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全生产技术复习题库.doc

安全生产技术复习题库.doc

安全生产技术复习题(含参考答案)一、填空:1.燃烧是一种同时有光和热发生的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

2.燃烧反应应必须具备哪三个特征:是一个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发出光。

3.燃烧的种类:着火、闪燃、自燃、爆炸。

4.闪点是评价可燃液体危险程度的重要参数之一。

5.可燃液体的闪点随共浓度的变化而变化。

水溶性的可燃液体随浓度的降低,其闪点升高。

6.由于热源的不同,自燃分为受热、自燃和自热自燃。

7.物质发生受热自燃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外部热源,二是有热量积蓄的条件。

8.根据爆炸不同的发生原因,可将其分为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核爆炸三大类。

9.实质上爆炸是一种极为迅速的物理的或化学的能量释放过程。

10.根据爆炸时的化学变化爆炸可分为四类,即简单分解爆炸;复杂分解爆炸;爆炸混合物的爆炸;分解爆炸性气体爆炸。

11.爆炸极限的影响因素:原始温度、原始压力、惰性性质、容器、点火能源、火焰的传播方向、含氧量。

12.粉尘爆炸实质上是气体爆炸,粒子表面温度上升的原因主要是热辐射的作用,而又与气体爆炸不同,气体燃烧热的供给主要是靠热传导。

13.爆炸性物质的分类是矿井甲烷、爆炸性气体蒸汽、爆炸性粉尘、纤维。

14、爆炸危险场所按爆炸性物质的物态,分为气体、爆炸危险场所和粉尘爆炸危险场所两类。

15、爆炸危险场所使用的防爆电气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必须具备不引爆周围爆炸性混合物的性能。

16、防爆电气设备是最高表面温度除隔爆型指外壳表面外,对其它各防爆类型是指可能与爆炸性混合物接触的表面。

17、根据化学生产特点,在敷设电缆时应注意防潮、防腐蚀等选用具有相应的耐热性能、绝缘性能的电缆。

18、爆炸危险场所使用的低压电缆和绝缘导线。

其额定电压不应低于线路的额定电压,且不能低于500伏。

19、在爆炸危险场所中的电气、线路连接不应有的中间接头,在特殊情况下,线路须设中间接头时,必须在相应的防爆接线内由接线和分路。

20、阻止火灾蔓延另一方面是建筑上设有防火墙、防火门。

21、常用防爆装置有安全阀、爆炸片、防爆门、放空阀、排污阀。

22、在易燃易爆岗位检修时,应采用铜制的防火防爆工具。

23、化肥生产中的用火主要指生产过程中的加热用火、维修用火、其它用火。

24、可燃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绝大多数可燃物的燃烧是在气体或蒸汽状态下进行的,燃烧过程,随可燃物聚集状态的不同而异。

25、当易燃液体与不燃液体混合时,由于易燃液体的蒸汽压下降,闪点就相互提高。

26、物理爆炸由,物理变化所致,其特征是:爆炸前后系统内物质的化学组成及化学性质均不发生变化。

27、化学爆炸由化学变化所致,其特征是:爆炸前后物质的化学组成及化学性质都发生了变化。

28、电火花可分为:工作电火花和事故电火花两种。

29、电极间击穿放电产生电火花,电孤是由大量的密集的电火花汇集而成。

30、消滑防给水管道可采用低压给水或高压给水,低压不低于15m,采用高压给水时,其压力宜为0.7~1.2Mpa。

二、判断:1、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电子的物质被还原,是还原剂,得电子的物质被氧化,是氧化剂。

