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以自由编辑!!【本页是封面,下载后可以删除!2013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总复习大纲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规划内涵P11、广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所有人力资源计划的总称,是战略规划和战术计划的统一。
2、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是指①为了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②根据企业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运用科学的方法,③对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④制定相宜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使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激励员工的过程。
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P1战略规划、组织规划、制度规划、人员规划、费用规划。
人力资源是企业内最活跃的因素,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规划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规划。
P2工作岗位分析P2是对各类工作岗位的性质任务、职责权限、岗位关系、劳动条件和环境,以及员工承担本岗位任务应具备的资格条件所进行的系统研究,并制定出工作说明书等岗位人事规范的过程。
工作岗位分析的内容:P21、在完成岗位调查取得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对其时间、空间范围作科学界定,然后系统分析、总结和概括。
2、明确素质要求,提出承担本岗位任务应具备的员工资格和条件。
3、制定工作说明书、岗位规范等人事文件。
工作岗位分析的作用P3:1、为招聘、选拔、任用合格的员工奠定了基础。
2、为员工的考评、晋升提供了依据。
3、是企业单位改进工作设计、优化劳动环境的必要条件。
4、是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进行各类人才供给和需求预测的重要前提。
5、是工作岗位评价的基础,而工作岗位评价又是建立、健全企业单位薪酬制度的重要步骤。
岗位规范和工作说明书:岗位规范P4亦称劳动规范、岗位规则或岗位标准,它是对组织中各类岗位某一专项事物或对某类员工劳动行为、素质要求等所作的统一规定。
工作说明书P6是组织对各类岗位的性质和特征、工作任务、职责权限、岗位关系、劳动条件和环境,以及本 岗位人员任职的资格条件等事项所作的统一规定。
工作岗位分析的程序:1、准备阶段;2、调查阶段;3、总结分析阶段。
P7-9 岗位规范和工作说明书区别 :P7工作岗位设计:工作岗位设计的基本原则:①明确任务目标②合理分工协作③责权利相对应。
★ I 因事设岗r 是设置岗位的基本原则。
P15改进岗位设计的基本内容:P16①岗位工作扩大化与丰富化:P19①传统的方法研究技术(程序分析 +动作研究)②现代工效学方法③其他可以工业工程P23是对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设置的一门学科 企业定员 企业定员:P24亦称劳动定员或人员编制。
企业劳动定员是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为保证企业生产 经营活动正常进行,按一定素质要求,对企业配备各类人员所预先规定的限额。
企业定员管理的作用:P26①合理的劳动定员是企业用人的科学标准②合理的劳动定员是企业人力资源计划的 基础③科学合理定员是企业内部各类员工调配的主要依据④先进合理的劳动定员有利于提高员工队伍的素质。
企业定员的原则: P27-28 1、以企业生产经营目标为依据;2、以精简、高效、节约为目标;②岗位工作的满负荷 ③ 岗位的工时制度④ 劳动环境的优化企业工作岗位分析的★ 所,人事相宜。
” P18中心任务是要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依据,实现 位得其人,人尽其才,适才适工作岗位设计的基本方法 借鉴的方法。
3、各类人员的比例关系要协调;4、要做到人尽其才、人事相宜;5、要创造一个贯彻执行定员标准的良好环境; ★精简、高效、节约I 的原则应做好:①产品方案设计要科学②提倡兼职③工作应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计算考点:企业定员的基本方法 P28某类岗位用人数量=某类岗位制度时间内计划工作任务总量 1、 按劳动效率定员:定员人数 =计划期生产任务总量/ (工人劳动效率X 出勤率)2、 按设备定员P30:定员人数=(需要开动设备台数X 每台设备开动班次) / (工人看管定额X 出勤率)3、 按岗位定员P 30: ①设备岗位定员:班定员人数 =共同操作的各岗位生产工作时间的总和/ (工作班时间-个人需要休息宽放时间)② 工作岗位定员。
主要根据工作任务、岗位区域、工作量,并考虑实行兼职作业的可能性等因素来确定人数。
4、 按比例定员:某类人员的定员人数=员工总数或某一类人员总数X 定员标准(百分比)5、 按组织机构、职责范围和业务分工定员。
适用于企业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定员。
