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祖庙北帝崇拜初探03中文1班:刘洁雅摘要:佛山人以北帝崇拜为中心,信仰北帝相延成俗。
现代佛山人的北帝崇拜,是祭祀性与娱乐性双重功能的融合统一。
佛山北帝崇拜已形成一个相当完整的神明崇拜信仰系统。
北帝崇拜是佛山民众祈求平安的心理体现,从而也体现出佛山民间信仰浓重的功利性特征。
对佛山北帝崇拜的研究对佛山宗教信仰、佛山城市文化、旅游文化的建设和深入研究等都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从而进一步增强佛山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意识。
关键词:佛山祖庙;北帝崇拜北帝,即北方天帝,全称北方真武玄天上帝,其为统领北方、统领所有水族(故兼水神)之道教民间神祈,具有消灾化厄之神力。
佛山作为佛、道、儒齐备的南粤之地,人们供奉的神灵也不下几十种,为何南方人会拜北方的神,而且北帝在佛山人心目中竟有着如此尊崇的独特地位,佛山人对北帝尤其的“情有独钟”和极为信奉,究竟北帝崇拜怎样在佛山本土相延成俗。
在珠江三角洲一带各地均建有北帝的神庙,为何佛山祖庙又会以其“历岁久远”成为北帝庙之始祖,也成为珠江三角洲一带民间信仰中心和祭祀圣地。
本文将考察佛山祖庙北帝崇拜的历史与现状,佛山祖庙北帝崇拜的信仰体系和区域文化特征,探讨佛山民众祈求平安的心理,从而增强佛山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意识。
一、佛山祖庙北帝崇拜的历史与现状北帝崇拜起源于古代的星辰崇拜,它原本是二十八宿中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的总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四象之一。
后来经过长期复杂的演变被改造为龟蛇合体的动物神,然后逐渐被人格化成为道教敬奉的无量师祖,即道教的守护神。
宋代后,其地位越来越煊赫,并成为官方认可的神明;到明代,北帝崇拜就真正达到了登峰造极、惟我独尊的程度,真武庙的兴建随之迅速遍及全国各地。
北帝庙多数散布于珠江三角洲一带各地,广州西关、河南、下塘等地亦有北帝庙,佛山祖庙则是广东最早设的北帝庙。
佛山人对北帝的极为尊崇从而推动着北帝成为佛山祭祀系统中的诸神之首,也使祖庙成为合镇诸庙之冠,香火最为鼎盛。
北帝崇拜在佛山历久不衰的最高层次的祭祀中心的地位,成为珠江三角洲主神崇拜的典范。
(1)佛山祖庙北帝崇拜的历史佛山祖庙北帝崇拜的历史,可追溯到北宋元丰年间。
北帝崇拜在佛山的兴起的,是由最初的民间崇拜北帝开始的。
这是纯粹的民间自发的祭祀阶段,完全是建立在亲情基础上。
佛山民间北帝崇拜的渊源,其实也可从佛山的地理位置和生产发展进行考究。
佛山是一个由乡村逐渐发展为城市的居民聚居点。
早在佛山还是以农耕为主业之时,佛山村民就建造了庙宇供奉北帝。
北帝在佛山人心目中有着非常尊崇的地位,原因之一,北帝在民间崇信的诸神中为司水之神,珠江三角洲河网交错水道纵横。
南粤佛山位于广东珠江三角洲腹地,为水泽之乡,水患多。
旧时当地居民外出交通工具以舟船为主,公商业货物的运输大多非船舰不可。
这难免遭受水道风险,老百姓顶礼膜拜作为水上保护神而存在的北帝,祈求神灵保佑他们出行平安,生意运输免受水道风险。
加之宋代以来佛山又以鼓铸为业,成为岭南著名的冶铁中心。
冶铁、陶冶等大部分都与火有关,拜水神北帝以祈求防火患及水灾,以保平安及安全生产。
即所谓:“南方为火地,以帝为水德,于此固有相济之功耶?抑佛山以鼓铸为业,火之炎烈特甚而水德之发扬亦特甚耶?[1]”这也是民间尊崇与信奉北帝的又一原因。
由上可知,道教北帝神作为水上保护神和防火防灾之神,为祈求保水上平安,防水火之灾便是佛山北帝崇拜的最初历史原因。
(2)佛山祖庙北帝崇拜的现状佛山人崇拜北帝神灵的传统由来已久,在佛山民间烟火延绵,传承不息。
现今,信仰北帝在佛山本土相延成俗、历久不衰。
近千年的传承积淀,北帝已由最初意义上的司水之神演变为佛山本地最贵最灵的地方保护神。
佛山北帝崇拜祭祀仪式中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展现、祭祀规模之盛大、广泛的民众参与性以及深远的社会影响力,这都充分体现出佛山北帝崇拜已形成一个相当完整的神明崇拜系统,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与佛山人息息相关。
