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探讨农产品供应链的构建

探讨农产品供应链的构建

郑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论文题目:探讨农产品供应链的构建系别:经济管理系专业:物流管理班级:11级物流管理班学号: *********名:***内容提要农产品供应链是从提高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重要途径,从社会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出发。

有利于降低交易和物流成本,提升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业产业化和流通价值。

保证农产品供应链的稳定和自身竞争能力,有助于整个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几年以前人们和企业大多是从局部或是部门的角度看待农产品的流通过程。

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以及零售业之间的竞争加剧,人们开始考虑是否通过优化整个流通渠道来降低流通成本和提高农产品的质量问题。

意识到这个问题后人们便针对我国传统农产品供应链模式的弊端,从整体来考虑农产品的流通提出了现代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的构想。

农产品供应链,即是农产品从收购、加工、运输、分销等过程中,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等控制,形成农户、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的功能网链。

以信息为基础以渠道体系为核心,以组织体系为核心,以服务体系和安全体系为保障促进渠道体系强调渠道关系的联盟化与一体化,进而使农产品供应链系统的高效运作。

打造基于质量安全的农产品供应链构建模式。

关键词农产品;供应链;农产品质量;物流;效益目录前言 (1)一、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现存的主要难点问题 (1)(一)生产者往往是家庭经营而非企业化运营 (1)(二)集约化、联盟化的渠道链条缺失,渠道成员间关系不稳定 (2)(三)农产品供应链各主体间信息流通不畅 (2)(四)农民被排斥在农产品供应链之外 (3)二、农产品供应链构建加工企业有效运行对策实施研究 (3)(一)农产品加工企业供应链的含义、功能及系统结构 (3)(二)构建农产品加工企业供应链的途径 (4)(三)构建农产品加工企业供应链系统协调模型与机制研究 (4)三、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系统协调构建的特点 (5)(一)首先农产品供应链存在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5)(二)农产品的精深加工能力不足 (5)(三)储运方式现代化水平低 (5)(四)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是农业发展进程中需要加强环节 (5)(五)参与者众多,结构复杂 (6)四、农产品供应链物流金融模式的研究 (6)(一)农产品供应链农村金融发展现状 (6)(二)农产品供应链物流金融模式的提出 (6)(三)农产品供应链物流金融模式的缺失成因分析 (7)五、绿色农产品供应链的构建 (7)(一)绿色农产品供应链的构建的内涵 (7)(二)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结构组成 (8)(三)绿色农产品供应链的构建应注意的问题 (8)(四)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绿色农产品供应链信息平台 (8)六、总结 (9)致谢 (9)参考文献 (9)探讨农产品供应链的构建班级11物流学号11404030141 徐珍珍指导老师姚静职称助教前言不同行业的企业组织、业务流程、工艺不同,供应链的特征也不同。

农产品供应链,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周转时间短但环节多。

为了保证新鲜度抢占市场,时间上要求非常高,但同时又需要经过多环节操作。

在多个环节中,每个环节都需要仔细谨慎才能做到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这就要求农产品供应链的运作必须力求高效同时各个环节都必须有效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

农产品供应链是农产品在收购、加工、运输、分销的过程中,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等控制,形成农户、农产品加工、超市、直到最终用户的功能网链。

一、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现存的主要难点问题(一)生产者往往是家庭经营而非企业化运营在我国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基本上处于一种以批发市场采用的是一种商流与物流不分的原始“即时货银两讫”的流通形式,即阻断了资金流,也阻断了农产品供应链需求与供给的信息流,使供应链以批发市场为界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生产一流通”环节,即从农产品生产者到批发市场。

二是“流通一消费”环节,即从批发市场到消费者。

这种当日现货交易机制决定了只能存在单纯的竞争关系,不可能存在合作与协调的关系,这样的农产品供应链是一条断裂的链,或者只能形成一些局部的短链,供应链运行效率很低。

然而由于个体农产品生产者众多且相对分散,加之中间环节过多,造成了农产品供应链链条长度较大,缺乏统一协作的局面。

可以说,我国的农产品供应链还处于初级阶段,许多配套措施尤其是物流配送环节相当欠缺,质量保证体系缺乏,初始供应商规模小且分布广,物流基础设施和设备落后,没有形成供应链一体化运作方式,没形成检验检测和质量安全评价体系等现状。

(二)集约化、联盟化的渠道链条缺失,渠道成员间关系不稳定首先,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参与成员各自为政、缺乏整合,集约化、联盟化的渠道链条缺失。

我国农产品渠道主体是分散的农户、发育不完善的合作组织和规模小、数量少的龙头企业,由于流通组织程度低(主要表现为流通主体的组织化程度低、流通过程的组织化程度低、流通服务的组织化程度低),导致我国缺少大型的农产品经销企业或集团并由此而形成的集约化、联盟化的渠道链条。

其次,由于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成员之间大多数呈现产销分离状态,不能形成紧密型合作关系,导致合作化水平低,渠道关系不稳定。

(三)农产品供应链各主体间信息流通不畅首先,国内农产品供应链的总体信息程度很低。

国内农产品市场几乎没有一个经过一规划设计的信息系统,各企业之间信息化程度差距较大,发展很不平衡。

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缺乏统一的信息平台以供各企业进行信息交流,造成本应多边共赢的企业互相之间缺乏必要的了解,阻碍了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

