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研究苗莹(公共事业管理0801班)【文章摘要】战国时,冯曾对孟尝君抱怨“出无车”。
如今,随着交通工具的增多,人们追求的不再是“出有车”,而是更加快捷方便的出行质量。
同时由于我国的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特别是城市化,机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交通已成为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问题, 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后, 交通运输部门将承担起城市客运的管理职责, 在这种形势下, 如何加快推进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 缓解日益严重的城市交通问题, 是摆在各级政府和交通运输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公交优先的理念最早由法国提出。
伦敦、巴黎、纽约等城市公交化均在70%左右,东京更高达87%,而在我国这个比例却大多在20%。
【关键词】公交优先;发展;交通一、公交优先的含义1、王训锋在《泸州市常规公交规划研究》中谈到,公交优先是指城市内客运交通以大容量、快速度的大公交系统为主,以其他交通工具为辅。
公交优先应包括政策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技术装备、企业改革、交通管理等多方面的优先。
2、陈懿在《公交优先战略研究》中提到,狭义的“公交优先”是指在交通工程范围内, 采用适当的交通管理和道路工程措施, 使城市内部的客运交通以大容量、快速度的公交系统包括公共汽车和轨道交通为主, 其他个体交通工具为辅。
而广义的“公交优先”不但是指公交在“路权”使用上的优先, 更是指有利于公交优先发展的所有政策和措施, 包括公交在规划和财税、经济政策上的优先。
公交优先既是一个经济问题, 又是一个社会问题, 既是一个技术问题, 又是一个管理问题。
它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我认为,公交优先的含义可以是三方面的。
第一是政策上的优先,它是得到国家相关职能部门扶持的,各级政府要着重落实并将此赋予法律及规章化。
第二,是城市规划建设上的优化,不同的城市尤其不同的地域特点及功能,要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建设规划,完善公交优先的长期规划。
第三是通行上的优先,要求要给予公交车辆优先通行的特权,节省运行成本,增强运行效率。
二、公共交通的发展过程王南在《公交优先:利国利民功千秋》中提到,“公文优先”最早是由法国在上个世纪60年代末提出的。
二战后, 迫于汽车工业财团的压力, 法国政府采取了鼓励私人交通发展的政策, 私家车急剧发展, 到70年代初, 城市文通几近瘫痪。
于是,政府开始下大力气重点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如今,巴黎公交线路四通八达, 公共汽车专用车道随处可见, 甚至一些只有两车道的道路也设一条专道, 使公交车享受“特权”, 公共汽车速度提高了20%至30%。
巴黎成功的经验表明, 公文优先发展了, 专用道多了, 公交行车速度上去了, 公交出行率自然也就随之上升。
三、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现状1、徐亚华在《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现状及战略规划》中认为,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现状主要有以下四点:1)公共交通服务能力不足, 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主体地位尚未确立。
2)公共交通服务质量不高。
3)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4)城乡客运发展不协调。
2、赵俊波在《资源要素制约下的浙江省公共交通发展战略研究》中认为,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现状主要是:1)线网功能层次单一、线路分布不均匀、换乘不便、协调能力薄弱。
2)城市道路环境不佳, 公交优先落实的不够。
3)公交运营调度中科技含量不高, 先进的运营调度手段和信息系统尚未全面推广。
3、王训锋在《泸州市常规公交规划研究》中谈到,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现状是公交优先政策落到实处的难度较大,同时场站设施的建设用地也得不到保障。
受经济利益的驱使,甚至一些现有的场站设施用地也被挪为他用,严重地影响了公交企业的发展。
4、唐忆文在《上海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及分阶段实施问题研究》中指出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现状是可以概括为四点:1)机动化进程日渐加快。
2)城市框架向外拓展。
3)人口规模不断扩张。
4)市民出行要求不断提高。
5、褚浩然在《北京中心城区公共交通优先政策敏感性研究》中认为我们现在公交优先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有:1)公共交通总体服务水平不高,缺乏吸引力。
2)公共交通运力不均衡。
3)公共交通线路分布不均匀,一些干道上线路过多,而车站停靠能力有限,造成局部道路交通拥堵;而支线过少,造成线网密度过稀,覆盖面不广,居民乘车不便。
4)公共交通服务不规范,乘客缺乏安全感。
5)轨道交通建设滞缓,尚未形成网络,承担客运量少。
以上都谈到了机动化的加快进步,使得现在私家车增加,造成了交通拥堵,增加了通行时间,那么如何使这部分转移为公共出行的部分是迫在眉睫的事。
同时,大部分学者也提到了公交服务的不完善,这就要求各城市职能部门,要着实落实好公交优先政策,为公交优先的长期发展做好充足的准备。
