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地方特色文化
【课题】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四节繁荣地方特色文化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居民等的影响。
●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我国具有地方特色服饰、饮食、民居等的影响。
2、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特色文化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3、运用中国的世界遗产分布图找出我国主要的世界遗产,并说说遗产特点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模式】五环节教学模式、问题导学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读图思考、自主探究法
【教具准备】各地民居、饮食、服饰等不同特色文化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示民居图片。
包括:藏族、苗族、傣族
等特色服饰。
3、4、5组发言人:
搜集了关于八大菜系的特
色食品的图片,加以介绍,色
彩艳丽的食品与图片,极大地
吸引了学生的兴趣。
7、8、9组发言人:
搜集了四合院、竹楼、窑
洞等特色民居图片,介绍不同
民居的特点。
既丰富了课堂内容,开阔了学生的眼界。
在搜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合作探究一、自然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
1、服饰与自然环境
影响式样
自然环境服饰衣料
适应鞋帽
展示黎族、藏族的特色服饰:
一、自然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
响
1、服饰与自然环境
指导学生从头饰、衣袖、
材料、鞋帽等方面观察、总结
南北方服饰的特点,并说说其
与当地自然特征有何关系。
黎族:短袖上衣、筒裙、赤足
或穿凉鞋、衣服无领。
藏族:毛质、棉质长袍、高领、
藏靴、长袖,便于脱卸。
总结:
从
细节处
观察总
结南北
方服饰
的差异。
结
合南北
方地区
不同的
自然地
【拓展延伸】根据下列民族服饰推测,下列民族哪些位于北方,哪些位于南方?并说出理由。
鄂伦春族白族哈萨克族傣族南方地区:
气温高、空气潮湿——
衣料较薄、多为棉质或丝
质
无领、短小、轻便
女子穿裙、男子裤桶宽且
短
脚穿单鞋
日照强烈——
包头或带头巾
北方地区:
冬季寒冷、风大——
衣料较厚,以毛、呢和皮
革为主
高领、袖长
带帽子、穿靴子
【拓展延伸】
位于北方
..的:鄂伦春族、哈萨
克族
位于南方
..的:白族、傣族
【理由】
·鄂伦春族与哈萨克族服饰较
厚,长袖,毛皮材质,保暖性
好;
·傣族、白族服饰多为短袖,
理环境,
总结服
饰特点
与自然
地理环
境的联
系。
拓
展延伸,
学以致
用。
材质轻薄,透气性好,适应南方高温炎热的特点。
2、饮食与自然环境
影响选料自然环境饮食口味
适应习惯展示南北方食品的差异
【拓展延伸】
1、为什么蒙古族同胞请客人喝奶茶,吃烤全羊?
2、川菜以麻辣而著称,为什么?2、饮食与自然环境
展示南北方主食的差别,
包括:面条、水饺、米饭、汤
圆、馒头等。
引导学生从南北方主要食
品的原料上进行对比分析。
北方:以面食为主
南方:以米饭、米粉等为
主
总结:
南米北面——饮食的自然环境
烙印
北方产小麦,面是主食;
南方产稻,米是主食
(所谓“南稻北麦”)
除夕年夜饭,北方饺子南
方鱼
南细北粗——饮食的社会环境
烙印
南方饮食比较细腻;
北方饮食比较粗犷
【拓展延伸】
1、蒙古族生活在内蒙古高原
结
合所学
农业有
关知识,
理解南
北方饮
食习惯
的差异。
从
自然环
境角度
进行总
结归纳。
拓
展延伸,
与生活
实际相
结合,学
以致用。
【拓展延伸】
蒙古族同胞多居住在蒙古包中,为什么?
多用砖瓦土石——保温
门窗开在背风朝阳的一面——利用光照、防风
屋里有火炕——取暖
墙壁厚实——保暖
南方:多为尖顶房屋——便于排水
窗户较高——便于通风散热
房屋架起,远离地面——防潮
多有竹木建造——质轻、通风
总结:
北方南方
屋顶平顶坡顶材料砖瓦土石竹木茅草门窗阳面大阳面小结构紧贴地面架空离地墙壁厚实较薄
【拓展延伸】
蒙古族为了适应经常搬迁的游牧生活,喜欢居住在帐篷、蒙古包等易于拆装的住房里。
异。
总结归纳特点并分析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拓展延伸,结合蒙古族游牧民俗理解蒙古包便于拆装的特点。
2、出示中国世界遗产分布图
要求学生:
(1)找到课本P102所示的五处世界遗产,说出它们所在的省区。
(2)找出山东省拥有的世界遗产:的现状。
理解世界遗产的价值,树
立保护遗产的科学发展理念。
2、学生读图找出:
(1)
莫高窟——甘肃
八达岭长城——北京
秦始皇陵兵马俑——陕西
皖南古村落——安徽
布达拉宫——西藏自治区
(2)山东的世界遗产:
泰山、曲阜三孔(孔府、
孔林、孔庙)
了解世
界遗产
的分类
及我们
世界遗
产的现
状。
通
过读图,
找出我
们主要
的世界
遗产以
及山东
省的世
界遗产。
三、地方文化与旅游
1、假如寒假父母打算带你去旅游,下列地点你想去哪里?并说明理由。
①北京
②泰山
③敦煌
④香港三、地方文化与旅游
1、学生很据实际情况进行选
择,并说出其理由:
①北京:故宫、颐和园、长城、
冰糖葫芦
②泰山:自然风光,泰山日出
③敦煌:敦煌莫高窟,大漠风
光
通
过计划
旅游活
动,理解
文化对
旅游业
发展的
教后反思:
本节课在课前任务中,为每个小组分配了任务,搜集相关资料。
在搜集资料、总结归纳并展示的过程中,同学们开阔了眼界,锻炼了能力。
而后,教师选取典型的实例帮助学生分析自然环境对衣、食、住、行各方面的影响,以及人们是如何适应自然环境的,树立人地和谐的观念。
最后立足本地实际,由学生介绍本地的特色文化。
在学生实际学习过程中,课前准备学生参与度不高,仅少部分程度就好同学搜集了资料并进行展示,此处应做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