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化学必修二笔记大全————————————————————————————————作者:————————————————————————————————日期:2化学必修二提纲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原子结构1.原子AZX原子核质子Z中子(A-Z)=N核外电子Z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质子数Z+中子数N=质量数A①质量数是原子上的概念,因为一种元素有多种同位素原子,所以元素没有质量数②由XXX号元素变为XXX号元素不是化学变化,是核变化③不存在两种质子数和电子数均相同的阳离子和阴离子例题1.某元素的中性原子,其核外电子数为X,核内中子数为Y,则:不能由此确定该元素的原子量(本题只能由此确定该原子的质量数A=X+Y)2.凡单原子形成的离子,一定具有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X)反例:变价金属、氢离子。
2.核素元素: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一种原子。
同位素:同种元素,不同核素。
(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特点①: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差别大②:自然界中,各同位素所占百分比不变(1)同分异构体:化合物(2)同系物:有机化合物(3)同素异形体:单质(4)同位素:原子例题求同位素比例:十字交叉法10 0.210.8 =1/411 0.83.核外电子排布电子层:由里向外,由低到高层数:1 2 3 4 5 6 7 (n)名称:K L M N O P Q排布规律:(1)由里向外,由低到高(2)最多2n2(3)最外层最多8个(4)次外层最多18个(5)倒数第三层最多32个总结十电子微粒原子:Ne分子:HF H2o NH3 CH4离子:阳离子:Na+ Mg2+ Al3+ H3o+ NH4+阴离子:F- O2- N3- OH- NH2-例题1.相对分子质量为98的含氧酸: H2SO4 H3PO42.下列元素一定是主族元素的是A 原子核外N电子层上只有一个电子的元素(x,过渡元素)B原子核外M电子层电子数为偶数的元素(x,过渡元素)C原子核外M电子层上电子数小于等于7的元素(√)D原子核外N电子层上电子数为2的元素(x,过渡元素)(此题从元素周期表入手理解,KLMN……分别代表元素周期表的周期数,而只有前三层长周期不包含过渡元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周期,7个横行,周期序数=电子层数短周期:1 2 3长周期:4 5 6 (7是不完全周期)族,18纵列,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主族A:短周期元素与长周期元素共同组成(7)副族B:长周期元素组成(7)0族:第十八列ⅤⅢ族:8 9 10列2 10 18 36 54 86 1182 8 8 18 18 32 26(未满)由长、短周期组成的族,不光为主族,还有0族例题 AC Z DBA+B+C+D=4Z/4Z+10/4Z+142.化合价特点(除稀有气体、O、F外)(1)金属显正价,非金属常显负价(2)最高正价=最外层电子数(3)最高正价+│最低负价│= 83.离子半径特点(1)小(2)大(3)阴离子>原子>阳离子(4)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原子序数越大,半径越小4.焰色反应钡Ba:黄绿钙Ca:砖红铜Cu:蓝绿钾K:浅紫锂Li:深红钠Na:黄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1.得电子①比较元素单质与H2化合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反应越易进行,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得电子能力越强。
②最高价氧化物酸性越强,得电子能力越强2.失电子①与H2O、酸反应置换出H2的难易:反应越易进化,失电子能力越强②最高价氧化物碱性越强,失电子能力越强。