四、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需求分析1、徐亚华在《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现状及战略规划》中认为,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需求主要体现在关注民生成为政府执政的核心目标;社会经济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机动化进程的迅猛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及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现代综合运输体系等来优化公共交通优先发展,使交通实现与其他运输方式协调发展。
2、黄国荣在《贯彻国务院46号文件全面落实公交优先》中指出,城市公交优先发展的需求是以下四点:1)“公交优先”是“排堵保畅”的必然选择。
2)“公交优先”是解决能源问题的必然选择。
3)“公交优先”是充分利用土地的必然选择。
4)“公交优先”是改善环境质量的必然选择。
五、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措施:1、徐亚华在《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现状及战略规划》中认为,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措施主要是六个方面:1)健全城市公共交通法规标准体系。
2)加大城市公共交通财政保障力度。
3)建立规范的公共交通补贴制度。
4)建立科学的票价制度。
5)规范城市公共交通企业运营管理。
6)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
2、赵俊波在《资源要素制约下的浙江省公共交通发展战略研究》中认为,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措施从以下方面入手:1)确保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与城市土地开发进程相协调。
2)理顺交通运输完全公益性项目, 准公益性项目及完全经营性项目的关系。
3)积极扶持和鼓励发展现代化先进的公共交通工具。
4)以现代化技术扶持公交优先的实现。
3、宁波市副书记苏利冕曾指出要想贯彻好我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就得落实好六大措施:1)必须强化组织保障,从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把发展公交事业作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一项重要工作。
2)不断完善体制保障,公交优先落到实处,既要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还要靠政府这只看的见得手。
3)着力加强财政保障,城市公共交通是社会公益事业,其发展建议纳入公共财政体系,统筹安排,重点扶持。
4)努力加快基础设施保障,加快城市公交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公交优先的必备条件。
5)全面提升服务保障,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严格按公交运营成本监审办法的有关要求,建立对公交企业严格、规范的成本调查和监审制度。
6)进一步优化企业机制保障,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改化。
通过总结各学者的意见,我认为发展公交优先最重要的是各个城市出台相关的政策,国家出台一些法律法规,使公交优先行使起来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杜绝一些职能部门的不落实。
其次就是完善公交体系,只有规范有序的公交体系的基础上,才能满足公交优先的长远发展。
六、公交优先战略的未来趋势陈懿在《公交优先战略研究》中提到公共交通优先的发展趋势是公交优先战略的系统化,、智能化、可评价化。
我国在这一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还处在理论阶段,公交优先的战略发展还应着力于政策和技术方面。
至于智能化,要求公交系统的信息平台,及智能IC卡体系,是乘客在乘车时节省时间,同时方便人们的出行。
最终的公共交通是可以进行量化的评比的,主要是从社会经济指标、交通功能指标、服务水平指标、环境影响指标、资源利用指标四个方面建立公交优先战略的评价指标体系。
【结语】综上所述,我对我国实行的公交优先也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而且,我比较同意徐亚华的观点。
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就是公共交通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都满足不了公共交通的需要,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差也制约了公共交通的发发展。
所以,接下来的研究会着重于健全城市公共交通法规标准体系,以及从建立基础设施建设和国家财政补贴等方面来完善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政策。
【参考文献】[1]王训锋.泸州市常规公交规划研究[J]交通标准化,2009,(6)(总第198 期):215-219.[2]陈懿.公交优先战略研究[J][3]徐亚华.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现状及战略规划[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0,(12)(第十卷第6期):64-81[4]赵俊波.资源要素制约下的浙江省公共交通发展战略研究[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第11卷第3期):13-16[5]唐忆文.上海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及分阶段实施问题研究[J]科学发展,2009,(第9期):90-101[6]褚浩然.北京中心城区公共交通优先政策敏感性研究[J]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08[7]黄国荣.贯彻国务院46号文件全面落实公交优先[J] 城市公共事业,2006,(第二十卷第1期)[8]王南.公交优先:利国利民功千秋[J] 长江建设,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