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可穿戴设备趋势报告

可穿戴设备趋势报告

可穿戴设备趋势报告正当智能手机领域表现白热化的分庭抗礼之势时,可穿戴设备浪潮犹如春夜的细雨一般,迅速弥漫了整个移动互联网市场。

自从去年4月Google Glass发布以来,移动可穿戴设备概念成为了市场中的焦点。

有人甚至认为可穿戴设备将代替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设备潮流,进一步智能化、简便化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一时间,产业链中个各方都准备进军可穿戴设备领域,五花八门的新概念、新产品,让我们有些目不暇接。

当前出现的可穿戴设备有什么?应该如何区分?可穿戴设备的局限与发展趋势又是什么?今天,猎云网就带您全面梳理相关可穿戴设备的问题。

一、种类的划分当前,可穿带设备的种类繁多,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能够规划出不同的类型。

以下为猎云网提供两分类方式:①按照应用功能划分:·人体健康、运动追踪类:Nike+系列产品和应用(Fuelband)、Jawbone Up、叮咚手环、GlassUp、Fitbit Flex。

以上这些可穿戴设备,主要通过传感装置对用户的运动情况和健康状况做出记录和评估,绝大部分需要与智能终端设备实行链接显示数据。

·综合智能终端类:Google Glass等。

这些设备虽然也需要与手机相连,不过功能更增强大,独立性更强。

未来将成为可穿戴设备的主导产品。

·智能手机辅助类:Pebble等。

这些可穿戴设备作为其它移动设备的功能补充,一方面必须与智能手机等设备配合使用,另一方面能够简化智能手机的操作。

②按照佩戴位置划分:这种分类方法虽然缺乏依据,但是分类方法相对简单、界限清晰。

·手(臂)环类:主要以一系列运动记录手环、臂环为主。

·手表类:Pebble等辅助类智能设备。

·眼镜类:主要是以Google Glass等为主的新型智能终端。

·智能服装类:主要由Geek开发,几乎没有正式发布的产品。

例如,能够通过转化太阳能为电子设备充电的比基尼、靴子等。

以下是猎云网根据媒体公开报道的资料,总结的各种可穿戴设备(包括已经发布的、暂时未发布以及各种谣传)·Google Glass:内置GPS、动作传感器、摄像头等,能够指路、好友互动、拍照和拍摄视频,并与Google其他服务紧密集成,更是增加现实体验感。

(当前仍在测试,没有公开登录市场)·Baidu Eye:类似与GoogleGlass,一款具有语音助手、图像识别的智能眼镜。

据悉该产品还处在内部测试阶段,正式投放市场日期尚不明确,甚至有可能不会投放市场。

·微软眼镜:美国Topeka Capital投资公司的分析师布赖恩·怀特(Brian White)表示,微软的智能眼镜产品被命名为“Monocle”,并将在明年发布。

据悉,该智能眼镜能够在观看实况比赛过程中,为用户提供相关的数据信息,增强现实体验感。

(当前还没有发布)·Nike+:一系列可穿戴设备和应用,主要为用户提供运动记录和数据分享等公功能。

产品包括:Nike+ SportWatch GPS、NIKE+ Running应用程序、Nike+ SportBand等。

(已正式登录市场)·Jawbone Up:由Jawbone推出的一款智能健身腕带产品。

配合iPhone或Android智能手机,该产品能记录你的日常活动、睡眠和饮食数据,协助你了解和改善自己的健康状况。

(已正式登陆市场)·叮咚手环:和Jawbone Up的功能很类似,咕咚手环是首款基于百度云开发的便携式可穿戴设备,主打“运动状况提醒”、“睡眠监测”、“智能无声唤醒”三大功能。

(已正式发布)·MYO:加拿大Thalmic Labs开发出一款可戴在前臂的臂环。

MYO臂环能够与PC、手机等其他设备连接,让用户不必直接触摸,用户只要动动手指或手掌,就能操控这些设备。

(当前还处在开发阶段)·Ski-Goggle:面向滑雪者的Smith+Recon品牌的Ski-Goggle,能够提供即时速度、起跳分析、高度、距离、温度等数据,该产品零售价为650美元。

(已正式发布)·GlassUp:一款价格更便宜的运动智能眼镜。

该公司创始人Francesco-Giartosio上周对媒体表示,产品研发制造成本为100欧元,计划的售价是300欧元或399美元。

(已正式分布)·LGGlass、SONYGlass、三星Glass等:以上这些智能设备还并未上市,绝大部分都只申请了相对应的技术专利。

(以上种种设备仅仅媒体报道,当前还没有见到相关设备)·Fitbit Flex:个人健康追踪手环,外形炫酷、功能简便,仅售99美金。

(已正式发布)·Amiigo:是一款新型可穿戴的“运动记录”设备。

该产品由一个手镯和一个放置于鞋中的芯片组成。

通过蓝牙,它能够你的智能手机相连(支持iOS和Android)。

与同类产品相比,Amiigo的特别之处在于它能够在不开蓝牙的情况下,将你的运动记录数据保存数小时以上。

(已开始接受预定)·Pebble:通过蓝牙与iOS或Android设备连接之后,你就能够用它来完成通话、收发邮件、短信等操作了。

通过下载你还能够更换它的桌面主题或是安装为各种运动(包括跑步、高尔夫球、骑单车等)专门设计的程序。

(已公开发布)·iWatch:功能不详,配置不详,价格不详。

有预测称iWatch最早将于2014年问世。

(未上市)·谷歌智能鞋:由谷歌和创意设计机构YesYesNo以及Studio 5050合作完成。

它内部装配了加速器、陀螺仪等装置,通过蓝牙与智能手机实行连接,从而能够监测到用户的使用情况。

另外,鞋子还配有一个扬声器,将传感器收到的鞋子信息以语音评论的形式播放出来,这些评论或尖酸刻薄或幽默风趣,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暂未发布)·小米智能鞋:小米科技副总裁黎万强表示,推出智能鞋将是小米的一个举措,未来穿上小米智能鞋,与小米手机连接在一起,不但能够测算路线,还能够测算出跑步时的心率等情况,小米将延续一贯的高性价比特点。

