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漆常见缺陷及整改措施
油漆常见缺陷及整改措施
序号 现象 原因 一次涂装过厚 喷枪气压过大,出漆量过多 喷距太小 1 流挂 喷枪行枪角度不对 行枪过度重叠 过量堆积 涂料粘度太低 喷枪气压过高、雾化过度 喷涂时,喷距过大 2 干喷 喷嘴太小 粘度过大 稀释剂溶解能力差 漆膜太厚 3 针孔 环境温度过高 被涂物有湿气 颜料返粗 施工环境和工具不清洁 4 起粒 稀释剂不配套 压缩空气压力过高 涂料中混入机械杂质,未过滤 被涂物处理不干净 5 缩孔 被涂物体表面不干净 基材润湿性差 粘度过大 稀释剂挥发太快 不能形成湿膜 6 桔皮 气压不定或压力太小 喷距太大 一次喷涂太厚 底层未干再涂 被涂物表面有铁锈或油脂 7 起泡 被涂面有水汽 稀释剂不配套 调漆时带入起泡 底漆未干透 8 咬底 上层漆的溶剂太强 底面漆不配套 9 漆雾 过多 白化 现象 玻璃 脱落 气压过大,雾化过度 喷枪距工件表面太远 稀释剂用量太多 10 11 湿度过高(80%以上) 稀释剂挥发过快 基材有蜡、油、水等 措施 一次喷漆厚度45~60um为宜 调整喷枪气压至适当(一般为3.5~6.5mpa) 调整喷距(一般为30~40cm) 行枪时喷枪应与被涂面垂直 喷涂时湿膜间应稍微重叠,行枪结束时,要及时关闭喷枪 除上述可能的原因外,检查喷嘴是否损坏 粘度施工粘度一般25~35s(常温) 调整喷枪气压至适当(一般为3.5~6.5mpa) 缩短喷距(一般为30~40cm) 换用较大的喷嘴 将粘度调到一般25~35s(常温) 选用合适的稀释剂 一次喷漆厚度45~60um为宜 控制适宜的环境温度(10~35℃) 保持被涂物面干燥 更换细度合适的涂料 搞好施工环境卫生和保持工具的清洁 采用配套稀释剂 调整喷枪气压至适当(一般为3.5~6.5mpa) 将涂料过滤 将被涂面处理干净 将被涂物体表面处理干净 调整涂料的表面张力 将粘度调到一般25~35s(常温) 使用适当稀释剂 检查稀释剂是否正确 控制喷漆压力 喷距要适中 一次喷漆厚度45~60um为宜 控制两层漆之间施工间隔 涂前表面处理要到位 被涂面表面温度须在露点以上 使用适当稀释剂 调漆后静置10~20min,起泡消除后再喷 控制两层漆之间施工间隔 更换合适溶剂 注意底面漆之间的配套 降低压力 喷枪与工件表面保持适当距离(一般为30~40cm) 将粘度调到一般25~35s(常温) 涂装湿度应在80%以下 在稀释剂中加入高沸点溶剂,降低稀释剂的挥发 将底材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