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中药学——第五单元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细目一剂量
细目二用法
细目一剂量
要点确定剂量的因素
1.药物性质与剂量的关系
用量宜小用量宜大
花、叶、皮、枝等量轻质松矿物、介壳质重沉坠
性味浓厚、作用较强性味淡薄、作用温和
干品药材鲜品药材
剧毒药或作用峻烈
贵重药材
2.剂型、配伍与剂量的关系
同样的药物入汤剂比入丸散剂的用量要大些;
单味药使用比复方中应用剂量要大些;
复方中,主要药物比辅助药物用量要大些。

3.年龄、体质、病情与剂量的关系
一般老年、小儿、妇女产后及体质虚弱的病人,都要减少用量;
成人及平素体质壮实的患者用量宜重。

一般5岁以下的小儿用成人药量的1/4,5岁以上的儿童按成人用量减半服用。

病情轻、病势缓、病程长者用量宜小;病情重、病势急、病程短者用量宜大。

4.季节变化与剂量的关系
夏季发汗解表药及辛温大热药不宜多用,冬季发汗解表药及辛热大热药可以多用;
夏季苦寒降火药用量宜重,冬季苦寒降火药则用量宜轻。

细目二用法
要点一特殊煎法
1.先煎:金石、矿物、介壳类药物:如磁石、代赭石、生石膏、龙骨、牡蛎、海蛤壳、石决明、龟甲、鳖甲等。

毒副作用较强的药物,附子、乌头等。

2.后下:气味芳香的药物:薄荷、青蒿、香薷、木香、砂仁、沉香、白豆蔻、草豆蔻。

久煎能破坏其有效成分:钩藤、大黄、番泻叶等。

(剥(薄)好(蒿)的香豆被傻(砂)大黄狗(钩)打翻了)
3.包煎:黏性强、粉末状及带有绒毛的药物:如蛤粉、滑石、青黛、旋覆花、车前子、蒲黄、灶心土等。

(略施粉黛,包车去蒲东,路滑打旋)
4.另煎:贵重药材:如人参、西洋参、羚羊角、麝香、鹿茸等。

5.溶化:又称烊化,胶类药物及黏性大而易溶的药物,如阿胶、鹿角胶、龟板胶及蜂蜜、饴糖等。

6.泡服:又叫焗服,有效成分易溶于水或久煎容易破坏药效的药物:藏红花、番泻叶、胖大海等。

7.冲服:
贵重药:麝香、牛黄、珍珠、羚羊角、西洋参、鹿茸、人参、蛤蚧等;
病情需要:如止血的三七、花蕊石、白及、血余炭、棕榈炭,息风止痉的蜈蚣、全蝎、僵蚕、地龙;制酸止痛的乌贼骨、瓦楞子、海蛤壳、延胡索等;
高温容易破坏药效或有效成分难溶于水:雷丸、鹤草芽、朱砂等。

液体药物:竹沥汁、姜汁、藕汁、鲜地黄汁等。

8.煎汤代水:
使煎液混浊的药物,如灶心土等。

物质轻用量多,体积大的药物,如玉米须、丝瓜络、金钱草等。

要点二服药法
1.服药时间
病在胸膈以上者宜饭后服;病在胸腹以下宜饭前服。

对胃肠有刺激性的药物宜饭后服;
补益药宜空腹服;
治疟药宜在疟疾发作前的两小时服用;
安神药宜睡前服;
慢性病定时服;急性病可不定时服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小结
一、特殊煎法
1.先煎金石、介壳,毒副作用
2.后下芳香、久煎能破坏其有效成分
3.包煎黏性强、粉末状、绒毛。

4.另煎贵重
5.溶化胶类及黏性大
6.泡服易溶于水、久煎容易破坏
7.冲服贵重药,病情需要,高温易破坏,难溶,汁液
8.煎汤代水混浊,轻、量多、体积大
二、服药法
胸膈以上饭后服
胸腹以下饭前服
对胃肠有刺激性饭后服
补益药空腹服
疟药发作前的两小时
安神药睡前服
慢性病定时服
急性病不定时
经典例题
阿胶的正确煎服法是
A.先煎
B.后下
C.冲服
D.泡服
E.烊化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溶化:又称烊化,胶类药物及黏性大而易溶的药物,如阿胶、鹿角胶、龟板胶及蜂蜜、饴糖等。

宜饭后服用的药是
A.补益药
B.安神药
C.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的药
D.截疟药
E.病情重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对胃肠有刺激性的药物宜饭后服。

A.龙骨、石决明
B.蒲黄、滑石粉
C.薄荷、大黄
D.蜂蜜、饴糖
E.西洋参、鹿茸
1.宜先煎的药是
2.当后下的药是
『正确答案』AC
『答案解析』先煎:金石、矿物、介壳类药物:如磁石、代赭石、生石膏、龙骨、牡蛎、海蛤壳、石决明、龟甲、鳖甲等。

后下:气味芳香的药物:薄荷、青蒿、香薷、木香、砂仁、沉香、白豆蔻、草豆蔻。

久煎能破坏其有效成分:钩藤、大黄、番泻叶等。

A.先煎
B.后下
C.冲服
D.泡服
E.煎汤代水
1.雷丸宜于
2.灶心土宜
『正确答案』CE
『答案解析』冲服:高温容易破坏药效或有效成分难溶于水:雷丸、鹤草芽、朱砂等。

煎汤代水:使煎液混浊的药物,如灶心土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