3.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失电子能力下降,得电子能力增强,水化物碱性下降,酸性增强,气态氢化物稳定性增强,(稳定性强则还原性弱,原子非金属性强)金属性下降,非金属性增强4.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失电子能力增强,得电子能力下降,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酸的金属原子:HMnO4 5.应用ⅣB~ⅥB:耐高温(钛Ti、钽Ta、钼Mo、钨W)金属非金属分界:半导体(B、Si、As、Te、At、Al、Ge、Sb、Po)相对分子量小:地壳中多过渡元素:催化剂第二章化学键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键与化学反应1.化学键:相邻原子(广义)间的强相互作用力(稀有气体为单原子分子,没有化学键)分类:离子键: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包括引力与斥力,选择中注意)共价键:原子间共用电子离子化合物:有离子键 NH4Cl、Al2O3、MgO共价化合物:只有共价键 AlCl3、NH3·H2O、有机物(非金属氧/氢化物、所有酸)①由非金属间组成的离子化合物:NH4Cl②判断两物质间化学键是否相同时,只有离子键和有离子键与共价键的化合物一般看作不同类2.电子式共价键:极性(不同原子)非极性(同原子)离子键配位键注:判断是否达到八电子稳定结构:1.离子化合物除H都是2.共价化合物:最外层电子数+│化合价│=83.化学键与能量变化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的实质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
(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而物质不同化学键也不同,所以化学反应一定有能量变化)吸热反应:中和、金属+酸/水、C、H2、CO作还原剂的氧化还原放热反应:碱+铵盐、分解、化合、铝热、燃烧断旧键:吸收能量 E1<E2 放出能量成新键:放出能量 E1>E2 吸收能量(这里注意与生物学习的区别,肽键吸收能量断裂,放出能量和水,达到供能的目的。
是因为生成了键能更大的化学键,所以看做释放能量,但本质还是吸收能量。
)放热:反应物热能>生成物 E2>E1吸热:反应物热能<生成物 E2<E1例题1.断开1molH-H键,1molN-H键,1molN≡N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为436KJ、391KJ、946KJ,求(1)1molN2生成NH3(2)1molH2生成NH32.2.下表数据是破坏1mol物质中化学键所耗的能量:物质 Cl2 Br2 I2 HCl HBr HI H2能量/KJ 243 193 151 432 366 298 436(1)下列单质本身具有能量最低的是(2)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3)将NaHSO4溶于水,破坏了NaHSO4中的________键写出其电离方程式将NaHSO4熔融电离,破坏了NaHSO4中的________键写出其电离方程式类别通式代表性物质分子结构特点主要化学性质卤代烃R—X 溴乙烷C2H5BrC—X键有极性,易断裂1.取代反应:与NaOH溶液发生取代反应,生成醇;2.消去反应:与强碱的醇溶液共热,生成烯烃。
醇R—OH 乙醇C2H5OH有C—O键和O—H键,有极性;—OH与链烃基直接相连1.与钠反应,生成醇钠并放出氢气;2.氧化反应:O2:生成CO2和H2O;氧化剂:生成乙醛;3.脱水反应:140℃:乙醚;170℃:乙烯;4.酯化反应。
酚苯酚—OH直接与苯环相连1.弱酸性:与NaOH溶液中和;2.取代反应:与浓溴水反应,生成三溴苯酚白色沉淀;3.显色反应:与铁盐(FeCl3)反应,生成紫色物质醛R—C—H 乙醛CH3—C—HC=O双键有极性,具有不饱和性1.加成反应:用Ni作催化剂,与氢加成,生成乙醇;2.氧化反应:能被弱氧化剂氧化成羧酸(如银镜反应、还原氢氧化铜)。
羧酸R—C—OH 乙酸CH3—C—OH受C=O影响,O—H能够电离,产生H+1.具有酸的通性;2.酯化反应:与醇反应生成酯。
酯R—C—OR’乙酸乙酯CH3COOC2H5分子中RCO—和OR’之间容易断裂水解反应:生成相应的羧酸和醇O || —O ||O ||O ||O ||第三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合物1.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特点:种类多、难溶于水(乙醇除外)、溶沸点低、不耐热、可燃、大部分为非电解质(有机酸除外)、复杂、副反应多且反应慢、有机化学方程式书写“”、不全是共价化合物基本只有烷烃、苯不与KMnO4反应比例模型最能真实反映分子原子的存在状况。
