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_学会合作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_学会合作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水平二(四年级)学会合作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乎个体发展历程中的各个方面。

自1999年颁布《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以来,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正式独立为学校教育中的专门性工作。

根据山东省教学研究室编写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通过设计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和感悟,改变认知观点,调节情绪情感,接受行为训练的体验探究式活动课程,从而达到提高全体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孩子正处于向青少年过渡的儿童期的后期阶段,大脑发育正好处在内部结构和功能迅速发展和完善的关键期,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情感能力快速发展,意志发展开始从他律向自律过渡,开始具有自觉克服困难的意志,随着孩子交往范围的扩展和认识能力的发展,四年级的孩子开始对很多事情形成自己的想法,有较强的自我意识,但是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极其有限,社会交往缺乏经验,缺乏合作意识,经常会遇到许多自己难以明白的问题,开始产生很多不安和忧虑,需要家长和老师正确的引导。

三、教材分析对于小学生来说,心理健康问题主要集中在对于学校生活的适应能力上。

从以游戏为主的幼儿园和家庭生活转变为以学习为主的学校生活,是一次质的飞跃。

从进人校门开始,学校生活便成为小学生生活中最有意义的内容,成为他们心理发展的主要源泉。

能否逐渐的适应学校生活并且进一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坚强的意志品质、良好的社会关系的适应能力等等,对于小学生在整个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小学生人际交往辅导的主要目标是提高人际交往的技巧和能力,使他们学会交往、合作,懂得尊重、理解、信任和宽容别人。

引导学生加强同学之间的互动交流,学会处理同伴之间的矛盾冲突,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

合作是人际交往的基本技能和能力,合作和协调精神是学生进行良好人际交往所必备的的心理品质,也是教师塑造良好的班集体所必须加以培养的训练的。

因此,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尤为重要。

四、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基于以上分析,针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特制订以下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3、情感目标:在活动中体验合作成功的喜悦,培养初步的合作意识。

教学难点:形成初步的合作能力五、教学器材的准备矿泉水瓶、小球若干、笔和尺子、PPT 课件 六、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2、启发、引导式教学法;3、直观体验教学法;4、讲解示范法;5、游戏法;6、小组合作法;7、评价法;学法指导:采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活跃课堂气氛,通过学生自主尝试、互相对比、观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七、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引出主题:学生出演情景剧《五指之争》,让大家评判谁最重要?通过小游戏让学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合作要团结友爱,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会合作》。

(二)联系实际,理解合作:总结合作的定义,联系实际生活,进一步的理解合作。

(三)游戏引领,体验合作: (1)火海逃生:合作要有互相谦让 (2)图形记忆:合作需要明确分工 (3)左右手画图形:合作需要互相配合 (四)回归生活,反面举例通过列举反面的例子,让学生明白合作还要讲究原则 (五)实际行动,真诚合作合作创办一期六一儿童节手抄报 (六)齐唱歌曲,结束课程大家一起唱《众人划桨开大船》这首歌曲,在团结合作的氛围中结束本课1、认知目标:让学生懂得在集体生活中与人合作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2、技能目标:在合作交流中的过程中训练合作技巧,初步形成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与人合作的重要性《学会合作》教案指导教师点评:“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良好的合作与协调精神是人际交往必备的心理品质。

当前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缺乏与人合作的精神,本节活动课选用“团结合作”这一主题,把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景中,通过游戏、课堂讨论等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眼看、心想、手动,体验什么是合作和怎样合作,培养团结合作的能力,以增强合作意识,理解团结合作的意义和作用。

怎样“团结合作”是本活动行为训练的重点。

通过游戏活动,让所有学生亲自动手,玩一玩,做一做,从中悟出怎样做到配合默契、合作有方。

情景剧《五指之争》让学生明白合作要团结友爱,3次游戏活动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到如何的合作,游戏一《火海逃生》主要是让学生明白合作要互相谦让,有牺牲、奉献精神,游戏二《图形记忆大比拼》让学生感知合理分工巧安排才会取得合作的成功,游戏三《左右手画图形》让学生认识互相配合要默契。

最后通过联系实际这一环节,把生活中反面事例呈现给学生,让学生知道合作还要讲究原则,把行为实践延伸到课外,让学生自由组合设计儿童节手抄报,提供行为实践的机会。

最后整节课在学生们《众人划桨开大船》的歌声中结束。

整节课,环节紧紧相扣,层层递进,学生在思考与动手实践中学习,课堂氛围融洽儿活跃。

﹝胡兴军常金鹏﹞《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水平二(四年级)学会合作学情分析对于小学生来说,心理健康问题主要集中在对于学校生活的适应能力上。

