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线索及知识结构详解

高中历史线索及知识结构详解

高中历史线索及知识结构中国历史(一)古代史(距今170万年前——1840年前)一、原始社会时期1、按生产力发展水平来分:旧石器时期(打制)新石器时期(磨制)2、按社会组织形式来分:原始人群、氏族公社(血缘)(1)原始人群阶段:(距今170万年—前2070年)元谋人:距今170万年左右。

北京人:距今70----20万年左右山顶洞人:距今1.8万年前左右(2)氏族公社时期:①母系氏族公社时期:距今7000年----5000年左右:半坡文化、河姆渡文化:②父系氏族公社时期:距今4000年----5000年左右: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炎帝,黄帝,蚩尤部落时期、尧,舜,禹部落联盟时期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公元前476年1、夏朝: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间阳城2、商朝: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间殷奴隶制度确立3、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间镐京(今西安附近)(1)政治上:王位世袭制(夏)、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西周)确立(2)经济上:井田制形成,青铜铸造技术高超,出现瓷器,商人出现,商业官控(工商食官)。

4、东周:公元前771年—公元前221年洛邑(今洛阳)春秋:公元前771年-----公元前476年奴隶制瓦解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封建制确立(1)经济上:春秋时:铁犁牛耕出现,私田出现,鲁国税制改革,垄作法。

战国时:铁犁牛耕得到推广,土地私有确立(2)政治上:王室衰微、礼崩乐坏——诸侯争霸——各国变法(商鞅变法、李悝、吴起)——奴隶制瓦解、封建制确立(3)文化上:诸子百家、百家争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孔子:核心是“仁”为政以德,有教无类。

——代表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儒家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性本善。

荀子:仁义、王道,以德服人,君民舟水关系。

性恶论,法治。

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法家——韩非子:法治、中央集权道家:老子:无为而治,小国寡民;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代表没落的奴隶主庄子:继承和发展老子的学说;追求“逍遥”贵族的利益(消极)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贤”、提倡节俭——代表平民的利益三、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年--公元1840年1、战国、秦、汉——封建社会的形成、初步发展(1)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2)秦朝(秦始皇:嬴政):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咸阳—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王朝政治上:中央:首创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度地方: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中国开始从贵族政治转变为官僚政治)经济上: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车轨思想上:焚书坑儒,尊崇法家(3)西汉(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长安(4)新朝(王莽):公元9年-公元23年(5)东汉(光武帝:刘秀):公元25年-公元220年洛阳政治上:汉承秦制,又有创新:中外朝制、郡国制、刺史制度(监察)、察举制经济上:垄作法—精耕细作,耧车,耦犁(赵过的铁铧犁)代田法。

东汉杜诗发明水排,水力鼓风治铁,出现青瓷白瓷。

文化上:董仲舒:晚着[春秋繁露]观点:春秋大一统。

罢百尊儒,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限地兼并,轻赋。

三纲五常。

汉武帝时:“五经”,太学,儒成正统。

2、三国、两晋、南北朝——国家分裂、民族融合(公元220年—公元581年)(1)政治上:形成三省体制、北魏孝文帝改革(2)经济上:《齐民要术》、灌钢法。

(3)文化上:佛教盛行,道教发展。

3、隋唐——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1)隋朝(隋文帝:杨坚):公元581年-公元618年长安(2)唐朝(唐高祖:李渊):公元618年-公元907年长安政治上:隋朝:三省为中央最高统治机构;唐朝:形成三省六部制。

经济上:隋唐时:江东的曲辕犁。

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瓷系,吸取外来织法,出现长安、洛阳,扬州,益州等商城,邸店,市坊,广州港口,飞钱、草市等。

文化上:隋朝:儒提“三教合一”;唐朝:秦行“三教并行”4、五代、辽、宋、夏、金、元——民族融合、封建经济继续发展(1)北宋(宋太祖:赵匡胤):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东京(2)南宋(宋高宗:赵构):公元1127年--公元1276年(3)元朝(元世祖:忽必烈):公元1206年--公元1271年--1279年--公元1368年大都政治上:宋朝:二府三司、重文轻武元朝:设宣政院、行省制。

