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经鼻空肠营养管置入技术hym
经鼻空肠营养管置入技术hym
• 拍摄目的:清晰暴露胃十二指肠结构,显 示定位标志
幽门
贲门 屈氏韧带
“C”形
>2个椎体 管头位于胃轮廓之外
管头位于
胃轮廓之 外
十二指肠降部
空肠曲
水平部
升部
空肠营养管的护理
• 四度三冲洗
操作(第四步:置管后处理)
• 冲洗管道后,导丝拔出。 • 将鼻肠管固定于鼻翼部。 • 行X线检查。 注:拔出导丝过程中前端10cm选择缓慢撤出, 最后完全取出,结束置管。
注意事项
• 操作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患者可能出现恶心甚至呕吐情况,需防止 误吸。
• 不要在已置入体内的管道中再插入导丝, 以免导丝误刺破管道引起营养液泄露。
经鼻空肠营养管置入技术
空军特色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 韩玉明
评估患者
• 病情评估 • NRS 2002评分 • NUTRIC评分 • AGI评级
评估患者
• 病情评估 • NRS 2002评分 • NUTRIC评分 • AGI评级
营养供给途径的选择
肠道是否有功能
是 肠外营养
否 膳食摄入>90%需要量
操作(第二步:置管过幽门口)
• 协助患者右侧卧位,床头摇平; • 缓慢置入,遇到助力使导管保持一定的张力,勿暴力操作,随着胃
肠蠕动,导管会逐渐被“吸入”进去,如果阻力较大时,注入空气 200ml左右,使得胃壁皱褶处变浅便于置管。注入10ml/kg的气体 (最多不超过500ml); • 置管置入60-75cm左右,尖端应在幽门口附近(耐心)
>2个椎体 1-2个椎体
管头位于胃轮廓之外
显示十二指肠空肠曲
分值 1分 4分 2分 3分 4分
注:置管是否成功,从以上4个考核项综合评分,总分≥5分,判定置管成 功。
上图是由简成医疗与浙江省人民医院、浙江医院、重庆急救中心的几位主任共同讨论总结的判断标准展示给大家。
腹部平片的解读
• 拍摄要求:平卧,下缘平髂前上棘,去除 体表导线的遮挡。
操作(第三步:置管进空肠及判断)
• 置管85cm以后,可以判断导管位置,听诊确认/真空实验/PH试纸 • 直到将鼻肠管缓缓送至第2标记处,快速注入20ml空气,再听诊,如
无气过水声,则鼻肠管可能已经进入十二指肠;听诊确认/真空实验 /PH试纸 • 确定管道的尖端置入肠道时,通过引导导丝的手柄向管道内注入2050ml灭菌水。这可避免管饲营养液在管道中的酸化,进而避免鼻肠管 阻塞。
鼻空肠管的判读方法及技巧
• 听诊法 • PH试纸法 • 真空试验 • 导丝回抽试验 • 电磁导航仪 • 源自部超声 • X线检查 • CT检查
鼻空肠管的判读方法及技巧
听诊法:最常见的方法
听诊气过睡声最强的部位:胃区与脐周的对比
胃区 最强
减弱或消失
脐周 无声
最强
鼻空肠管的判读方法及技巧
听诊法: 经鼻肠管快速注入20ml 空气,听气过水声
• 引导钢丝插入导管固定,测量鼻尖至耳垂再到胸骨剑突的距离为第一标 记,以此为起点在50cm处作为第二个标记;
• 浸泡及检查导管(不需石蜡油) • 抬高床头30-45°或平卧位 • 湿润鼻肠管头部,清醒患者滴入适量的利多卡因/凝胶,减少患者鼻腔
不适。将鼻肠管沿鼻腔壁慢慢插入至第一标记,确定是否进入胃内;
上消化道解剖及置入力学原理
8
上消化道解剖及置入力学原理
➢ 贲门在膈肌食管裂 孔的下方。
➢ 胃呈半月形。
➢ 十二指肠呈“C”字 形,包绕胰头,且 位置相对固定。
➢ 屈氏韧带在胃体, 胃底的下/后方向。
9
上消化道解剖及置入力学原理
除胃镜下可用鼠齿钳夹持营养管尖端向前推送, 其余方法均需要自体外用手法放置空肠管,因此 理解其力学原理尤其关键。
左上腹--胃内
右上腹--十二指肠的降段
左下腹--提示导管位于十 二指肠远段或者空肠上 段。
鼻空肠管的判读方法及技巧
PH试纸法: 胃液:淡绿色、无色或棕色液体,PH<5 肠液:胆汁和胃液的混合作用呈现黄绿色, PH>7
鼻空肠管的判读方法及技巧
电磁导航仪:观察管道移动路径,判断管道 尖端的位置
鼻空肠管的判读方法及技巧
鼻肠管的置管流程
评估患者及环境
右侧卧位
准备用物,浸泡螺旋鼻肠管
注气
测量留置管路长度 留置胃管至胃内
听诊确定确定位置
留置管路至肠内 听诊确定位置
管路固定
操作前准备
洗手 戴口罩 准备用物 浸泡螺旋鼻肠管
操作(第一步:置管至胃)
• 向患者做好解释,禁食6h并吸净口鼻分泌物;置管前成人注射10mg胃复 安,静脉注射:3-5min;肌肉注射:10-15min。
否
是
肠内营养
膳食摄入
营养供给途径的选择
适应症和禁忌症
机械通气 不耐受胃内喂养、胃潴留
胰腺炎 颅脑损伤、肿瘤放化疗呕吐等易反流患者
炎症性肠炎、胃食管瘘等 中、重度烧伤手术前后EN
上消化道出血 幽门水肿/梗塞 麻痹性或机械性肠梗塞 严重应激反应,休克 胃肠手术病史
内容
一.上消化道解剖及置入力学原理 二.床旁鼻空肠营养管置入方法 三.鼻空肠管的判读方法及技巧 四.空肠营养管的护理
X线检查(金标准) 腹部超声 CT检查(金标准中金标准)
鼻空肠管的判读方法及技巧
真空实验法:注入空气通 畅,回抽空气负压;注入 10ml水,回抽液<5ml(尖 端贴壁)
导丝回抽试验:回抽导丝 未打折,说明过幽门口 (首次不成功,二次置管 误判)
鼻肠管置管X线的评分标准
编号 1 2
3 4
评分项
“C”形 “C”形高度
• 进口聚氨酯材料,减少刺激,带管舒适。 • 有效防堵设计
胃内注气法
胃内注入空气的技术是 利用胃潴留将幽门口打 开及促进胃的蠕动,有 利于营养管顺利通过幽 门进入空肠。(限于无 胃潴留患者)
物品准备
胃复安10mg(儿童0.1mg/kg)、弯盘、治疗巾、生 理盐水/灭菌注射用水、 空肠管、纱布、手电筒、 免洗手消毒剂、听诊器、一次性50ml注射器、一次 性20ml注射器、螺旋鼻肠管、PE手套/橡胶手套、利 多卡因凝胶
胃镜
磁导航
透视 PEG/空肠造瘘
上消化道解剖及置入力学原理
11
上消化道解剖及置入力学原理
床旁鼻空肠营养管置入方法
• 被动等待法 • 胃内注气法 • 胃内注液法 • 超声引导法 • 胃镜引导法 • 透视法
螺旋型空肠管特点
• 操控自如:床旁徒手盲插无需借助于其他工具幽 门后置管,成功率可达80—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