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第一节辽阔的疆域 1第二节众多的人口 4第三节多民族的大家庭 5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形地势特征 6第二节气候基本特征 11第三节河流和湖泊 13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16第二节节约与保护水资源 18第四章中国的经济与文化第一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19第二节持续协调发展工业 22第三节合理发展交通运输 27第四节繁荣地方特色文化 30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第一节辽阔的疆域【教学目标】1、认识我国的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了解我们位置的优越性。
2、知道我国领土的四至点,识记我们的海上和陆上邻国。
3、了解我国所临海洋和主要内海和岛屿。
【教学重点】我国领土的四至点。
我国的陆上邻国的名称和位置【教学用具】中国疆域示意图,地球仪【作业设计】描画中国疆域示意图,标出我国的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我国的领土四至点和临海。
【教学反思】行政区划【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
2、知道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名称。
3、识记重点省份的轮廓、简称和行政中心。
【教学重点】重点省份的轮廓、简称和行政中心【教学用具】中国行政区划图【作业设计】描画我国行政区划图,标出重点的省份的简称和行政中心【教学反思】第二节众多的人口【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理解人口政策的重要性。
3、知道我国人口分布不均,理解其原因。
【教学重点】我国人口分政策的内容,我国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教学用具】我国人口分布图讲解: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增长不平均,建国前速度慢,建国后速度快。
结合课本14页插图,讲述自己的体会板书:二、计划生育阅读课本,找出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和人口政策的内容。
(强调)这是本节学习的重点内容,特别注意不能混淆概念,要准确掌握三个方面的内容。
(转承)那么,我国人口分布是否均匀呢?可以回忆世界人口的分布。
讲解:沿黑河——腾冲一线,可以把我给分成两部分,东部人口稠密,西部人口稀疏。
大家考虑一下这样分布的原因,可以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方面来考虑。
总结:我国人口众多,已经影响到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因此必须实行计划生育。
我国人口分布不均,西部地区需要大力开发。
读课本,知道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
人口政策包括三个方面:1、基本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2、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
3、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观察中国人口密度图,找出黑河到腾冲一线。
看两测人口密度的区别。
回忆世界人口分布原因,干旱、寒冷等。
结合课本提示,给出答案【作业设计】分析我国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教学反思】第三节多民族的大家庭教学要求1.知道我国民族的构成状况,正确区分民族和少数民族的差异,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2.了解我国一些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3.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政策,树立各少数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正确观点。
4.读图并总结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
【总体教学设计】本课的内容涉及到我国民族的各个方面,内容全面广泛,但是不要求讲得太深。
同时,这部分内容与我们日常生活联系密切,因此是进行国情教育和实践活动课的最佳内容。
这样就将课内教学和课外地理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领域又激发了兴趣、培养了情感。
教师可以将本节课分成两个部分:(1)拓展辅助活动部分,(2)课堂教学部分。
【课堂教学设计】【众多的民族】1.首先让学生观察课本第18页的景观图片。
并请学生用语言描述图片中的情景,引导学生认识在我们伟大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共同生活着的人民属于不同的民族,各民族的服饰是不同的。
接着,教师可以总结出我国的民族构成:我国有56个民族。
2.让学生拿出一张人民币(纸币),提出一个问题:你可知道人民币上有哪些民族的文字?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又使学生了解到有些民族有自己的独特的文字。
老师在这里要强调一个问题:并不是所有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字,有些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
3.完成了以上几项活动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总结:不同民族间的差异体现在哪些方面?这样自然而然地使学生理解了民族的概念,并且能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区分不同的民族(不同民族的居民具有不同的语言(文字)、文化、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
4.讲解少数民族的概念。
首先列出汉族的人口数和全国人口总数,其次让学生计算出汉族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百分比。
最后教师总结:相对于汉族而言,其他的55个民族在人口数量上处于少数,因此称除汉族以外的这55个民族为少数民族。
【大杂居、小聚居】1.读课本图1.12“我国民族的分布”。
学习该图的出发点有两个:一是总结出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二是学会阅读专题地图的步骤和方法。
2.指导学生使用图例、注记来识别我国主要的少数民族。
3.请学生带着以下几个问题去阅读分布图:(1)汉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2)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是否存在没有汉族人分布的省、市、自治区?4.请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全国没有一个省、市、自治区是单一民族的。
