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走近家乡的风俗习惯

走近家乡的风俗习惯

走近家乡的风俗习惯
课题 : 走近家乡的风俗习惯
一、主题的产生:
生活中许多民俗我们一代又一代地沿袭着,人们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进行家乡民俗的研究,学习和了解家乡民俗风情,增长知识,丰富阅历。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对家乡民俗的研究,了解家乡的风俗习惯、风味小吃、民间艺术,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动手能力。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还记得王安石的《元日》诗吗,谁来背,(生背)请问这首诗描写一番怎样的景象,(生:描写了过春节时的热闹景象)
2、师小结:春节是我国人民重要的民族节日,有许多有趣的风俗习惯,如放鞭炮、包饺子、互相拜年等,这些风俗是人们在生活中形成的礼节习惯等。

下面我们将一起来话我们家乡的风俗习惯。

二、话家乡风俗
1、小组交流家乡风俗。

2、集体交流。

(1) 家乡风俗有节日风俗,如元宵节、重阳、过大年、清明、端午节、七月半等。

生产风俗:学徒与帮工、开张剪彩等。

婚丧喜庆:洗三朝、做生日、抓周、祝寿等。

生活风俗:张贴门神、建房与上梁等。

(2) 对某一风俗作介绍。

三、展出家乡风俗图片,并说说经历。

四、谈谈看法和建议。

(如对家乡的哪些风俗你是不满意的,)
五、讨论:如何尊重他人的风俗习惯,
(1、正确看待民风民俗。

2、尊重当地的礼仪。

3、对于迷信活动,应当加以抵制。

)
第二阶段汇报:
小小点心师
活动过程
1、课前调查了解家乡的点心有哪些,知道他们的名称,材料,做法,口味……
2、在家长的指导下学做一道点心。

最好有自己的创意。

3、把自己制作点心的材料和过程,或者制作中的感受写下来。

4、把自己制作的点心带到学校里来,向同学介绍点心的做法,然后根据色香味评出最佳点心师。

最后和同学一起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

5、整理好在这次活动中的资料:包括收集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数据、表格;活动中自己记的笔记(点心的制作材料、过程),活动中的心得体会、活动中的图片资料……
第三阶段汇报
小小艺术家
活动准备
1、课前调查了解家乡的艺术,工艺、曲艺两个方面。

2、虚心请教,学一工艺制作或曲艺。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2、露一手
每组学生完成一件手工艺品,然后介绍一下其做法、材料……
评出优胜组。

3、曲艺表演。

评出班级“金嗓子”
4、整理好在这次活动中的资料:包括收集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数据、表格;活动中自己记的笔记(点心的制作材料、过程),活动中的心得体会、活动中的图片资料……
第四阶段成果汇报:
家乡民俗风情展
活动过程:
一、男女主持人宣布:家乡民俗风情展活动现在开始
二、引入家乡风俗。

女主持人“十里一风,百里一俗”,各地都有各地的风俗,有些风俗是大同小异的,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的风俗;也有些风俗具有各地的特点,如嫁娶风俗、居住风俗、市集民风等,下面就请大家把收集到的有趣的家乡风俗故事讲给大家听。

二、风俗故事会。

(学生把各自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
三、男主持人:下面请欣赏故事表演
1、《祝寿》
2、《姐姐的婚礼》
四、女主持人:看完了精彩的故事表演,再让我们听听趣说风昧小吃这档饮食节目吧。

(模拟饮食文化类节目)
小主持人: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我们家乡的小吃文化博大情深、源远流长,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
五、男主持人:哦~,现在我才知道原来我们家乡的小吃这么有名啊~
女主持人:我们家乡有名的可不止这个。

1、演唱过年歌曲、相声表演——《拜年趣话》
2、两名学生表演舞狮;小品表演——《红包》
七、男主持人:节目真精采,然而家乡浓厚的民俗风情又岂是三言两语或几个节目能表达的。

我们为此收集了不少材料,并完成了这几幅展板,下面请看。

八、教师总结
九、宣布活动结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