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县第二中学七十周年校史编写方案一、指导思想本史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以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绳,以学校在各个时期贯彻教育方针为主线,按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力求实事求是地记述本校的历史和现状,以起到存史、资治、教育的作用。
二、撰写思路1.《四川省泸县第二中学校史》,在五十周年、六十周年校史的基础上改编而成。
本史编写上自1941年(民国三十年)建校起,下迄2011年8月止。
2.史料源于学校残存档案、县档案馆的有关资料,校友回忆,加上采访有关知情人士的记录材料等,唯因篇幅有限,未及一一注明史料出处。
3.本史体裁,包括志、记、传、图、表、录等;结构方式采取以章、节、目、子目、小子目,依次统摄;内容编排据横分竖写,以类记事,分别叙及设立、演变、设备、组织、人事、思想、教学、体艺、后勤等情况,以类记事,坚持详今略古、详近略远。
4.本史对生人不立传,只作简介,重要事迹以事系人,在有关章节作相应记述。
入传人物,校领导按任职时间排列,其余按生年排列。
5.借助图表,化繁为简,一目了解,分散于叙事之间;统一用语体文记叙,力求简明朴实。
6.公元纪年,凡年、月、日,一律以阿拉伯数字记述;某些特定时期的名词术语,第一次出现时间全称,以后一律用简称;需说明、注释的内容用括号随文注明,不另设注释栏。
7.因学校“文化大革命”前全部档案资料无一幸存,多方收集仍十分残缺,本史未收纳历届毕业生名单,敬请谅解。
三、成立泸县二中70周年校史编辑委员会编委会主任:刘中伦(校长、党委书记)编委会副主任:王东、王进勋、张连奇、刘大勤、尹朝勇编委会委员:全休中层干部及执行编委等执行主编:王东主笔:傅禄铨执行编委:黄建波、李良怀、陈如君、凡建军、许有恒、林德兴、熊登奎、傅启毅校对:李良怀、林德兴、熊登奎资料收集整理:傅禄铨、黄建波、刘大连、郭德秀、黄森、舒安举、段空成等封面设计:胡勇樵四、工作流程设想1.由主笔2011年3月底前行成初稿。
2.4—5月由执行编委逐章逐节论证、修订、补充完善等,同时征求听取相关老领导、老同志、校友等的意见。
3.6月做好相对工作。
4.7月中旬交付印刷厂家排版。
5.8月上旬完善印刷胶片的终审校对。
6.9月20日前出书。
7.本着尽力抓紧的精神开展工作,确保按时完成任务,避免60周年校史校对疏漏印刷匆忙而造成文字错误的现象。
8.印刷厂家的选择、印数及版式由领导研究决定。
五、需要解决的若干问题建议1.请黄建波安排史实查证及走访关键人员。
(1)五十、六十周年校史存在部分史实不确切遗憾,需要查证相关档案资料。
如且人民政府接办衣锦中学、几次更名、校址搬迁,1958年升格为高完中、1961年成为宜宾地区重点中学等均为回忆记录;孙成忠、张谊元、王正保、赵威和王积德、王中和、曾顺金、赖蕴博、马友贵、上官文、王晴皋等校级干部和中层主任的任免情况。
(2)需要走访部分人员:如孙成忠的儿子、家属,老县委书记陶俊儒还有二中大练钢铁的照片等。
2.请黄森参与教育科研并提供资料;请舒安举提供教师继续、教学技能等获奖材料;请李燕、李志远提供国际部、信息技术中心相关资料;请王定英提供校舍校产资料。
3.请黄建波协助完成在岗教职工、离退休教职工名册(含基本情况)。
4.请郭德秀、刘春兰查证提供:①曾在工中工作过的教职工名单;②历年教研组长人员名单;③年级管理组名单。
5.已告知周丛焱、李德湘分别提供城北初中、外国语实验学校情况简介。
6.请刘中伦校长作《序》。
