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曲面重建
参数化建模
目前参数化技术大致可分 为如下三种方法: (1)基于几何约束的数 学方法; (2)基于几何原理的人 工智能方法; (3)基于特征模型的造 型方法。
特点:1)零件截面形状复杂时很难将 所有尺寸表达出来;2)只有尺寸驱动 这一种修改手段,不容易判断曲线走 向;3)尺寸驱动的范围有限。如果给 出了不合理的尺寸参数,使某特征与 其它特征相干涉,则引起拓扑关系的 改变。
基于三维扫描的人体建模
实体建模 03
对人体的表达方式:基于体素分解的方式、构造实 体几何和多面体建模。
构造实体几何:该方法通过简单形体,如圆柱 体、椭球体、球体等的交、差、并等集合的运 算来表达人体外形。该方法能清晰地表达人体 的构造过程,直观地描述人体的几何特征。 缺点:有多种构造人体的表达方案,并且表达 的人体模型不够逼真,很难表示人体动态特征; 计算量大,稳定性差。
基于三维扫描的人体建模
物理建模 04
(引入人体自身物理信息,人体所处的外部环境因 素及时间变量)
特性:获得真实建模效果,能对人体的动态过 程进行有效的描述;采用多微分方程组的形于人体照片信息的人体建模
用数码设备拍摄人体正、背、侧面的二维图像,将 图像信息输入系统中,系统采用一定算法进行图像处 理,基于人体特征提取人体主要的尺寸信息。通过提 取人体轮廓线、截面线、特征尺寸等快速生成三维个 性化人体模型。 主要技术:针对人体照片信息的人体特征元素提取 方法、人体二维尺寸信息与三维尺寸信息的转换、基 于人体特征尺寸和特征曲线的三维人体模型构建等。
研究方向 direcation
研究方向
• 三维人体建模精确性研究 • 三维人体组织模型建立 • 有限元网格划分对仿真结果的影响
研究方向
• 三维人体组织模型建立方法: 1、构造几何实体法,规则几何代替复杂的实际形体,单 一材料代替复杂材料。特点:粗糙,误差大; 2、三维扫描法,不能重建物体内部结构; 3、基于CT胶片的手动建模方法,把CT胶片上的每一张图 像通过扫描转换为bmp, jpg等计算机可识别的图像格式, 在图像处理软件中人工准确对位,这种方法转换过程中容 易丢失很多信息,并且对位不准确会直接影响有限元模型 的精确性; 4、利用医学三维重建软件,例如Mimics,这种方法建立 的有限元模型可以准确地描述实体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 特征,模型更精确。
(2)三维曲面建模精确性
不同的应用场合,对三维曲面模
型的精确度要求往往不同。比如,
用于虚拟试衣三维人体模型,一般 并不要求模型有多精细、多准确。
此类应用往往只需要三维模型的形
状能够大致反映人体的轮廓特征,
过于精细的模型反而会影响处理的 实时性。 在人体压力舒适性有限元分析方 面则需要十分精确的三维人体模型, 精确程度不同的人体模型往往会对 有限元分析的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
曲面建模 02
曲面建模方法主要有三角曲面片逼近法、参数曲面建模
三角曲面片逼近法: 用多个小三角片表示人 体表面来解决表面复杂、形状和边界不规则的 人体几何造型问题,简化了三维人体模型的显 示、分析和计算。三角曲面片划分的越多,精 度就越高,人体表面越平滑。
基于三维扫描的人体建模
曲面建模 02
曲面建模方法主要有三角曲面片逼近法、参数曲面建模
基于三维扫描的人体建模
曲面建模 02
(增加面表,记录边与面之间的拓扑)
优点:能实现面与面相交、着色、表面积计算、 消隐等功能,此外还擅长于构造复杂的曲面物 体,如模具、汽车、飞机等表面。 缺点: 只能表示物体的表面及边界,不能进 行剖切,不能对模型进行质量、质心、惯性矩 等物性计算。
基于三维扫描的人体建模
谢谢大家
THANK YOU
基于照片信息的三维建模
• 邓卫燕等人提出面向服装设计的基于用户照片和神经网 络的三维个性化人体建模方法。通过基于图像的人体特 征区域和特征参数提取得到人体尺寸信息(尺寸、轮廓点 和轮廓线);通过基于神经网络的三维人体特征曲线生成 得到人体三维截面信息;以三维人体库中搜索的相似三维 人体为体形信息载体,通过特征尺寸、曲线驱动相似三 维人体变形,融合分治所得信息,快速生成三维个性人 体。
国内外研究现状 research status
国内外研究现状
基于参数化造型 技术的三维建模
应用于有限元分 析的建模技术
01
02
03
04
05
基于三维扫描技 术的三维建模
基于照片信息的 三维建模
......
