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重大误解制度 ppt (1)
重大误解制度 ppt (1)
我国重大误解制度解析
构成要件: 1、表意人对合同内容发生重大误解(错误具 有主观重要性和客观重要性; 2、因为误解,致使表意人表示出来的意思与 其内心真意不一致; 3、误解是由表意人自己的过失造成; 4、表意人因误解遭受较大损失。
解释先行与错误
先解释意思表示的客观意义,再判断经 由解释的意思表示之客观含义与其内心真意 之间是否发生重大误解。
关于重大误解的其他几个说明
1、使者(传达) 2、保证人 3、计算错误 ① 公开的计算错误 ②隐藏的计算错误
重大误解概念辨析——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一
• 2006年8月10日,吉祥服装厂(被告)携服装样品到某市大华商厦 (原告)协商签订服装购销合同。大华商厦同意订货,并于当月16日 签订了合同。当时,服装厂称样品用料为纯棉布料,大华商厦主管人 看后也认定为纯棉布料。双方于合同中约定:吉祥服装厂向大华商厦 提供按样品所用同种布料制作的女士裙9,000件,总价款为360,000元。 一个月后由吉祥服装厂送货到大华商厦处,大华商厦按样品验收后于 1-5天内将全部货款一次付清。8月25日,吉祥服装厂按照合同约定的 时间将货物送到指定地点,经验收合格后,大华商厦向其支付了货款。 但是,9月1日,有位顾客购买此裙后认为不是纯棉布料,要求退货。 大华商厦立即请有关部门进行检验,后证实确非纯棉,里面含有15% 的化纤成分。大华商厦认为吉祥服装厂有欺诈行为,于是函告吉祥服 装厂前来协商,要求退货或者每件降低成本价款10元。吉祥服装厂辩 称:其厂业务员购买此纯棉布料时是按纯棉布料的价格购买的,有发 票为证,且样品检验是大华商厦也认为是纯棉布料,因而不存在欺诈。 经多次协商,双方未达成一致,2007年9月,商厦诉至法院,要求解 除合同,退还全部制成品,并要求吉祥服装厂承担责任,赔偿损失。
重大误解制度
• • • • •
国外的重大误解制度 我国重大误解制度 我国重大误解制度解析 案例分析——重大误解概念辨析 民法典编撰中关于重大误解的建议
国外重大误解制度
罗马法 《民法大全》的观点 只有意思表示达成合意,合同才能生效 (参见《学说汇纂》) 如果通过有关合同的解释推断出,当事人 未达成合意,或者是因为一方对合同标的发 生了认识错误,或者一方希望达成的是另一 个交易,也可能是一方对价格发生错误认识, 那么合同归于无效。
崔建远《合同法总论》 误解的构成需要如下要件: 1、有意思表示的成立 2、表示行为与效果意思不一致 3、为表意人所不知或误认并归责于自己 《合同法新论:总则》 首先,误解是指当事人对合同的内容等发生认识的错 误; 其次,误解是对合同的内容的认识错误; 最后,误解直接影响到当事人所应享受的权利和承担 的义务。
地
《瑞士债法典》
重大错误可以是“发生错误的一方根据诚实信用对在交 易中作为合同基础的特定事实发生的错误认识 “重大错误”包括: 对合同类型的认识错误、对合同标的和特定情况中合同 相对人身份的认识错误以及对给付和对待给付范围的认 识错误。(第24条第1款) 存粹的动机错误在法律上并不重要(第24条第2款) 若单纯的计算错误,合同并不因此而无效,但应当对计 算错误予以更正(第24条第3款)
《合同法》第五十四条 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 构变更或者撤销: (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 (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 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合同,受损害 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当事人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不 得撤销。
学说理论
谢怀栻 《合同法原理》 误解是对合同订立所依据的事实的不正确假 设,而不是对合同权利义务的误解。
重大误解的构成要件: 1、对事实的不正确的假设; 2、是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对已存在的事实不正确假 设; 3、重大误解是使误解方遭受了重大损失的误解。
崔建远 《合同法总论》(上)
误解=“错误”
表意人所表示出来的意思与其真实意思不 一致,而这种不一致是表意人为意思表示时所 不知或误认的。 重大误解是指误解人作出意思表示时,对 涉及合同法律效果的重要事项存在着认识上的 显著缺陷,其后果是使误解人受到较大损失, 以至于根本达不到缔约目的。
• 1998年2月,时任某乡副乡长的周某,为了替该乡政府筹 集资金兴建中学教学楼,向银行及朋友四处借款,共筹集 资金57000元,该乡会计及出纳以乡政府的名义向周某出 具了57000元的借条,借条上载明利息0.018元/年。尔后, 从1998年2月1日至2002年9月10日止乡政府与周某分6次 结算利息共计57455元,其中有2次利息24145元未付给周 某,其余四次均支付给了周某,利息均按0.018元/月计算。 2003年至2005年6月期间乡政府分3次返还了5万元本金, 尚欠周某本金7000元及利息48037元。2005年7月15日周 某经多次催问无果,向法院起诉要求乡政府支付尚欠本金 及利息。庭审过程中,乡政府委托代理人发现原始借条上 载明的利息为0.018元/年而非0.018元/月,反称周某多拿 了乡政府的利息,乡政府不存在欠钱事实。
案例分析二
• 当日,在休庭过程中,周某与乡政府委托代理人签订了一份协议, 约定,乡政府再支付周某7000元本金及利息3000元,周某放弃 其它一切未领取的利息。同时,周某向法院撤回起诉。2005年9 月2日,周某以2005年8月2日签订的协议显失公平而无效向法院 再次起诉,要求乡政府支付本金7000元及按利息1分8厘算出的 利息48037元。庭审中,周某补充提供了1997年其在信用社及朋 友处的借款凭证,证明当时周某向别人所借款的利息为月息1分 8厘,同时提供了乡政府经办人财务人员周某某的证言,证实当 时约定的利息是月息1分8厘,原借条上0.018元/年为笔误,当时 双方都未仔细看清,但后来每次所结算的利息均按月息0.018元 结算,有数次结算收条为证。
在法律上重要的错误称为“重大错误”,当事人因重大 错误而订立合同的,该合同对其无拘束力。(第23条)
《瑞士债法典》 倘若错误有悖于诚实信用原则,基于此种错误 而提出的主张不应支持。特别是在合同相对方 被告知错误后,愿意按照发生错误一方对合同 的理解来履行合同的情况下,发生错误一方必 须接受合同的效力约束。(第25条) 若错误是因为撤销合同一方疏忽造成的, 撤销合同一方应赔偿因撤销合同给对方造成的 损失,但对方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此错误 的除外。(第26条) 在合同成立后,因为送信人或者其他人的 原因造成要约或者承诺传递错误,适用有关错 误的规定。(第27条)
• 上述案例中引出的争议——是欺诈还是重 大误解?
