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宪法的特征1)宪法就是国家的根本大法:(1)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2)在法律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制度安排的角度瞧,在传统的政治领域,行政权得以扩大行政权干预立法权紧急命令权委托立法权 ;随着国家权力进入社会经济与文化生活领域,宪法对经济与文化方面的规定越来越多并且在宪法宪法就是制定普通法的依据,任何普通法、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的原则与精神相违背;(3)宪法就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与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在制定与修改的程序上,宪法比其她法律更加严格2)宪法就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3)宪法就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如果说宪法的基本出发点在于保障公民的权利与自由,那么这种对公民权利的与自由的保障,则就是民主最直接的表现,或者说就是民主事实的必然结果。
2、宪法就是集中表现统治阶级建立民主制国家的意志与利益的国家根本法3、宪法的本质就是一国统治阶级在建立民主制国家过程中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表现 4、宪法分类的意义1) 宪法分类就是人们认识、了解宪法特征、本质的有效途径 2) 宪法分类就是对宪法进行比较研究的前提与基础 3) 对于立宪与行宪具有重要意义5、成文宪法:就是指具有统一法典形式的宪法,最显著的特征在于法律文件上既明确表述为宪法,又大多冠以国名6、不成文宪法:就是指不具有统一法典形式,而散见于多种法律文书、宪法判例与宪法惯例的宪法,最显著的特征在于,虽然各种法律文件并未冠以宪法之名,但却发挥着宪法的作用。
7、刚性宪法:就是指制定、修改的机关与程序不同于一般法律的宪法8、柔性宪法:就是指制定、修改的机关与程序与一般法律相同的宪法。
9、宪法产生的条件比较发达的商品经济就是近代意义宪法产生的经济条件比较发达的民主政治就是近代意义宪法产生的政治条件民主的、大众的与科学的文化就是宪法产生的思想文化条件 10、近代宪法的主要特点1)确立了主权在民原则,民主共与就是宪法的主流2)宪法强调公民权利,特别就是自由权利,具有自由色彩 3)国家权力受到限制,国家的作用主要被限制在政治生活领域,宪法具有政治法的特色4)从形式上瞧,成文宪法成为主要形式5)虽然亚洲的日本等国也出现了宪法,但在整个近代,宪法基本上就是西方的一种政治法律现象,局限于西方文化圈的范围内 11、宪法的发展趋势如何?1)宪法发展呈现出两方面的发展趋势:从宪法对近代社会进行中形成基本经济制度与文化制度 2)宪法越来越重视公民基本权利的保护3)宪法保障得以加强,建立专门的宪法监督机关成为一种潮流 4)宪法发展的国际化趋势进一步扩大5)宪法形式上的发展趋势:宪法渊源呈多样化;宪法修改频繁 12、我国宪法的发展趋势政府行政权力在客观上将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以人民法院审判权为核心的司法权将得到扩大与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在宪政实践中将得到进一步加强与发展公民基本权利也将得到重大发展宪法监督制度将进一步完善13、宪法制定权(制宪权):就是制宪主体按照一定原则创造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宪法的一种权力 14、宪法基本原则的概念与特征就是指人们在制定与实施宪法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的准则,就是贯穿立宪与行宪的基本精神特征:普遍性;特殊性;最高性;抽象性;稳定性 15、宪法基本原则的作用1)宏观指导作用,由于宪法基本原则就是从宏观角度与全局角度对各种宪法现象与宪法规范的高度抽象与概括,因此从本质上讲,宪法基本原则决定着宪法的性质,内容与价值取向,必然会从整体上对立宪、行宪与护宪提供明确的思想指导 2)整合与协调作用, 3)补充作用16、人权:就是指作为一个人所应该享有的权利,就是一个人为满足其生存与发展需要而应当享有的权利。
17法治:也称“法的统治”,就是指统治阶级按照民主原则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种治国理论、制度体系与运行状态。
18、法治有哪些内容1)宪法就是国家的最高法律,其她任何法律、法令不得与之相抵触,一切机关、组织与个人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3)未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权利与自由4)各国家机关的职权由宪法与法律授予,其权力必须依法行使 5)司法独立19、宪法性法律:就是指一国宪法的基本内容不就是统一规定在一部法律文书之中,而就是由多部关联的法律文书表现出来的宪法,具体分为宪法本体法与宪法关联法20、宪法惯例:就是指宪法条文无明确规定,但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存在与通行并经国家默认、具有宪法效力的习惯与传统 21、宪法判例:就是指宪法条文无明文规定,由司法机关在审判实践中逐渐形成,并经国家认可、具有宪法效力的判例 23、宪法规范的特点就是什么?1)宪法规范的政治性:制宪过程就是一种政治选择过程;宪法规范具体内容的确定反映一种政治选择;宪法规范的调整方式与调整过程受一定政治利益的约束 2)宪法规范的组织性与限制性3)宪法规范的最高性,宪法规范作为一种根本性的法律规范,在法律规范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它制约与控制其她规范的存在 4)宪法规范的稳定性与适应性,宪法规范作为构成宪法的基本要素,在社会生活中需要长期稳定,不得轻易变动,但就是在宪政运作中,宪法规范的稳定性价值并不就是绝对的,它只具有相对性的意义,当客观现实情况发生变化,特别就是宪法规范与社会现实发生矛盾与冲突时,也有必要调整原有的宪法规范5)宪法规范的制裁性,宪法规范作为一种法律规范,具有特殊的制裁措施6)宪法规范的原则性,宪法规范除了具有法律规范的一般性之外,还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其中原则性被宪法学者概括为宪法规范的共同特性,为一切宪法规范所普遍具有。
