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应急反应手册目录目的和范围——————————————————3 引用文件———————————————————3 应急反应实施—————————————————3一、火灾、爆炸————————————————3二、碰撞———————————————————5三、搁浅、触礁————————————————7四、环境污染—————————————————9五、进水———————————————————11六、船舶失控—————————————————13七、人员伤亡、急病——————————————15八、弃船———————————————————16九、人员落水/搜救————————————————18十、恶劣天气(大风浪)损害————————— 19 十一、失去联系————————————————20 十二、海盗行为————————————————22 十三、封闭舱室的进入及救助————————— 23 十四、油污应急计划——————————————24目的与范围1根据《航运公司安全与防污染管理规定》(6号令)的要求,公司针对船舶可能发生的应急情况编写了本手册,旨在指导发生事故的船舶进行自我救助,并得到岸基的支持。
2本手册可作为船舶应急行动训练时的学习材料,还可充实在各类应变演习的模拟方案内,有利于提高应急训练和演习的水平引用文件2.1《国际安全管理规则及相关文件选编》(交通部安全监督局)2.2《船艺》(大连海事大学)2.3《船舶使用安全手册》(交通部交通安全委员会)2.4《训练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2.5《1979年国际海上搜寻救助公约》2.6《航海问答》(交通出版社)应急反应实施一、火灾、爆炸1.职责1.1船长是船舶发生火灾时的总指挥,负责按照火灾发生的部位发出警报、向最近的海事主管机关和公司报告。
并在24小时内以文字报告形式报主管海事机关。
1.2大副(值班驾驶员)或轮机长(值班轮机员)为现场指挥,负责报告现场火灾情况。
1.3各岗位按照“应变部署表”规定的任务参与灭火。
1.4公司接到应急报告后根据报告的内容参照本章3.内容指导船舶控制火情。
3.应急处理3.1.船舶发生火灾时,不论火灾部位和火势大小,必须发出火灾警报,就近使用灭火器材进行灭火并以有效方式(大声呼喊或用电话)向驾驶台或船长报告失火位置及火势大小。
(若烟雾探测器响起,值班驾驶员应立即派值班水手携对讲器前往报警板所显示的报警位置检查,值班水手应及时报告检查情况。
)3.2.船长作为总指挥,立即到驾驶台根据获悉的情况发布火警信号。
并按《国际信号规则》和《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的要求显示号灯、号型。
3.3.港外或航行中发生火灾,驾驶员应按船长命令操纵船舶使火区处于下风,根据火势大小,船长决定是否停车,同时报告公司及海事主管机关;如在港内发生火灾,立即停止装卸油品作业,报告公司及海事主管机关。
视情况做好拖带出港准备,备车待命。
3.4.如存在油泄漏造成污染的可能性时,按照“船上油污染应急计划”处理。
3.5.全船人员(除值班人员)着装(包括:安全帽、皮手套、工作服、工作皮鞋、脖系毛巾)、携带个人所负责的消防器具(消防器材、工具、医药箱、通岸接头等),在报警停止后的2分钟内到达指定位置。
3.6.如有人在火场受威胁,应立即采取抢救措施;如确定火场无人,现场指挥迅速命令关闭着火舱室风机、通风、天窗及各处相邻道门,并切断电源,清理邻近机舱的易燃、易爆物品,控制火势蔓延。
