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耕文化节”策划方案策划人:蒋祖云一、活动名称:中国农耕文化节二、活动地点:浙江建德市大慈岩镇新叶村三、活动组织机构:主办单位:中共建德市委、建德市人民政府协办单位:承办单位:建德市大慈岩镇(新叶村管委会)、建德市文广新局四:活动时间:2010年4月15日--17日(农历三月三前后)五:活动背景1、中国乡村民居旅游近几年搞得风生水起。
以周庄、乌镇为代表的江浙六大水乡古镇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候选;以山西乔家大院、常家大院、平遥古镇经影视剧的传播,知名度已如日中天;以安徽皖南的歙县、黟县的宏村、西递等为代表的皖南民居旅游已搞得如火如荼;即使在杭金衢区域,兰溪的诸葛八卦村、富阳的龙门古镇、江山廿八都等古建筑也得到了开发,旅游工作做得红红火火……在这种大小环境中,新叶古民居如何突围?打什么牌子就显得十分重要了……2、关于开发与保护问题。
开发是为了更好的保护,而保护是为了有效地开发。
这二者互为因果。
偏面强调保护而忽略开发,保护就成了“无源之水”;同理,偏面强调开发而忽视保护,开发就不能持续进行。
因此,在前期应以保护古建筑和古村风貌为重点。
要将新叶村古老的建筑、民俗民风、农耕文化的传承等作为保护的重点,而将古建筑的观赏、民俗民风的展示及农耕文化的体验等作为开发的方式,从而使开发与保护得到和谐;3、开发的同质化和可替代性是古村落开发的大忌。
新叶村属“后发”,但能否做到“后发制人”或取得“后发优势”?或从古村落、古镇旅游中实现突围?这是我们必须研究的。
因此,在新叶村开发保护进程中,必须发挥自身优势,走自己的道路。
新叶村既缺乏名人效应,又缺乏影视剧的传播优势,同时地理位置又较偏,又不能重复这些前面那些古镇、古村落的老路…..自己的路在哪里?2009年9月召开的“第二届乡土建筑文化抢救与保护暨新叶古村研讨会”为新叶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那就是弘扬中国传统的“农耕文化”。
4、“中国农耕文化节”立意高、观点新、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十分符合新叶古村的特点及发展方向。
这样,新叶古村要以传统的“三月三”节日为结点,对此进行包装,融入农耕文化、宗族文化、民俗文化,推出传统的江南农耕习俗,淋漓尽致地向世人展示其深厚的传统文化。
中国农耕文化节包含以下内容:一是农耕文化(耕读文化),即农业器具的展示、农业文明的体验、开耕仪式、六畜饲养、农作物展示、手工作坊展示、乡村私塾体验等;二是民俗文化,即乡村祭祀习俗、乡村婚嫁习俗以及浙西一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等;三是宗族文化如:宗族家法、宗族祭祖仪式等。
六:目的意义:1、通过举办“中国农耕文化节”,进一步扩大建德及新叶古村的知名度,弘扬新叶古村保护古建筑的举措和方法,奠定其在中国古建筑群(古镇、古村)中的突出地位;2、通过举办“中国农耕文化节”,挖掘新叶古村在传统农耕文化方面的潜力,为下一步实施有效开发打好基础;同时,树立农耕文化是新叶古村区别于其它古村落的独特文化标签;3、通过举办“中国农耕文化节”,把新叶古村渐被世人所遗忘的民俗风情挖掘出来,并使其成为传承浙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展示区。
六:活动内容。
鉴于我对活动背景和目的意义的分析,我个人觉得:该活动规格要高,规模要大,活动内容要多,活动方式要丰富。
规格要高指邀请的嘉宾要有较高的级别,除参加“第二届乡土建筑文化抢救与保护暨新叶古村研讨会”的原嘉宾要邀请外,国家文物保护局、省、杭州市政界领导及省、杭州市农业界、旅游界、文化界等相关领导要邀请,同时新闻界人士层次也要高(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省级卫视及省级主流媒体等都要参加)。
