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 编制依据 (1)2 工程概况 (1)3 专项施工管理目标 (5)4 施工部署 (6)5 施工准备 (8)6 旋挖成孔施工工艺流程 (10)7 钢筋笼施工 (14)8 灌注混凝土施工 (16)9 质量标准 (17)10 质量保证措施 (18)11 坍孔、断桩、颈缩等异常情况的预防及处理 (20)12 检验试验计划及检验批划分 (28)13 工程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29)1编制依据甲乙双方签定的工程承包合同;工程设计蓝图、图纸会审纪要及设计变更通知;地勘报告、现场踏勘资料等;《砼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砼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107-2010《砼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50152-201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JGJ79-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04-2002(2011版)《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02《建设工程文件归档管理规程》GB/T 50328-2001《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GB50497-2009《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JGJ79-2002《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02-2002)《建筑桩基技术规》(JGJ94-2008)《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JGJ106-2003)《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参考市《钻孔灌注桩施工规程》(DG/TJ08-202-2007)2工程概况2.1工程概况渝北木耳公共租赁住房,位于渝北空港大道末端,本工程A1区包括A1、A2、A3、A4、A5、A6、A7、A8、A9、A10、A11、A12、A13#号楼、1#地下停车库,总建筑面积约269850.55m2。
其中A1、A2、A3、A4、A5#楼28层,A6、A7、A8、A9、A10、A11、A12、A13#号楼33层,均为高层民用居住建筑;1#地下停车库为全埋式地下车库-1层。
本工程A1、A2、A3、A4、A5、A9、A10、A12、A13#号楼、1#地下停车库基础采用干作业旋挖钻孔桩,桩径900~1800之间,桩型为端承桩,勘岩深度为:2000mm-8000mm,中风化泥岩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6.13MPa,中风化砂质泥岩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9.49MPa,中风化泥质砂岩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7.50MPa,中风化砂岩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20.57MPa,共计846根。
桩长根据地勘提供超前钻资料,由设计确定桩长。
本工程项目业主为市公共住房建设开发,监理单位为华兴工程咨询,设计单位为对外建设规划建筑设计,勘察单位为中冶勘察研究总院,施工单位为建工集团股份。
2.2地质条件2.2.1地基土工程地质特征1、工程地质条件场地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场地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Q4ml)素填土、(Q4dl+el)粉质粘土,下伏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泥岩、砂岩。
现将岩土性能特征分述如下:1.1素填土(Q4ml)灰褐色、灰黄色等杂色,主要分布在场区乡村公路附近,主要由粘土、碎块石及角砾组成,碎块含量25-35%,成分以强风化砂、泥岩为主,呈棱角状-次棱角状,粒径一般在2-40cm之间,局部含有大块石,结构松散,孔隙大,系道路施工时堆积,堆积时间0.5-1年,填土未被污染,厚度介于0.5m(ZK4)~3.7m(ZK132),呈松散状态。
1.2粉质粘土(Q4dl+el)紫红~暗紫色,为坡残积成因,局部含风化岩屑碎块,整体多呈可塑状,刀切断面较光滑,有少量光泽,粘性一般,韧性中等,摇振无反应,干强度中等。
该层主要分布在斜坡表面低缓处和冲沟,厚度较小,一般为0.5m~5.9m。
1.3泥岩(J)2s棕红,紫红色,主要以粘土矿物为主,含少量长石、石英,泥质结构,薄-中厚层状构造,岩质较软。
强风化泥岩厚0.5(ZK358)~6.5m(ZK419),岩质较软,岩芯破碎,岩芯多呈碎块状、扁柱状,力学性能差,有风化裂隙发育。
中风化层岩质较硬,岩芯较完整,岩芯多呈柱状、长柱状,有少量层间裂隙发育,力学性能较好。
)1.4泥质砂岩(J2s红褐色,紫红色,主要以长石、石英为主,含少量粘土矿物,粉细粒结构,薄层-中层状构造。
岩芯局部含泥质较重,并间断夹有少量粉砂质泥岩。
强风化泥质砂岩厚0.5(ZK49)~5.2(ZK404)m,岩质较软,岩芯破碎,岩芯多呈碎块状、扁柱状,力学性能差,有风化裂隙发育。
中风化泥质砂岩层岩质较软,岩芯较完整,岩芯多呈柱状、长柱状,有少量层间裂隙发育,力学性能较好。
)1.5砂质泥岩(J2s棕红色,紫红色,主要以粘土矿物为主,含少量长石、石英,局部夹灰绿色斑点,泥质结构,中厚-厚层状构造,岩质较软,岩芯局部含砂质较重,并间断夹有少量泥质粉砂岩。
强风化泥岩厚0.5(ZK82)~7.0(ZK104)m,岩质较软,岩芯破碎,岩芯多呈碎块状、扁柱状,力学性能差,有风化裂隙发育。
中风化层岩质较硬,岩芯较完整,岩芯多呈柱状、长柱状,有少量层间裂隙发育,力学性能较好。
)1.6砂岩(J2s褐色、灰白色,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钙质胶结,粉细粒结构,中厚-厚层状构造。
