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辽宁省图书馆新馆总说明

辽宁省图书馆新馆总说明

第一章设计总说明
本设计为辽宁省图书馆新馆建设工程方案设计,建设单位为辽宁省第十二届全运会接待场所基建办公室。

1.1 工程概况
1.1.1 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3)建设单位提供的委托设计任务书、有关文件及设计要求;
(4)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提供的1:1000的测绘图;
(5)辽宁省图书馆建设项目方案设计任务书;
(6)法国VP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的“辽宁省文化场馆概念性设计方案”;
(7)国家、省、市关于建筑设计的有关规范、规定和标准。

1.1.2 工程所在地气象、地理条件
辽宁省图书馆新馆建设工程选址沈阳市浑南新区莫子山附近,全运会运行中心南侧,建筑四周均为规划道路。

沈阳市地处北温带亚洲季风气候区的北边,属受季风影响的半湿润暖温带大陆性气候。

主要特点:四季分明、雨热同期、降水集中、温差较大、冬季漫长。

主导风向冬季为北风、西北风,夏季为南风、东南风。

沈阳年平均气温7.0—8.1℃,冬季平均气温-12.7℃左右,极端最低气温-33℃左右,夏季平均气温24℃左右,极端最高气温38℃左右。

沈阳年平均降水量750㎜左右。

其中:5-9月份为600㎜左右,占全年的80%。

沈阳的冻土层厚度为1.2米左右,郊区为1.3米左右,局部特殊地区为1.5米。

1.1.3 辽宁省图书馆概况
辽宁省图书馆是省级综合性公共图书馆,是向社会公众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的学术性社会公益文化单位。

是辽宁省藏书、图书目录、图书馆间协作协调及业务研究与交流的中心。

建馆50年来,辽宁省图书馆取得了很大发展,现有古今藏书近400万册(件),10余个文种,并与17个国家和地区的图书馆建立了文献交换关系。

在56万册古籍藏书中,善本书约12万册,其中宋元版书近百部。

此外,还收藏有丰富的东北地方文献和有关满族、清代以及伪满时期的文献资料。

1.1.4 新馆建设工程概况
新馆建设用地面积83198.94m2,工程总建筑面积102629m2,基地范围东西长约335 m,南北长约252 m。

建成的图书馆地上三层,地下一层,建筑总高度22米,藏书总量为400万册。

周边市政市政基础设施已经全部完成,实现了九通一平,即:市政道路、雨水、污水、自来水、供电、通讯、天然气及宽带等九项市政管线开通,场地平整。

1.2 设计构思
从文化场馆的总体规划设计理念出发,将四栋不同功能单体建筑通过一个空中俯视自然田野的肌理巧妙地组合在一个空间平面上,四栋体量大小不一的建筑从花园中生长出来,仿佛一个个排列组合充满变化的花园景观小品展示在公众面前。

1.3 设计目标
1.3.1 设计要求
辽宁省图书馆新馆(新馆)作为辽宁省文化建设重点工程,将根据辽宁省文化事业发展的需求,按照建设东北最好、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定位,突出开放性、灵活性、舒适性、综合性、高效性、节能环保和人文化服务,使辽宁省图书馆新馆成为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空间充足、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的大型综合性图书馆,成为一个融学习阅读、信息交流、文化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具有鲜明时代风格和辽海文化蕴涵的现代化图书馆;成为辽宁省重要的知识信息枢纽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成为代表辽宁文化形象的标志性建筑。

1.3.2 设计原则
辽宁省图书馆新馆除保存文献,开展借阅服务等功能外,同时还设有数字图书馆、少年儿童图书馆、盲文图书馆、省共享工程中心、读者培训中心,以及报告厅、展览厅等。

新馆建成后,将全面提升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彻底改变原省图书馆馆藏、阅览空间狭小,服务环境、条件和手段落后的状况,更好地满足现代图书馆作为学习研究基地、信息集散枢纽、文化交流中心、公众休闲场所的需求。

遵循以人为本,始终围绕“最大限度地服务于公众、最大限度地提高管理效率及最大限度地节省资源消耗”原则进行各专业设计。

(1)以分区配套、分区管理、节省资源消耗、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为原则
考虑到日后的运营管理,按照分区配套(包括服务设施和机电设备等)、分区管理来进行设计,以提高其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节省资源消耗。