按“应变部署表”的分工进行灭火。
3.7.警报发出3分钟内启动消防泵供水,皮龙出水后大副指挥消防队员对着火舱室周围舱壁、甲板进行水冷却;5分钟内消防员应穿戴好消防员装备。
3.8.船长督促现场指挥人员迅速了解火警位置、火种性质、火势及趋势,确定施救方案进行灭火。
3.9.同时做好释放大型灭火系统准备3.10.火势及起火部位不明时,派出熟悉现场的探火员,身着消防员装备,携带必要的消防用具,进入着火舱室探明火源位置、火势和火的性质等。
3.11.如火势严重,有外援帮助救火时,应详细介绍火场情况,并予以配合。
3.12.如采用封闭窒息方法灭火,必须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并组织足够的消防力量做好扑灭再燃的准备,才能逐步打开封闭设施,根据情况予以通风3.13.如火灾引起爆炸,经抢救确属无效时,可宣布弃船。
3.14.注意事项:如火势较小,应立即组织消防队进入现场扑救,消防队员带好呼吸器,防止烟雾窒息或烧烫伤。
按着火性质使用恰当的灭火装备(电器火,应立即切断有关部位电源,再进行扑救)。
灭火全过程中,要保持通讯畅通,随时向公司通报事态发展,取得公司的指导,必要时通过公司请求外援;人员应注意自身安全,做好急救准备,发现伤员及时救护;当有被困人员时,首先要派探火员下机舱搜索抢救,一定要将被困者救出后,再释放大型灭火系统。
探火时,探火员进入舱室前保护人员应将耐火救护绳一端系固在舱室入口处附近栏杆上。
联络信号为:探火员拉一下绳表示需要松绳;拉两下绳表示已到火场位置;拉三下绳表示需要及撤离现场;拉四下绳以上表示需要救助。
火灾扑灭后要防止死灰复燃,经检查确认火已彻底扑灭,方可开启各处门窗并恢复自然通风。
经检查一切正常后,恢复机械通风和相关电源,清理火灾现场,机舱恢复正常航行,解除警报。
4.后续措施4.1.集合船上所有人员进行清点人数。
4.2.火灾现场监护,防止复燃。
4.3.保护现场,应及时拍照保存证据,以利专业人员勘查火灾原因。
4.4.大副/轮机长应将起火及灭火的详细情况详细地记入《航海日志》/《轮机日志》。
船长及时递交火灾事故报告。
4.5.会同保险公司申请船和货损失检验。
汇集检验报告,火灾原因鉴定书,救援费用等凭证,作为向保险公司办理索赔依据,涉及共同海损还应按公司指示,并获取货方担保。
二、碰撞1.职责1.1.船舶发生碰撞后,船长任总指挥,并负责向最近的港口主管机关和公司报告。
1.2.大副(值班驾驶员)或轮机长(值班轮机员)任现场指挥。
1.3.各岗位按照相应职责操作执行。
1.4.公司接到应急报告后,根据报告的内容参照本章3指导船舶抢救。
3.应急处理3.1 当碰撞已不可避免时,船长应采取最有利的操纵措施减小碰撞损失。
当受撞部位可能在生活区舱室时,应即设法通知船员避免受伤。
3.2 碰撞事故发生,船长应立即拉响警报,将船位标绘在海图上。
根据船舶所处位置按要求报告公司和海事主管机关。
二副负责保证遇险通讯畅通,必要时按船长命令发遇险报警。
3.3全体船员立即到指定地点集合,按现场指挥指令行动。
3.4 船长操纵船舶,尽量使碰撞部位处于下风侧(在未查明碰撞破口对船体稳性和应力的影响前,及时联系他船进行协调,以使尚未脱开的碰撞部位不要轻易分离;当本船嵌入他船时,船长应视情况采取慢车顶推等措施,切勿盲目脱开)。
3.5 组织人员备妥救生筏,对各舱柜测深,查明碰撞部位、损坏情况,有无进水、人员伤亡、油污染等情况,判明船舶碰撞受损后的储备浮力、破舱稳性;若碰撞部位在机舱,轮机长应迅速进入机舱,查明并报告碰撞位置及机器受损情况。
3.6 根据反馈的情况,船长、大副、轮机长确定抢险方案,立即指挥船员抢险,防止事故损失扩大。
