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习情境8:建筑方格网的测设

学习情境8:建筑方格网的测设

学习情境8:建筑方格网的测设
第一部分: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
一、填空题
1.在施工测量中测设点的平面位置,根据地形条件和施工控制点的布设,可采用
________________法、_______________法、________________法和________________法。

2.测设坡度线常用的方法有和。

3.施工测量的原则是。

4.测设的基本工作是、、。

5.建筑施工中需向低处或高处传递高程,而水准尺长度有限,可用代替水准尺。

二、单项选择题
1.一般法角度放样在操作上首先()。

A.应安置经纬仪,瞄准已知方向,水平度盘配置为0°。

B.应计算度盘读数βo+β,观察在读数窗能否得到βo+β。

C.准备木桩,在木桩的顶面标出方向线。

2.当待测点离控制点较远,而且中间有低矮的灌木从或小河等障碍物,不便于量距,又无全站仪等先进测距仪器时选用()确定点的平面位置
A.直角坐标法B.极坐标法C.角度交会法D.距离交会法
3.关于测设已知水平距离,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测设时最少要测设两次B.测设精度不高时,可只测设一次
C.测设精度要求高时,应根据给定的水平距离D减去尺长、温度和高差改正数计算应测设的距离
三、多项选择题
1.施工测量的最基本的方法是()。

A.角度放样;B.高程放样;C.距离放样;D.坡度放样;
四、简答题
1.施工测量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测设的基本工作有哪些?
3.测设点的平面位置的哪些方法?各自适用于什么范围?
4.简述精密测设水平角的方法、步骤。

5.叙述测设已知坡度直线的倾斜视线法的操作步骤。

五、计算题
1.水准测量法高差放样的设计高差h =-1.500m ,设站观测后视尺a =0. 657m ,高程放样的b 计算值为2.157m 。

画出高差测设的图形。

2.B 点的设计高差h =13.6m(相对于A 点),按图所示,
按二个测站进行高程放样,中间悬挂一把钢尺,
1a =1.530m ,1b =0.380m ,2a =13.480m 。

计算2b =?
3.已知点A 、B 和待测设点P 坐标是:
A :A x =2250.346m ,A y =4520.671m ;
B :B x =2786.386m ,B y =4472.145m ;
P :p x =2285.834m ,p y =4780.617m 。

按极坐标法计算放样的β、D AP 。

4.已知某钢尺的尺长方程式为:
))(20(30102.10035.03005m C t l -⨯⨯+-=-,用它测设22.500m 的水平距离AB 。

若测设时温度为C 025,施测时所用拉力与检定钢尺时的拉力相同,
测得A 、B 两桩点的高差h= -0.60m ,试计算测设时地面上需要量出的长度。

5.设用一般方法测设出∠ABC 后,精确地测得∠ABC 为4200450'''(设计值为450000'''︒),
BC 长度为120m ,问怎样移动C 点才能使∠ABC 等于设计值?请绘略图表示。

6.已知水准点A 的高程A H =20.355m 若在B 点处墙面上测设出高程分别为21.000m 的位置,设在A 、B 中间安置水准仪,后视A 点水准尺得读数α=1.452m ,问怎样测设才能在B 处墙得到设计标高?
7.如图,A 、B 为控制点,已知:B x =643.82m ,B y =677.11m,
AB D =87.67m , BA α=15600213''',待测设点P 的坐标为
p x =535.22m ,p y =701.78m ,若采用极坐标法测设P 点,试计算测
设数据,简述测设过程,并绘测设示意图。

8.已知地面水准点A 的高程为A H =40.00m , 若在基坑内B 点测B H =30.000m ,测设时α=1.415m ,b=11.365m , 1a =1.205,问当1b 为多少时,其尺底即为设计高程B H ?
H=32.785m,现要从A点沿AB方向修筑一条坡度为-2%道路,AB 9.设地面上A点高程已知为A
的水平距离为120m,每隔20m打一中间点桩。

计算各桩顶标高。

第二部分施工场地的控制测量
一、填空题
1.建筑场地的平面控制,主要有、等形式;高程控制在一般情况下,采用等水准测量方法。

2.建筑基线常采用的形式有、、、等形式。

二、单项选择题
1.下述的说明()正确。

A.建筑基线是土木工程建筑中具有准确长度直线段。

B.建筑基线是对建筑工程产生控制作用的直线段。

C.建筑基线是具有准确长度并对建筑工程产生控制作用的直线段。

2.下述的说明()正确。

A.建筑方格网是一种基于建筑基线形成的方格形建筑控制网。

B.建筑方格网是由方格组成的网形。

C.建筑方格网是由建筑物点位形成的直线段构成的方格网。

3.下列叙述中不是建筑基线的常用形式的是()。

A.三点一字形B.四点十字形C.三点L形
三、简答题
1.建筑基线有哪些常见的布设形式?基线点最少不得少于几个?
2.建筑场地平面控制网常用的布网形式有哪两种,各自适用于什么工程中?
3.试述建筑基线、建筑方格网的概念。

4.建筑方格网如何设计?
5.建筑基线设计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6.绘图说明如何根据附近已有的测量控制点测设三点“一”字形建筑基线?
四、计算题
1.写出施工坐标与测图坐标相互换算的公式。

如图,已知施工
坐标系原点O '的测图坐标为:
o x ' =1000.000m ,o y '=900.000m ,两坐标纵轴之间的夹角α=2200000''',控制点A 在测图坐标为
X A =2112.000m ,Y A =2609.000m ,试计算A 点的施工坐标A A 和B A 。

2.假设测设一字形的建筑基线C B A '''三点已测设于地面,经检
查C B A ''=17902495''',已知B A ''=200m ,C B ''=120m ,试求各点移动量值,并绘图说明如何
改正使三点成一直线。

3.测设某一直角∠AOC ′后,用经纬仪精确地检测其角值为89º59′40″,并且已知OC ′
=180m ,则C ′点如何在C ′O 的垂直方向上改动多少距离才能使∠AOC 成为90º,并绘图说明。

4.设建筑坐标系的原点O ′在测量坐标系中的坐标为:X 0=5000.000m ,Y 0=3300.000m ,A 轴在测量坐标系中的方位角a=21º56′18"。

建筑方格网的主轴线点M 、O 、N 的建筑坐标如图中所示。

设计表格并在表中计算M 、O 、N 点的测量坐标系坐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