劳动定员标准的分类 P37③ 方法要先进④计算要统一⑤形式要简化 ⑥内容要协调制度化管理的特征P 42:① 在劳动分工的基础上,明确岗位的权利和责任② 按照各机构、层次不同岗位权利的大小, ③ 规定岗位特性,对组织成员进行挑选 ⑤ 因事设人、必要权力、权力限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的特点P451、体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至少具有录用、保持、发展、考评、调整五种基 本职能)2、体现了物质存在与精神意识的统一人力资源制度规划与企业其他规划的关系P456、定员标准适时修订强调 划分/某类人员工作(劳动)效率确定其在企业的地位,形成有序的等级系统 ④所有权与管理权相分离 ⑥管理者的职业化制度规范的类型:P43①企业基本制度 ②管理制度③技术规范④业务规范⑤行为规范企业的两种管理哲学与管理模式的对比P 46: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的原则:P46①共同发展②适合企业特点③学习创新并重④符合法律规定⑤与集体合同协调一致⑥保持动态性制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基本要求:P49①从企业具体情况出发②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③符合法律和道德规范④注重系统性和配套性⑤保持合理性和先进性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的基本步骤:P49① 出草案②征求意见、组织讨论③修改调整、充实完善制定具体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程序★(简答题P 50:①概括说明建立制度原因、地位和作用,即在企业单位中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②对负责本项人力资源管理的机构设置、职责范围、业务分工,以及各级参与人员的责任、权限、义务和要求作出具体的规定;③明确规定管理的目标、程序和步骤,以及基本原则;④说明设计依据和基本原理,采用数据使用形式和方法,以及指标、标准等的解释和说明;⑤详细规定活动的类别、层次和期限;⑥对使用的报表格式、量表、统计口径等提出具体的要求;⑦对活动的结果应用原则和要求,以及配套的规章制度的贯彻实施作出明确规定;⑧对各个职能和业务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年度总结、表彰活动和要求作出原则规定;⑨对活动中员工的权利与义务、具体程序和管理办法作出规定;⑩对管理制度的解释、实施和修改等其他有关问题作出必要的说明。
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审核与支出控制:审核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基本要求P51(1)确保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合理性;(2)确保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准确性;(3)确保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可比性。
工资指导线:P53基准线、预警线、控制下线。
人力资源费用支出控制的作用、原则与程序:作用P56:(1)是在保证员工切身利益,使工作顺利完成的前提下使企业达成人工成本目标的重要手段;(2)是降低招聘、培训、劳动争议等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重要途径;(3)为防止滥用管理费用提供了保证。
原则P56:1、及时性原则;程序P56:1、制定控制标准;2、节约型原则;3、适应性原则;4、权责利相结合原则。
2、人力资源费用支出控制的实施;3、差异的处理。
第二章人员招聘与配置内外部招聘优缺点P58 —60招聘渠道的选择和人员招募的方法:★ I参加招聘会的主要程序:P61①准备展位②准备资料和设备③招聘人员的准备④与协作方沟通联系⑤招聘会的宣传工作⑥招聘会后的工作内部招募的主要方法:P62①推荐法②布告法③档案法1、推荐法:最常见的方法是主管推荐。
优点:比较了解被推荐人情况,人选具一定可靠性,满意度较高;劣势:比较主观,容易受个人因素影响。
2、布告法:优点:透明、公平、广泛性,特别适合于普通职员的招聘:劣势:花费时间较长,可能导致岗位较长时期的空缺,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
而员工也可能由于盲目的变换工作而丧失原有的优势。
3、档案法:利用档案了解员工基本情况,对员工晋升、培训、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外部招募的主要方法:P63-65①发布广告②借助中介(人才交流中心、招聘洽谈会、猎头公司)③校园招聘④网络招聘⑤熟人推荐(1)发布广告(媒体选择、内容设计):优点:信息传播范围广、速度快,应聘人员数量大、层次丰富,单位的选择余地大。
(2)借助中介:A .人才交流中心:针对性强、费用低,但对如计算机、通讯等专业的热门人才或高级人才的招聘效果不太理想;B.招聘洽谈会:选择余地大,但找到合适的高级人才难; C.猎头公司:费用高(被招人年薪的25%〜35% ),但推荐的人才素质高(3) 校园招聘:大学生招聘(招聘张贴、招聘讲座、毕业分配办公室推荐 (4) 网络招聘:成本低,方便快捷;选择余地大,范围广;不受地点和时间的限制;资料处理便捷和规范化。
(5) 熟人推荐:优点:情况了解、成本低、信度高,但问题在于可能再组织中形成裙带关系,不利于公司各种方 针、政策和管理制度的落实。
网络招聘的优点:P65① 成本较低、方便快捷②选择的余地大,涉及的范围广③不受地点和时间的限制④使应聘者重要资料的存贮、 分类、处理和检索更加便捷化和规范化。
校园招聘的注意事项 P65-661、 了解大学生在就业方面的一些政策和规定;2、 签订协议时,明确双方责任,尤其是违约责任;另外,3、 注意对学生的职业指导,纠正其错误认识;4、 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做好准备,并保证口径一致。
采用招聘洽谈会方式时应关注的问题 P66笔试:P66是让应聘者在试卷上笔答事先拟好的试题, 对应聘者进行初步筛选的方法 :(1) 筛选简历的方法:P67-68分析简历结构;审察简历的客观内容;判断是否符合岗位技术和经验要求;审查简历中的逻辑性;对简历的整 体印象。
(2) 筛选申请表的方法 P68:判断应聘者的态度;关注与职业相关的问题;注明可疑之处。
(3) 提高笔试的有效性应注意 P69:命题是否恰当;确定评阅计分规则;阅卷及成绩复核 面试的组织与实施 面试考官和应聘者的目标P70面试的基本程序P71:①面试前的准备阶段②面试开始阶段③正式面试阶段④结束面试阶段⑤面试评价阶段 面试的方法:P73 ① 从面试所达到的效果,分为初步面试和诊断面试②根据面试的机构化程度,分为结构化面试和非结构化面试 面试提问的技巧 P 75:)。
做好思想准备,预留名额,以便替换;1、了解招聘会的档次;2、了解招聘会面对的对象;对应聘者进行初步筛选3、注意招聘会的组织者;4、注意招聘会的信息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