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特殊教育信息技术

我国特殊教育信息技术

我国特殊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现状分析( 2000 -2015 年)———基于教育技术学的视角张亚珍1,张宝辉2,卜凡帅2( 1.九江学院江西九江332005; 2.陕西师范大学陕西西安710062)【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提升特殊教育教与学的质量带来了新契机。

本研究以中国知网( CNKI)数据库为文献来源,采用文献计量法及内容分析法,对15 年来的相关文章的文献数量、文献类型、信息技术支持听障、视障和智障等进行梳理,分析我国信息技术支持特殊教育的教与学研究现状,并从法律法规建设、通用学习设计和无障碍学习环境设计等方面提出信息技术支持特殊教育的研究建议。

【关键词】特殊教育,信息技术,通用学习设计,综述【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1 -8700( 2016) 01 -0052 -08 一、问题的提出据2013 教育部统计数据,目前有368103 在校残疾学生,特殊学校有1933 所,在校学生和学校的数量都呈上升趋势,如何提高特殊教育的教学效果,是目前特殊学校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软件被应用到有特殊需要人的生活学习等领域中,信息技术对改善特殊需要人群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得到了家长、学校、社会和政府的关注和支持。

2009 年5 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意见的通知》,强调特教学校要根据残疾学生的特点积极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提高残疾学生信息素养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已有的文献研究表明,我国关于信息技术支持特殊教育的政策、软件开发与应用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领域主要应用于哪些特殊学生,信息技术从哪些方面解决特殊教育中的困难,信息技术如何支持与促进特殊需要人群的教与学? 这是信息时代特殊教育应该考虑的重点问题。

本文通过综合梳理国内关于信息技术支持特殊人群的教与学研究文献,分析我国信息技术支持特殊需求人群学习的现状,从技术支持特殊教育法律法规的建设、信息技术支持特殊教育的课程设计、无障碍学习环境设计等方面提出了若干建议,力争为更好地发展信息时代我国特殊教育做出参考。

二、研究设计( 一) 方法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文献计量法,以系统、客观和量化的方式对信息技术支持特殊教育的文献进行归类统计,根据量的统计和质的分析,阐释研究结果。

( 二) 研究对象为了更全面分析我国技术支持特殊教育应用情况,本文在( 中国知网) CNKI 中以( 2000.1.1———2015.12.21) 刊发的论文为对象,以主题检索的方式进行模糊检索。

根据初步阅读文献和与同行的交流,确定检索关键词为“信息技术”和“特殊教育”或“辅助技术”与“教育”、“信息无障碍”与“特殊教育”或“数字化资源”与“特殊教育”或“多媒体技术”与“特殊教育”或“教育技术”与“特殊教育”或“福祉技术”,共得到文献“721”篇。

在“721”篇文献中,首先通过浏览文献标题删除一些比赛通知、公告等文章。

第二,通过阅读文献的摘要,剔除一些无关文献,如计算辅助技术、生育辅助技术等。

第三通过阅读全文,判断文章是否研究相关特殊教育的辅助技术应用、信息无障碍建设、特殊教育信息化、特殊教育数字化资源的建设等内容,最后得到中文学术文献341 篇。

( 三) 研究编码体系为更系统地对研究内容进行分析,本文对341篇文献内容按照中国残疾人分类标准对文献的研究对象进行编码,研究内容根据教育技术学研究分类[1]和美国威斯康星-密尔沃基大学[2]对信息技术支持特殊教育研究内容分类,结合特殊教育研究内容进行编码。

见表1 和表2。

本研究运用Excel2013和EndnoteX7对文献数据进行管理与分析,采用图表结合的方法进行展示。

在分析过程中,对341篇中文进行通读全文,按文章发表日期’文献类型和杂志类型以及研究内容建立Excel数据库对研究内容的分析,根据表2 编码,对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并用图表展示研究结果#在对文章研究内容进行确定与归类,通过合作者多次集体交流’修改和编码,直到意见达成一致,本文数据的获取’分析由第一作者完成,第三作者检验并确认。

三’研究结果和发现( 一) 文献时间分布论文时间分布情况如图1,我们发现在!2006 年之前关于特殊教育中使用信息技术研究文献不多,较少得到大家的关注,而自!2006 年之后,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领域应用得到广泛学者的关注和研究,研究文献逐年上升,!2013年文献发表量到39 篇,而在!2014--2015 年文献最不多.主要因为第一是国际上关于残疾人法律法规,例如美国1998 年《康复法案》(Section508),修订后的法案要求联邦政府机构所开发’维护’采购和使用的“电子与信息技术”产品不能对身有残障的联邦雇员和社会公众构成障碍,确保他们能与健全者同等地访问和使用信息。

第二是自2001年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并在基础教育中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第三,国内关于信息技术支持特殊教育会议召开.如,2003年8月11 日,建设数字大连!!!残疾人信息无障碍论坛开幕,2003 年12 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在长春召开了全国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会议确定了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五年发展目标。