2.甲烷CH4 (最简单的有机物)存在:天然气、石油气、沼气、坑道气物理性质:无色无味、ρ=0.717g/L(STP)、难溶于水化学性质:①燃烧现象: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理想的洁净燃料)(将气体点燃罩上干冷的烧杯,迅速倒置,再向烧杯中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点燃的气体是甲烷)点燃方程式:CH4+2O2 CO2+2H2O②性质稳定,不与KMnO4、酸、碱、溴水反应③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产物为混合物)实验现象:(1)瓶内黄绿色无色(2)瓶内液面上升但不充满,上方仍有无色气体(3)瓶壁上凝结了无色的油状液滴反应产物:CH3Cl气体油状液滴 CH2Cl2CHCl3 麻醉剂CCl4 工业溶剂光4CH4+10Cl2 CH3Cl+ CH2Cl+ CHCl3+ CCl4 + 10HCl注:此反应1molCl2只有一个Cl与CH4反应,另一个生成HCl3.烃:由C、H两种元素组成CH4是最简单的烃烷烃:CC单键,通式C n H2n+2(n≥1),C原子≤4时为气体C原子数相同,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简单命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4.同分异构体: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物性不同,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例题1.1molCH4与Cl2发生取代反应,待反应完成后测得四种取代物物质的量相等,则消耗Cl2________mol2.将1molCH4和1molCl2混合光照发生取代反应,反映结束后生成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两种气态烃混合物,STP下ρ=1.16g/L,则:一定有甲烷,可能是甲烷和戊烷的混合物4.立方烷,碳架结构如图(1)写出该烷烃分子式(2)该立方烷的二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有___种5.管道煤气:CO、H2、烃类天然气CH4(1)点燃同体积的管道煤气和天然气,消耗空气体积大的是:(2)管道煤气改烧天然气,灶具进气口如何改进?6.写出下列各烷烃分子式(1)同T、P下,其蒸气密度是H2的36倍(2)分子中含有22个共价键(3)120℃ 1.01×105Pa气态烃与足量O2完全反应,测得前后气体体积不变7.装有CH4、Cl2混合气体的集气瓶,玻璃片盖好后作如下处理,有何现象(1)置于黑暗处(2)将点燃的镁条靠近集气瓶外壁(3)放在光亮的教室里9.STP下,10ml气态烃与50ml足量O2混合,得到35ml气体和液态水,推断该烃可能的分子式10.0.1molCH2BrCH2Br需molBr2蒸气完全取代11.C2H4、SO2、NaOH溶液、镁粉和CCl4等都能使溴水褪色,写出原理(1)C2H4:(2)SO2:(3)NaOH溶液:(4)镁粉:(5)CCl4:第二节石油和煤重要的烃1.石油的炼制(石油为混合物,无固定熔沸点,是不可再生能源)①分馏(物理变化):利用各物质沸点不同,产物为混合物工具:分馏塔(模拟此实验需要用到温度计)②裂化(化学变化):目的是提高轻质液体燃料的产量和质量裂解(化学变化):温度提高(说明烃加热可分解,碳链越长越易分解)2.乙烯 C2H4(衡量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物理性质:无色、稍有气味、难溶于水、ρ=1.25g/L(STP)(略小于空气)化学性质:①燃烧现象:火焰明亮并伴有黑烟方程式:H2C=CH2+3O2 2CO2+2H2O点燃②使KMnO4褪色(被氧化),产物CO2③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加成反应)方程式:H2C=CH2+Br2 CH2Br—CH2Br注:加入AgNO3无现象,说明发生的不是取代反应,没有生成HCl 综上,CH4(C2H4)应通过溴水后洗气,通入KMnO4会引入CO2新杂质烯烃通式:C n H2n有机物燃烧耗氧量规律:(1)等质量:H/C质量分数越大,耗氧量越多(2)等物质的量:CxHy中X+Y/4越大,耗氧量越大实验室制乙烯:消去反应乙醇在浓硫酸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加热到170℃生成乙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