规格高了,宣传面才能广,社会效益才好。
规模要大指本次活动是全市性的节庆活动,是辐射杭金衢区域的大型活动,是浙西农民自己的节日。
要遵循“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全民参与”的原则,鼓励社会力量办节,提倡“以节养节”的市场化思路,把物资交流、文化传承、民俗风情展示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成为广大农民的狂欢节;活动内容要多指的是在三天时间内要将活动开幕式、农耕文化展示、村民祭祀、民俗风情展演、物资交流、文化下乡及电视大赛等内容集中开展,使之精彩不断,高潮迭起;活动方式要丰富指的是政府、企业、村民三位一体共同组织和参与该活动,使此活动成为形式多样的节庆,探索并积累建德市办节的经验。
本人在研究“中国农耕文化节”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建德特别是新叶古村的实际,提出以下活动内容。
为了阐述自己观点的方便,我把具体时间安排一一列上。
四月十五日1、中国农耕文化节开幕式。
时间:上午九时,地点:新叶古村南塘口(道峰山为背景)环境布置:以道峰山为背景,搭建舞台。
(南塘与道峰山一带环境整治要加快速度,要形成一广阔地带,作为今后该村大型活动的场所)舞台正对有序堂。
现场喷绘以新叶古建筑群为主,并署上活动名称、主办、协办、承办单位等要素;在舞台左侧农田中,准备水牛三只,水牛牛角上用柏树叶装饰,配以牛轭和犁,同时安排身穿传统耕作服装的老中青农民三人;现场可适当布置汽球、横幅等,以拱托现场喜庆气氛。
活动程序:(1)主持人现场开场白(2)建德市市长致欢迎辞(3)相关上级领导或专家致辞(4)授牌:建议由清华大学乡土建筑抢救与保护协会授予新叶古村为“中国乡村古建筑抢救和保护示范点”铜牌(事先准备就绪)(5)揭牌仪式:先由专家代表宣读〈〈新叶宣言〉〉,再由上级领导与相关专家(建议是陈志华教授)为舞台左侧或前侧的《新叶宣言》纪念牌揭牌(〈〈新叶宣言〉〉事先要用大理石镌刻好,用红绸覆盖)(6)建德市委书记宣布“中国农耕文化节暨新叶古村农业开耕仪式开幕”。
宣布之后,上百只鸽子放飞天空,鞭炮齐鸣、锣鼓喧天。
同时,老中青三代人驱赶水牛开始耕作,犁铧翻滚,一派繁忙景象....(7)领导嘉宾开始参观古建筑。
舞台上由文化馆组织歌舞表演,以《采茶舞曲》《担莲藕》及歌伴舞《好日子》等为主,时间持续半小时左右。
一是增添节日气氛,二是分流客源,不使古建筑内游客太拥挤。
2、农耕文化及手工作坊展示时间:上午十时之后,地点:新叶古村五大祠堂及相关古民居环境布置:农耕文化及手工作坊展示是体现“中国农耕文化”的良好载体,是今后新叶古村旅游开发的重点展示内容。
鉴于农耕文化是一个大概念,因此,我们必须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予以展示,以补充其内涵。
新叶古村祠堂众多,其中五大祠堂保持完好,因此,我们应该对五大祠堂进行有机地布置。
(1)有序堂:这里应该布置成农耕器具的展示厅和新叶昆曲(社戏)的展演区。
农耕器具的展示厅分二块,一是古代的农耕器具。
古代的农耕器具可用图片和文字展示,用写真板悬挂在墙上,主要反映中国上下五千年农业文明的历史;二是近现代农耕器具。
近现代农耕器具用实物展示。
可挨墙摆放近现代新叶古村使用过的农具,配以说明牌介绍该农具的功能;此外,对原祠堂中的舞台进行修缮,按古代社戏方式进行布置,形成古色古香的氛围。
不定期地展演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叶昆曲或举办金华婺剧、越剧等文艺演出。
(2)崇仁堂:这里原是宗族执行家法的场所。
因此,这里应成为宗族文化的展示区。
可通过图片、文字及相关实物的方式介绍叶氏宗族家法、家规等。
(3)双美堂:这里应按大户人家的方式进行布局。
无论是前厅、厨房还是卧室,都要按耕读人家的方式进行布局……这是完全的实物展示,是“耕可富家”“读可荣身”这一传统耕读文化的具体体现。
