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干燥综合征中医药治疗概况讲解

干燥综合征中医药治疗概况讲解

干燥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概况李兆福1 指导:彭江云2(1 云南中医学院2002级研究生云南昆明6502002 云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云南昆明650200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中医药疗法;综述干燥综合征(SS)是以外分泌腺高度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的自身免疫病,最常见症状是口眼干燥,但临床表现远不限于此,任何系统、任何器官都可累及。

其发病率在我国高于RA,占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的首位[1]。

SS在中医古代文献中无此病名,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本病属于燥证范畴,多称“燥毒症”,又因可能累及周身,故称周痹。

1989年全国中医痹病委员会明确命名为燥痹。

现代医学对该病的治疗,主要是替代和对症处理,尚无积极有效的方法,近年来中医对SS的研究取得一定的成绩,现将临床治疗研究状况综述如下。

1辨证论治薛氏[2]根据干燥表现侧重部位的不同,提出了不同治法:①以口舌干燥为主的,治宜滋养胃阴,方选益胃汤、五汁饮等加减;②以鼻部干涩为主的,治宜滋养肺阴,方选沙参麦冬汤加减;③以眼部干燥为主的,治宜滋养肝阴,方选一贯煎加减;④以咽喉干涩为主的,治宜滋养肾阴,方选左归饮、增液汤等加减。

马氏[3]辩治本病分三期四型:①初期——营卫不和,治以调和营卫,方以桂枝汤加减;②中期——气滞阴亏,治以柔肝理气、养阴和血,方用四逆散、四物汤加减;③重症——阴虚火旺,治以清肝泄火、养阴生津,方用龙胆泻肝汤、一贯煎加减;④后期——阴亏血瘀,治以滋阴益气、化瘀生新,方用大定风珠、大黄虫丸加减。

姜氏等[4]查阅近十年文献,结合自己的临证经验将本病分为四型:①燥邪犯肺,治以疏散风热、宣肺布津,方以桑杏汤加减;②阴虚内热,以滋养阴液为法,偏于肝肾阴虚者,方用杞菊地黄丸合一贯煎加减;偏于脾胃阴虚者,方用益胃汤合玉女煎加减;偏于肺胃阴虚者,方用百合固金汤合益胃汤、玉女煎加减;③气滞血瘀,治宜活血化瘀通络,方以血府逐瘀汤加减;④气虚阳弱,治以助阳益气、温化水湿而布津液, 方以补中益气汤或桂附理中汤加减。

陆氏[5]认为本病的病理基础在于阴虚液燥,病理机制在于气、血、痰、瘀,临床辨治分五型:①阴虚内热,治宜滋养肝肾,药用生地、玄参、枸杞子、炙龟板、炙鳖甲、丹皮、知母、天花粉、茯苓、钩藤等;②气阴两虚,治宜益气助运,气运则津行、阴充则燥解,药用黄芪、白术、淮山药、玄参、石斛、当归、女贞子等;③湿热型,治宜化湿清热,药用白术、川朴、黄柏、生地、丹皮、山栀、茯苓、车前草等;④脾肾阳虚,治宜补益脾肾,温养阳气,药用黄芪、太子参、白术、茯苓、当归、仙灵脾、肉桂等;⑤痰瘀阻滞,治宜活血化瘀、逐痰散结,药用当归、赤芍、桃仁、红花、丹皮、山慈菇、贝母、牡蛎、青木香等。

董氏[6]根据本病病因病机及病变的特殊性,分为四型:①阴虚津亏证,方用自拟养阴生津汤加减;②气虚失运证,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③瘀血内阻证,方用桃红四物汤或血府逐瘀汤加减;④阴虚夹湿证,方用甘露饮加减。

同时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疗系统性损害。

皮肤黏膜损害:①血虚寒凝证,方用当归四物汤加减;②血热瘀阻证,方用清热地黄汤合三紫汤加减。

呼吸系统:①虚热肺痿,方用清燥救肺汤加减;②虚寒肺痿,方用升陷汤加减;③痰热阻肺,方用千金苇茎汤加减。

消化系统:①阴虚气滞,方用益胃汤加味;②肝胆湿热,方用逍遥散;若瘀血发黄可用膈下逐瘀汤加减。

肾脏损害:多属脾肾不足、气阴两伤证,方用补中益气汤合六味地黄丸加减。

董氏[7]认为活血化瘀法为主治疗该病效果较好,其分型论治如下:①燥毒瘀结证,治宜清热解毒,润燥软坚化瘀,可用升降散和三仁汤加减;②阴虚血瘀证,治宜养阴润燥,活血化瘀,常用增液汤、一贯煎或滋燥养荣汤和桃红四物汤加减;③气虚血瘀证,治宜益气通阳、活血化瘀,可用补阳还五汤、黄芪桂枝五物汤合生脉散加减,④气滞血瘀证,治宜活血行气、软坚消症,可用血府逐瘀汤或膈下逐瘀汤加减。