重大误解与欺诈的区分
• 1.两者错误的产生原因不同
• 2.对方当事人的动机不同 • 3.重大误解以给当事人造成较大损失为构成 要件;民事欺诈不以此为构成要件
• 本案分析: • 被告的主观意图——并未故意作虚假陈述或 故意隐瞒真实情况,由此可推断不存在欺诈 的故意。 • 本案明显是对布料的质地产生了错误认识, 属于重大误解中对标的物质量的认识错误。 而对该布料质量的认识错误直接关涉到当事 人的订约目的,并由此导致了原告利益受损。 • 因此,原被告属于因重大误解而订立的合同, 可依据法律规定,请求人民法同法重述》第152条的规定,受到不利影 响的一方想要以共同错误为由否认合同的有效性, 必须证明以下几点: 1、该错误涉及合同赖以订立的基本假设 2、该错误对于双方同意的履行的互换有重大影响 3、该方没有承担发生这种错误的风险
2、单方错误
单方错误只产生于一方当事人对事实的认识不正确 的情形。 一般而言,法院不愿意允许一方当事人基于单方错 误而撤销合同。 现在很多法院放弃了这种观点,承认在一定限度内 可以基于单方错误主张撤销权 典型案例:建筑合同中总承包商在投标时错误的计 算出价的情形
重大误解,须为对法律行为内容的错误。 换言之,重大误解须为对法律行为所形成之 法律关系要素的错误,即对法律关系主体、 内容与客体发生错误) 动机,不属于法律行为的内容,如果意 思表示的内容并无错误,仅仅是作出意思表 示的内心起因发生错误,属于狭义的动机错 误,不构成重大误解。 欲使动机产生法律意义,可将动机约定 为合同的内容。
误载不害真意
若经由解释,可确定当事人就意思表示已经 达成一致,仅仅用错了词或者说错了话,不 属于重大误解,按照其一致的意思表示确定 法律行为的内容和效力。
两种例外 1、合同有利于表意人; 2、相对人愿意接受表意人的内心真意。 虽构成重大误解,但是基于诚实信用原则, 仍排除表意人的撤销权。
狭义的动机错误
如何判断是否存在对合同标的的根 本性质的错误
马尔切勒:即使一方当事人对合同标的发生 了重大的性质错误,买卖也应有效。 彭波尼:双方当事人都产生对性质的认识错 误时买卖无效。 乌尔比安:如果一方当事人对涉及物的性质 或本质的特征发生了认识错误,那么买卖无 效。
《法国民法典》
第1107条规定: 因错误而订立的合同并非当然无效,这种合同仅 产生请求宣告其无效或宣告其应予撤销的诉权。 第1108条规定: 合同有效成立有赖于负担债务当事人的同意 第1109条规定: 如同意系因错误所导致则无效,但存在限制 第1110条规定: 对合同标的的错误认识只有在涉及标的物性质时, 在法律上才是重要的。对合同相对方身份的认识 错误,只有在合同正在考虑到对方的特定身份才 缔结的情况下,在法律上才是重要的
王全弟《民法总论》 (1)行为人对行为内容发生重大误解,即误解的对象 是民事行为的内容和与之相关的事实,包括行为的性质、 标的的数量、价格、履行期限、地点等; (2)误解是重大的; (3)重大误解一般是行为人的过失行为造成的; (4)行为人对行为内容的错误认识与其实施的民事行 为之间有因果关系。” 杨立新《合同法总则(上)》 第一,误解是当事人认识上的错误; 第二,当事人认识错误的对象是合同内容; 第三,误解直接影响到当事人的权利义务。” ——学者的核心意思是一致的,即重大误解必须是当事 人内心意思缺陷,对民事行为的主要内容发生了误解, 并且这种误解直接影响到了双方权利义务的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