历史上不少崇拜北帝的风俗习惯已深入民心,并广泛流传至今,深刻地影响着佛山人。
1.行祖庙“行祖庙、拜北帝”是历史上祖庙祭祀仪式唯一延续至今最为隆重的民间风俗,这传统风俗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群众自发性。
每逢农历初一、十五,佛山人,尤其是年纪稍长者不约而同到祖庙进香参拜北帝神像以祈求好运吉祥、事事顺利、合家安康。
尽管参拜仪式日趋简化,只在北帝大小神像前摆上酒、烧肉、香烛、元宝、鲜花、果品等,双手合十低头默祷,亦以求得心安理得。
“行祖庙、拜北帝”也是佛山人过春节的重要标志之一。
每年的除夕之夜,逛花街的人们在走完花市之后就陆续赶在凌晨十二点前到祖庙灵应祠,等候正点在北帝大小神像前虔诚祈祷许愿,然后向北帝神像投放硬币以示公德无量,希望拜过北帝后新的一年好运顺景。
据说准时凌晨十二点正上头柱香参拜过北帝后,更表诚心向神,因此来年将会受到北帝的倍加庇佑,心愿亦更快灵现,使他们生意兴隆,丁财两旺。
2.北帝诞农历三月初三是北帝诞日,这是一年中北帝崇拜仪式中最为隆重的一日。
佛山民间就有集资在祖庙举行贺诞习俗,该风俗至今仍得到了传承发展。
各地北帝庙北帝诞期间的祭祀仪式中以佛山的民间庆贺活动最为规模盛大。
佛山祖庙“三月三”北帝诞是流行于珠江三角洲一带,是融娱乐性、世俗性、群众性、宗教性为一体的综合性民间文化活动。
北帝诞作为佛山最大的群体性祭祀活动,浓缩了佛山民间文化的精华,是佛山乡土文化、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帝诞有着非常广泛的全民参与性,无论男女老幼,无论土著侨寓,富人穷人,都可以参与这一仪式,这足以证明了北帝在佛山人心目中地位的崇高隆崇,也彰显了北帝的灵应。
3.北帝崇拜与佛山婚俗由于北帝富有特殊的民俗文化意义,一向以来都比较注重婚礼风俗仪式的佛山人,将拜北帝纳入到佛山传统婚礼风俗的程序之一,并一直沿袭至今。
因此不少佛山的新婚佳人大婚之日必定会来到祖庙牌坊前进行祈拜北帝,希望拜过北帝后天长地久,早生贵子,如意吉祥。
通过上述对佛山祖庙北帝崇拜的历史与现状的分析,可以发现北帝崇拜的社会功能已不再是传统社会单一的为求得神的庇荫,祈福安定。
现代佛山人的北帝崇拜,是祭祀性与娱乐性双重功能的融合统一。
虽然求神保佑仍然是北帝崇拜的主干,但旅游娱乐的功能越来越明显突出。
佛山祖庙在现代佛山社区仍以主神庙的身份存在,在佛山人心中仍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但更多的是被看作旅游名胜古迹。
无论是新年的行祖庙、结婚到祖庙牌坊门前合影留念或是“三月三”北帝诞民俗会,其实都是亲朋戚友籍此喜庆节日融合在一起享受愉快祥和的节日气氛。
归其原因,是因为在佛山的传统社会中,北帝是社区的主要保护神,加之佛山经常受水患困扰,生产力低下导致人们束手无策,供奉水神北帝就成了寄予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厚望的唯一途径。
在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有足够的能力抵御自然灾害对生产、生活的造成的伤害,加之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丰衣足食,高枕安寝的佛山人对于旅游娱乐享受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向往,因此北帝崇拜的娱乐功能就越来越重要。
二、佛山祖庙北帝崇拜的信仰体系神仙信仰是道教的基本信仰,道教为人们描绘的神仙世界和流传的神仙故事世代相传、家喻户晓,对信仰者的精神文化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北帝属于道教的司之水神,关于佛山北帝的传说大量而丰富,有脍炙人口的“劏仔石”、“蚊阵鸟旗”、“庙现神光”、“神气的铜宝珠”、“体恤民情不护短的北帝公”等众多北帝显灵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
人们正是通过这样漫长而深入民众心灵的故事传递信仰精神。
