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看图找关系》教学设计三篇精选教案/试卷/文档/模板/课件合集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看图找关系》教学设计三篇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读懂一些用来表示数量关系的图表,能从图表中获取有关信息,体会图表的直观性;(2)、结合实际问题情境,学会分析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3)、了解图表在生活中的应用,能看懂用图来描述的事件或行为,体会数学图形语言简洁、明了的特点,增强数学应用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经历运用图表描述事件或行为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确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图形语言直观、简明的确特点,增强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与数学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图表,并能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教学难点:怎样看图,如何用语言去描述事件发生的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互动游戏、揭示课题1、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两个小小的游戏:游戏一:考听力(出示幻灯二)请你用语言把你听到的描述一下。
游戏二:考眼力(出示幻灯三)请你用语言把你看到的描述一下。
2、刚才,同学们分别利用听觉和视觉描述了公交车的运动过程,表现得很好。
不过,在数学上我们还可以用一种更简洁直观的方法来表示公交车的运动过程,通过预习,你知道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示吗?(图表)(出示幻灯四:观察)3、这张图表示哪两个数量间的关系?(时间和速度)你是从图上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点幻灯四:介绍横轴、纵轴和折线)4、观察这张图,速度随着时间的变化呈怎样的变化。
(板书:看图找关系)二、读懂图表,获取信息1、学生看图找信息,自由发表,教师适时插问,如“你从哪里看出汽车的速度在上升、在下降或汽车速度不变?线往上画往下画分别表示什么?”“纵轴上的400表示什么意思?”“横轴上的3表示什么意思?”“速度最快达到多少?” “为什么图的上面是平的?” “第4分钟时,速度降为0表示什么意思?”等。
2、大家从图上发现了这么多有价值的信息,这些信息其实是时间和速度存在着的联系,在数学上我们称之为二者的关系。
(板书:关系(1)、现在谁来比较完整地对着这张图来说一说时间和速度间的变化关系?(请学生回答)(2)、大家来看一下老师是怎样用语言来叙述这张图所表示的事件:公共汽车从解放路车站到商场站共行了4分钟,从0分到1分,汽车的速度从0提高到400米/分,1到3分,汽车的速度保持400米/分不变,3到4分,汽车的速度在下降,第4分钟,汽车的速度降到0,汽车在商场站停下。
(3)、让学生观察图表和文字叙述表达的是同一事件,但图表更直观、简明。
图表叙述则显得抽象、繁杂。
从中感受到用图表来描述的好处——直观、简明。
3、现在请同学们利用了解到的信息,完成书本61面的的填空。
(点幻灯五:我会填)(1)公共汽车从解放路站到商场站之间共行驶了___分。
(2)在第1分钟内,汽车行驶速度从0提高到____米/分。
(3)从___分到___分,汽车行驶速度在增加。
(4)从___分到___分,汽车行驶速度在减少。
(5)从___分到___分,汽车行驶速度保持不变,是____米/分。
4、深化理解:一般情况下,公共汽车从解放路站到商场站只要4分钟的时间,但事实上,并不是每天的交通都这么顺畅,比如今天早上……(出示幻灯六:我来说),哪位小司机来介绍一下这次公共汽车的运行情况呢?(1)从0到第一分钟,汽车从解放路车站出发,速度从0提高到400米/分,从第1分钟到第2分钟汽车以400米/分的速度前进,从第二分钟到二分半钟汽车的速度从400米/分下降到0,第3分钟又开始行使,到第4分钟汽车从0又提高到400米/分,第4到第5分钟汽车以400米/分的速度前进,第5到第6分钟汽车速度减少到0,第6分钟汽车到达商场站,停下来。
(2)、为什么会中途停车?可能是遇到红灯,教师顺势进行交通安全教育。
三、结合情境,学会分析1、提供信息:小明的父母一起出门散步,走到读报栏后,小明的母亲独自返回家中。
小明的父亲看了一会儿报后回家。
下面的两幅图,哪幅图描述的是小明父亲的行为,哪幅图描述的是小明母亲的行为,说说你的理由。
(出示幻灯七:试一试1)在观察图时,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这两张图表示的是哪两个数量间的变化关系。
(离家的距离和时间的变化关系)第一副图,离家的距离变远,再变近,符合小明母亲到读报栏后直接回家的行为。
第二副图,中间有一段时间离家的距离是不变的,这和父亲在中途读报的行为相一致。
2、同桌讨论,再全班交流。
3、适当拓展:(1)、仔细看图,(出示幻灯八:老师对刚才反映父亲和母亲行为的两副图做了些修改。
大家仔细观察,两副图有哪些区别?说明了什么?(父亲回家的线段图坡度放缓了,是因为父亲回家用的时间比母亲长。
)(2)、大家再看图,现在请同学来分别说说父亲和母亲离家的距离是怎样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3)、小结:所以我们在观察图表是一定要认真,仔细。
要能看到图表的细微差别。