(×)2、一切燃烧反应均是氧化还原反应,但氧化还原反应并不都是属于燃烧反应。

(√)3、具备了燃烧的三个条件,燃烧就一定发生。

(×)4、燃烧一定要有氧参加。

(×)5、可燃物的自燃点越高,它的火灾危险性越大。

(×)6、液体燃料的密度越小,则亲点越低,而自燃点都越高。

(√)7、压力对可燃气体和液体都有显著影响,压力愈高自燃点愈低。

(√)8、木材的燃烧是表面燃烧,而金属铝、镁等是分解燃烧与表面燃烧交替进行的。

(×)9、当易燃液体与不燃液体混合时,由于易燃液体的蒸汽压下降,闪点就相应提高。

(×)10、氧指数高的材料容易着火,阻燃性能差。

(×)11、一般情况下,混合燃烧速度要比扩散燃烧速度快的多。

(√)12、燃烧热越高,爆炸下限浓度越低,点火能越小的物质,越易爆炸。

(√)13、粉尘爆炸还与其所含挥发物有关,如煤粉中按发物低于10%时就会发生爆炸。

(×)14、对大多数可燃气体而言,最小氧气浓度约为ρ(O2)=8%。

15、容易带电的粉尘越不易引起爆炸。

(×)16、物质受压或受热,以及物质受到其他带电体感应等均会产生静电。

(√)17、静电引起火灾爆炸的原因是静电放电着火能量达到周围可燃物的最小着火能量而引起。

(√)18、凡是与水混合并通过化学反应或机械方法产生灭火泡沫的灭火剂都属泡沫灭剂。

(√)19、干粉灭火炎剂适用于扑救精密仪的火灾。

(×)20、工厂消防用水量应为同一时间内火灾次数与一次灭火用水量的乘积。

(√)三、选择题:1、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某物质失去的电子数(B)另一物质得到的电子数。

A、大于B、等于C、小于2、两种燃烧液体混合物的闪点一般(A)这两种液体闪点的平均值。

A、低于B、等于C、小于3、如果要使可燃液体不闪火而加入不燃液体稀释则需要相当(C)的浓度才能实现。

A.低B一般C、高4、粉尘必须是可燃的,当灰分量在(B)时,则不易达爆炸。

A、4-14%;B、15-30%;C、31―45%;5、化工企业的动火标准是:可燃物爆炸下限小于(4%)的动火地点可燃物浓度应小于(0.2%)为合格;爆炸下限大于(4%)的则现场可燃物含量小于(0.5%)为合格。

A、4%,0.2%,4%,0.5%;B、0.4%,2%,0.4%,5%;C、4%,0.5%,5%、0.4%。

6、静电半衰期(A)的,可以认为其静电的积聚是安全的。

A、t1/2<0.012sB、t1/2<0.12sC、t1/2<1.2s7、高架罐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C)。

A、0.2mB、0.5mC、0.6m8、(B)主要用于扑救可燃气体以及电气设备的火灾。

A、泡沫灭火剂B、干粉灭火剂C、水和蒸汽9、木材的着火点为(B)。

A、300℃B、295℃C、290℃10、爆轰的形成可以说是燃烧(C)的结果。

A、减速B、同速C、加速四、名词解释:1、热传导:热量通过直接接触的物体从温度较高部位传到低部位的现象叫热传导。

2、热对流:热通过流动的气体或流体将热量由空间中的一处传到另一处的现象叫热对流。

3、热辐射:以热射线传播热能的现象叫热辐射。

4、闪燃:在一定的温度下,可燃液体表面的蒸汽与空气形成的混合可燃气体遇到火以后,只出现瞬间闪火而不能持续燃烧的现象叫闪燃。

5、闪点:引起闪燃时液体的最低温度叫闪点。

6、着火:在有空气存在的环境中,可燃物质与明火接触能引起燃烧,并且在火源移去后仍能保持继续燃烧的现象叫着火。

7、自燃:可燃物质在没有外界火源的直接作用,因受热或自身发热,并由于散热受到阻碍,使热量蓄积,当达到一定温度时发生的自行燃烧的现象叫自燃。

8、自燃点:可燃物质不需火源的直接作用就能发生自行燃烧的最低温度叫自燃点。

9、爆炸:物质内一种状态迅速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放出大量能量的现象叫爆炸。

10、爆炸极限:可燃气体、蒸汽或粉尘与空气混合形成的爆炸性混合物,遇火源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叫爆炸极限。

