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木材干燥学 第二章 与木材干燥有关的木材性质概要
木材干燥学 第二章 与木材干燥有关的木材性质概要
*概念区别: • 吸湿和吸收:要分清两个概念,即吸收和吸
着。吸收是一种表面现象,比如液态水进入 木材的细胞腔,成为木材中的自由水的过程; 对于木材的吸湿过程,则是水分子以气态形 式进入细胞壁,与细胞壁主成分上的吸着点 产生氢键结合的过程。 • 解析和干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解吸仅指 木材细胞壁中吸着水的排除,而干燥则是自 由水和吸着水二者的排除。
②细胞间隙;③通过纹孔膜的微孔通道;④通过细胞 壁内微毛细管或吸附内表面扩散移动的通道。
含水率在纤维饱和点以上:
大毛细管内存在着自由水和水蒸气,细胞壁处于饱湿状态, 细胞壁内没有含水率梯度,不存在扩散引起水分移动。
细胞腔内自由水因被水蒸气所饱和而不蒸发,腔内水蒸气也 不移动。只有在含有自由水的毛细管的两端存在压力差即毛细管 张力的情况下,自由水才移动。
含水率在纤维饱和点以下:
木材内水分移动有细胞壁内结合水移动和细胞腔内水蒸气移 动,此时水分靠含水率梯度的扩散作用而移动。
针、阔叶树材中水分移动的主要路径不同: 针叶树材中水分的移动路径主要是由管胞内腔和具缘纹孔
对组成的毛细管体系,另外在沿着纤维方向上垂直树脂道,射线 方向上射线管胞内腔和水平树脂道也是水分的移动路径。
2.2.5 木材的平衡含水率
(1)木材的平衡含水率
薄小木料在一定空气状态下最后达到的吸湿稳定含 水率或解吸稳定含水率叫做平衡含水率(Equilibrium moisture content,简称EMC)。
木材平衡含水率随着周围空气的温度和相对湿度 的改变而变化。
一定的空气压力下,温度升高,水分子的势能增 加,容易脱离木材分子的束缚而蒸发,平衡含水率降 低,但变化不大;一定的温度条件下,平衡含水率随 空气相对湿度升高显著增大。当相对湿度升高到100% 时,平衡含水率达到最大值,此时的平衡含水率也叫 纤维饱和点。在实际生产中,可以根据空气的温、湿 度(p14的表2-4)来查出木材的平衡含水率。
周围空气相对湿度较低,细胞壁中水蒸气分压比 空气中的大,水分由木材向空气中蒸发,使吸着水含量 减少,此现象叫解吸(Desorption)。解吸过程初期,木材 的水分蒸发很强烈,即吸着水下降很快;随着时间的延 续,解吸过程逐渐缓慢,最后达到动态平衡或稳定,此 时木材的含水率叫解吸稳定含水率。
周围空气相对湿度较高,水蒸气从空气向木材细 胞壁中渗透,即木材从空气中吸湿,使吸着水含量增加, 此现象叫吸湿或吸着(Adsorption)。木材含水率在吸湿过 程中达到的稳定值叫吸湿稳定含水率。
2.1.2 边、心材的干燥性能
边、心材的干燥性能有明显区别。通常情况下生材 在制材后,边材的含水率都在100% 以上,干燥初期阶段 需时间较长,由于管胞具缘纹孔处于开启状态,水分容 易移动,干燥速度相对较快。心材初期含水率较边材低, 但由于针叶树材管胞纹孔在由边材形成心材时,或干燥 过程中,其纹孔膜上的纹孔塞往往偏向一边,将纹孔口 堵住形成纹孔闭塞状态,及阔叶树材中侵填体的存在等, 会妨碍水分的移动,影响到干燥速度。
自由水 细胞腔 细胞壁
结合水
含水率
结合水 自由水
生材
饱和状态 有
FSP状态 (25~30%以上)
饱和状态 极少
干燥
EMC状态 (15%前后) 平衡状态
没有
全干状态
(0%) 极少 没有
(2)木材的纤维饱和点
木材在干燥过程中,细胞腔中的自由水完全蒸发, 细胞壁中吸着水量处于最大限度状态时的含水率,称之 为纤维饱和点(Fiber saturation point,简称FSP)。
吸湿滞后现象:
在相同的温湿度条件下,由吸湿过程达到 的木材的平衡含水率低于由解吸过程达到的平 衡含水率。
一般吸湿滞后数值的变异范围在1%~5%之 间,平均值为2.5%。细碎或薄木料(如刨花、单 板、薄木等)吸湿滞后很小,平均仅约为0.2%, 可忽略不计。
吸湿滞后受树种、空气温度、湿度、干燥过程等因素的 影响,受热温度越高且时间越长,木材的吸湿性下降越明显。
优点:数值较可靠; 缺点:要从整块木材上截取试片,试片烘干要较长时间。另 外,如木材中含有较多的松节油或其他挥发性物质,这些挥发物 的质量都算到水分当中,会引起一定的误差。 这种方法基本上能正确测定木材含水率,但对较大测定对象, 只能采用小的试验片来代替,或破坏测定对象。生产现场几乎不 被采用。
② 电测法 即利用木材的电学性质如电阻率、介电常 数等与木材含水率之间的关系,来测定木材的含水率。
(3)木材含水率的测定
木材含水率的测定方法很多,但在木材工 业中较常用的方法是称重法和电测法。
① 称重法 (烘干法) 先称出湿材质量和全干材质量,再用上述 公式计算木材含水率。 求全干材质量方法是从湿木材上截取一小 试片,去毛刺后立即称重并作记录,然后放入干燥箱,在103士 2℃的温度下干燥。在试片干燥过程中,每隔一定时间称重并作记 录。到最后连续两次称出的质量相等或相差极小时,表明试片中 的水分已全部排出,此时的试片质量就是全干重。