此后,关于特殊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相关研究逐年增多。

第四,在2008 年中国举办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和奥林匹克残疾运动会促进了大家关注信息技术对特殊需要人群的补偿和支持作用,特别关注信息无障碍建设。

2008 年4 月,信息产业部发布了信息无障碍,身体机能差异人群网站设计无障碍技术要求标准。

第五,相关软件的开发与使用。

例如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开发的文本阅读软件对于视力受损’有阅读障碍或者有其他学习障碍的人而言是非常有用的#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蔡奕渔教授针对自闭症,研究并开发粉红海豚项目,辅助沟通系统促进自闭症学生进行更好的沟通和交流.第六,2004年3 月,特殊教育领域开展特殊教育教师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和多媒体课件竞赛,以赛促教,促进更多的特殊教育教师把信息技术应用在他们的课堂中。

(二)文献类型分析1.发表刊物分散,针对性不强研究样本中的341篇文献共分为期刊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和会议论文三种类型。

其中期刊论文有294篇,占86. 22%。

主要分布在觑代特殊教育》、《中国特殊教育》、《中国教育技术装备乡、《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中国电化教育》、《中国教育信息化》、《现代教育技术》等学术期刊,如图2所示。

从图2发现,目前我国关于信息技术支持的特殊教育研究文献主要是集中在特殊教育相关杂志和教育技术杂志,这也说明国内目前主要是从事特殊教育和教育技术专业的人进行这方面研究。

第二,国内现在没有专门针对特殊教育的信息技术这样的杂志,像美国针对特殊教育领域中使用技术的实践经验和观点,开办专门杂志《特殊教育技术》(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 Technology } JSET)杂志。

2.相关学位论文较少,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在文献中,硕士论文39篇,占11.44%,一定量的硕士学位论文说明有研究者正在系统性地分析和讨论信息支持特殊教育的相关问题。

硕士论文主要分布在东北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学校,如图3所示,这一分布情况与特殊教育研究地区分布情况相吻合。

这主要原因第一,东北地区较早地设置特殊教育专业,二是重庆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与北京联合教育学院结合,招收残疾学生,为教育研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三是这些地区属于经济发达地区,例如北京、浙江、江苏等地,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特别是信息无障碍的研究和信息资源的利用.3.定性研究为主,定量研究为辅基于方法论或科学范式来分,有定量研究和定义性研究研究。

根据定性和定量研究的定义,我国现在关于技术支持特殊教育的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定性研究,即描述性研究,比率为83. 87%,如图4所示。

而关于某项技术应用于某类特殊人群中的定量很少,有55篇论文,比例为16. 13%,主要研究方法是调查研究法(25篇)和实验研究法(16篇)。

这说明了我国现在关于信息技术应用于特殊教育的研究虽然取得了初步理论研究结果,但是在实践层面上的干预研究还很缺乏。

第二,我国信息技术还没有广泛深入地应用在特殊教育中,所以这方面的实证研究较少,特别是关于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应用效果分析和应用影响因素分析的研究少。

现阶段我国需要积极关注特殊教育中的技术发展及应用。

在2011年国务院颁发《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指出“发挥中国残疾人信息和无障碍技术研究中心作用,继续实施科技助残行动计划。

”(三)研究内容分析笔者根据表2和表3进行分类整理文献,得到关于信息技术在各类残疾人应用情况和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研究内容,如表3和表4。

根据表3,我们发现,第一,我国关于特殊教育中的信息技术研究非常笼统,大部分文献没有针对不同障碍人群进行分类,全部在特殊教育为研究对象,文献占63. 34%,缺乏针对哪些技术适合哪类障碍人群的研究。

第二,我国现阶段信息技术在听障人群中的研究占26. 39%,相对来说较多,主要原因是聋教育在中国起始时间比较早,1987年,由中国残联和吉林省人民政府联合创办的长春大学特教学院招收盲和聋哑学生。

同时根据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研究结果研究,人类获取信息83%来自于视觉。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直观性正是符合听障学生依靠视觉易于直接获取知识的有效手段。

第三,对视障和智障的研究文献(4.69%和4. 11 %)较少,特别是其他障碍类人群的研究更少,关于精神残疾的信息技术支持教学没有看到。

这说明我国关于其他障碍人群的信息技术应用还有待深度开发。

从表4我们发现,国内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作用、信息无障碍设计、辅助技术、特殊学校信息化建设、特殊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等方面。

从研究内容来看,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的应用研究涵盖了特殊教育的各个方面。

为了更好分析不同种类技术在不同残障研究情况,本文对三类的障碍(听障、视障和智障)进行具体的分析,表5一表7。

1.信息技术在听障通过表5我们发现,信息技术在听障研究的文献有90篇,比例为26. 39%,其中最多的是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论文数量达44篇,在听障领域占48. 89%。

主要因为自2005年,在特殊教育中首次提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很多学者开始关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获取、传递信息的能力和生存的技能,到2009年信息技术与特殊教育课程整合成为信息技术支持特殊教育的焦点[[A]。

而与语文是整合的最多学科,有16篇,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占36. 3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