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家中心校开展“回顾革命历史,展望祖国未来”专题教育活动方案根据双阳区教育局2009年德育工作计划和关工委工作要点,结合去年建国60周年这一契机,重点抓爱国主义教育,结合我佟家小学区的实际,特制定“回顾革命历史,展望祖国未来”专题教育活动方案。
活动目的:1、了解建国60年祖国的辉煌成就及人民生活的变化。
2、引导学生坚定四好信念,培养学生爱国、爱党及自立、自强,立志报国的思想感情。
3、为建国60周年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以实际行动表达爱国之声。
活动内容及要求:一、“六十年的辉煌”主题讲座活动各校要以建国60年来祖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体育、教育卫生取得的辉煌成就及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为内容,开展“六十年的辉煌”主题讲座,使学生了解祖国的成就及人民生生活的变化,坚定四好信念,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报效祖国的思想感情。
讲座结束后,各班同学要写好体会文章,并召开班会,在班会上交流。
二、“红色故事会”活动各校要指导学生以革命时期及建国以来英雄人物事迹为内容,通过多渠道获取信息开展红色故事会活动。
活动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要求人人讲一个故事,并将各班故事装订成册,在校内班际之间传阅。
要求每班评选一个优秀故事,利用合适时间在全校集会上展示。
三、“红色歌曲传唱”活动要求全校学生每人学唱一首爱国主义歌曲,各班班主任教给全班同学一首或几首爱国主义歌曲,各班要召开红歌会,让每名学生展示自己学到的红歌,并鼓励学生互相传唱,使红歌唱响于课堂、课前和课间。
班际之间可以互相邀请表演,使活动更加生动活泼。
四、“祖国颂”手抄报展评活动要求同学们以编创童谣、儿童画、诗词、征文、剪集图片等为形式和内容办一期手抄报,歌颂祖国的伟在成就及人民的生活变化,表达同学们爱国心声。
要求各班将评选出的优秀手抄报在走廊展台上展出。
附:1、“六十年的辉煌”主题讲座参考材料2、建国六十年大事记佟家中心校2009、8庆祝新中国六十周年讲座——建国六十年的辉煌60年,光辉岁月弹指挥间,60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
2009年,我们伟大的祖国迎来了她的60岁生日。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历史翻开新的一页,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从此结束了中国延续两千四百多年的封建社会,饱经战争沧桑与落后苦难的中国人民终于重新站起来了!中国像一只巨龙一样,以一个大国的身份重新屹立于世界东方!那时的中国,民生凋敝,经济严重落后,国家事业百废待兴,我国的工业化水平是极低的。
出行用的自行车,人们叫它“洋马”,点火用的火柴,人们叫它“洋火”,钉东西用的钉子,人们叫它“洋钉”。
因为那时的中国人没有见过这些新奇的东西,也不会造,都是从西洋传过来的。
那个艰苦的年代,我没有经历过,但从我看过的资料片中完全能够体会,当时的中国人民依旧生活在极端贫穷之中。
光阴如水,岁月如梭。
时光来到了2009年,我在电视机前,收看着中国第三个南极科考站落成的新闻。
又是一个重大成就,我开始浮想联翩,我想起了祖国成功举办了第二十九届夏季奥运会,想起鸟巢,想起了奥运健儿们的英姿,我想起了祖国接连成功发射了神州五号、六号、七号载人航天飞船,想起太空,想起了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航天领域举足轻重的一员,我想起了改革开放整整三十年里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保持年均10%的增幅,想起中国国力,想起中国已经成为这个世界综合国力第六的国家,想起新中国成立的这一甲子中国的国际地位迅速的、不断地提升,想起新中国历史,想起了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光辉的足迹!一、经济建设方面:建国六十年,我国经济建设经过“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跨越式大发展,2008年国民生产总值已突破23万亿元,平均年增长速度超过8%,全国经济总量仅次于美国、日本跃升世界第三位。
粮食、棉花、肉类、钢铁、煤炭、化肥、水泥等主要农产品和工业品产量居世界首位,中国已名符其实成为“世界工厂”。
二、政治建设方面:建国六十年来,中国人民彻底摆脱被压迫被剥削的地位,真正当上了国家的主人。
全国人大政协两会制度,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中国妇女获得彻底解放成为社会半边天,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坚持“三个代表”思想,成为人民爱戴拥护为民服务的执政党。
全国56个民族团结,炎黄子孙一家亲,少数民族都实现民族自治,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
值得一提的是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西藏农奴制度最终被推翻,西藏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建国六十年来,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提高,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开展全方位外交,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在妥善应对金融危机,911事件等一系列国际危机中发挥了负责任大国的作用,中国建交国家地区达165个,积极推动亚太、欧太地区对话与合作,维护了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政治、经济的外交促进祖国统一,捍卫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
值得自豪的是被帝国主义抢占的香港和澳门,回到祖国的怀抱,97年香港回归,99年澳门回归,让百年来受屈辱的中华民族扬眉吐气,踏上民族振兴的伟大征程。
三、科技文化建设方面:建国六十年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成为先进文化建设的原动力。
