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技术攻关QC小组活动成果-提升基坑围护结构“干作业旋挖钻孔灌注桩” 垂直度

技术攻关QC小组活动成果-提升基坑围护结构“干作业旋挖钻孔灌注桩” 垂直度

支撑梁管廊结构旋喷止水桩旋挖灌注桩支撑梁管廊结构旋挖灌注桩提升基坑围护结构“干作业旋挖钻孔灌注桩”垂直度浙江省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浙江建工交通基础公司综合管廊QC小组一、工程概况本标段包含义乌市03省道(宗泽路-环城北路)管廊工程的F线(里程为FK0+000~FK3+002)、I线(里程为IK0+000~IK0+424)。

F线为双舱结构形式,I线为单舱结构形式。

围护结构采用“干作业旋挖钻孔灌注桩+双重管旋喷止水桩”的结构形式。

其中F线双舱结构段因受周边环境限制,采用“钻孔灌注桩围护结构”紧贴“主体结构侧墙”的结构形式占全线约50%。

其结构形式详见:综合管廊“钻孔灌注桩围护结构”紧贴“主体结构侧墙”BIM模型。

采用“钻孔灌注桩围护结构”与“主体结构侧墙”之间留设65cm~80cm工作空间的结构形式占全线约30%。

其结构形式详见:综合管廊“钻孔灌注桩围护结构”与“主体结构侧墙”留设工作空间BIM模型。

作业旋挖钻孔灌注桩施工流程详见“干作业旋挖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图”。

旋喷止水桩综合管廊“钻孔灌注桩围护结构”紧贴“主体结构侧墙”BIM模型(占全部工程约50)测量定位场地平整振动锤就位测量定位钢筋笼制作检查导管拼接检查砼的拌合运输下压钢护筒测量复核钻机就位钻孔清孔终孔终孔检查钢筋笼就位下导管灌注桩制作钢护筒做好记录监理批准设置隔水栏砼试验制图人:张强成桩检测制表时间:2017.05.01二、小组概况1、小组情况干作业旋挖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图小组情况表小组名称浙江建工交通基础公司综合管廊QC小组课题名称提升基坑围护结构“干作业旋挖钻孔灌注桩”垂直度小组类型现场型组长方承宗小组成立时间2017.03.18 小组成员8 人小组注册号ZJJGQC17-12 课题注册号ZJJGQCK17-12 活动时间2017.05.01~2017.12.30 QC教育时间人均72小时活动频次每月活动3~4次制表人:张强制表时间:2017.05.062、小组成员情况序号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务/职称组内职务分工1 方承宗男36 本科分公司总工/高工组长总策划12 吕志成 男 49 本科 项目经理/工程师 副组长 全面组织调配3 俞岩江 男 31 本科 分公司技术质量部长/工程师 副组长 方案制定4 张强 男 30 本科 项目技术负责人/工程师 组员 组织实施5 竺伟 男 34 本科 项目技术质量部部长/助工组员 数据分析 6 王浩 男 25 本科 技术员/助工 组员 现场实施 7 金磊 男25本科 质量员/助工组员现场实施 8张健聪男 23 本科BIM 专员/助工 组员技术支持制表人:张强 制表时间:2017. 05.063、小组活动统计小组活动统计表三、选题理由制表人:张强制表时间:2017.12.30理由一:本项目质量要求高---本项目为义乌市第一个地下综合管廊项目,是义乌市重点工程。

综合管廊所涉及的使用单位多,社会关注度高。

项目质量目标为争创“钱江杯”、“省市政金奖”。

确保工程结构的优质是实现质量目标的基础。

理由二:钻孔灌注桩围护结构是保证项目整体施工质量的基础---本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项目线路全长3.426km ,其中因受周边环境限制,采用“钻孔灌注桩围护结构”紧贴“主体结构侧墙”的结构形式占全线约50%;采用“钻孔灌注桩围护结构”与“主体结构侧墙”之间留设65cm~80cm 工作空间的结构形式占全线约30%;钻孔灌注桩围护结构施工垂直度的好坏不仅会影响到桩间止水旋喷桩施工效果,更直接影响到后期全线80%结构侧墙施工净空和质量。