六、校史(1941—2011)目录四川省泸县第二中学校史(1941—2011)扉页:1.办学思想,校风,校训,学校精神,办学理念2.泸县二中赋3.校歌、校徽、校旗4.校史编委会5.序6.凡列7.概述8.图片资料目录第一章创建及演变发展第一节校史、校址的变迁第二节索源(1941—1950)一、兴办二、受挫三、复校第三节国民经济恢复与初步发展时期(1951—1956)一、人民政府正式接办学校二、迁校福集镇镇子上三、学习苏联教育经验四、突出政治、劳动教育第四节学校初步发展及“左”倾错误干扰时期(1957—1965)一、学校升为高完中二、教育革命三、整风反右四、“交心”与“拔白旗”,教师下放劳动锻炼五、反“右倾”六、“四清”运动第五节“文化大革命”时期(1965—1976)一、过程概况二、校产遭受巨大损失三、“以学生为主”与开门办学四、干部老师惨遭迫害第六节教学秩序的建立与蓄势发展(1977—1990)一、拨乱反正二、教学中心重点转移三、治理“脏乱差”四、重大变革举措第七节创省重点州名校地位的确立(1991—1996)一、高考首次位居泸州大市第一二、争创省重点中学的简要历程三、省重点中学命名大会第八节创国重知名度的巩固与提高一、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求发展二、创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一)创建领导组名单(二)总结提炼“三成两创”办学思想(三)精心的迎检资料准备(四)创建历程(五)通过省级评估验收(六)国家级示范性高中授牌三、四川省农村高中教育发展现场会的重点参观学校四、中共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主任张学忠两次视察泸县二中(一)省委书记张学忠第一次视察泸县二中(二)省委书记张学忠第二次视察泸县二中(三)省委书记张学忠、省长张中伟对泸县二中的点评第九节创先争优助推科学发展一、省级以上创牌荣誉录二、市级创牌主要荣誉录第十节今日的泸县二中一、新的思路二、“一体两翼”的优质教育集团(一)主体国家级示范性高中泸县二中(二)泸县城北初级中学(三)民办“泸县二中外国语实验学校”第二章党群组织第一节共产党组织一、概述二、党组织的建立与发展三、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内涵四、党组织在学校的主要工作和成就(一)端正办学思想,引领科学发展(二)突出文明单位创建,维护稳定和谐平安1.文明单位创建工程2.综治平安创模工程3.毒品预防教育工程4.普法依法治校工程(三)对中学生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五、党组织变化发展情况简表第二节民主党派组织一、中国民主建国会(简称“民建”)二、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三、中国致公党第三节共青团组织一、概述二、主要工作和成绩(一)配合中心组织开展活动(二)共青团的建设(三)成绩评价,辐射示范(四)历任团干,团委书记、副书记第四节工会组织一、概述二、主要工作和成绩(一)配合学校“名师工程”,促进教师队伍建设(二)教代会制,深化民主管理(三)校务公开,深化民主监督1.突出“外部七公开”、“内部八公开”2.校务公开的主要形式各不相同3.校务公开获得荣誉(四)从学校实际出发,丰富教职工业余文化生活(五)做好教工的知心人,关注关心教职工生活(六)计划生育、老龄工作1.计划生育2.老龄工作(七)严格财经纪律,收好、管好、用好工会经费(八)加强工会自身建设(九)历届工会委员名单第五节其他组织一、少先队二、学生会三、教育学会四、童子军·民兵第三章学校管理第一节办学管理体制一、学校体制变化二、学校领导体制三、学校管理运行模式四、学校现行管理系统第二节校级干部任职变化第三节竞聘校长一、首次公开竞聘校长公布大会二、班子届满述职与推荐校级干部第四节校级干部任职情况一览表第五节中层机构一、中层机构设置二、中层干部任职情况第六节依法治校一、建立“一个”办学章程二、完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两个”机制三、强化“三个”保障四、深化“三全”管理五、构建“整合互动”管理模式第四章教师队伍第一节教师一、聘用制度(一)任职资格(二)教师的任职二、人事制度改革(一)《人事制度改革方案》(二)《教职工全员聘用竞争上岗实施细则》(三)《岗位设置方案》(四)《绩效工资实施细则》三、岗位设置改革四、教师队伍建设(一)认识与实践(二)教师继续教育(三)实施教师素质能力建设“三大计划”五、教师的待遇(一)教师的工资(二)教师的生活福利(三)教师的社会地位六、教师名录(一)特级教师名单(二)泸州市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三)泸州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泸县二中教育集团各级知名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情况(五)2010—2011学年在编人员名单第二节学生一、招生制度(一)招生时间(二)招生办法1.