相对来说少数民族分布在东北、西南、西北。
进一步总结出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民族政策】1.先思考有关问题,例如:(1)少数民族的聚居区分布在内地还是边疆?(2)因汉族的人口多,是否可以要求其他55个少数民族必须放弃本民族的文化信仰而遵从汉族?2.教师最后总结出我国民族政策的重要性,并针对上述问题讲解相关的民族政策。
(1)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
(维护祖国的安定统一,尊重人权,各民族一律平等)(2)尊重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自由。
【教学反思】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形地势特征【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地形的特点,知道我国五种地形的分布比例。
2、了解我国地势的特点,知道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3、理解我国地形地势特征对我国气候和交通等的影响。
【教学重点】我国地势的特征,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教学用具】我国地势剖面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新课导入,上一单元学习了我国的人口,今天学习我国自然环境,先学一下地势和地形的特征。
2、看中国地形图,完成22页活动内容。
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代表一个图片,找家乡,说家乡。
根据图表完成画图,同组相互帮助,讨论我【作业设计】描画地形剖面图【教学反思】地形的分布【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分布。
2.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如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丘陵。
3.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查阅分层设色地形图的技能及运用中国地形图的能力。
【教学重点】三列东西走向的山脉;三列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
四大高原的特征【教具准备】1.中国地形图(分层设色挂图)2.用投影胶片或小黑板绘制下列图表:(1)中国轮廓空白图及分别绘有三组山脉的复合投影片(若用小黑板,山脉走向先用暗线绘出)。
(2)绘出下表:【教学课时】本节教学安排一课时,四年制可安排1.5课时,利用后面半个课时让学生做有关的读图、填图练习。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挂好“中国地形图”。
[讲述]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有许多高大而绵长的山脉。
它们像一条条卧伏的巨龙,纵横交错在中华大地上,把祖国江山妆扮得雄伟壮丽,多姿多彩(讲述应放慢速度,边讲边指图,指图顺序应与下边要讲的三组山脉走向一致)。
同学们知道我国的哪些著名山脉?请在图上找一找。
(学生议论、看图)(讲授新课)[板书]第二节地形分布一、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读图讲解] 请同学们看课文中的“我国主要山脉分布示意图”(图3·5),从图中可以看出,山脉多按一定的方向延伸成带状。
山脉延伸的方向,称为走向。
我国主要山脉按它们的走向,大致可分三组。
这就是东西走向的山脉、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和弧形山脉(教师应再次正确指图)。
[板书]1.东西走向的山脉[展示图片] 打出中国轮廓图的投影,将绘有东西走向三列山脉的投影片叠加在中国轮廓图上(或在空白轮廓图上加绘东西走向的三列山脉)。
[讲述] 东西走向的山脉从北向南共有三列,它们是: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请同学们在课本图3·5上用红笔描出这三列山脉。
[板书] 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指图回答] 教师在中国地形挂图上依次指出三列东西走向的山脉,让学生齐声答出山脉名称;教师说明山脉名称,让学生在图上正确指出其位置。
[展示图片] 取走绘有东西走向山脉的投影片,换上绘有东北—西南走向山脉的投影片。
(或在空白轮廓图上再加绘东北—西南走向的三列山脉)[板书] 2.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指图讲述] 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也有三列。
最西边的一列是:大兴安岭—大行山—巫山—雪峰山。
[提问] 还记得这是什么界线吗?(学生回答:地势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分界线)[指图讲述] 位于中间的一列是长白山—武夷山。
第三列,也就是最东边的一列为台湾山脉。
请同学们在课本图3·5上也用红笔描绘这三列山脉。
[板书]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指图回答] 教师指图,学生答出山脉名称。
[板书] 3.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读图] 请同学们在课本图3·5上找出喜马拉雅山,并用红笔描出。
[讲述] 喜马拉雅山位于我国西藏自治区同印度、尼泊尔等国边境上,它是由几列平行山脉组成的一条巨大山系,东西绵延长达2400千米,中段向南凸出略成弧形(指图要准确)。
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雄伟高大的山脉(让学生看图3·6)。
它的主峰珠穆朗玛峰耸立在我国与尼泊尔边境上,海拔8848米,是世界第一高峰,同学们可以从课本前面的彩图5中看到它的雄姿。
[练习] 请三位同学依次到黑板前指图说出山脉名称(学生依次指图,相互补充、划正)。
[提问] 请同学们在图3·5上找出阿尔泰山、祁连山、横断山脉,并请一位同学到挂图前指出这些山脉的位置,再说说这些山脉各自是什么走向。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纠正)[讲述] 我国高大的山脉中,有东西走向的,有东北—西南走向的,有呈弧形的;还有南北走向的和西北—东南走向的(讲述应慢,便于学生跟随教师回忆所讲内容)。
这些不同走向的山脉,好比大地上隆起的一根根脊梁,它们构成了“地形的骨架”。
[板书] 二、主要地形区[讲述] 不同走向的山脉交织成的地形骨架把我国地表分隔成许许多多地形区(指图),主要有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三大丘陵,。
请同学们注意观察“中国地形图”,找出我国主要的地形区,结合课本28页分析四大高原的特征。
(学生议论、分析地图)[练习] 出示绘制的表格,请学生根据表格中所列的山脉,对照“中国地形图”,找出它们两侧的地形区名称,并把答案填入表中相应的空格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