苑氏[8]用三段三方法,将疾病的治疗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用导赤散和增液汤加减以清上焦,达到生津润燥的目的;第二阶段用益胃汤治疗中焦,以养胃阴和胃气,使津生热除;第三阶段用六味地黄丸加减调整下焦肾阴不足,使肾水蒸化,津液得以上承。

王氏等[9]将本病分为外燥、内燥治疗。

外燥包括2型:①外感燥邪兼夹风热,以三仁汤合四君子汤加减;②风寒湿痹,化燥伤阴,方选自拟除痹润燥汤。

内燥包括2型:①津液敷布失常型,根据症情可选用五苓散、半夏泻心汤和桂枝汤加减;②精血亏耗型,方选自拟苁蓉龟杞汤。

2专法专方黄氏等[10]用六味地黄汤合增液汤加减,补肾养阴滋液调补冲任治疗更年期口、咽干燥综合征30例,疗效优于用鲜石斛晶冲剂组。

杨氏等[11]用芪参葛术汤加味治疗原发性SS 40例,1个月为1疗程,结果显效16例,有效2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

张氏[12]自拟藿香、佩兰、苏梗等清热除湿药物治疗18例干燥综合征,结果治愈4例,显效7例,有效5例,无效2例。

吕氏等[13]以健脾益气生津法(内、外治法)治疗27例患者,内治法基本方为太子参、茯苓、山药、白扁豆、石斛、玉竹、天花粉等,随证加减;外治法药用白花蛇舌草、谷精草、金银花、石斛、玄参等,煮沸蒸熏眼及口腔,均以30d为1个疗程,疗2个疗程,总有效率88.19%。

周氏[14]报道,采用桂附地黄丸加减治疗15例患者,随证加减,15天为1个疗程,总治愈率86.6%。

秦氏[15]认为“燥必入血”,故治疗时不能单纯强调滋阴生津,活血化瘀亦至关重要,采用院内自制“润燥灵胶囊”,加活血养阴之中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金氏[16]认为肺不布津、脉络滞涩为本病的病理关键,自拟增液布津汤(麦冬、南沙参、生石膏、紫菀等),治疗SS 60例,总有效率达88%。

平氏等[17]用麦门冬汤加减治疗21例,服药3个月,总有效率90 .5%。

卢氏[18]以一贯煎加减治疗48例干燥综合征患者,结果总有效率为97. 9%。

张氏[19]自拟发汗解表基础方(桂枝、西河柳、浮萍、云母石)加减治疗干燥性角结膜炎30例,1个月为1疗程,总有效率为76 .67%。

王氏等[20]以活血养阴法为主,治疗干燥综合征23例,基本方:当归、丹参、炙黄芪、川芎、天冬、麦冬,随证加减,结果总有效率为87%。

申氏[21] 将60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

治疗组以六味地黄汤合增液汤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必漱平口服及人工泪液点眼等对症治疗措施。

结果显示,中药治疗组在改善口眼干燥症状、降低血沉等方面效果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

3单味药3.1葛根: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抗炎,抗氧化,调节免疫的作用。

廖氏[22]用葛根等制成门冬清肺饮加减治疗SS32例,结果治愈21例,好转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75%。

3.2 雷公藤:有抗炎、抗菌、抑制免疫、活血化瘀、降低血液粘度的作用。

黄氏等[23 ]用雷公藤治疗SS口干、眼干症状明显减轻,泪液与唾液的分泌增加,关节症状有一定好转。

3.3 石斛:具有增强T细胞及巨噬细胞免疫活性及调节免疫的作用。

陈氏[24]用石斛为主要成分自拟养阴通络汤治疗SS 23例,结果显效13例,有效8例,好转2例。

3.4 枸杞子:既是免疫增强剂,又是免疫调节剂,增强或促进体液、细胞免疫功能,对IL-2活性有增殖作用,可提高常规及快速LAK活性。

赵氏等[25 ]用枸杞子等治疗SS 24例,结果,显效8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7 .5%。

3.5沙参:北沙参对细胞免疫功能和T细胞、B细胞的增生均有抑制作用。

赵氏等[26]用沙参为主组方治疗SS 75例,结果有效率80.5%。

4 针灸、针药并用韩氏[27]采用针刺督脉十穴和肾经二穴的方法,治疗原发性SS 6例,获得了一定疗效。

取穴:大椎、陶道、身柱、四椎下、灵台、至阳、八椎下、筋缩、中枢、涌泉、太溪等。

每日1次,15次为1疗程。

旨在调理督脉之气上承肾水,共达濡润脏腑之功。

日本的小俣浩[28]在使用电针治疗SS时,发现刺激频率至关重要,以30HZ疗效显著。

List T 等[29]发现不同原因的口干患者,在针灸治疗10周后,其口干、眼干症状明显改善且唾流量增加,其他研究显示针灸对血流量或唾流量影响可能与神经肽(VIP)的释放有关。