中国航天事业“两弹一星”取得长足进步,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这是著名“两弹”。
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进入太空轨道,宣告中国进入航空时代。
两弹一星被载入史册。
经10多年努力,根据航天需要,我国成功研制了“长征一号”“长征二号”“长征三号”“长征四号”四种系列火箭,后又发展九种型号的火箭。
1999年“神舟号”载人航天试验飞船发射成功, 2003年“神舟”五号乘坐杨利伟,开创中国航天新时代,2005年“神舟”六号将费俊龙和聂海胜两名航天员送上太空。
2008年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名航天员乘载“神舟七号”圆满完成航天任务,迈出中国人太空行走的第一步,中国成为世界上继苏联和美国的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
“嫦娥一号”是航天事业另一壮举,2007年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成功升空成为中国航天事业新的里程碑。
四、教育卫生文化事业的成就巨大,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全国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基本形成结构完整、专业齐全的职业教育体系。
高等教育国家启动“211工程”,教育改革全面推进,建立一套奖,贷、助、补、“减免”的资助帮困尖子生政策体系。
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本、专科校在校生2000万人以上,是1949年的170倍。
2008年高校毕业生达550万人,在学研究生110多万,为现代建设输送到专门人才。
五、体育事业蒸蒸日上,迈进体育强国之列。
国家实施《全面健身计划纲要》和《奥运争光计划纲要》,2001年中国申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取得成功。
实现百年奥运,百年圆梦。
让世界感受中国国家软实力的提高,2008年中国又成功举办奥运会,让世界为中国喝彩,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获51金,21银,28铜,列金牌榜第一位,这一年中国运动员共获120个世界冠军,有11人2队16次创16项世界记录。
六、民生方面:1、住:刚建国时,城镇居民住宅面积小,设施简陋,北方大杂院,南方是亭子间,拥挤杂乱,所谓“四世同堂十平米,五代家人居陋室”,农村是北方土坯房,南方草棚多,破旧失修,人畜混居,卫生条件差。
建国六十年来,人居环境大为改善,居住面积大,居住条件大改善。
城镇居民走出没有厨房,卫生间,没有下水道的老房子,搬进新楼房,住进环境优美的生活小区。
有高层住宅区、复式楼,有花园小区,还有单门独院的特色别墅。
农村更是发展快,七八十年代住瓦房,九十年代住楼房,新世纪住上别墅房,空调、彩电、洗衣机、冰箱等现代家用电器一应俱全。
六十年代居民离不开“手表、缝纫机、收音机、自行车”的老四件,八十年代变成彩电、录放机、洗衣机、摩托车,现已被电脑、家庭影院、数码相机、小汽车新四大件取代。
2、行:刚建国时期交通不便,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电车、汽车比较多见,黄包车,自行车是比较普遍的代步工具。
在一般的中小城市,有少量的自行车和人力车。
而农村里,北方有马车、人力板车,南方有航船、牛车,步行是最普遍的出行方式。
改革开放前,城市的交通资源极为有限,人们出行除了用双脚行走之外,可以代步的交通工具也就是公交车和自行车了。
但是公交线路少,车厢经常拥挤不堪。
在80年代末的中国,出行对于许多人来说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买票难,乘车难,运输难。
因铁路运输能力的不足,当时的铁路客运量每天超载50%,高峰时超出100%,每天有80万人站着乘火车,而全国每年积压的物资则高达1亿5000万吨,南北运输的缺口达6000万吨。
相比之下,最方便的交通工具当然是自行车,中国曾被称作“自行车王国”,可见人们对于自行车的依赖。
但当时的道路建设也十分落后,这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
建国六十年来,交通条件明显改善,高速公路是国家现代化的主要标志,2007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5.36万公里,形成了“首都连接省会,省际相通,连接主要地市,覆盖重要县市”的高速公路网,2008年全国拥有机动车16803万辆,私人机动车12768万辆,其中私人汽车4018万辆,私人摩托车8722万辆。
铁路是交通的大动脉。
1995年完成京九铁路,跨越九省市,把香港与北京连接起来。
2008年建成青藏铁路,创造了几个“世界之最”,被藏族人民称为天路,动车组、高速铁路建设给人民群众带来交通的方便。
现在我们看到现代化大都市的道路可谓是生机勃勃,人群涌动,车流穿梭。
这些交通工具也花样繁多,公交路线增多、设施改善(不仅有普通公交车,还有较为先进的豪华大巴、双层巴士,车内还安装了空调、移动电视);出租车招手即是,私家车也屡见不鲜,地铁、轻轨等新型交通工具出现。
人们在繁忙的工作中发现出行的来回行程已缩短,道路也变得越来越通畅了……人们的交通观念也大为转变,假日旅游增多,国内游、出国游开始由观光型走向休闲度假型,并且出境旅游变得越来越平民化,选择也越来越多,而且走马观花式的旅游已越来越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个性化旅游悄然升温,人们放松心情度假,开始真正享受旅游带来的乐趣.3、食:有一句话叫“民以食为天”,可以说人们将“食”作为生活的最低标准,同时人们也将“食”作为生活的最高追求和享受。
从“食”的变化中,可以反映出一个社会的贫富盛衰,可以体味社会历史的变迁。
刚建国时,人民生活贫困,食不饱腹,粗茶淡饭,农村还没解决温饱问题, 50年代初,我国粮食短缺,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粮食、蔬菜紧缺,在吃不饱的情况下,人们往往以胡萝卜充饥。
由于缺乏最基本的营养,人们都有些浮肿,中央政务院于1953年10月发布命令:全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采取凭证定量售粮办法,粮票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