其次,从农户到零售终端各流通环节,尚缺乏有效的农产品信息采集、整理和发布的体系功能,用户对市场供求信息的获取渠道单一,各经营环节信息滞后、失真现象严重。

再次,由于系统环节多、运作主体层次多、物流技术落后、信息处理功能欠缺、电子商务应用滞后等,制造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缺乏协同效应。

(四)农民被排斥在农产品供应链之外农民被排斥在供应链之外真正获得的收益很少。

我国农业生产方式以家庭经营为主,分布广、规模小,呈现分散特征。

农户处于农产品供应链的上游,农民个体是农产品销售的重要力量,当农民生产出产品到市场上销售时遭遇到“小生产,大市场”的矛盾,无法与大市场进行平等的交易维护自身利益。

虽然现阶段普遍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公司根据市场的需求向农民提供市场信息,并负责收购农民的产品。

但公司的目标是追求利益最大化,不会真正代表农民的利益。

那么农民处于被动的被支配地位,被排除在供应链之外,成为风险的承担者。

由于单纯出售农产品,没有获得生产环节以外的利润,而且生产环节又是利润最薄弱的,所以农民真正获得的收益很少。

二、农产品供应链构建加工企业有效运行对策实施研究(一)农产品加工企业供应链的含义、功能及系统结构农产品加工企业供应链是指以加工企业为核心,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将生产基地、经销公司等上下游各经营主体链接起来,形成供求链条,它涵盖了生产加工,供应销售直到最终用户的全过程。

农产品加工企业供应链系统是有各个实体信息和信息构成的网络。

网络上流动着农产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

而且它们是相互作用的,是相辅相成的和相互促进的。

反应物流的运作过程起到指导和控制作用。

(二)构建农产品加工企业供应链的途径供应链管理要求链条上各经营主体地位平等,而我国农业主要是家庭经营,规模小、组织性差。

要现实公司与农户的结合,必须将农户组织起来,发挥组织的优势。

利用供销合作社配送网络,发挥其熟悉农产品经营的优势,组织农产品销售,推动农村物流业的发展。

努力增加农产品科技含量,将名牌产品做大做强。

进一步完善市场功能,增强市场的辐射力,扩大地方产品的销售份额。

加快发展龙头企业开发建设信息工程,抓好基地建设。

从理论上提出企业结构绩效,企业多维动态结构绩效模型和结构绩效五种类型及特征。

分别从市场结构、农产品加工供应链管理、创新管理能力、市场营销竞争力和农产品加工企业与政府和谐等多个关键途径。

建立基于企业家主导型结构绩效的运作模式,持续不断地提高企业市场营销竞争力等途径依赖对策和总体思路和政策建议,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

(三)构建农产品加工企业供应链系统协调模型与机制研究农产品加工企业供应链系统协调关系到农业生产效率与农产品国际竞争力、食物安全与人身健康、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而且对提高我国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基于科学发展观,生态学理论和价值价值规律,剖析现行的系统协调的一般模式,归纳现行模型中的缺陷和不足:从提高系统稳定性和现实其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设计生态化协调模式;从价值优化的角度实现系统生态化协调模式的brp与toc集成方法;给出模式的优势与关键节点的评价方法。

三、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系统协调构建的特点(一)首先农产品供应链存在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产品的精深加工能力不足、储运方式现代化水平低、固定营销渠道短缺的问题:农产品供应链存在地方化,产品质量差异。

企业之间缺乏合作协同,特色农产品品牌少,供应链与品牌建立的关系农产品供应链连接了从农产品到销售的各个环节,涉及农产品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的各参与主体。

农产品供应链发展的滞后将导致农产品质量底下,标准体系滞后使得农产品品牌建设受影响。

所以应加强农产品基础设施建设。

(二)农产品的精深加工能力不足以罗汉果为例,虽然美国、日本科学家从罗汉果中分离出比蔗糖高300倍的非糖成分甜味素,是罗汉果的美誉盛名远扬但罗汉果的数量有限不能在真正意义上是农民得到好的效益。

(三)储运方式现代化水平低根据调查显示,果农储存还是以竹筐、地窖以及闲置房屋等传统方式为主。

发达国家普遍采用预冷、清洗、消毒、分级、包装、冷藏等大型农业物流中心的规范配套流通方式,而且部分地区的农业物流中心还基本出于农产品交易市场的水平,无论从软件还是硬件都有待完善。

农产品运输则以常温状态下的铁路和公路运输为主。

(四)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是农业发展进程中需要加强环节在争取和安排支农项目及专项资金的同时,应该重点投向农村水、电、路、沼气及标准农田等农民最关心、最迫切、最直接的生产生活设施建设好。

按照国家标准,从种子、农药、化肥各个方面设立生产标准,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迅速推广。

以农村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为主,建立农业产业链经营模式。

没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就不可能有规模,借助各种平台,实施农产品的整合营销。

(五)参与者众多,结构复杂从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农产品的生产加工,经过农产品批发商、零售商,最终到消费者的各个环节上都有众多参与者。

市场不确定大。

农产品生产消费者具有时间差和空间差,市场信息极为分散且不确定,无论是个体农户还是农产品流通加工企业都难以把握市场供求信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