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设计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概括,并板书出总结结果。
尝试回答PC发展的主要轨迹。
9、课程小结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第一章计算机系统概述
第二章中央处理器
第一次课
教学内容
中央处理器(一):历程、结构、性能指标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地点
硬件拆装实训室
教学对象及时间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CPU的发展历程,重点掌握Intel CPU的发展及有代表性的CPU产品
推选班干部,介绍班级,并介绍自己。提出有关问题。
3、回顾计算机的基本构成(硬件、软件)。
边问边报书。写出计算机系统的构成关系图
与教师一起回忆,并回答教师提问。
4、认识计算机各配件名称、基本作用。
教师边拆、边引导学生认识相关配件,并介绍其基本作用。
思考、观察、并尝试回答其作用。
5、介绍计算机的外围设备。
理解新技术,新名词,尝试从网上获得最新信息资料。
5、小结。安排阅读后续内容。
第三次课
教学内容
中央处理器(三):编号识别、选购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地点
硬件拆装实训室
教学对象及时间
教学目的
较熟练识别CPU标识,能选购CPU。
教学准备
1、每小组一块CPU。
2、各式CPU每样本容量一块,教师演示作用;
3、CPU图片予以补充。
1、典型的ATX主板每组一块;
2、教师演示用主板6块:AT主板、Baby-AT主板、ATX主板(与学生同)、Micro ATA主板,一体化主板,NLX主板。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知识单元或结构
教学方式 /方法/策略
教学内容
计算机系统概述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地点
硬件拆装实训室
教学对象及时间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本门课的教学内容、方法、目的;
2、让学生了解教师及其教学特点;
3、复习并加深对计算机基本组成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准备
1、通知实验室,检修投影系统;
2、每小组一个主机箱(包含其中的硬件);
3、教材配套光盘。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知识单元或结构
教学方式 /方法/策略
学生活动安排
1、CPU编号识别:
Intel
介绍P4 CPU编号的识别
介绍赛扬CPU编号的识别
重点介绍CPU主频/二级缓存/前端总线频率/工作电压的识别方法
AMD
以AMD Athlon CPU的编号为例介绍识别方法。明确指出需要学生记忆的内容,掌握常见的几个编号参数。
先让学生尝试识别CPU编号,再予以规律性讲解、最后进行识别练习。
观察CPU编号,识记有关规律,尝试识别编号。
2、CPU选购:
采购要点:
配置计算机的用途
经济实力
生产厂家性ຫໍສະໝຸດ 比盒装与散装辨别Remark CPU
主流CPU介绍:
几个常用的网站介绍
Intel、AMD等厂家的代表产品介绍。
先介绍CPU采购要点,然后对当前流行的主流CPU进行。介绍,最后要求学生续填表格。
教学步骤/知识单元或结构
教学方式 /方法/策略
学生活动安排
1、介绍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目的、方法。
先引导学生翻阅本教材目录,再对本课程的内容、目的、学习方法予以介绍。
翻阅教材目录,快速翻阅全书。
2、教师向学生介绍自己、介绍教学习惯、提出配合希望和学习纪律。
先让班干部介绍本班情况,然后教师介绍自己,特别给出学习纪律要求。
5、CPU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先图解说明CPU的结构,再以图示方式解释其工作原理。
观察图示,理解工作原理。
6、CPU的性能指标:主频、外频、倍频、字长、寻址空间、缓存、指令集、工艺水平、工作电压。
通过图示及讲解,详细说明CPU的各项性能指标,并让学生初步认识CPU上的标识。
阅读教材,理解性能指标,观察CPU标识。
理解要点,回忆平时对CPU的观察,尝试续填表格。
3、小结。安排阅读第3章内容。
第三章主板
第一次课
教学内容
主板(一):主板发展历程、组成、分类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地点
硬件拆装实训室
教学对象及时间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主板的发展历程;
2、熟练掌握主板的基本组成及分类;
3、能辨别各式主板的基本部件。
教学准备
以图示方式为主,介绍外围设备及其作用。
回忆并回答问题,阅读思考提问。
6、布置学生阅读PC发展历程。
先说明阅读要求及阅读重点,再安排学生阅读。
阅读PC发展历程,并予以概括和总结。
7、就PC发展历程解答有关问题。
先让学生提出问题,并逐一解答。特别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思考PC发展历程大胆提出问题。
8、阅读总结。
3、CPU图片予以补充。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知识单元或结构
教学方式 /方法/策略
学生活动安排
1、上次课知识回顾:Intel公司CPU代表性产品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CPU主要产品,并予以板书。
回忆,回答问题。
2、CPU接口方式:早期Socket Slot。
以图片方式展示早期CPU接口,再展示CPU接口发展、前后展示最新CPU接口。
阅读教材,观察图片,理解发展。
3、CPU的封形式:早期
PGA SEEC BGA LGA。
图片展示早期封装,实物介绍PGA、SEEC、BGA、LGA封装。
观察思考,回答问题。
4、CPU新技术:
双核心,应变硅、指令集、超线程、64位、制造工艺。
教师重点解释新技术涉及的新名词,并指导学生获得新技术资料的方法。
7、小结。
8、布置下课阅读任务。
第二次课
教学内容
中央处理器(二):接口封装、新技术、编号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地点
硬件拆装实训室
教学对象及时间
教学目的
1、让学生认识CPU的接口类程和封装形式;
2、了解CPU的新技术,并学会了解新技术的方法;
教学准备
1、每小组一块CPU。
2、各式CPU每样本容量一块,教师演示作用;
展示各小节标题,简介其内容,说明本章重点,特别指明第一节的学习方法-—自学与总结
翻阅全章,粗读各小节,细读第一小节:CPU发展历程
3、CPU发展历程学习。
说明CPU历程的学习方式,指出学习方法及重点,引导学生学习。
阅读第一小节:CPU发展历程。
4、自学总结。
通过回顾,概括于总结表格。
与教师一起回顾与总结概括,阅读总结表
2、了解CPU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3、把握CPU的性能指标。
教学准备
1、每小组一块CPU。
2、CPU若干(包含各式,各厂家);
3、CPU图片若干(以投影方式展示)。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知识单元或结构
教学方式 /方法/策略
学生活动安排
1、CPU简介。
展示CPU若干,说明其作用及核心地位。
听讲、观察。
2、本章内容概要:历程、结构与原理、性能指标、接口与封装、新技术、编号识别、选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