经济上:江南水田的稻麦复种制。

越南占城稻,植棉推广到长江流域,“苏湖熟,天下足”。

宋的瓷窑遍布各地,名窑景得镇,元代成为瓷都。

元有名的是白地蓝花的青花瓷。

宋代坊市界限、买卖时间被打破,出现夜市,瓦肆,交子等。

榷场,海贸发展。

元代,疏浚运河,遍设驿站,大都是中心。

杭州,泉州发展等。

文化上:宋:北宋二程,南宋朱熹,形成理学。

元:理学成为中国的官方哲学。

5、明清——封建社会的衰落,萌芽产生,出现反封民主思想(1)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公元1368年--1644年应天(南京),北京(2)清朝(清世祖:皇太极):公元1616年----公元1840年北京政治上:明朝:废相权,设六部,明成祖设内阁。

清朝:八旗制度,议政王大臣会议,设南书房(康熙)、军机处(雍正)。

经济上:引进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贫瘠土地开发利用。

经济作物区扩大,饼肥套耕出现,出现[农政全书][天工开物]等农着。

景得镇是“瓷都”,官窑与民窑发展,五彩瓷。

清的珐琅彩,苏杭是丝心,官局与民营,花楼机,妆花缎。

徽商晋商的出现。

明中后期江南苏杭的丝织业出现手工工场,“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明清倡导农本思想,商业专卖制度,组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

实行海禁与锁国政策。

文化上:王阳明的“心学”李贽的“离经叛道”黄宗羲:君专大害,工商皆本,“天下为主,君为客”,“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一家之法”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经世致用,实践求真知。

王夫之:唯物主义,物质第一性(二)近代史:1840——1949 【民国(1912年到1949年)】(屈辱史、抗争史、革命史、探索史)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年——1919年5月4日1、列强的侵略:(1)1840年—1842年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附:1843年:南京条约附件签订、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2)1856年—1860年“二鸦”:1858年四国《天津条约》、1860年三国《北京条约》——程度加深(3)1894年―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半殖半封程度大大加深(4)1900年—1901年八国连军侵华,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半封社会2、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1)1851年――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2)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迈出中国经济近代化的第一步(3)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产生(4)台湾人民掀起了反割台斗争(5)1898年:康梁维新变法(6)19世纪末: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6)1905年: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成立纲领:三民主义(7)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并成功(8)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时期(1912-1927)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临时约法》颁布;清帝退位,清王朝统治宣告结束1912年―1919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短暂的春天)。

1915年新文化运动。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5月4日——1949年10月1、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2、1921年:中共一大:中国共产党诞生3、1922年:中共二大:中共民主革命纲领制定。

4、1923年:中共三大:决定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5、国民大革命(1924.1——1927.7):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4年:国民党一大:新三民主义产生,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大革命开始。

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

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发动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事变,大革命宣告失败。

6、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土地革命时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1927年:中共发动南昌起义,开始了独立自主的武装斗争并创建人民军队,秋收起义后中共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探索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工农武装割据)。

(2)1930年―1931年,中共粉碎了国民党的三次“围剿”;并于1931年冬在江西瑞金建立红色政权;同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日本开始局部侵华,东三省沦为日本殖民地,中日民族矛盾上升。

(3)1933.春―1933.10,国民党发动第四次、第五次围剿。

1934年10月,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共开始万里长征。

(4)1935.1,中共召开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0月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同年,日本发动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此,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并于年底召开瓦窑堡会议,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5)1936.10,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长征胜利结束;12月,张杨发动西安事变,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揭开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序幕。

7、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1)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14日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其后红军开始整编;9月国民党公布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同年秋中共召开洛川会议,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12月,日寇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2)1937年―1938年: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凇沪、太原、徐州、武汉四次大规模的会战,粉碎了日寇速战速决,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3)1938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一文,向中国人民指出了抗日战争的正确道路。

(4)1940年:中共发动百团大战,坚定了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5)1941年至反攻开始:中共领导根据地人民在进行反扫荡同时,进行了一系列的根据地建设,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6)1945年春,中共七大召开,为抗战胜利和新民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作了重要准备。

8、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1)1948.8国共举行重庆谈判,签署了《双十协定》。

(2)1946年年初,政协会议召开;夏,全面内战爆发(3)1947年:解放区开始进行土地改革;6月底,三路大军挺进中原,战略反攻开始。

(4)1948年:三大战役开始,中共开始了战略决战。

(5)1949年:三大战役结束;中共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国共北平谈判;4月渡江战役开始,国民党统治垮台。

9月,中共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10月1日,新中国成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