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车设计期末试卷A1答案

汽车设计期末试卷A1答案

汽车设计试题B 答案
一、填空
1、圆形、管形、片形、单杆式、组合式
2、主动部分、从动部分、压紧机构、操纵机构
3、直齿滑动齿轮、啮合套、同步器、同步器
4、长头式、短头式、平头式、偏置式
二、判断对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三、
1、①发动机功率的选择:
max e P =T η1(max 3600a r a V gf m +3max 76140
a D V A C ) (2) 其中T η为传动系效率,a m 为汽车总质量,r f 为滚动阻力系数,max a V 为最高车速,D C 为空气阻力系数,A 为迎风面积。

(2)
带入数值得 max e P =90.01(200360002.0*8.9*2500+320076140
2*3.0)=100.1 (KW ) (2) n P =4000—7000 r/min 均可 (1)
T max e =9550P e n P max
α α=1.1—1.3之间选取 (1)
T
P n n =1.4—2.0 之间选取 (1) ②发动机形式的选择:汽、柴油机均可,优先选择汽油机; (1)
因功率较大,故选择V 列发动机; (1)
冷却方式选择水冷。

(1)
③汽车布置:选择发动机前置前驱动形式。

(1)
2、①按发动机最大转矩和最低档传动比确定从动锥齿轮的计算转矩ce T (1) ce T =n i i ki T k f e d η
01max (2)
②按驱动轮打滑转矩确定从动锥齿轮的计算转矩cs T (1)
cs T =m
m r i r m G ηϕ‘22 (2) ③按汽车日常行使平均转矩确定从动锥齿轮的计算转矩cF T (1)
cF T =n
i r F m m r t η (2) 3、①转向系力传动比 P i =h W F F 2 而W F =
a M r h F =SW h D M 2 (2) 故P i =a
M D M h SW r (1) 若忽略摩擦损失,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得
h r M M 2=0ωi 因此P i =a D i SW 20ω (2) ②转向系角传动比
ωi ≈0ωi (1) ③分析:由P i 计算公式可知,当W F 一定时,增大P i 可以使h F 减小,使操纵轻便;(1) 由0ωi 定义可知:对于一定得转向角速度,转向轮偏转角速度与转向器角传动比成反比,(2)当角传动比增加后,转向轮偏转角速度对转向盘角速度得响应变得迟钝,转向灵敏性降低。

(1)所以“轻”和“灵”是一对矛盾。

4、①类型:领丛蹄式、双领蹄式、双向双领蹄式、双从蹄式、单向增力式、双向增力式等几种。

(4)
②制动效能因数排序:双向增力式、单向增力式、双向双领蹄式、双领蹄式、领丛蹄式、双从蹄式。

(顺序全对2分)
③稳定性排序:与制动效能因数排序相反。

(顺序全对2分)
5、作用:在工作过程中相对位置不断改变的两根轴之间传递转矩和旋转运动。

(2) 要求:①保证所连接的两轴相对位置在预计的范围内变动时,能可靠地传递动力; (2) ②保证所连接的两轴尽可能等速转动; (1) ③传动效率高,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维修方便等。

(1)
6、优点:簧下质量小(1);悬架占用空间小(1);弹性元件只承受垂直力,所以可用刚度小的弹簧,使车身振动频率降低,改善了汽车行使平顺性(2);由于有可能降低发动机的位置高度,使整车的质心高度下降,改善了汽车行使稳定性(2);左、右车轮各自独立运动而不互相影响,可减少车身的倾斜和振动。

(1)
缺点:结构复杂,成本较高,维修困难等。

(1)
7、1i =8
172Z Z Z Z =3.5 (2) Z 7+8Z =h Z =
m A 2=2*90/3=60 (2) 8Z =15—17,则Z 7=43—45。

取8Z =15,Z 7=45 (2)
又12Z Z =1i 7
8Z Z =3.5*31=1.17 (1) A=m (1Z +2Z ) (1) 1Z +2Z =m
A =30 (1) 取整后得1Z =13,2Z =17。

(1)
8、①同步环锥面上的螺纹槽; (2) ②锥面半锥角 ; (2) ③摩擦锥面平均半径R ; (1) ④锥面工作长度b ;
(1) ⑤同步环径向厚度。

(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