(四月有媒体报道,当前还没任何现相关消息)·摩托罗拉的CEO Dennis Woodside和谷歌高管Regina Dugan出现在D11大会上透露,摩托罗拉正在全面转型,并计划推出富有革新意义的产品。

Dugan和Woodside还展示其他一些新奇的小玩意。

比如,具有身份识别功能的“电子纹身”和“维生素丸”。

据说,这些东西能够协助手机识别主人身份,将用户的身体作为验证的标志和密码。

(暂未上市)·Heapsylon:一双能够测量跑步者的步数、步距、速度和消耗的卡路里的只能袜子。

它就好像是你的“虚拟私人教练”一样,在跑步时提示你应该如何选择“着力点”以及采取什么样的奔跑方式。

(已开始接受预定)·Power Welties:Oranqe推出了一款名为Power Welties的充电靴,能够使用脚部的热量实行发电。

不过穿上这种长筒靴后,人们需要在地面踩12个小时左右,才能给手机充上充足使用1小时的电力。

(暂未上市)·社交牛仔裤:Replay推出的第一款具有社交功能的智能牛仔裤产品。

这种牛仔裤最大的特点就是支持蓝牙功能,能够将牛仔裤跟智能手机等设备实行连接。

(暂未上市)·智能手套:一位名叫塞拉的设计师,日前设计出一款颇具创意的Glove One手机产品,能够像手套一样戴在手上。

它的外形就像是未来派机械铠甲的一部分,按钮被设计在手指关节内侧,之后将手摆成“六”的造型,拇指做听筒,小指做话筒,即可实现通话。

(暂未上市)·FitBark:该设备主要是追踪汪星人的运动情况。

在狗狗运动的时候,其内置的传感器会记录它的运动情况,最多能够存储长达3周的数据。

同时这款设备也有相对应的iPhone应用,通过wifi或者蓝牙,就能够通过可视化的图表查看狗狗的运动和健康情况。

(当前已接受预定)戴尔等PC公司也表示将可穿戴设备视为公司发展的新方向,但尚无产品发布。

智能手机领域的王者三星、谷歌、苹果肯定都将在可穿戴设备领域大展拳脚。

二、可穿戴设备当前的局限即使可穿戴设备领域被炒得火热,可仔细研究,会发现该领域仍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相对应的产业链、商业模式等都没有成型。

当前,可穿戴设备产业存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瓶颈问题:1.多为智能手机“配件”,独立性不强仔细梳理绝大部分可穿戴设备,我们不难发现其中大多是作为智能手机的辅助工具。

要么是对智能手机功能的拓展,要么仅仅是是对其功能的平移。

比如,智能手表Pebble,仅仅是对智能手机的部分功能的平移。

通过蓝牙连接后,Pebble能够为用户提供手机短信或电子邮件提醒、设置闹钟等功能。

仅仅作为其他智能终端的辅助外设,将会失去独立存有的必要性。

不难想象,一旦用户失去了使用新鲜感,这种“配件”将会很快失去市场。

2.功能还不完善,专属应用较少当前的可穿戴设备普遍还都不具备完善的功能,此外,缺少专属的可穿戴应用将是该行业发展的巨大潜在危险。

弗雷斯特研究公司在2013年第1季度,曾针对可穿戴设备的话题,对线上的4673名美国成年人实行了一项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如果可穿戴设备的功能进一步完善,它的市场还将变得更大。

其中44%的人表示,他们希望可穿戴设备能够协助他们锁车门或房门,这样他们就不用出门带着一大串钥匙了。

30%的人希望这些设备能够根据他们的脾气秉性推荐相对应的媒体。

另有29%的人表示,他们希望这些设备能够用于监控孩子们的行踪。

就今天的科技发展水平来看,上述人们的希望都有可能实现。

不同手机中的app最能显示出它们各自的特点。

对于可穿戴设备来说,开发多种多样的app是提升渗透率的良方。

来自于设备自身传感器的数据没有多大价值,无论设计的如何“精明”,一段时间下来,都会让我们对它提供的有限应用感到疲劳。

单一的资源输入,永远都不能换来设备的智能和实用。

设备制造商们需要来自第三方开发者的创意,“众人拾柴火焰高”,来自第三方的app往往更能完善设备的功能。

(详见猎云网报道:《可穿戴式设备的未来,在第三方开发者手中》)3.费用昂贵,渗透率较低当前看来,已经发布的可穿戴设备中,GoogleGlass绝对是其中超一流的产品(还未正式上市)。

不过1500美元的价格仍是让和我一样的工薪阶层望而却步。

不过,随着技术的进步,传感器价格的下降,健康追踪类可穿戴设备将会最先降价。

当前的运动记录手环最便宜的已经低至400RMB。

三、未来的趋势毫无疑问,可穿戴设备成为未来的移动设备主流仅仅时间的问题了。

当前看来,该领域有以下几个发展趋势:1.移动互联网主要入口,彻底改变人的生活方式继浏览器、智能终端、移动应用商店之后,可穿戴设备将成为接入移动互联网的主要入口之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