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区划体制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国家行政区域的划分通常根据以下原则:
1、政治原则
促使国家机zhi关密切联系人民群众dao,便利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
2、经济原则
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特点进行划分,使之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
3、民族原则
根据少数民族的居住状况和其他特点进行划分,使之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巩固各民族的团结。
这些原则是相互联系、相互结合的。
此外,也顾及历史传统、人口分布、地理条件和国防需要等因素。
国家都是按地域划分行政区。
各国的行政区划有不同的划分和名称。
不论何种类型的国家,行政区划的划分总要符合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并考虑政治、经济、民族、人口、国防、历史传统等各方面的因素。
行政区划虽因国家本质不同而有其明显的阶级性,但也有一定的历史连续性。
例如,中国从秦代(公元前221~前207)建立统一国家并施行郡县制以来,历代行政区划虽有变更,但变化并不太大。
英、法、美等国的行政区划也是从19世纪继承发展下来的。
截至2008年底,中国的行政区域划分为34个省级行政区划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行政区划调整的一般原则:1 便于国家行政管理 2 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3 有利于各族
人民的团结 4 参照历史、实事求是 5 分类指导,因地制宜 6 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省级行政区划改革应遵循的具体原则:1 有利于各地的经济发展 2 尽量保持自然地理单元的完整性 3 新省区的面积、人口与经济容量基本要求 4 区域内交通网络的通达性和完善性 5 区域经济发展的紧密性6 充分考虑民族的地域分布并实施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则 7 区域人文文化现象的近似性 8 必须依托和培育区域中心城市 9 军事与国防安全原则10 保持县级行政区的基本稳定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