同时辽宁省图书馆(新馆)建在市民中心旁边,是沈阳市、辽宁省和全国人民关注的地方,必须特别注意环境保护。

设计中采用低能耗、
高效率、无污染的技术方案和设备。

从严控制和处理设备运行产生的噪音、废气、废水、废物。

以保持市民广场周围良好的环境,同时给观众创造舒适、安静、清洁、优美的休闲条件。

实现绿色环保型图书馆的目标,做到可持续发展。

(2)经济性与超前性原则
设计秉持“实用、经济、美观”的原则,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题制宜,兼顾现实性和前瞻性。

考虑结构、材质、设备设施和施工技术的综合效益,水、电、暖通空调等专业的设计标准均符合高标准运行要求,并综合考虑技术的成熟性、可靠性以及运行费用等相关因素,以合理投资和经济运行费用来提供舒适的室内外环境质量。

(3)满足无障碍设计要求
无障碍设计作为现代公共建筑的必要组成部分。

是现代文明的一种体现。

图书馆属于典型的公共建筑,是人们学习研究和文化休闲的中心,被誉为读者的心灵庇护所和精神家园。

在其庞大的读者群中,总能见到一些身残志坚、嗜书如命、爱馆如家的残疾读者。

因此,图书馆的无障碍设计必须作为设计的重点。

(4)现代化、智能化原则
实现图书馆资源数字化、加工自动化、楼宇智能化、信息网络化。

新馆的各项功能和设施,全方位地体现智能化、数字化。

设计向载体声像化、服务现代化、信息系统网络化、管理程序科学化看齐。

1.4 设计概念
1.4.1 模数化
以1.5m作为设计的基本模数单位,保证整个文化场馆建设的整齐划一。

其中包括:
建筑外幕墙距边柱轴线距离为1.5m;
柱网尺寸:柱网尺寸采用9×9m;
挑檐长度:各挑檐长度均以柱轴线出挑算起,依出挑部位不同,大致分为4.5m、9m、13.5m三种尺度;
立面凸凹:以36m模块为基础进行立面的凸凹变化,墙面虚实搭配,最终形成立体、多层次的立面效果。

1.4.2 特色化
在保持文化场馆建筑群的总体风格的原则下,体现图书馆建筑的特征化。

图书馆的造型和空间组织采用“图书架”的展示形式,把建筑本身作为一个展示平台,所有的设计主题都依托此寓意来组织未来的图书馆功能布局,整体建筑外观就是一个巨大的图书展示平台。

第二章总平面设计说明
2.1 设计依据
(1)现行国家及省市有关设计规范及规定;
(2)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提供的1:1000规划定线图;
(3)辽宁省图书馆对本工程规划的设计要求;
(4)法国VP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的“辽宁省文化场馆概念性设计方案”。

2.2 场地概述
辽宁省图书馆新馆建设工程选址沈阳市浑南新区莫子山附近,全运会运行中心南侧,建筑四周均为规划道路。

新馆建设用地面积83198.94m2,基地范围东西长约335m,南北长约252 m。

2.3 总平面设计
图书馆南北向主墙面长度183米,东西向主墙面长度210米。

图书馆东侧外墙主墙面墙距东侧用地界线50.0米,西侧外墙主墙面距西侧用地界线76米,南侧外墙主墙面距南侧用地界线34.18米,北侧外墙主墙面距北侧用地界线34.50米。

2.4 交通组织
2.4.1 步行交通
建筑物的主要出入口布置在基地的东侧,普通读者主要人流入口设在东侧,残障人阅览及儿童阅览设在建筑的南侧,报告厅的入口设在建筑的北侧,内部工作人员的出入口设在建筑的西北角,各空间既有相互的联系,又相互独立,避免了各种不同人流交叉;书库入口设在了建筑的西侧中部的位置。

2.4.2 机动车交通
新建筑的车行交通分为地面交通与停车场及地下停车场两个部分。

用地内机动车入口选择由西侧规划道路进入,南侧规划道路驶出。

图书馆地下停车场入口设在建筑的西侧,地下可停车125辆。

地上停车场结合环境有序布置,可供停车308辆。

2.4.3 货物交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