四、练习巩固,思维训练1、阅读书62面试一试2,独立思考:学校教学楼有四层。
五(1)班的同学第一节课到三楼上数学课,第二节课到二楼上美术课,第三节课到四楼上音乐课,第四节课回到三楼上语文课,中午到一楼食堂吃饭。
下面哪一幅图比较准确地描述了这一过程?(出示幻灯九:试一试2)集体反馈,说说排除另外两幅图的理由。
为了看起来方便,老师可以给这张图加些辅助线。
这样,可以更直观的反映楼层的变化。
五、实践应用,总结评价1、(出示幻灯十一:实践应用):(1)登山活动一共用了多少时间?(2)登到山顶一共用了多少时间?中途休息了几分?(3)下山用了多少时间?2、在生活中,你还见到哪些事件或行为可以用图表来表述?3、总结评价:今天我们学了什么?你觉得用图表来描述事情有什么好处?(简洁、直观)生活中有很多用图表描述的情况,只要用你的慧眼去观察,你会发现很多图表的美,数学的美。
4、欣赏生活中各类图表:(出示幻灯11-17:欣赏)篇二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83-84页。
教学目标:1.掌握看图找关系的方法。
能根据给定的事件或行为从图表中选取相关的信息,进行有根有据地思考与分析;能根据图表中呈现的信息进行合理想像,想到图背后的事件或行为。
2.感受图表简洁、直观的特点,感受数学课的趣味性。
教学重点:1.掌握看图找关系的方法。
2.能够根据需要选取相关信息,进行有根有据的分析。
教学过程:一、看图师:同学们,找相同游戏好玩吗?生:好玩。
师:如果给你四幅图,让你找相同,还会吗?生:会师:那就开始吧。
生1:它们都是折线统计图。
师:没错,我们就用折线统计图的眼光来看看它们。
还有什么相同?生2:我看到都有横轴和纵轴师:眼力不错,看出都有两条轴。
(画出两条轴)还有吗?生3:我看到都有时间和速度。
师:的确,它们都有两个量。
(贴出卡片:速度、时间。
呈现如下板书:)还有吗?生4:它们都有向上的或向下的线。
师:你真会观察。
这样吧,先给你所说的这些线起个名字——折线。
四幅图都有折线。
(板书:折线)还有别的相同吗?生:没有了。
师(指着图问):看看这两个量,应该摆在什么位置上?(指名操作,学生将板书修正如下:)师:瞧,他这么一摆,又摆出了一处相同,横轴都表示什么?(生齐:时间。
)纵轴呢?(生齐:速度。
)师:看来,找相同难不倒大家,我们换个游戏——找不同。
生1:它们的折线都不相同。
师:真厉害!一眼就看出折线不同。
大家想一想,在这些图中,折线都表示出了谁和谁的关系?生齐: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教学意图】将本课的生长点立于折线统计图,并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游戏拉开本课的序幕,让学生一下子以饱满的情绪投入了看图方法的探索中,既复习了折线统计图的有关知识,经历“看什么——怎么看——看到了什么”的过程,从而形成技能。
二、找关系㈠创设情境师:讲到速度与时间,我想起了一件事情,昨天,我乘车从“久久厝边超市”来到我们晋江三实小。
这段时间,汽车的速度是怎么变化的呢,想知道吗?生:想。
师:不告诉你们。
给段声音,看谁能听出来。
(播放汽车行驶的声音)师:听出来了?生1:我听到汽车一开始是越来越快。
然后就越来越慢。
师:听力不错。
你说的越来越快,我们如果称它为速度增加,那么越来越慢就称为——生1:速度减小。
师:聪明。
只是,速度增加后马上就减小吗?生2:不是,中间的一段速度是保持不变的。
师:很好,就用你的这个词——保持不变。
师:原来,汽车的速度经历了这样的变化过程:先是——(生:速度增加),接着——(生:保持不变),然后——(生:速度减小)。
师:想一想,刚才的四幅图,哪一幅能表示出汽车的速度变化情况?生1:图三。
师:都选图三吗?生2:图四。
师:瞧,师:商量商量,是让我把答案告诉你们,还是自己研究?生:自己研究。
师:有志气,我就喜欢这样的孩子!现在请大家拿出抽屉里的探究单,选一幅自图进行研究,你可以选图三,也可以选四图四。
开始吧。
㈡自主探究㈢反馈交流图三1.交流第一题(1)体会函数一一对应的思想,渗透动态过程(指名汇报第一题表中的数据)师:有谁和他填的不一样的吗?生:没有。
师:看来,每个时间点只有一个速度和它相对应。
【教学意图】本节课上,学生答案都一致。
其实,我更希望学生出现不同的答案。
如果不同的答案,则可根据生成引导学生比较,谁对谁错?怎么看出来?这样既复习了用数对知识看点的方法,还可使函数一一对应的思想让学生体会得更深刻。
正因为每个时间点都对应着的速度,因此可将这无数个点汇集成折线,才表示出了汽车的行驶速度变化情况。
(2)完善图中的信息。
师:看着你们填的数据,我注意到第一个空格是的速度是0,最后一个空格的速度也是0。
那么这两个0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生1:第一个0是第0分的速度,最后一个0是第四分的速度。
师:时间不同。
从哪儿看出来的?生1:从表上看出来的。
师:图上看得出来吗?生1:图上也看得出来。
师:还有不同吗?生2:第一个0是汽车起动时速度为0,第二个0是汽车停止时的速度为0。
师:真了不起,他联系了生活实际,想到汽车的运动状态。
还有不同吗?生3:第一个0,汽车在“久久厝边超市”,第二个0,汽车在三实小。
师:同意吗?生齐:同意。
师:那我把这两条信息填到图中。
(在探究单上补上两个地点的词语)这么一交流,我们发现,原来表格中藏着这么多知识!同学们,交流快乐吗?(生:快乐)。
让我们继续交流第二题。
2.交流第二题(指名学生交流)(1)师生互动师:我们来看看他填写的第一句话。
“从第0分到第1分”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生1:从横轴看出来的。
师:哦,横看看,看出了时间的变化。
(板书:横看)那么速度从0增加到400米/分又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呢?生2:从纵轴上看出来的。
师:竖看看,看出了速度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