从以游戏为主的幼儿园和家庭生活转变为以学习为主的学校生活,是一次质的飞跃。

从进人校门开始,学校生活便成为小学生生活中最有意义的内容,成为他们心理发展的主要源泉。

能否逐渐的适应学校生活并且进一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坚强的意志品质、良好的社会关系的适应能力等等,对于小学生在整个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四年级的孩子正处于向青少年过渡的儿童期的后期阶段,大脑发育正好处在内部结构和功能迅速发展和完善的关键期,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情感能力快速发展,是培养学习能力和情感能力的重要时期。

四年级还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改变不良习惯的最后关键时机。

在四年级以后,除非进行特殊的训练,孩子的学习习惯将很难改变。

四年级孩子的意志发展开始从他律向自律过渡,开始具有自觉克服困难的意志,所以四年级是培养孩子学习恒心的关键期。

随着孩子交往范围的扩展和认识能力的发展,四年级的孩子开始对很多事情形成自己的想法,有较强的自我意识,但是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极其有限,社会交往缺乏经验,缺乏合作意识,经常会遇到许多自己难以明白的问题,开始产生很多不安和忧虑,需要家长和老师正确的引导。

如果经过正确引导,孩子可以安然度过这个不安的时期,综合能力得到快速的提高,在学习的旅途中将会实现一次具有人生意义的深刻转折,从此踏上成功的人生之路。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水平二(四年级)学会合作效果分析通过本节心理健康活动辅导课,大部分同学能正确的理解合作,认识合作的重要性,在情景剧和游戏活动中,教师语言引导,学生积极思索,总结归纳出合作的几个要点。

一、在《五指之争》的情景剧中和一根手指系红领巾的活动中,学生明白要想合作成功,首先要团结友爱,了解合作的定义。

二、在师生的交流与思想火花的碰撞中,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家庭生活、学校学习与社会上各种合作,联系实际,认识合作的重要性。

三、教师精心设计的三个小游戏,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想,总结归纳出合作需要互相谦让、合作需要合理分工、合作需要配合默契。

学生能积极参与游戏活动,大胆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在学生明白合作方法时,教师的话题一转,从反面举例,让学生区别什么是真正的合作,合作要明辨是非,要遵纪守法,坚持原则,对别人、对社会、对自己有意义的事可以合作,否则就不能合作。

五、评测练习,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反思,当自己与同伴在合作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时,会怎么做,进一步训练、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让学生客观的审视、分析自己是否善于合作,交换心得,共同进步。

六、最后,布置一个合作的作业,让学生的理论应用与实践,课下完成合作。

在学生《众人划桨开大船》的歌曲中,振奋激励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在升华中结束本课。

本节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积极发言,积极的参与游戏,在玩中学,学中想,在理论与实践中思索、反思自己,培养提高合作的能力。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水平二(四年级)学会合作教材分析本教材选自山东省教学研究室编写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小学分册。

健康心理维护是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共同的心理发展需求,整体规划和设计,有针对性的开展自我发展辅导、情绪管理辅导、学习心理辅导和人际交往辅导等内容。

小学生人际交往辅导的主要目标是提高人际交往的技巧和能力,使他们学会交往、合作,懂得尊重、理解、信任和宽容别人。

引导学生加强同学之间的互动交流,学会处理同伴之间的矛盾冲突,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

人生存在世界上并不是孤立的个体,合作是人际交往的基本技能和能力。

当今的青少年在享受着时代财富的同时,他们的个性与社会性、知识与能力都表现出与父辈的不同色彩,尤其是大多数独生子女的最大心理特点已集中在一个“独”字上。

他们在家庭、学校生活中表现出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往的心理弱点。

而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能给人带来快乐,还能帮助人走向成功。

在小学阶段,合作和协调精神是学生进行良好人际交往所必备的的心理品质,也是教师塑造良好的班集体所必须加以培养的训练的。

因此,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尤为重要。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水平二(四年级)学会合作评测练习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育教学理论为依据,评价要力求多样性,方式灵活,要提高评价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评价不能只关注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把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还要确立多元的评价主体。

因此本节课的评测练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学习态度,合作能力,认真思考积极发言,敢于展示,技能掌握等方面进行评测练习。

采用的方式有:语言评价,肢体评价,物质奖励,以及游戏形式的达标检测。

评价的主体有:教师,学生。

在教学中,我随身携带自制的课堂评分卡片,随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语言评价、肢体评价并用五星红旗的标志奖励,合作能力强,认真思考积极发言,敢于展示,达标测评成绩突出的小队,在课堂的结束部分对课堂评价卡上每队的表现进行总结性评价,以表扬鼓励为主。

小组评测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水平二(四年级)学会合作课后反思本节课是一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理解合作,在快乐游戏的活动过程中感受合作,通过师生的语言交流,激发学生积极发言,能进一步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培养合作意识。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从情景剧《五指之争》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小游戏让学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引出本课的主题《学会合作》。

从五指之争的情景剧中大家知道了合作需要团结友爱,进而总结出合作的定义是“两个及两个以上的个体或群体,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共同完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