基于三维扫描技术的三维建模
• 李祖华等人利用三角剖分技术,将人体曲面用三角面片 逼近实现人体曲面重建。头部采用直接基于空间体的三 角剖分方法进行重建,对头部以下部分采用简化的三角 剖分方法进行重建。运用鲁棒滤波算法检测出离群点, 并去除不同振幅的噪音数据,提高三维扫描散乱点云数 据的处理效率。采用光顺孔洞修补算法修补孔洞,实现 孔洞的封闭。通过三角网格细分和三角网格优化处理, 在孔洞内部获得足够数量、较均匀分布的新增采样点。 利用孔洞边界及其周围原始网格顶点特征,通过加权三 次曲线拟合,实现新增采样点的空间位置进行细调。
实体建模 03
对人体的表达方式:基于体素分解的方式、构造实 体几何和多面体建模。
基于体素分解的方式:将人体层层分解,表示 成一簇基本体素的集合。 特点:简单易行;是人体的近似表达,不能反 映人体的宏观几何特征;由于体素间的集合运 算涉及面与面之间的交运算,再加上计算精度 带来的误差等,容易造成体素之间拓扑关系的 混乱而出现奇异情况。
参数曲面建模: 贝塞尔曲面:由控制点及控制多边形生成曲面。 控制点位置的移动对其他部分的曲面会产生影 响,不具有局部控制的特性。在复杂的人体曲 面建模过程中,存在拼接困难的问题。 B样条曲面算法:具有独特的局部特性;当顶 点分布不均匀时,难以获得理想的曲面。
基于三维扫描的人体建模
曲面建模 02
参数化(Parametric) 造型的主体思想是用 几何约束、工程方程 与关系来说明产品模 型的形状特征,从而 达到设计一系列在形 状或功能上具有相似 性的设计方案。
基于三维扫描的人体建模
线框建模 01
(由它的全部顶点及边的集合描述)
优点: 用三维数据产生任意视图,视图间投 影关系正确;可生成透视图和轴侧图(优于二 维系统);构造模型的数据结构简单,节约资 源;易学。 缺点: 缺少真实感;缺少曲线棱廓,曲面表 现困难;不能构成实体,无法识别面与体,不 能区别体内与体外,不能进行剖切,不能进行 两个面求交,不能自动划分有限元网络等等。
基于照片信息的三维建模
——人体特征点的提取
• Pargas R. P等最早对于分片的人体扫描数据进行了特 征点的自动提取,开发了人体尺寸测量软件,并提出了 一种用户自定义特征的方法,但是仅粗略选取的人体特 征,误差明显。 • Nurr按照人体的功能对人体进行分段,通过对不同截面 形状和位置的分析,求出其功能区域,而其毗邻处即为 特征位置,该方法需求取大量的人体横截面,费用高。 • Prabhakar和Hwang首次将神经网络技术引入到三维特 征识别领域。
曲面重建方法 method
曲面重建方法
基于建模软件的人体建模 基于三维扫描的人体建模
基于人体照片信息的人体建模
基于建模软件的人体建模
• 根据人体体型特征,利用通用建模软件3DMax 、 Maya等构建标准化三维人体模型,同时也可以应用 参数修改的方法对试衣系统自带的人体模型进行修 改调整获得与特定人体接近的个性化三维人体模型, 人体模型可根据应用场合存储成不同格式以方便后 期调用。 • 应用软件进行人体建模,由于每个人体都需要重新 构建,所以仅适合小规模的人体模型构建。同时, 对操作者的操作技巧、软件熟练程度有一定要求。
基于三维扫描的人体建模
实体建模 03
对人体的表达方式:基于体素分解的方式、构造实 体几何和多面体建模。
多面体建模:该方法首先构造一个多面体,然 后对多面体的顶点、边、面进行局部修改而构 造出与实体外形相似的多面体,通过类似于磨 光处理来生成自由曲面的控制顶点,并用参数 曲面进行拟合,拼接成所需的形状。根据设计 者的构思,可以灵活地进行人体形状的设计。
(2)
注:三维建模技术是利用计算机系统描述物体形状的技术。如何利用一组数据表示 形体,如何控制与处理这些数据,是几何造型中的关键技术。
(1)三维曲面建模发展史
20世纪60年代末 线框建模 曲线建模
20世纪80年代中后 期——第三次技术革命 特征参数化技术
20世纪80年代——第 二次技术革命 实体造型系统
三维曲面重建的精 确性分析
LOREM IPSUM DOLOR
Preface
• 为什么8号人台与穿服装的8好人台不能完全装配?
• 为什么有限元分析的结果不能定量分析只定性分析?
CONTENTS
01
介绍
02
曲面重建方法
03
国内外研究现状
04
研究方向
介绍 instruction
三维曲面建模
重要性 (1) 发展 (3) 精确性
基于照片信息的三维建模
• Hilton等人介绍了一种自动建立、识别和变形三维个性 化人体模型技术。在该方法中,用一台或多台摄像机从 目标人的正面、侧面和背面拍摄一系列多视点的彩色图 像。利用基于轮廓重建模型对标准三维人体模型进行形 变,以拟合目标人体的模型。由多视点图像获取的彩色 纹理映射可以很好地实现逼真的外观。这种方法主要着 眼于人体模型的视点外观结果。
第四次技术革命—— 变量化技术
(2)三维曲面建模重要性
•
利用有限元法进行分析,首要的任务是根据物理模型 (包括几何、材料、荷载、边界条件等)建立离散化的有 限元模型,即有限元建模或前置处理。经验表明,有限 元建模在整个有限元分析工作量中占70%--- 80%左右, 有限元模型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分析的成功与失败。 现代有限元建模系统大都基于CAD平台,是有限元技术 与CAD技术结合的重要环节,在有限元方法实际应用中 占有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