通过剖析传说的内容,透视其性质,可以进一步了解佛山民众民众祈求平安的心理愿望,是对自身功利性、实用性的祈求和希冀。
“宗教礼仪是构成宗教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宗教意识的行为表现。
宗教信仰是信教者用来沟通人与神之间关系的一种规范化的行为表达方式”[1]。
宗教礼仪可以使宗教信仰的神圣对象在举行的过程中取得可感的象征性形式。
祖庙北帝诞祭祀仪式是佛山民间北帝信仰的外在表现形式。
佛山北帝崇拜祭祀仪式中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展现、祭祀规模之盛大、广泛的民众参与性以及深远的社会影响力,这都充分体现出佛山北帝崇拜体系日趋成熟,已形成一个含义统一、相当完整的神明崇拜信仰模式系统,发挥着重要的促进社会整合的功能。
“佛山的北帝崇拜实质上表达了佛山人对北帝的亲情信赖以及崇尚仁德、景仰正义的精神,也体现了岭南人的道德观念、宗法观念、社会观念和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具有广府文化的信仰体系特征”[2]。
佛山北帝崇拜的背后有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时至今日,其独特的文化形式在新的历史时期得以保留和进一步充实,并作为精神文化的一部分服务于现代社会,对佛山民众的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山人信仰北帝,从某种意义上说,祖庙北帝是美好的化身。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宗教不再是过去我们所认为的那样——是一种慰藉心灵的精神剂,它更是一种文化。
三、佛山祖庙北帝崇拜的区域文化特征佛山祖庙作为岭南地区少有的官祀道教庙宇,孕育独具魅力的岭南传统文化,在华南和东南亚一带有着广泛影响,是华南著名的信仰中心之一。
佛山祖庙的北帝神在历史上得到了“春秋享祀无穷”的礼遇,且是官祀与民祀并行,这在岭南许多神庙中是唯一的现象。
祖庙北帝祭祀仪式是佛山特有的,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活动,也是佛山特有的历史文化资源。
与其他地区的庙会相比,“祖庙北帝诞民俗会”不是单纯的北帝诞庙会,而是在整合佛山民间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浓缩了佛山民间文化的精华,是佛山乡土文化、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山祖庙北帝崇拜有独特的区域文化特征:1.浓重的功利性“岭南各地民间信仰的基础大都不离世俗生活,求神拜佛的出发点也是源于世俗功利目的,或求加官进爵……”[3]。
佛山人将北帝塑造为人神合一的偶像,强调了北帝的神通广大,法力无边的神力;渲染了北帝体恤民众不护短、有求必应的情感,是消灾化厄、生活富足的保护神;是风调雨顺、社稷安康的保障,因此佛山“一乡之人,奉之惟慎”。
北帝的显灵无一不与乡民自身利益有紧密关系。
归根到底,求神拜佛的出发点是源于世俗功利目的,是强烈功利意识的体现。
在封建社会,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广大劳动人民,对自身、疾病、战争感到莫大的恐惧和迷惑,对自然灾害亦无能为力、束手无策,加之官府苛政杂税和强暴统治使人们痛苦不堪。
为追求美好的幸福生活,只能把希望寄托于虚无的神灵信仰,期盼借助神灵所谓超越人类的巨大权能来实现自己的意愿,由此促使他们产生了对神灵的心理依赖,也为北帝崇拜在佛山本地的传播发展提供了深厚的社会土壤。
出于功利所求,老民间百姓极力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按照自己心中理想的北帝形象去想象它、美化它,从而虚拟、杜撰出一个又一个神奇动人的故事,用怪异的传说来解释北帝的灵验,用充满传奇的故事来慰藉自己痛苦的心灵,以虔诚的信念和希望,创造出自己理想的保护神,借助神灵的力量来鼓舞自己生存的勇气,以此为精神寄托求得心理的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