀的分布。

桦木、槭木、杨木、水青冈及绝大多数的热带材。

环孔材:一个年轮内,早材管孔明显大于晚材,并沿着生长轮排列成一至数列,形成一环状区域带。

水曲柳、麻栎、毛栗等。

半环孔材:介于前二者之间。

胡桃木、柿树等。

9.树指道及具有正常树脂道的树种:松属、落叶松属、银杉属、云杉属、黄杉属、
油杉属
10.木材识别的要点及步骤。

第二章(2)
1.木材细胞的生成过程
1)形成层纺锤原始细胞的弦向分裂(平周分裂):
纺锤状原始细胞新的原始细胞
韧皮部母细胞一对子细胞
木质部母细胞两个子细胞四个子细胞形成层后生长阶段
直径增加,长度伸长胞壁增厚
厚壁细胞(原生质全部转化为胞壁物质,细胞死亡)
薄壁细胞(原生质一部分转化为胞壁物质,另一部分依然保留活性,供生活需要,至边材转化为心材时细胞内含物细胞死亡)。

2.胞壁特征
微纤丝的组织:木本植物细胞壁中的多糖类是以物理方式使之聚合为很
长的索,称为微纤丝,其实质上是一个结晶的纤维素芯(即微晶),嵌
入在半纤维素外壳内。

微纤丝排列方向与细胞长轴方向的夹角即微纤丝角
纹孔的概念、功能、组成与分类
概念:通常指细胞次生壁上的凹陷结构,即次生壁在增厚过程中所遗
留的局部未增厚的部分,又称为壁孔,是立木相邻细胞间水分和养料
的通道。

功能:a. 立木相邻细胞间水分和养料的通道;
b.加工利用时,木材干燥和防腐、防火的浸注及制浆等工艺
均与纹孔的渗透性有关;
c.在木材微观识别上具有重要意义。

纹孔的组成:主要由纹孔腔、纹孔膜、纹孔口组成。

纹孔的分类:依据纹孔腔的形状不同,将纹孔分为单纹孔和具缘纹孔两大类。

纹孔对:正常情况下,相邻细胞间出现两个互补纹孔,称作纹孔对
闭塞纹孔:针叶树材纹孔塞受不均衡压力而发生侧向位移,堵住纹孔口,一般早材部分易形成
螺纹加厚的概念及具有螺纹加厚的树种:
概念:在次生壁内表面上,由微纤丝聚集覆盖在S3上而形成的屋脊状凸起,呈螺旋状环绕着细胞内壁,通常呈“S”螺旋环绕,偶尔可呈“Z”螺旋环绕,这种加厚的组织称为螺纹加厚。

具螺纹加厚的树种:常出现于针叶树材的管胞、射线管胞,也可存在于某些阔叶树材的导管、木纤维、导管状管胞等厚壁细胞中,有时也出现于薄壁细胞中。

代表树种由紫杉属、粗榧属、榧属、落叶松鼠、银杉属、云杉属、黄杉属、穗花杉属及部分阔叶树材组成。

交叉场纹孔的概念与类型:在径切面上,由射线薄壁细胞和轴向管胞相交形成的“井”字形区域称为交叉场,该区域出现的纹孔称为交叉场纹孔,一般指早材部分,是针叶材识别的重要特征之一。

可分为五种类型:
窗格状:具有宽的纹孔口,系单纹孔或近似单纹孔,呈大的窗格状,通常1-3个横列,是松属木材的特征之一,以樟子松、华山松最为典型;
松木型:较窗格型纹孔小,为单纹孔或具狭的纹孔缘,但纹孔口两端较尖,大小不一致,常1-6个,常见于松属。

云杉型:纹孔具有狭长的纹孔口略向外展开或内含,形状较小,是云杉属、落叶松属、黄杉属、粗榧属等木材的典型特征;
杉木型:为椭圆形或圆形的内含纹孔,其纹孔口略宽于纹孔口与纹孔缘之间任何一边的侧向距离,纹孔的长轴与纹孔缘一致;
柏木型:纹孔口为内含,纹孔口较云杉型稍宽,其长轴从垂直到水平,开口比纹孔缘窄,纹孔数目一般为1-4个。

树脂道的组成:泌脂细胞层(epithelium)(树脂分泌的源泉)+死细胞层(散失原生质,充满空气与水分并木质化的细胞,是泌脂细胞所需水分与
养分的通道)+伴生薄壁细胞(位于死细胞的外层,提供养分与水分)
+厚壁细胞(管胞)(机械支持与输导)
拟侵填体(tylosoid):心材树脂道中近似阔叶树材侵填体结构,是由薄壁细胞增大所造成的。

树脂道已散失功能。

穿孔、穿孔板及其类型:导管分子在发育过程中,相邻两分子间细胞壁上的纹孔膜消失而形成的分子间底壁相通的孔隙。

两个导管分子之间底壁相连部分的细胞壁称作穿孔板。

穿孔的类型:单穿孔与复穿孔(梯状穿孔、网状穿孔、麻黄穿孔)。

导管分子间的纹孔常有一定的排列方式,称作管间纹孔式,为木材鉴定的重要特征之一。

阔叶树材木射线组织分类
针阔叶材微观构造分子的差异
为何说针叶材更适合于造纸?
第三章
纤维素的结晶区与结晶度、可及度(或到达度)
半纤维素在木材加工利用过程中的变化
木材的缓冲容量
木材酸碱性质对加工利用的影响。

第四章:木材含水率,纤维饱和点,木材的吸湿性;平衡含水率,吸湿滞后现象及其原因、生产上的重要意义;木材的干缩与湿胀概念、差异及产生的原因分析,稳定木材尺寸的途径;
水分存在的状态:木材的水分(自由水、吸着水、化合水)
含水率:木材中水分重量所占的百分率(绝对含水率、相对含水率)
平衡含水率:在一定的温度与湿度条件下,木材长期存放,当吸湿速度与解吸速度达到平衡是的含水率。

该指标在加工利用上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纤维饱和点:潮湿木材至于大气中,当自由水蒸发完毕而吸着水仍处于饱和状态时,此时的木材含水状态是纤维饱和点,此时的含水率则称为纤维
饱和点含水率,约23%-30%。

是木材多种性质变化的转折点。

干缩率:木材干缩后尺寸的变化率;
木材干缩湿涨的差异:方向/树种/木材密度/生长轮宽窄/应力木
原因:解剖构造及化学结构导致纵向小于横向木射线、早晚材、化学成分及导管壁上的纹孔导致弦向大于径向
稳定木材几何尺寸的途径:高温干燥/药剂处理/木材改性/锯径锯板
木材密度的测定方法
木材密度对材性的影响。

第五章:木材力学的基本概念,应力应变图分析、蠕变与松弛、特殊力学现象的分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