强风化砂岩厚0.5(ZK215)~3.3(ZK418)m,岩质较软,岩芯破碎,岩芯多呈碎块状、扁柱状,力学性能差,有风化裂隙发育。
中风化层岩质较硬,岩芯较完整,岩芯多呈柱状、长柱状,有少量层间裂隙发育,力学性能较好。
2.3基岩面及基岩面风化特征根据钻探揭露及地质调查,场地基岩面总体来说起伏不大,基岩面埋深为0.0m~6.6m。
相邻钻孔间基岩面坡度一般在8~20%,最大坡度为40%。
按《岩土工程勘察规》(GB50021-2009)版将钻探深度围的基岩划分为强风化带和中等风化带。
泥岩:强风化带,风化强烈,风化裂隙较发育。
岩芯呈碎块状,少量呈短柱状,岩质极软,岩芯采取率为65%~78%。
强风化带厚0.5~6.5m;中等风化带,节理裂隙不发育。
岩芯较完整,多呈柱状~长柱状,岩质软,岩芯采取率为82%~92%。
砂质泥岩:强风化带,风化强烈,风化裂隙较发育。
岩芯呈碎块状,少量呈短柱状,岩质极软,岩芯采取率为67%~79%。
强风化带厚0.5~7.0m;中等风化带,节理裂隙不发育。
岩芯较完整,多呈柱状~长柱状,岩质软,岩芯采取率为85%~94%。
泥质砂岩:强风化带,风化强烈,风化裂隙较发育。
岩芯呈碎块状,少量呈短柱状,岩质极软,岩芯采取率为66%~79%,强风化泥质砂岩厚0.5~5.2m。
中等风化带,节理裂隙不发育。
岩芯较完整,多呈柱状~长柱状,岩质软,岩芯采取率为84%~93%。
砂岩:强风化带,风化强烈,风化裂隙较发育。
岩芯呈碎块状,少量呈短柱状,岩质极软,岩芯采取率为73%~79%。
强风化带厚0.5~3.3m;中等风化带,节理裂隙不发育。
岩芯较完整,多呈柱状~长柱状,岩质软,岩芯采取率为87%~96%。
2.4水文地质条件)砂岩、泥场区区含水岩组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和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质砂岩,泥岩、砂质泥岩为相对隔水地层,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
2.4.1松散层孔隙水该类型地下水主要分布于拟建区的农田区一带的第四系残坡积层中,大气降水时,由于勘察区为缓倾斜的斜坡地形,地表迳流条件较好,且农田呈阶梯状大量分布,地表水滞留于田中,有少量地表水下渗入土层中,赋存形成浅表层的松散层孔隙水。
由于残坡积层主要由粘粒组成,下渗入土层中的地表水有限,故自身含水量较弱,富水性较差,动态随季节变化较大。
2.4.2基岩风化裂隙水基岩裂隙水多赋存于砂岩、泥质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网状风化裂隙之中,无地表水系,主要接受降雨或土层中的地下水补给,其富水性受岩性控制,调查区下伏基岩为砂、泥岩互层,砂岩被相对隔水的泥岩层相隔,因此,砂岩层形成了各自独立的含水单元。
泥岩为相对隔水层,含水性极弱,砂岩虽然为含水层,但由于建设场地地势相对较高,高于区域地下水排泄基准面,且周边无地表水体等稳定补给源,含水量较小,富水性较差,经地面调查在场地分布井泉,经调查访问位于西侧附近井泉点出水量4~6m3/d,总体勘察区地下水贫乏。
仅局部存在基岩裂隙水为上层滞水,主要分布在高程294-300m左右的基岩裂隙中,整体向南侧低洼处排泄。
根据区域环境调查和周边相邻工程水文资料及取水样试验可知:场地周边无化工厂矿等污染源,场地地下水及土层对砼结构及砼中的钢筋有微腐蚀性。
2.5不良地质作用及地质灾害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和地质调绘,拟建场区未发现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不良地质现象;也未发现人防硐室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仅位于跳蹬河一侧自然斜坡由于节理裂隙发育,相互切割,局部偶有掉块现象,但根据设计方案,该处要进行场坪,场坪后将不会存在掉块现象。
拟建场区不良地质现象不发育。
3专项施工管理目标3.1工期目标旋挖桩基工程工期90d,计划从2012年10月20日开工,2013年1月20日。
3.2质量目标严格实施新颁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及其桩基系列规,确保“一次验收通过”;3.3安全目标➢杜绝重伤和亡人事故;➢一般事故频率控制在2‰以。
3.4文明施工目标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国建设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以及《市建筑工地文明施工暂行标准》“渝建发[2008]169号文件”及其他的有关法规。
实现现场文明施工标准化。
·3.5环境管理目标1、粉尘、污水排放达到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2、噪声应符合《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3、节约能源、资源使用;4、无社会、业主就环境方面的投诉。
4施工部署4.1专项工程特点分析1.本专项桩基工程地处回填土区域,根据地勘资料原回填土深度大,最深桩达40米以上。
2.基础桩设计采用干作业旋挖桩,干作业旋挖桩属于新工艺,在桩的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好各道工序成型质量。
3.由于本工程桩处于回填区域,钻孔过程中肯定有塌孔现象,必须做好塌孔处理措施。
4.由于干作业钻孔桩的特有新工艺,在桩身砼浇筑时必须连续浇灌,因此,商品砼必须供应及时。
4.2现场条件合理布置施工现场,清理场地影响施工的障碍物,低洼处用粘土回填,达到“三通一平”,挖好稳定液搅拌池。
对现场设备、机具进行安装、调试检查和试运转,确保机械正常工作,配备足够的备件。
引好桩位控制线和水平高程的控制点,妥善保护好,施工中应经常复测。
原材料进场待用,根据设计要求加工钢筋笼。
正式施工前试成孔,以便了解场地地层情况并检查所选择的机具设备施工工艺是否适宜。
4.3施工原则及桩基施工顺序施工原则按平场标高进行旋挖成孔灌注施工;施工顺序按各楼栋自编号顺序施工,如桩间距小于2d(d:桩径)者需要跳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