理由三:本项目地质条件复杂---因本项目线路较长,围护结构干作业旋挖成孔灌注桩施工所涉及的地层包含孤石较多的杂填土层、有流沙的圆砾层、岩石强度较高的中风化凝灰岩层、孤石较多淤泥质层、软硬面交接地层等复杂地质情况,对围护结构干作业旋挖成孔灌注桩垂直度有非常不利的影响。

四、现状调查根据本项目管廊基坑结构及后期主体结构施工的具体特点,本公司技术质量部对提升灌注桩垂直度提出要求,将“1%>垂直度≥0.8%”的灌注桩视为不合格灌注桩,将“0.8%>垂直度” 的灌注桩视为合格桩。

为更好的了解影响基坑围护结构干作业旋挖成孔灌注桩垂直度的因素,我们QC 小组成员对义乌市当地项目的施工现场、存档资料及图片进行调查分析和统计,本次调查总计检查560 个桩,有95个桩不合格,灌注桩垂直度合格率为83%。

为进一步掌握影响基坑围护结构干作业旋挖成孔灌注桩垂直度的因素,我们QC 小组全体成员对以上调查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得出了如下统计表和排列图:影响基坑围护结构干作业旋挖成孔灌注桩垂直度因素统计表 序号活动内容 次数 应出勤人次 出勤人次出勤率 1 QC 小组选题、分工 1 8 8 100% 2 设定研究目标 1 8 8 100% 3 影响原因分析 1 8 8 100% 4 原因讨论,确定要因2 16 15 93.8% 5 提出对策 2 16 15 93.8% 6 研究对策落实情况 2 16 14 87.5% 7 效果检查、结果汇总分析1 8 7 87.5% 8 巩固期检查 1 8 7 87.5% 9 活动总结、制定标准1 8 8 100% 10合计 12 969093.8%因素 项目 不合格数累计不 合格数 频率累计频率 钢护筒偏移、歪斜2 遇地下障碍物影响12 76 12.63% 80.00%3 软硬交接面地层影响8 84 8.42% 88.42%4 倾斜岩面地层影响 6 90 6.32% 94.74%5 其它 5 95 5.26% 100%制表人:张强日期:2017年05月28日制表人:张强日期:2017年05月28日影响因素排列图从调查排列图可知:钢护筒偏移、歪斜的频率达到了67.37%,是影响基坑围护结构干作业旋挖成孔灌注桩垂直度的主要问题症结,属于关键因素,故列为本次攻关的主要内容。

我QC小组召开小组成员、项目管理人员、班组技术骨干共同参加的会议,分析原因,并根据工地实际情况制订对策。

五、目标确定及可行性分析1、活动目标⑴确保基坑围护结构干作业旋挖成孔灌注桩垂直度的合格率大于95%,即基坑围护结构干作业旋挖成孔灌注桩垂直度不合格率<5%,即活动目标为合格率≥95%。

⑵确保结构工程无质量事故,为创“钱江杯”、“省市政金奖”打下良好基础。

⑶工程质量达到上等水平,为以后类似工程积累先进经验。

制图人:张强日期:2017年05月28日提升基坑围护结构“干作业旋挖成孔灌注桩”垂直度的合格率目标图2、目标可行性分析⑴要降低基坑围护结构干作业旋挖成孔灌注桩垂直度的不合格率,也就是要控制好钢护筒施工质量,现场的施工条件完全具备。

⑵根据现场调研和以往类似工程实测数据和成功经验,编制了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施工技术方案,原因分析透彻,措施详实。