7)宪法规范的历史性与概括性,宪法规范就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具有历史性;具有历史性的宪法规范在表现社会现实需求时,需要采取高度概括的形式,因而并不就是社会现实的直观反映。
8)除此之外,宪法规范还具有广泛性、灵活性、纲领性、现实性等方面的特点24、宪法规范的效力:宪法规范的效力就是宪法规范对相关社会关系所产生的拘束作用,其效力包括两个方面:宪法的法律效力;宪政的内在要求25、宪法关系:也成为宪政法律关系,就是指按照一定的宪法规范,在宪法主体之间产生的,以宪法上的权利与义务为基本内容的社会政治关系,就是立宪社会作为基本的政治秩序在法律上、尤其就是自爱宪法上的表现。
26、宪法关系的性质与特征就是什么1)宪法关系就是特定社会民主政治关系的法律模式,同时对政治关系产生特定的影响2)宪法关系就是近现代社会法制体系中最为基本的法律关系 3)宪法关系就是以宪法规范为调整依据,就是宪法规范的具体化与现实化4)宪法关系既就是宪法主体之间的静态的宪法联系,也就是宪法主体之间权利义务互动的方式5)宪法关系既就是宪法主体之间的事实关系,也就是宪法主体之间的价值关系。
27、宪法关系主体:就是指依据宪法规范直接参与宪政活动的政治实践主体,就是宪法权利与宪法义务的直接承担者与直接行使者。
28、宪法行为:宪法行为就是宪法关系中为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所指向的课题,就是权利与权力转化为现实利益的唯一途径,就是建立特定的宪法关系并推动宪法关系运作发展的惟一方式。
29、宪法权力行为:就是指国家及其机关依法行使宪法授予的权力的行为、30、违宪行为:就是以公民等的权力行为或国家的权力行为形式表现出来的,违反宪法的作为或不作为。
31、宪法作用的概念与特点宪法的作用就是指宪法规范通过调整宪法关系主体的行为从而最终对社会关系产生的影响特点:1)宪法的作用在本质上就是统治阶级根本意志的现实化 2)宪法作用的对象就是宪法关系主体的行为与社会关系3)宪法对宪法关系主体与社会政治关系可能产生积极作用,也可能产生消极作用4)宪法作用的全面发挥有赖于一定的社会条件 32、宪法的规范作用1)指引作用,就是指宪法或宪法性法律对公民、国家等主体的行为起到导向、引路的作用2)评价作用,就是指宪法作为一种行为标准与尺度,具有判断、衡量人们行为的作用3)预测作用,就是指根据宪法或宪法性法律的规定,人们可以预先知晓或估计到其她人将如何行为以及行为的后果,从而对自己的行为做出合理的安排4)此外,宪法规范的作用的发挥还可以表现为教育作用与强制作用。
33、宪政的特征1)宪法的实施就是建立宪政的基本途径,“徒法不足以自行”,即使有一部好的宪法,但如果得不到充分实现,也只就是一纸空文2)建立有限政府就是宪政的基本精神,众所周知,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就是宪法的基本内容,现代政治制度之所以要以宪法为基础,就就是想通过制定宪法的形式为国家权利设定根本的规则——提供合法性来源,规定行使的依据、标准与程序,明确其界限与责任 3)树立宪法的最高权威就是宪政的集中表现 34、宪法与宪政的关系?联系:1)宪法与宪政的关系就是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2)宪法就是宪政的前提,宪政就是宪法的生命区别:1)从外在状态的角度来瞧,宪法通常就是指宪法典,或者就是指宪法性法律,因而一般式指静态的文书形式;宪政则就是指立宪政治的实际运行,即动态的立宪的政治,同时,宪政不仅仅指宪政制度,而且包括各种具体的宪政活动。
2)从内容范围的角度来瞧,宪法就是规定国家组织、活动的政治规范,就是规定国家机关的组织机构、权力关系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等重要事项的根本大法,尽管宪法中的各项规定,构成国家的行为规范,但一国在具体政治实践中所遵循的规范,但却不限于宪法的规定3)从价值取向的角度来瞧,近现代宪政的基本精神以及政治制度或程序上的原则,都就是为了贯彻人民主权思想,并试图通过制度与程序上的设计,以达到约束国家机关的权力,保障公民权利的目的,从而使人民主权思想得到贯彻落实,而有宪法并不意味者有民主,宪法只不过就是处理国家政治事务的一种手段与工具而已。
35、宪政建设的条件就是什么1)限制权力经济,发展权利经济,为宪政建设提供赖以发展的经济条件2)正确处理执政党与领导人的个人意志与宪法的关系,建立合理的“权力——权利”结构,加强民主政治建设,为宪政建设提供赖以发展的政治条件。
而要做到这,需要正确处理以下问题:正确处理执政党与宪法的关系;正确处理领导人的个人意志与宪法的关系;建立正确合理的“权利——全力”结构;3)剔除传统法文化的糟粕,吸收外来法文化的精华,为宪政建设提供赖以发展的思想文化条件。
:正确认识宪法与法律的社会功能,真正树立起对宪法与法律的信仰;弄清中国古代法精神与现代法精神的差异,真正树立起契约精神等现代法理念 4)制定科学完备的宪法,健全法律体系,为宪政建设提供赖以发展的自身条件,具体说来主要有:宪法的正当性;宪法外在结构的科学性;宪法完备的自我保护机制;法律体系的完整性。
36、为什么说我国就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从国家的政治属性与阶级本质来说,我国就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1)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就是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发展 2)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即无产阶级专政3)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构成:工人阶级就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领导力量;工农联盟就是人米民主专政的基础;知识分子已成为工人阶级的组成部分4)人民民主专政就是民主与专政的结合37、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指拥有国家权力的我国人民根据民主集中制原则,通过民主选举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并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础,建立全部国家机构,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