(4)西山堂:这里原是宗族议事的场所,目前是村委会所在地。
该处应是介绍新叶古村发展源渊的场所。
用族谱、先祖画像等展示,主要向游人介绍玉华叶氏的繁衍过程。
(5)进士弟:主要介绍古代科举制度、叶氏先贤二进士的生平及现代叶氏子孙中杰出人物,弘扬和展示“读可荣身”的思想。
(6)酿酒坊、榨油坊、中药坊、编织坊、染布坊等手工作坊均可选择一些典型的古民居一一展示。
这些手工作坊不仅要展示工艺的全过程,更主要的是销售场所。
这些作坊将是新叶村旅游开发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农耕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3、乡村私塾教学展演时间:4月15日11时,地点:文昌阁环境布置:把文昌阁按古代乡村私塾方式布置,书柜中应摆放《千字文》《唐诗三百首》《三字经》《弟子规》《四书》《五经》《古文观止》等众多线装书,下面墙上悬挂孔子画像;安排一年老学究身穿长袍手拿戒尺扮成先生,安排六个七八岁小童扮成学童(穿着应按古代),诵读《三字经》或《弟子规》……在嘉宾参观期间,先生要率领学生拈香拜孔夫子像,然后进行教学。
4、农家喜宴时间:4月15日中午地点:青年旅社或在某一祠堂中环境布置:上午要有传统的杀猪宰羊表演。
中午时,杀猪宰羊的器具仍然摆放在门口,形成乡村办大喜事的氛围。
农家喜宴要按传统方式进行安排,有“理事会”统筹。
值得注意的是以下几点:(1)采用的是八仙桌,器皿以传统的钵头和青瓷碗等为主,原则上不设玻璃杯;(2)菜要以农家风味为主,酒为当地农家自酿的土曲酒,饭是用饭甑蒸的大米饭,餐桌上须有“大块肉和馒头”,其它均为农家土菜;(3)跑堂的(服务员)也以受过适当培训的村民为主,要有吆喝声等;5、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时间:4月15日下午1:30----下午3时,地点:南塘口主舞台新叶三月三习俗、新叶昆曲本身就已列入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此可见,新叶古村的民俗文化具有很高的价值。
但若只挖掘这部分的内容,新叶民俗风情就显得单薄了。
新叶地处杭金衢三市交界处,文化的辐射面广,因此,要借“中国农耕文化节”的平台,把浙西一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到新叶古村来统一展示,以此作为非物质文化的传承点。
这既为非物质文化提供了展示空间,更为今后新叶村实施旅游开发提供了文化内容,可谓一举多得。
在首届“中国农耕文化节”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可以建德本地的为主,如:李村抬阁、虾灯舞、皮筒鼓等(抬阁项目可在村中巡游),也可适当组织舞狮、金华婺剧、金华道情等表演。
为了整体展示建德本地的民俗风情,此活动由文化部门牵头,由各乡镇推荐民俗表演项目参与。
四月十六日这一天是传统的三月三。
这一天的活动以新叶古村传统的民俗为主。
即按原宗族轮流方式,由叶氏的某支举办传统的祭祖活动。
祭祖活动尽可能原汁原味,突显中国农耕文明时期对祖先尊重的礼仪。
地点从玉泉寺至宗族祠堂。
(具体本方案中不阐述)下午,举办“回味青春、体验幸福”九对老人庆金婚活动。
地点在南塘舞台。
传统的婚嫁仪式由于是表演性的,缺少真实性。
为了挖掘其婚嫁仪式的内涵,我提出了以古稀老人重温以前结婚习俗的方式来展示。
一方面,古稀老人与新叶古村、古老婚俗形成对应;二是借此扩大影响,使老年人怀旧,年轻人憧憬,为今后推出有别于其它古村落婚俗表演提供范本;三是吸引眼球,制造舆论话题,宣传新叶古村。
该活动要注重三点。
一是通过网络和报刊进行全国范围内征集;二是征集条件要明确(结婚年限为50年以上,身体健康、自愿参与,传统婚礼服装自理、交通费自理,在建德活动期间吃住行等由主办方承担等)三是庆祝金婚活动实际上是按古代婚礼程序进行一次“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