⑶要解决的是人和管理的问题,项目部有一批具有多年施工经历的施工队伍,技术素质可靠,质量意识强,施工经验成熟。

⑷本项目为公司重点工程,公司领导比较重视,为项目部配备了较高素质和过硬技术的管理人员。

另外可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前来指导,具备了一定的技术保障。

⑸通过调查统计得出控制钢护筒偏移、歪斜是影响桩基垂直度的主要问题症结。

所以降低钢护筒偏移、歪斜因素的出现频率对提高围护结构干作业旋挖成孔灌注桩垂直度的合格率大有帮助。

3、结论:活动目标一定能实现。

六、原因分析2017年06月10日,我们QC小组成员以座谈会的形式,运用“头脑风暴法”,根据多年来的施工经验,对引起现干作业旋挖成孔灌注桩钢护筒偏移、歪斜的因素进行讨论分析,得出如下因果关系图:干作1、技术交底不到位,班组长未对工人进行二次交底3、振动锤司机技能水平低下机具5、旋挖机钻头与钢护筒不匹配,成孔过程环境人员中造成护筒偏移7、现场作业空间狭窄,施工操作受限业旋2、管理人员责任不挖成清,履责不到位孔灌注桩4、工人质量意识淡3薄,粗放施工6、振动锤不适用本项目钢护筒施工8、地下存在不明障碍物、孤石等多11、振动锤下压钢护制图人:张强日期:2017年06月10日因果关系鱼刺图七、要因确认制表人:竺伟 日期:2017年06月18日末端因素2 管理人员责任不清,履责不到位 确认时间 2017.06.20 确认方法 调查、分析 负责人 吕志成、竺伟确认过程根据现场施工区块调查发现“各区块负责人责任明确,履职到位”;通过对各关键工序的调查发现“项目根据集团公司关键工序管控制度落实了关键工序管控责任人,且履责到位”。

桩基关键工序责任牌及现场实施情况良好 结论非要因末端因素3 振动锤司机技能水平低下 确认时间 2017.06.18 确认方法 现场测试 负责人 金磊、王浩确认过程通过查看人员进场资料发现振动锤司机持证上岗;对其进行现场钢护筒下压测试,当天下压钢护筒12根,全部满足要求,振动锤司机技能水平满足本项目施工要求。

操作人员证书及现场 施工情况检查结论 非要因末端因素4 工人质量意识淡薄,粗放施工 确认时间 2017.06.20 确认方法 调查、分析 负责人 金磊、王浩确认过程通过现场问卷调查,发现现场工人质量意思差,将以往错误施工经验沿用至本项目,忽视本项目工况特殊性,不重视桩体垂直度控制,以至于钢护筒垂直度偏差过大,影响施工质量,作业人人员问卷分数均在80分以下,现场钢护筒施工一次成型合格率仅为60%。

调查问卷及现场施工情况统计结论要因末端因素5 旋挖机钻头与钢护筒不匹配,成孔过程中造成护筒偏移 确认时间 2017.06.22 确认方法 调查、分析 负责人 金磊、王浩确认过程对现场旋挖机钻头及护筒尺寸进行测量,发现所有使用中的旋挖机钻头均比护筒小,只有个别一直处 于闲置状态的钻头与护筒不匹配,所以用于本项目施工的钻头与护筒相匹配,不会造成护筒偏移。

现场测量钢护筒及钻头符合要求结论非要因末端因素1 技术交底不到位,班组长未对工人进行二次交底 确认时间 2017.06.18确认方法调查、分析 负责人 吕志成、竺伟确认过程通过对交底资料及施工现场一线操作工人调查,发现本项目三级交底制度完善,交底资料完整、齐全;现场工人均按照要求接受相关交底,且对相关交底内容清楚明白。

交底资料完整、齐结论非要因末端因素6 振动锤不适用本项目钢护筒施工确认时间2017.06.22 确认方法调查、分析负责人吕志成、竺伟确认过程我们对本管廊工程三个标段及周边使用旋挖桩施工的五个房建目进行了统计调查,发现七个项目的旋挖桩护筒施工均采用振动锤施工,使用率达88%,所以振动锤适用本项目钢护筒施工。

不同振动锤下压钢护筒施工结论非要因末端因素7 现场作业空间狭窄,施工操作受限确认时间2017.06.24 确认方法调查、分析负责人吕志成、竺伟确认过程通过对现场的调查发现,现场空间狭窄情况的确存在,但只影响多台机械同时施工而已,在机械来回交替避让后,不影响振动锤对钢护筒的施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