Blom M 等[30]研究发现人工针灸或低频率电针治疗口干患者时,在治疗过程中或治疗后局部血流量增加,尤其是口干程度明显并采取针灸治疗唾液量有增加的患者,局部血流量增加更为明显。

徐氏[31]以大补地黄丸随症加减治疗11例干燥综合征,每日1剂水煎服,并予针刺治疗,外阴萎缩或瘙痒,针曲骨、归来、关元;双眼干涩、视力下降,针四白、鱼腰、合谷;口干津少,针地仓、颊车、足三里。

施平补平泻手法,每日针1次,10次为一疗程。

结果,近期痊愈4例,有效7例。

黄氏[32]以胸腺肽5mg,加入注射用水2ml,每次取双足三里,行穴位注射,每穴推入药液1ml,每周1次,10次为1疗程。

治疗SS 24例,显效12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79 17%。

杨氏[33]用内服药配合针刺气海、关元、曲骨治疗干燥综合征患者,取得满意疗效。

5结语近年来中医治疗干燥综合征取得了一些进展:①通过辨证施治调节机体免疫力及各脏腑间的功能,有效地防治了并发症;②与西药合用可增加疗效并降低副作用;③治疗方法多样化,可改善局部及全身症状,并取得了较稳定的远期疗效。

但是,目前中医的临床和科研还缺乏大样本的研究,且各医家诊断入选和疗效标准不一致,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1张乃争.临床风湿病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872薛芳.干燥综合征与燥胜则干[J].辽宁中医杂志,1982,6(7):73马伟明,高望望.干燥综合征证治初探[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3(5)4姜迎萍,李靖等.干燥综合征的中医证治规律探讨[J].四川中医,2003,21(5)5陆瑾.陆安康教授治疗干燥综合征经验精粹[J].中医药学刊,2003,21(12)6董振华.干燥综合征的中医治疗[J].中级医刊,2000,35(10):47~48. 7董振华.活血化瘀法在干燥综合征中的运用[J].北京中医,2001,(3):9 8苑丽娟.三段三方治疗干燥综合征[J].辽宁中医杂志,1996,23(8):353. 9王鹏宇,王静.辨证治疗干燥综合征73例[J].浙江中医杂志,1997,32(4):16410黄剑英,周文豪.治疗更年期口咽干燥综合征30例体会[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0,24(3):3411杨存科,黑迎君.芪参葛术汤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40例[J].山东中医药杂志,2004,23(1):27~2812张淑瑛.清热除湿法治疗干燥综合征18例[J].中医杂志,2001,42(8):50613吕慧清,姜洪玉等.健脾益气化津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27例[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5(4):288.14周小平.桂附地黄丸加减治疗干燥综合征15例[J].湖南中医杂志,1998,14(4):39~40.15秦长林.从干燥综合征看“燥必入血”的病变特点[J].山东中医杂志,2000,19(12):71016于佐文,刘征堂.金实教授辩证治疗干燥综合征经验撷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11(2):16817平昭,尤焕文.应用麦门冬汤加味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临床体会[J].广东牙病防治,1997,5(2):4918卢书山.一贯煎加减治疗干燥综合征48例[J].四川中医,1994,12(7):2319张殷建.发汗解表法治疗干燥性角结膜炎[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0,18(6):4120王建英,智春宁等.中药治疗干燥综合征23例[J].四川中医,2001,19(4):48~4921申康.六味地黄汤合增液汤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30例[J].山东中医杂志,2002,21(8):46722廖承建.门冬清肺饮加减治疗干燥综合征32例[J].新中医,1999,31(4):4423黄华锋,陈力.雷公藤对口眼干燥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口腔医学,1996,16(3):139-14024陈绎忘,李惠萍等.自拟养阴通络汤治疗重迭型干燥综合[J].福建中医药.1998 ,29(3):525赵敦友,鲍远程.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燥综合征24例[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8,17(1):1526赵丽娟,黄颐玉等.中医中药治疗干燥综合证75例疗效分析[J].中目中西医结合杂志,1993,13(4):23027韩露霞,王玉英等.针刺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6例[J].中医杂志,1998,39(2) :10528唐有为.主诉干燥症状的干燥综合征患者的针刺治疗效果[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0,22(1) :5929 List T ,Lundebery T, Lundstrom L ,et al. The effect of acupunc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primary Sjogren’s syndrome . A control study . Acta Odontol Scand .1998,56(2):95-930 Blom M , Lundebery T, Bawidson I, et al . Effects on local blood flux of acupuncture stimulation used to treat Xerostomia in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Sjogren’s syndrome. J of Oral Rehabil . 1993,20(5):541-831徐宜厚.针药并治SS 11例[J].中医杂志,1990,31(8):42 43.32黄建成,任新华.胸腺肽穴位注射治疗舍格林氏综合征24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0;9(2) :1933杨香生.中医辨治干燥综合征16例[J].辽宁中医杂志,2002,29(12):734~73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