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
(总分:66.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9,分数:9.00)
1.不法侵害尚处于预备阶段或犯意表示阶段,对于合法权益的威胁并未达到现实状态时,就对其采取某种损害权益的行为的,是( )。
(分数:1.00)
A.事前防卫
B.假想防卫
C.紧急避险
D.防卫过当
2.避险过当的,( )。
(分数:1.00)
A.应当从轻处罚
B.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可以从轻处罚
D.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3.正当防卫中的不法侵害已经开始,是指( )。
(分数:1.00)
A.已经为实施侵害行为准备工具、制造条件
B.已经着手实施侵害行为
C.已经造成危害结果
D.不法侵害的预备行为已经结束
4.在紧急避险的情况下,行为人所造成的损害( )。
(分数:1.00)
A.可以大于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
B.可以等于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
C.只能小于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
D.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大于或等于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
5.某日,韦某被杜某打了一顿,韦某回家后找了他的两个朋友商量对杜某进行报复。
次日,韦某带上他的两个朋友将杜某打成重伤。
韦某的行为是( )。
(分数:1.00)
A.正当防卫
B.防卫过当
C.过失伤害
D.故意伤害
6.某农村少妇只身居家,深夜12时,一男子闯入其家中,以暴力相威胁欲行强奸,少妇口头答应,男子正做准备,她从炕头上抓起一把剪刀,反身猛刺男子胸腹部两下,致男子死亡。
少妇捅死男子的行为属于( )。
(分数:1.00)
A.防卫过当
B.正当防卫
C.故意杀人
D.故意伤害致死
7.不属于正当防卫成立的合法性条件的是( )。
(分数:1.00)
A.必须有犯罪行为发生
B.防卫行为必须是为使本人的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而实施
C.防卫行为一般应当是针对不法分子本人实施
D.防卫行为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8.防卫过当的主观罪过是( )。
(分数:1.00)
A.过失
B.故意
C.既可以是直接故意、间接故意,也可以是过失
D.既可以是间接故意,也可以是过失
9.避险过当的主观罪过是( )。
(分数:1.00)
A.过失
B.故意
C.既可以是直接故意、间接故意,也可以是过失
D.既可以是间接故意,也可以是过失
二、{{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9,分数:18.00)
10.紧急避险中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下列人员( )。
(分数:2.00)
A.职务上负有义务的人
B.业务上负有义务的人
C.家庭中负有赡养义务的人
D.负有抚养义务的人
11.对下列哪些犯罪可以行使“无限防卫权”?( )(分数:2.00)
A.杀人
B.暴力取证
C.绑架
D.投毒
12.下列情况不适用紧急避险的是( )。
(分数:2.00)
A.来自自然灾害的袭击
B.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为避免本人危险
C.来自动物的侵袭
D.损害另一合法权益并非是排除危险的唯一方法
13.对下列哪些行为不能进行正当防卫?( )(分数:2.00)
A.合法行为
B.正当防卫行为
C.紧急避险行为
D.意外事件
14.下列情形中,应视为不法侵害已经终止的是( )。
(分数:2.00)
A.不法侵害已经完结
B.不法侵害人自动中止侵害
C.不法侵害人已经被制服
D.不法侵害人已经丧失继续侵害的能力
15.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相同之处包括( )。
(分数:2.00)
A.目的相同
B.行为对象相同
C.前提相同
D.危害来源相同
16.因不满足主观条件而不成立正当防卫的是( )。
(分数:2.00)
A.防卫挑拨
B.相互的非法侵害行为
C.为保护非法利益而实行的防卫
D.对意外事件实行的防卫
17.成立紧急避险必须具备的条件有( )。
(分数:2.00)
A.必须是合法权益受到危险的威胁
B.危险必须是即将发生的
C.避险行为必须是为了是合法权益免遭损害而实施
D.避险行为必须是在没有其他方法可以排除危险即不得已时实施的
18.在下列情形中,不成立正当防卫的有( )。
(分数:2.00)
A.对精神病人的暴力侵害的反击
B.假想防卫
C.防卫挑拨
D.事前防卫
三、{{B}}简答题{{/B}}(总题数:1,分数:6.00)
19.简述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区别。
(分数:6.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B}}辨析题{{/B}}(总题数:1,分数:8.00)
20.我国《刑法》关于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的规定采用的是基本适应说。
(分数:8.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B}}法条分析题{{/B}}(总题数:1,分数:10.00)
21.《刑法》第21条规定:“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如何理解本条的含义?(分数:1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B}}案例分析题{{/B}}(总题数:1,分数:15.00)
22.被告人甲,男,17岁,无业。
曾两次因斗殴被公安机关拘留。
某日,甲去看晚场电影,怕被打,借了一把三棱刮刀带在身上。
电影散场后,见乙(19岁,与被告人素不相识)正在拦截一女青年,被告人上前劝阻,女青年趁机脱险。
乙认为甲阻挠了自己的“好事”而恼怒,一把将甲揪住,持刀向甲连刺两刀,均被甲躲过。
在乙向甲刺第三刀的时候,甲向乙还刺一刀,刺中乙的腹部。
乙某的同伙丙、丁、戊一拥而上殴打甲,甲又刺丙腿上一刀后逃跑,丁紧追而来,甲又刺丁一刀后继续逃跑,最后甲被戊等人追上。
戊等人将甲按倒在地后扎了四刀,甲也刺了戊两刀。
乙、丙因失血过多,抢救无效死亡,丁受重伤,戊受轻伤,被告人受轻伤后经治疗痊愈。
问:对被告人甲的行为如何定性,并请简述理由。
(分数:1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