11、氧指数:能维持可燃物有焰燃烧的以体积百分数表示的最低氧气浓度,称之为氧指数。

12、最小点火能量:是指引起一定浓度可燃物燃烧或爆炸所需要的最小能量。

13、燃烧:是一种同时有光和热发生的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

14、工作电火花:是指电气设备正常运行时产生的火花。

15、事故电火花:是指线路或设备故障时出现的火花。

16、静电:附着在物体上较难移动的集团电荷称之为静电。

17、静电接地:是将带电物体的电荷通过接地导线迅速引入大地避免出现高电位。

这是消除对地电位差的一个基本措施。

18、防火间距:是指两座建筑物之间的水平距离。

一般是从两座建筑物的外墙(壁)突出部分标起,确定防火间距大小,主要是考虑热辐射因素。

19、最小氧气浓度:指在空气和燃料的体积之和中氧气所占的百分比。

20、灭火:就是要破坏已经形成的燃烧条件,使其不致着火。

五、问答题:1、燃烧必须具备哪四个条件?答:(1)有可燃物存在,它们可以是固态的,或是液态;也可以是气态的。

(2)有助燃物存在,即有氧化剂存在。

(3)有能导致着火的能源,如高温灼热体、撞击或摩擦所生产的热量或火花、电气火花、静电火花、明火、化学反应热、绝热压缩产生的热能等。

(4)还必须使链锁反应不受抑制,即自由基反应能继续下去。

2、为什么爆炸性混合气体?答:可燃性气体或蒸气预先按一定比例与空气均匀混合后点燃,较缓慢的扩散过程已经在以前完成,燃烧速度仅取决于化学反应速度。

在这样的条件下,气体的燃烧就有可能达到爆炸的程度。

这种可燃气体或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称为爆炸性混合气。

3、什么是爆炸上限?什么是爆炸下限?可燃气体或蒸气与空气(或氧)组成的混合物在点火后可以使火焰蔓延的最低浓度,称为该气体或蒸气的爆炸下限(也称燃烧下限);能使火焰蔓延的最高浓度称为该气体或蒸气的爆炸上限(也称燃烧上限)。

4、爆炸性气体浓度在爆炸极限以下或上限以上不会发生爆炸?浓度在下限以下或上限以上的混合物是不会着火或爆炸的。

浓度在下限以下时,体系内含有过量的空气,由于空气的冷却作用,阻止了火焰的蔓延,此时活化中心的销毁数大于产生数。

同样,当浓度在上限以上时,含有过量的可燃性物质,空气(氧)不足,火焰也不能蔓延,但此时补充空气,是有火灾爆炸危险的。

故对上限以上的可燃气(蒸气)-空气混合气不能认为是安全的。

5、爆炸的必要条件是什么?答:(1)燃料是指各种可燃性固体微粒且在空气中要达到一定的浓度。

(2)空气在空气中含有氧、氧和固体燃料微粒发生氧化反应而产生热,继而引起燃烧和爆炸。

(3)混合对可燃粉尘燃烧与爆炸的重要区别在于:对燃烧而言,燃料与空气中氧的反应在燃料的界面产生,燃料可以是堆积在一起的;而在爆炸中,燃料以固体微粒分布在空气中,与空气中的氧混合得很好,这样燃烧释放的能量才能形成爆炸。

(4)点火源与爆炸性混合气体需要点火源一样,要使悬浮在空气中的粉尘爆炸,也需要具有一定能量的占火源。

(5)容器的密闭性一般而言,爆炸产生的环境往往是在有一定密闭性的容器内或某种空间,如在一个敞开的空间,则只能是形成燃烧。

6、粉尘空气混合物产生爆炸的过程是怎样的?答:粉尘空气混合物产生爆炸的过程如下:(1)热能加在粒子表面,温度逐渐上升;(2)粒子表面的分子发生热分解或干馏作用,在粒子周围产生气体;(3)产生的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同时发生燃烧。

(4)由燃烧产生的热进一步促进粉尘分解,燃烧连续传播,在适合条件下即发生爆炸。

所以,粉尘爆炸本质上是一种气体爆炸。

但对金属粉尘的爆炸情况就有所不同。

金属粉尘爆炸,主要是由于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燃烧热加热了周围环境的气体而发生爆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