招生计划2.招生组织3.招生考试二、学校内的各类考试三、毕业会考四、高等学校的招生考试五、升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学生名单(一)升入清华大学(二)升入北京大学六、1990年以来的高考数据七、学生情况统计表八、市、县见义勇为先进学生简介第五章德育工作第一节训育工作一、学校训育总则二、训育的组织实施第二节德育指导思想、工作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德育目标第三节德育内容一、建国后至“文革”前的德育二、“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德育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德育第四节德育途径一、教书育人,寓教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一)思想政治课(二)德育课(三)学科渗透(四)心理健康教育(五)校本德育教材二、服务育人,寓教育于教辅工作之中三、管理育人,寓教育于学校管理之中(一)强化养成教育(二)抓阵地建设四、寓教于乐,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一)“5678”德育系列活动(二)节日纪念常规活动(三)整合德育资源五、以生为本,寓教育于扶助关爱之中第五节德育管理,队伍建设一、组织机构二、班主任工作(一)班主任的选聘(二)职责与任务(三)待遇与权利(四)培养与培训(五)做好新形势下的班主任工作三、切实加强队伍建设四、班集体、班主任工作考核考评五、“全封闭”式管理(一)加强课程体系建设(二)规范请假手续(三)相关处室(委)密切配合做好周末管理(四)规范食宿管理(五)做好放假工作六、德育先进评选表彰第六节德育理念一、德育强校理念二、“双中心”理念三、以人为本理念四、思想最关键的理念第七节德育模式第八节德育成效一、德育创建获奖二、德育宣传竞赛获奖三、好人好事四、德育科研示范五、助人为乐,爱心传承(一)常规捐款(二)专项捐款(三)为重危病学生捐款第六章教学工作第一节学制、课程与教材一、学制的演变二、课程与教材的发展变化第二节教学与改革一、教学概况二、教学方法的稳步改进(一)“文革”前十七年的回顾(二)改革开放以后的转变1.抓纲务本,突出“双基”2.分层教学改革探索3.研究性学习的开展4.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探索第三节教学管理一、教学管理机构二、突出教学常规管理(一)教学人员基本工作要求(二)抓好教师教学常规管理三、加强教学管理的举措第四节实验教学第五节信息技术教育一、发展历程二、成果概览第五节心理健康教育一、配备了两名专职心理教师二、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三、举办专题心理讲座四、开展心理咨询五、组织教师参加心理教育培训六、请专家来校指导工作七、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八、积极营造和谐、健康的校园心理氛围第七节教研组工作一、教研组的发展概况二、教研组活动的开展情况三、考核评价第八节图书资料第九节国际教育交流一、聘用外籍教师二、英语夏令营体验之旅活动三、出国留学预备班(留美班)四、教育走出国门第七章教育科研工作第一节组织管理一、工作机构二、主要职能三、制度建设第二节对教育科研的认识与实践一、1