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组织形式之班级授课制

教学组织形式之班级授课制

教学组织形式之班级授课制
近几年小学教师资格科目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关于班级授课制考查的比较多,多数都是单选题和简答题的形式来考查,所以老师带着大家学习一下班级授课制的核心知识点。

一、班级授课制的由来及发展
班级授课制,通常称作课堂教学,是把学生按照年龄和学习程度编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由教师根据教学计划中统一规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时数,按照学校的课程表进行分科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制是目前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国际上最通用的教学组织形式。

在古代教育中,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即使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仍然是通过个别教学进行教育的,每个弟子之间在原有程度、学习内容、学习进度上各不相同,没有一致的要求和规定。

古罗马时期的昆体良最早使用集体授课的形式。

文艺复兴后,欧洲出现了班级授课制的萌芽。

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著作〈〈大教学论》中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作了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后来,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育家提出教学过程的形式阶段论(即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班级授课制得以完善而基本定型。

以苏联教育学家凯洛夫为代表,提出课的类型和结构的概念,使班级授课制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19世纪中期,班级授课制成为西方学校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

我国班级授课制最早在1862年京师同文馆推行,并在1904年的癸卯学制”中以法令的形式确定下来,在全国推广。

二、班级授课制的主要特征
班级授课制的特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有人用班、课、时三个字来概括。

班:把学生按照年龄和知识水平分别编成固定的班级,即同一个教学班学生的年龄和程度大致相同,并且人数固定,教师同时对整个班集体进行同样内容的教学。

课:把教学内容以及实现这种内容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展开的教学活
动,按学科和学年分成许多小的部分,分量不大,大致平衡,彼此连续而又相
对完整,这每一小部分内容和教学活动,就叫做一课”,一课接着一课地进行
教学。

时:把每一课”规定在统一的单位时间里进行。

单位时间可以是50分钟、45分钟或30分钟,但都是统一的和固定的。

课与课之间有一定的间歇和休息。

三、课的类型与结构
在班级授课制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对课的类型与结构的认识日益深入。

这对教学有重要的意义。

因为不同类型、不同结构的课在教学上具有不同的功能。

如果教师在教学时善于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等方面的需要,正确地选择和运用课的类型、安排课的结构,就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1. 课的类型
课的类型是指根据教学任务而划分的种类。

有单一课和综合课两大类型。

单一课,是指在一节课内主要完成一种教学任务。

中小学常见的单一课有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检查课等。

综合课,又称混合课或复杂课,是指一节课内要完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教学任务。

在小学和中学低年级普遍采用这种类型的课。

因为小学和中学低年级的教材比较简单,不需要用一节课的时间来实现其单一的教学任务。

此外,小学生和中学低年级学生有意注意时间有限,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故教学应以综合课为主。

2. 课的结构
课的结构是指课的各部分内容及各部分进行的顺序和时间分配。

不同类型的课,其结构会有所不同。

同一类型的课,也会因教学对象、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结构。

一般来讲,课的基本结构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
(1) 组织教学。

组织教学的目的在于促使学生为,上课做好心理准备和学习用具方面的准备,集中注意,积极白觉进入学习状态。

教师可以通过恰当的开
场白和出示课题等方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保
证教学能够顺利地进行。

组织教学应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2) 检查复习。

检查复习的目的在于通过学生复习已经学过的内容,激活旧知
识,以便新旧联系,为接受新知识做准备;检查学习质量,弥补知识上的缺陷,以便确定学习的起点。

检查复习的内容,可以是上--课的学习内容,也可以是以前学过的并与即将学习的新知识有关的内容。

检查复习的方法有口头回
答、黑板演算、检查家庭作业等。

检查复习后--般要给予评定,指出其优缺点和努力方向。

(3) 讲授新教材。

讲授新教材的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教师系统生动有效的讲授,掌握新知识,发展新技能。

这一部分是综合课的主要部分,所占时间多,是该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

教师要采取多种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之充分感知和理解教材,以便迅速掌握新知识。

(4) 巩固新教材。

巩固新教材的目的在于检查学生对新教材的掌握情况,并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使他们基本巩固和消化所学的内容,促进新旧知识的融合,为深入学习和独立完成作业做准备。

巩固新知识可采用复述、提问、练习、阅读课文等方法进行。

(5) 布置课外作业。

布置课外作业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白学能力,在此过程中,促进学生将所学的新知识内化转化,成为主体认知结构中的一部分。

教师布置作业时,应使学生明确作业要求、注意问题和完成时间,对较难的作业要给予必要的提示。

作业要精选,形式要多样化。

上述五个基本组成部分,教师应根据学科的特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对象的具体特点及课的类型,灵活地创造性地加以安排,不能生搬硬套。

四、班级授课制的优点与不足
1. 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1) 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

(2) 有利于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

(3) 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4) 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

(5) 有利于学生德.智、体多方面的发展。

(6) 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

2. 班级授课制的不足
(1) 过于强调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造成理论和实践的脱节,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锻炼提高。

(2) 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班级授课制中,无论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只能适应部分学生。

(3) 在班级授课制中,课堂成为学生生活的基本空间,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最主要的生活方式,学生的交往受到限制。

(4) 学生的独立性、白主性受到限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志趣、特长和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要。

(5) 以课”为基本的教学活动单位,某些情况下会割裂内容的整体性。

考题再现
一、单项选择题
1. 目前我国小学普遍采用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是()。

A.班级教学
B.分组教学C复式教学D.个别教学
1. 【答案】A。

解析:班级授课制,通常称作课堂教学,是把学生按照年龄和学习程度编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由教师根据教学计划中统一规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时数,按照学校的课程表进行分科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制是目前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国际上最通用的教学组织形式。

二、简答题
2. 试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2. 【参考答案】
班级授课制的优点有以下几点:
(1) 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

(2) 有利于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

(3) 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4) 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

(5) 有利于学生德.智、体多方面的发展。

(6) 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