MC终
EMC
MC 2
气干锯材的平衡含水率可粗略地认为:
室干材吸湿滞后数值较大,干燥期间介质 M温MC解C解度越高,干锯材吸: 湿滞后的数值越大。木材
MMC吸C吸
干燥过程最终含水率通常情况下取:
MC终 EMC 2.5%
(2)木材平衡含水率的确定
木材平衡含水率是气态介质温、湿度的函数,是用木材含 水率来表示气态介质的状态。确定方法有:
按气候资料查定的木材平衡含水率可作为确定干燥 锯材最终含水率的依据。
2.2.6 木材中水分的移动
木材干燥过程是木材中水分扩散到材面而蒸发逸
散到周围空气中的过程。它包括木材内部水分移动和 木材表面水分蒸发这两个物理现象。
(1)木材中水分移动的途径 移动方向可顺纹理,也可横纹理;在木材干燥
和湿润过程中,几乎由横纹理方向水分移动来决定。 木材中水分移动四种途径:①直接连通的细胞腔;
第二章 与木材干燥 有关的木材性质
2.1 木材构造特征
2.1.1 木材解剖特征对干燥的影响
木材中的水分要顺利地向外移动,木材内部就必须有水分移动 的通道,即细胞腔、纹孔、细胞间隙及细胞壁内的微毛细管等。这 些通道若呈开放状态,则木材容易干燥;反之,木材难干。所以说, 木材解剖分子的状态及特征对木材干燥时间的长短和干燥工艺的制 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阔叶树材中水分的移动路径主要是导管,还包括管胞、导
管状管胞等。
(2)木材中水分移动的机理
①依靠毛细管张力的毛细管水移动 基于毛细管中弯液面的表面张力差而进行的。在毛细管系统
中,细的毛细管则从粗的毛细管中吸取水分。 ②靠扩散进行的水蒸汽的移动 只能在木材内充满空气的孔隙内进行。湿木材空隙内扩散的
水蒸气从润湿的空隙壁的蒸汽压高的一侧蒸发,在空隙内移动,又 重新在蒸汽压低的一侧凝结成水。
木材平衡含水率在木材加工利用上很有实用意义。 木材在制成木制品之前,必须干燥到一定的终了含水率 MC终,此终了含水率必须与木制品使用地点的平衡含 水率相适应。即符合下式: (M衡-2.5%)<M终<M衡。
如使用地点的平衡含水率为15%,则干燥的终了含 水率以13%较为适宜。在这样的含水率条件下,木制品 的含水率能基本保持稳定,从而其尺寸和形状也基本保 持稳定。
(1)图表法:根据木材所处环境的温、湿度,由图(p12的24,2-5)或表(p14的2-4)直接查得。
(2)称重法:根据木材平衡含水率的定义,采用质量法测量计 算木材的平衡含水率。这一方法可以准确地得到未知环境的木材平 衡含水率,但测量过程延续时间比较长。
(3)电测法:直接采用平衡含水率测量装置测量。这种测量装 置可与电阻温度计一起装在干燥室内,用来代替传统的干、湿球温 度计,测量并控制干燥介质状态,尤其适用于计算机控制的干燥室。 即计算机根据所测的木材含水率和干燥介质对应的平衡含水率,按 基准设定的干燥梯度来控制干燥过程。
自由水 细胞腔 细胞壁
结合水
含水率
结合水 自由水
生材
饱和状态 有
FSP状态 (25~30%以上)
饱和状态 极少
干燥
EMC状态 (15%前后) 平衡状态
没有
全干状态
(0%) 极少 没有
2.2.4木材的吸湿与解吸
木材含水率在纤维饱和点以下,周围空气状态 (温度、相对湿度)发生变化时,木材细胞壁中的吸着 水含量也相应地变化。
③靠表面扩散进行的结合水的移动 吸附于木材中的结合水得到能量时,可从吸附表面解吸,而
产生移动;如果得到的能量不足以完全解吸时,则发生结合水 沿着吸附面滑移的现象。这种分子由于浓度梯度或温度梯度的 作用,向着规定的横向滑移,称为表面扩散。这种被活化了的表 面扩散,对于在纤维饱和点以下木材的水分移动是一个主要因 素。
2.2 木材与水分
2.2.1 木材中的水分由来
2.2.2 木材的含水率及测定
(1)木材的含水率
木材中的水分含量多少通常用含水率或含 水量 (Moisture content,简称MC)来表示, 即用木材中水分的质量与木材质量之比的百分 数的方式表示。根据计算基准的不同分为绝对 含水率和相对含水率两种。
结合水(Bound water)存在于细胞壁中,与细胞 壁无定形区(由纤维素非结晶区、半纤维素和木素组成) 中的羟基形成氢键结合。在纤维饱和点以下的区域内, 结合水的多少对木材各项物理性质有很大影响。
对于生材来说,自由水和结合水同时存在,其中 自由水的水分量随着季节变化,而结合水的量基本保持 不变。
木材某些构造特征,会使木材干燥过程中产生一些缺陷。如早 材与晚材变化为急变的木材,干燥过程中在早材与晚材的交界处易 产生环裂;木射线含量多的树种,特别是具有宽木射线的木材,干 燥时易产生径裂。阔叶树材,由于边材中含有侵填体的导管较少, 多数导管呈开放状态,边材导水性较好;心材中多数导管内含有侵 填体,使导管腔部分或全部被堵塞,心材导水性较差。因此,在干 燥过程中心材和边材产生不均匀的收缩应力,使木材在边材和心材 的交界处发生皱缩,特别是小径木木材干燥时,易产生皱缩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