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固态相变原理
激光热处理 电子束热处理
等离子热处理
形变热处理
真空热处理
化学热处理
• ( 2) 结合产业形势, 反映当前市场需求。
• 现代工业的发展,对制造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材料工业也遇到了很好的提升空间。
• ( 3) 将科研成果引入教学中, 实行产学结合。例 如, 讲到马氏体时,把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近分析的T12钢锉刀的失 效工件结合理论分析, 把实际科研成果转变成生 动的教学案例。让学生们明白: 固态相变可以决定产品的内在质量
• 第三章 珠光体转变
3.1 珠光体的组织特征 3.2 珠光体转变机制 珠光体转变时的领先相/ 珠光体的形成过程 亚(过)共析钢的珠光体转变
3.3 珠光体转变动力学
形核率/ 和长大速度 先共析相的长大动力学 影响珠光体转变动力学的因素 3.4 珠光体转变产物的机械性能 珠光体转变动力学图
P的机械性能
• 第五章贝氏体相变
5.1贝氏体相变的基本特征和组织形态 贝氏体相变的基本特征 钢中贝氏体的组织形态 柯俊贝氏体相变假说
5.2贝氏体相变机制
恩金贝氏体相变假说 贝氏体的形成过程 5.3贝氏体相变动力学及其影响因素 贝氏体等温相变动力学 5.4钢中贝氏体的机械性能 影响贝氏体机械性能的主要因素 贝氏体的强度和硬度 贝氏体的韧性 贝氏体相变时碳的扩散
相变、贝氏体相变、钢中的回火转变和合
金的脱溶沉淀与时效等部分,着重讲述金 属材料在热处理过程中的基本原理和理论
知识。
4. 《金属固态相变原理》授课内容及重点
第一章 金属固态相变基础 1.1 金属固态相变概论 主要分类 主要特点 1.2 金属固态相变热力学 热力学条件 形核 晶核长大 1.3 金属固态相变动力学 金属固态相变的速率 钢中过冷奥氏体转变动力学
固态相变技术是通过控制材料原子的排列方式来
控制材料的使用性能
国内和国外T12锉刀预处理组织
• ( 4) 注重共性的同时, 强调个性。既要注重理论 的共性, 又要强调不同钢材热处理工艺的个性; 既要有一个基本知识的共性要求, 又要针对不同 使用环境采取个性的灵活要求。
• 这里可以用煤矿耐磨衬板的成功案例来说明。让 学生们明白:理论是死的,成功应用是灵活的: • 国外和国内矿用耐磨衬板的使用分析。
• 本书共分7章,从固态相变晶体学、热力学、 动力学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论述了合金固态 相变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 着重介绍了钢在加热过程中的相变(奥氏体 转),冷却过程中的高温转变(珠光体转变)、 中温转变(贝氏体转变)、低温转变(马氏体 转变),以及钢在淬火后的回火转变;同时, 针对目前有色金属和合金的应用领域不断扩 大的发展趋势,对这些典型合金的时效和脱 溶沉淀进行了概要介绍。
• 通过本书的学习,可了解合金固态相变的 一般规律,学会运用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 进行合金固态相变分析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 掌握金属材料中的相变基本理论,主要是 钢中组织转变的基本规律。具有运用金属 材料中相变基本规律,分析和研究热处理 工艺问题的能力。初步掌握成分、组织与 性能之间的关系,对金属材料具有一定的 分析研究能力。
F+P的机械性能
形变P的机械性能
• 第四章 马氏体相变-------重点、难点
4.1 马氏体相变的主要特征 切变共格 表面浮突现象 无扩散性 位向关系和惯习面 变温相变 可逆性 4.2 马氏体相变热力学 热力学条件 影响钢中Ms点的主要因素 4.3 马氏体相变晶体学的经典模型 形核理论 切变模型 4.4 马氏体相变动力学 降温瞬时形核、瞬时长大 等温形核、瞬时长大 4.5 钢中马氏体的晶体结构 点阵常数和碳含量的关系 点阵结构及其畸变 4.6 钢及铁合金中马氏体的组织形态 板条状马氏体 片状马氏体 其他马氏体形态 影响马氏体形态及其内部亚结构的因素 4.7 奥氏体的稳定化 4.8 马氏体的机械性能 硬度和强度 韧性 马氏体的相变诱发塑性
• 第二章 钢中奥氏体的形成----重点
• 2.1 奥氏体的组织特征 形成的温度范围 组织和结构 性能 2.2 奥氏体的形成机制 奥氏体形核---奥氏体晶核长大---剩余碳化物溶解 ---奥氏体均匀化 2.3 奥氏体形成动力学 等温形成动力学 连续加热时奥氏体的形成 2.4 奥氏体晶粒长大及其控制 奥氏体晶粒度 奥氏体晶粒长大原理 影响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因素
金属固态相变原理
本节课的内容
• 1. 《金属固态相变原理》课程
• 2. 《金属固态相变原理》的发展
• 3. 《金属固态相变原理》教材和参考书 • 4. 《金属固态相变原理》授课内容及重点 • 5. 《金属固态相变原理》学习方法 • 6. 《金属固态相变原理》授课中的注意点
1. 《金属固态相变原理》课程
• 合金固态相变是金属材料及相关专业的必 修内容,对于掌握金属材料成分—工艺— 组织—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极为重要。
• “固态相变”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 课程, 既讲授金属及其合金的相变理论, 又密切联系实际。注重热处理工艺路线的 合理制定, 同时还辅助有专门的实验课。 因此, “固态相变”是材料的原理、工艺 和实践三位一体的课程, 与材料专业创新 型人才培养紧密相关。
影响贝氏体相变动力学的因素
• 第六章钢中的回火转变-------重点
• 国内国外耐磨衬板金相对比1---国内
国内国外耐磨衬板金相对比2---国外
3.《金属固态相变原理》教材和参考书
教材: 《金属固态相变原理》,徐洲、 赵连城 主编 科学出版社 2009年版
本书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课
程教材,按照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学
大纲编写。其内容分为金属固态相变基础、 钢中奥氏体的形成、珠光体转变、马氏体
2. 《金属固态相变原理》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 为了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实现“知识- 能力- 素 质”同步提高, 在课程中要穿插新内容。具体包括: • ( 1) 增加前沿内容, 反映最新科研方向。例如在表面热 处理方面, 增加激光束、电子束和离子束等高能束处理方 法。 高科技提高了固态相变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