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化学选择题专练(二)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工业合成氨是一种人工固氮方法
B.侯氏制碱法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
C.播撒碘化银可实现人工降雨
D.铁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材料
【答案】D
【解析】固氮是指将由游离态(N2)转化为化合态(化合物)的过程,分为人工固氮和自然固氮。
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根瘤菌直接吸收空气中的N2转化为氮肥属于自然固氮,A正确。
侯氏制碱法的原理:向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氨气,使溶液呈碱性,然后再通入过量CO2,生成大量的HCO3-,利用NaHCO3溶解度小的原理而沉淀,然后过滤,加热制得纯碱Na2CO3,故B正确。
在四、五千米的高空中播撒AgI,AgI 在光的作用下分解成极细小的“核”,并在高空中扩散,成为云中水滴的凝聚核,水滴在其周围迅速凝聚达到一定体积后降落,实现人工降雨,C正确。
人类最早使用的青铜器是Cu的合金,D错。
选D。
8、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5℃时,pH=12的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的数目为0.01N A
B.7.9g[B(OH)4]-含有价电子数目为3.2N A个电子
C.过量的Fe与22.4LCl2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3N A
D.标准状况下,11.2 LHCl含有的H+ 0.5N A
【答案】B
【解析】A:未告知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OH-的物质的量,A错。
7.9g[B(OH)4]-的物质的量为7.9g/79(g·mol-1)=0.1mol,每摩尔[B(OH)4]-含有的价电子数目为32mol,故B正确。
C:未告诉条件,无法计算Cl2的物质的量,C错。
D:HCl分子中无H+,D错。
选B。
9、阿比朵尔是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潜在用药,其结构简式如图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含氧官能团的名称:羟基、羧基
B.分子式:C22H25BrN2O3S
C.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褪色,且褪色原理相同
D.1mol该物质最多与6molH2发生加成反应
【答案】B
【解析】一般来说,我们不先去确定分子式,这样很费时间。
A:含氧官能团的名称:羟基、酯基,A错。
C:使溴水褪色是因为发生了加成反应,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因为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C错。
D:阿比朵尔最多与7molH2发生加成反应(2mol苯环和1mol碳碳双键与H2加成,酯基中的碳酸双键一般不与H2加成),D错。
经检验,B正确。
选B。
10、下列实验现象、解释或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或解释或离子方程式
A
向FeSO4溶液中滴加NaHCO3溶液和稀
氨水。
产生大量白
色沉淀
Fe2++HCO3-+NH3·H2O=
FeCO3↓+NH4+
B
向3mL0.lmol/LAgNO3溶液中先加
4~5 滴0.1mol/LNaCl 溶液,再滴4~5
滴0.1mol/LNaI溶液。
先出现白色
沉淀,后出
现黄色沉淀
Ksp(AgCl)>Ksp(AgI)
C
向某溶液中滴加氯水,再加入NH4SCN
溶液。
溶液呈红色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D 向氯化钙溶液中通入CO2白色沉淀生成了CaCO3沉淀
【答案】A
【解析】A:该方法可以制取FeCO3沉淀,现象和实验结论均正确。
B:根据所给的量可知Ag+与Cl-反应生成AgCl(s)时,Ag+过量,当加入NaI溶液时,I-直接与过量的Ag+反应生成黄色沉淀AgI(s),而不是由AgCl(s)溶解的Ag+与I-反应生成AgI(s),故不能得出“Ksp(AgCl)>Ksp(AgI)”的结论,B错。
C:原溶液中若只含有Fe3+,也会出现如此现象,C错。
D:CaCl2溶液不与CO2反应,因为不能用H2CO3制取HCl,D错。
选A。
11、Fe3O4中含有+2Fe、+3Fe,分别表示为Fe(Ⅱ)、Fe(Ⅲ),以Fe3O4/Pd为催化材料,可实现用H2消除酸性废水中的致癌物NO2-,其反应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该法处理废水中的NO2-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NO2-+3H2+2H+=4H2O+N2
B.Pd降低了H2反应的活化能,作负极,电极反应式:H2 - 2e-2H+
C.反应过程中Fe(Ⅱ)被NO2-还原为Fe(Ⅲ)
D.Fe(Ⅱ)与Fe(Ⅲ)的相互转化起到了传递电子的作用
【答案】C
【解析】由图示可得出:H2在Pd材料表面上催化断裂成H原子,进而失去电子形成H+,电子传递给Fe3O4,Fe3O4中的Fe(Ⅲ)得到H2给出的电子转化为Fe(Ⅱ),NO2-在Fe3O4中的Fe(Ⅱ)处得到电子被还原为N2,而Fe(Ⅱ)被氧化为Fe(Ⅲ)。
由此可知C错误,选C。
12、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甲、乙、丙、丁、戊是这四种元素组成的常见化合物,己是元素C 的单质。
已知甲、乙的焰色均为黄色且水溶液均呈碱性,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B、C 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一定呈酸性
B.戊是淡黄色离子化合物
C.离子半径:C>D>A
D.相同浓度的甲、乙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c(ABC3-)>c(BC32-)
【答案】A
【解析】由题信息可以推出,甲:NaHCO3,乙:Na2CO3,丙:CO2(或H2O),丁:H2O(或CO2),戊:Na2O2,己:O2。
元素A、B、C、D 分别为H、C、O、Na。
选项A中:A、B、C 形成化合物可能为H2CO3、也可能为HCHO、CH3OH等,其水溶液不一定呈酸性,A错。
选项B:戊为Na2O2,淡黄色离子化合物,正确。
C中:离子半径:O2->Na+>H+,C正确。
D中:CO32-的水解程度大于HCO3-,所以混合溶液中c(HCO3-)>c(CO32-),D正确。
选A。
13、25℃时,向25 mL 0.1 mol·L-1NaOH 溶液中逐滴加入0.2 mol·L-1 醋酸溶液,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 A 、
B 间任一点的溶液中一定都有:c (N a +)+c (
C H 3C OO -)=c (OH -)+c (H +)
B .选用酚酞作指示剂比甲基橙作指示剂的误差大
C .V(CH 3COOH)=12.5mL 为滴定终点
D .用含 a 的代数式表示 CH 3COOH 的电离平衡常数5
.22.0105.27
-⨯=-a K 【答案】D
【解析】在A 、B 间的任何一点溶液中,阳离子均为Na +、H +,阴离子均为CH 3COO -、OH -,电荷守恒式为:c(Na +)+c(H +)=c(OH -)+c(CH 3COO -),A 错。
醋酸滴定NaOH 溶液,其产物为CH 3COONa ,其溶液呈碱性,应选择突变范围在碱性范围的酚酞作指示剂,造成的误差会小些,B 错。
V(CH 3COOH)=12.5mL 时,与NaOH 恰好完全反应,属于反应终点,此时溶质只有CH 3COONa ,溶液的颜色还未突变(红色变为无色),所以不
是滴定终点,C
Ka(CH 3COOH)。
以B 点溶液来计算CH 3COOH 的电离常数的过程如下:
B 点溶液电荷守恒:c(Na +)+c(H +)=c(OH -)+c(CH 3COO -),溶液呈中性,c(H +)=c(OH -)=1×10-7mol/L ,故有c(Na +)=c(CH 3COO -)
1);物料守恒关系
2),将(1)式带入(2)式求
D 正确,选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