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个体化用药方案设计PPT课件

个体化用药方案设计PPT课件


.
26
药物动力学
1、阐明药物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建立药物动力学数学模型,找出药物浓度 与时间的关系,测出有关药物动力学参数,充 分运用现代分析技术与计算机技术,提高药物 动力学水平。
.
27
群体动力学
在群体中,只要有其他人在场,一个人的思想 行为就与他单独一个人时有所不同,会受到其 他人的影响,研究群体这种影响作用的理论, 既是群体动力学。
.
17
具体方法:给与病人两次试验剂量,每次给药后采血一 次,采血时间须在消除相的同一时间。准确测定两次 血样的浓度,按下述公式求算K和V。
K=[ln(C1/(C2-C1))]/T V=De-KT/C1
其中Cl和C2分别为第一次和第二次所测血药浓度值,D为 试验剂量,T为给药间隔时间
.
18
例题:
• 某哮喘病人服用茶碱,每8h一次,每次100mg,3天后 (已达稳态)在某次口服给药前采血,测得血浓度为 4.2ug/ml,若目标浓度为8ug/ml,试调整至合适剂量。
分布于组织 中的药物
消除(Ke)

排泄
作用位点的药物浓度 谢
药理效应
药动 学 PK
药效学 PD
临床反应

疗效

.
7
(二).个体化给药方案设计的临床意义
提高药物 的疗效
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让患者花最短的时间、最少 的钱,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减少医疗 费用
.
8
(三).个体化给药方案设计的必须条件
• 临床诊断明确 •血药浓度监测的设备
.
29
群药物动力学体研究的目的
研究 目的
1
观测病人群体的药物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的整体 特征
2
观察相关因素对于群体药物动力学和药效动力
学的影响
3
评估随机变异性的影响
.
30
章节
三 个体化用药方案设计的影响因素
.
31
• 病理因素 疾病是药物效应发生改变的重要原因
• 生理因素 年龄、体重、性别
• 药物因素 组方、生产工艺
.
4
起源
1998年美国基因泰克公司 推出了治疗乳腺癌的新药 “赫赛汀”(Herceptin), 标志着个体化用药时代的 来临。这种药物专门针对 具有某种遗传特征的患者 设计。
.
5
(一)个体化给药方案设计的理论依据
理论依据: 药动学 药效学
.
6
用药剂量
吸收(Ka) 转运常数
体循环中药物浓度
K12 K21
改变给药方案 或者换药
.
10
章节
2 第二节 个体化用药方案设计的方法
.
11
基本概念
个体化用药方案: 通过测定药物浓度可
定量地描述药物在患体内 的处置过程
.
12
设计方法
稳态一点法 重复一点法 诺模算图法
多点法
Bayesian反馈法与群 体药动学
.
13
个体化用药方案设计的方法
(一)稳态一点法 多次用药当血药浓度达到稳态水平时,采血测定血药
第十七章 个体化用药方案设计
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药剂科
.
1
1 第一节 个体化用药方案设计的理论依据与临床意义
内容
2 第二节 个体化用药方案设计的方法
3 第三节 个体化用药方案设计的影响因素
.
2
章节
1 第一节 个体化用药方案设计的理论依据
与临床意义
.
3
基本概念
个体化用药
就是药物治疗“因人而 异”、“量体裁衣”,在充 分考虑每个病人的遗传 因素(即药物代谢基因 类型)、性别、年龄、 体重、生理病理特征以 及正在服用的其它药物 等综合情况的基础上制 定安全、合理、有效、 经济的药物治疗方案。
药物清除率
.
22
(五)多点法
特点:精确可靠,但采血样多、费时、费力、费钱
.
23
(六)Bayesian反馈法与群体药物动力学

• 群体药物动力学

• Bayesian反馈法

• 群体药物动力学与Bayesian反馈法的关系
.
24
章节
① • 群体药物动力学
.
25
医学统计学
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原理、方法,结合医药卫生工 作的实际情况,阐述医学科研设计的基本情况,研究 医学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方法学总称,它是认 识医学现象数量特征的重要工具。 基本步骤:研究设计,搜集,整理,分析
D’= D *(C’/C)
D原剂量 C’目标浓度 D’校正剂量 C测得浓度
.
15
解答:
.
16
(二)重复一点法
对于一些药代动力学参数偏离正常值或群体参数较大的 病人,往往需要根据其个体参数值来设计给药方案。利用 此方法只需采血两次,即可求算出与给药方案相关的两个 重要参数,消除速率常数(K)和表观分布容积(V)。
.
28
(一)群体药物动力学
群体药物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某一特定群体中的动力学特征,通过 统计学处理来全面分析药物与机体的各种相互作用。
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s describes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drugs in a certain population, gives general analysis of kinds of interaction between drugs and the body in statistics.
1
有关人员具备药动学.药 效学知识 熟悉的分离.分析操作技 术等专业操作
4
• 血药浓度和治疗过程 联系
.
9
(四).个体化给药方案的一般步骤
检查病人,明确诊断
确立治疗目标
选择药物及 给药方案
观察临床表现
血药浓度监测
评价是否已获预期 的治疗目标
修改治疗 目标
数据处理,求出个 体药动学参数
浓度,若此浓度与目标浓度相差较大,可根据下式对原 有的给药方案进行调整。
D’= D *(C’/C) D原剂量 C’目标浓度 D’校正剂量 C测得浓度
(1)使用该公式的条件是,血药浓度与剂量成线性关系。
(2)采血必须在血药浓度达到稳态后进行,通常多在下一次 给药前
.
14
例题:
• 某哮喘病人服用茶碱,每8h一次,每次100mg,3天后 (已达稳态)在某次口服给药前采血,测得血浓度为 4.2ug/ml,若目标浓度为8ug/ml,试调整至合适剂量。
D’= D *(C’/C)
D原剂量 C’目标浓度 D’校正剂量 C测得浓度
.
19
解答:
.
20
(三)血药浓度随访测定法
时机
可在给药 方案改变 后进行
目的
用于预测患 者依从性
时机
可在稳态 血药浓度 到达之前 进行
目的
用于预 测稳态 血药浓

.
21
(四)诺模算图法
根据患者肝肾 功能指标+
结合药物全身 清除率= 预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