3.7 碰撞双方应交换船名、呼号、船籍港、船舶登记编号和出发港、目的港及货物等情况。
船长向对方船长递交一份“碰撞责任通知书”,要求对方船长签字并盖船章,当对方要求本船船长签署同类文件时,应明确批注“仅限收讫”类文字。
3.8 轮机长坚守机舱,保证主副机工作正常,按安排人员在舱柜之间转移燃油以及排水,并提供电力和辅助机械等方面的服务;或负责机舱内的损害控制(机舱被撞),对主机、辅机、舵机等机舱设备的损坏作出估计并组织抢修。
3.9 碰撞导致的进水、人员伤亡、人员落水、溢油、火灾、弃船等紧急情况,由船长决定,按照人命—船舶—海洋环境的顺序,尽力执行相应的处置方案。
3.10 如果已发出遇险报警,当确认本船没有沉没危险,并且不需要外界的救助时,应使用VHF明确告知附近援助船只。
3.11 当本船安全大致无碍,对方船处于危险状态,在不严重危及本船安全的情况下,应尽力提供援助。
3.12 若情况紧急,船长有权请求外界援助。
如碰撞损坏严重,确属无力抢救时,船长有权决定弃船。
3.13 值班驾驶员做好各项抢险的详细记录,妥善保管相关海图。
将处置全过程按要求详细记录,并尽量收集各种有利的实物证据(各种记录、录音、照片等),以备海事诉讼。
4.后续处理:4.1 船长书写海事报告,到港后递交海事局。
4.2 若在港内,船长在海事局人员登轮前准备口头汇报内容。
4.3 准备好航海日志,轮机日志,车钟记录,VHF通话记录,引水员和他船旁证等,保留事故发生时所用海图。
4.4若船舶失去续航能力,申请拖轮。
抵港后,申请船和货海损检验,安排船舶修理。
4.5公司及时通知保险公司共同参加事故调解,仲裁或裁决,必要时可聘请律师,涉及共同海损还应按上级单位指示宣布并获得保全措施。
4.6公司汇集海事处理各类凭证和费用单据,办理保险索赔。
涉及沉船打捞,油污染、人员伤亡等还应及时与保赔协会联系。
三、搁浅、触礁1.职责1.1船长在船舶搁浅/触礁时负责指挥,并向主管机关和公司报告。
1.2大副(值班驾驶员)或轮机长(值班轮机员)现场指挥。
1.3各岗位按照相应职责操作执行。
1.4公司接到应急报告后,根据报告的内容参照本章3指导船舶脱浅和自救。
3.应急处理:3.1 航行中发现船舶搁浅/触礁时,值班驾驶员应立即停车(未查清情况时切勿轻易退出)、报告船长,并按船长命令适时抛下双锚。
3.2船长应立即发出警报,并按规定报告公司和海事主管机关。
3.3值班驾驶员准确定位,监测天气和海况并对当地潮汐进行估算,显示/悬挂相应的搁浅号灯/号型,并发布航行警报。
3.4全体人员到指定地点集合,大副组织人员测量四周(尤其是船尾部)水深、探测搁浅/触礁水域底质、测量船舶所有的燃油舱、淡水舱、压载舱及污水井中的液位、检查机舱舱底情况,根据检查和测量结果判定搁浅/触礁的部位、有无船体破损和进水;轮机长在机舱指挥检查主机、舵机、尾轴、推进器以及各辅助机械是否受损,并换用高位海水吸入阀。
3.5发现船舶进水,船长应命令进入船体及结构损坏应急状态。
迅速关闭破损舱室在主甲板下的四周水密门、窗、隔舱阀,必要时对附近舱室进行加强,通知机舱排水,组织人员采取有效地堵漏措施,指派专人定时量水、量油,观察前后吃水及干舷高度并报告。
3.6在未确定正确脱浅方案前,不可盲目倒车,以防损坏车、舵和加重搁浅程度。
3.7根据各方反馈的情况,船长估算自力脱浅所需拉力并判断可否自力脱浅(见注1)。
可行的话,应积极采取起浮措施(包括通过调整油水、转移部分货物/物料对船舶吃水差/横倾进行调整),调整锚具位置配合脱浅操纵,根据估算的高潮时间提前备妥主机,待高潮到来时通过适当操纵使船舶脱浅;如不可能自力脱浅,船长应报告公司申请外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