990年以前的教研工作二、创省重点期间的教育科研工作三、国家级示范性高中时期的教育科研工作(一)指导思想(二)课题研究(三)教育科研特点四、创建《教科苑地》第三节教育科研成果第四节科技创新教育一、创建“四川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学校”二、科学技术节三、科技创新成果第五节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第八章体育艺术卫生工作第一节体育一、体育设施(一)场地(二)器材二、体育教学(一)发展历程(二)体育师资三、体育活动(一)群体活动(二)体育传统项目活动四、承办上级赛事五、工作成效(一)体育创牌(二)省级以上竞赛获奖(三)市级竞赛获奖(四)优秀运动员范例(五)教职工体育比赛获奖第二节艺术一、场地设施二、艺术教育(一)课程设置(二)艺术师资三、艺术活动(一)校内文艺活动(二)校外文艺演出四、成效概览(一)演出比赛获奖(二)艺术人才赛获奖(三)艺坛新秀典范(四)人才培养、示范辐射1.为高校输送艺术新生2.示范辐射3.四川省艺术特色教育学校创建第三节卫生一、校医务室二、卫生保健(一)重视学生健康状况的监测(二)抓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三)改善环境卫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三、卫生创牌第九章后勤保障第一节后勤管理一、主要职责(一)资金管理(二)资产管理(三)物资采购与建设工程(四)食堂管理(五)住宿管理二、办学经费保障三、勤工俭学第二节校园今昔一、校园占地面积大变化(一)本部国家级示范性高中(二)泸县城北初级中学(三)泸县二中外国语实验学校二、校舍建设大变化(一)校舍变迁拆除(二)现有校舍情况1.教育教学综合用房2.生活用房(三)现有校舍一览表第三节办公条件改善一、教学办公条件巨变摘要二、住居生活条件巨变摘要三、学校巨变的原因(一)关键时刻政府行为有力(二)社会各界为学校发展捐款捐物(三)校友感恩关注母校发展(四)引进民间资金改善办学条件(五)学校抓住机遇发展第四节校园绿化一、先进的设计理念二、健全的管理机制三、多元的资金投入四、良好的教育实践活动五、卓著的建设效果(一)老校区景观(二)新校区景观(三)学校绿化创牌成效显著第五节和谐校园建设一、综治平安常抓不懈二、创建和谐校园(一)指导思想明确(二)工作目标具体(三)保障措施落实1.创新管理教育机制2.完善必备硬件设施三、共建和谐成绩显著第六节校园文化建设一、显性文化(一)校园文化景点(二)校园雕塑(三)校友感恩捐建二、隐性文化(一)办学理念概述(二)1998年彭继元校长治校名言(三)“三成两创”办学思想解读(四)优良校风解读三、校报校刊(一)《泸县二中通讯》(二)《子音》(三)《教科苑地》(四)《德育苑地》(五)《业余无线电》(六)《蟾溪雅韵》四、“四川文学杂志社会文学新人培养基地”挂牌五、泸州市诗词学会泸县二中分会成立(一)成立大会盛况(二)第一届会员大会组织机构(三)贺诗、贺词、贺对六、名人题词七、校园楹联选(一)五十周年校庆楹联选录1.校门、主席台2.改革开放以来楹联选录3.教师黄泽林、罗健的长联4.校友撰联(二)六十周年校庆楹联选录1.校门、主席台2.1996.09.26省重点中学命名大会3.1997.12.26向县委县府“争创名校培育英才”汇报演出4.1991—2000楹联选录5.庆祝教师节(三)21世纪楹联选录1.2003.03.10国家级示范性高中授牌庆典)2.2002—20113.教学区4.2010年1月王东副校长为信号员徐念甫题写挽联第十章人物志第一节校级领导第二节人物传略第三节人物简介第十章大事记第十一章五十、六十年校庆简述第一节五十周年校庆一、五十周年校庆筹备领导机构二、五十年校史编写组三、五十周年校庆概况第二节六十周年校庆一、六十周年校庆筹备领导机构二、六十周年校史编写组三、六十周年校庆概况附:编后记注:1.现已完成初稿:第一章创建及演变发展第二章党群组织第三章学校管理第八章体育艺术卫生工作2.未写的章、节在操作中尚略有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