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微 观 的 毫 发 无 爽

白烽感国 头火时破 搔连花山 更三溅河 短月泪在 ,,,, 浑家恨城 欲书别春 不抵鸟草 胜万惊木 春簪金心深 望。。。。
的 宏 完 大 美 与 结 精 合 微 、 壮 阔 与 深 细

——
三、杜诗风格多样。
(一)以沉郁顿挫为本色 ‚沉郁顿挫‛:
‚沉郁‛指,情感的深厚、浓郁、忧愤、蕴
悲壮:‚出身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 奇坳:‚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秋兴八首》 温润:‚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小寒食舟中作》 杜甫坎坷困顿的人生遭际和时代由盛而衰的 历史背景,以及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怀和个体的人 格精神,决定了其诗歌风格的主体格调为‚沉郁 顿挫‛。而其它风格的出现,则往往是因一时一 事的心境和情绪的不同所致。
一、杜诗最基本的艺术特征就是现实主 义创作方法
杜诗达到写实文学传统的最高成就,善于典型化描 写,叙事诗尤其如此。 ‚少陵炼神‛——刘熙载《艺概〃诗概》

善于选择典型形象和典型事件。
杜诗善于观察现实生活,提取生活中的典型素材,用 高度概括的艺术手法反映现实生活的本质,如‚三吏‛、 ‚三别‛ 善于运用典型细节描写。 杜甫的叙事诗还常常运用真实细腻、精确传神的细节 描写手段来细致地表现现实生活

但也经常使用口语,通俗自然、清新流丽。
旧犬喜我归,低徊入衣裾。 邻里喜我归,沽酒携葫芦。 ——《草堂》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相将 ——《新婚别》
六、杜甫诗歌以议论为诗的倾向 叶燮称“唐人诗有议论,杜甫是也”,杜诗 议论手法的运用,有如下开创性的特点: 不仅在五七言古诗中运用,在五七言近体 诗中也运用自如。 议论与形象的有机结合 议论与叙事相结合 议论与抒情相结合 议论手法多样
(二)此外也有平淡简易、绵丽精确、明快流
利、慷慨浪漫、以至深涩古奥者,可谓‚千姿 万态‛。
豪放:‚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饮中八仙歌》 清丽:‚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水槛遣心》 明快:‚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家‛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鲜艳:‚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绝句》

继承《诗经》、汉乐府以来的写实传 统

博采古今,衣被后世。
课后思考题






为什么说杜甫是我国古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 作家。 如何理解杜甫诗歌以议论为诗的倾向。 如何理解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 为什么历来以“沉郁顿挫”概括杜诗的艺术风 格。 如何理解杜诗在艺术上达到现实主义的最高成 就? 结合作品,论述杜甫叙事诗的艺术特色。
藉; ‚顿挫‛则包括语言的刚健、遒劲,音调的 铿锵有力,章法的屈折变换等因素。炼字、 炼意、炼声。 沉郁顿挫主要概括了杜诗在思想内容方面忧 愤深广、而在表达上波澜曲折的特点。
‚前半写景,如此阔大,五六自叙,如此落寞。诗境 阔狭顿异。结语凑波极难,转出‘戎马关山北’五 字,胸襟气象,一等相称,宜使后人搁笔也。‛ ——清 黄生《杜诗说》
四、善于运用多种诗歌体式。
‚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 ——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序》
七言律诗格率严密工整,是律诗走向 成熟与繁荣的关键。 乐府诗皆‚即事名篇,无复依傍‛, 为新乐府开启先声。 五言古诗写成自叙性诗篇 绝句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善于寓主观于客观,‚于序事中寓论断‛
杜诗善于在客观现实生活的描写中透入自己 的主观情感与思想倾向,常常是将叙述、描写和议 论、抒情融为一体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丽人行》
二、雄浑壮阔的艺术境界和细致入微的表现 手法相结合
宏物 细 无 声
五、语言精工凝练,注重炼意炼句炼字

具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效果,精炼苍 劲,深刻精警。炼字、炼句、炼意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 而实一意贯穿,一气呵成” ——《诗薮》

暮投石壕吏,有吏夜捉人。老 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 怒!妇啼一何苦!……老妪力虽衰, 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尤得备 晨炊。 ——《石壕吏》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伸恨 ——《兵车行》
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新婚别》

善于从强烈的对比中突出典型意义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自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抒情表达上,李诗如江河直泻、火山喷发, 杜诗愁肠百结,一唱三叹 章法结构上,李诗疏宕,跳跃腾挪;杜诗 谨细,针严线密 体裁上,李白长于乐府歌行绝句,不善律 体;杜甫五七言律诗臻于极致,而歌行绝 句稍弱
杜甫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大概杜有三难,极盛难继,首创难工,,遘 衰难挽。子建以至太白,诗家能事都尽, 杜后起,集其大成,一也。排律近体,前 人未备,伐山道源,为百世模,二也。开 元既往,大历系兴,砥柱其间,唐以复振, 三也。 ——胡应麟《诗薮》
七、李白与杜甫诗歌的比较
李白和杜甫诗是中国文学史上光照千古的双子星座, 分别代表诗歌创作中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创作高 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生活背景、个人经历、家学渊源不同 李白才思敏捷,斗酒百篇,援笔立成;杜甫深 于学力,改罢长吟,一字不苟 思想上,李白一生都徘徊在出仕与高蹈之间; 杜甫一生都在谋求获得官位 风格上,李诗如海,‚豪逸宕丽‛;杜诗如山, ‚沉郁雄深‛ 诗歌形象上,李白多凭主观想象幻化而成,往 往从大处落笔,,犹如泼墨写意;杜甫多来自 生活,善作精雕细刻,颇多工笔彩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