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饮马长城窟行》

《饮马长城窟行》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十五从军征》
诗中描写一个在外面征战六十五年的军人, 到了八十岁的高年, 回到家乡來, 房屋破坏不堪, 成了鸟兽的巢穴, 亲故凋零, 一无 所有, 肚皮是饿了, 于是采着野谷葵草煮着作羹饭, 但是在这种 情景之下, 怎能吃得下去呢?
出门望着天边, 眼泪不住地流下来了。诗中对于那种不合理
饮马长城窟行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

yì n
夙昔梦见之。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枯桑知天风, 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 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wè i pēng mè i
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分小组朗诵)
上 邪 ! 我 欲 与 君 相 知 ,
《上邪》
• 这是一首情歌,是女主人公忠贞爱情的自誓 之词。此诗自“山无陵”一句以下连用五件 不可能的事情来表明自己至死不渝的爱情。
五、汉乐府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知识小竞赛
判断题:
1、“乐府”即音乐管理部门的名称。( )

判断题:
2、汉乐府诗的作者是都是平民。( )
展转不可见。
绵绵:绵延不绝。
பைடு நூலகம்
远道:指代远行在外的丈夫。
之:代词,指“远道”。 展转:同“辗转”。指丈夫在他乡各地漂泊。 河边春草青青,连绵不绝伸向远方,令我思念远行 在外的丈夫。远在外乡的丈夫不能终日思念,但在梦 里很快就能见到他。梦里见他在我的身旁,一觉醒来 发觉他仍在他乡。他乡各有不同的地区,丈夫在他乡 漂泊不能见到。(要求学生背诵)
合称“歌行体”。
• 《玉台新咏》中署作蔡邕,作者是否为蔡邕历来有争议
蔡邕像
蔡邕是曹操的好朋友,他写的 著作很有名。可惜,这些著作在 兵荒马乱中全散落遗失了。他自 己也惨遭杀害。蔡邕的女儿蔡文 姬从小好学。一次曹操问蔡文姬 还能记住她父亲的多少文章,蔡 文姬说:“还能记住四百多篇, 都是小时侯父亲叫我背诵的。” 于是,曹操叫她凭着记忆把这些 文章记录下来。后来看到的蔡邕 的作品就是这样保存下来的。
1、看见个东西忽然勾起情思,想聊点什么又不好意思说,就先说 说勾起自己情思的景色。
2、主人公:梦见自己的丈夫,独守空房的女人。
3、刚刚还见他在我身边,一觉醒来,原是南柯一梦。
1、第一层运用了什么艺 术手法来表达女主人公的 感情?
比兴
看见个东西忽然勾起情思,就先说说
勾起自己情思的景色。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东门行》
• 全诗不足八十字,写一个城市贫民为贫困所迫不得不铤
而走险的故事。通过了人物的生活处境、心情神态及对 话,揭示了尖锐的社会矛盾。
四、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第三类:
反映男女爱情和被压迫妇 女的命运
上邪
乃 敢 与 君 绝 ! 夏 雨 雪 , 天 地 合 , 江 水 为 竭 , 冬 雷 震 震 , 长 命 无 绝 衰 。 山 无 陵 ,
选择题:
C 5、下列哪一项不是汉乐府诗在文学史上的影响:()
A、奠定了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基础; B、汉乐府诗开创了新的诗体—杂言体和五言体 ;
C、开创了新的抒情风格;
D、发扬光大现实主义的传统;
文题理解
• “饮马长城窟行”是汉代乐府古题。相传古长城边有水窟,可 供饮马,曲名由此而来。 • “行”:古乐府诗的一种体裁,有“奔放”的意思,所以此 类作品大多放情长歌,慷慨疏放,与“歌”的性质相似,常
5、这一部分包含了思妇几层痛苦?
• ①丈夫远行,经年不归,独自一人,饱尝门庭冷落、世 态炎凉之苦。 • ②和丈夫一同远行的人都回来了,唯独不见自己的丈夫, 眼看他人团聚,越发觉得自己凄凉寂寞。 • ③回来的人中间竟然没有任何人可以告诉自己丈夫的情 况。
• 2、对“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两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这两句的意思是:枯萎无叶的桑树仍可以感到天风的吹拂, 从不结冰的海水仍然可以察觉到天气的寒冷; • B、这两句用了“比”的手法,用桑、海比喻夫妇虽不能见面, 但离别之苦、思念之苦两心相知; • C、这两句用了“兴”的手法,象征夫妇互相知心,不是比喻; • D、这两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承前感而思,思而梦,觉又思, 思又苦,感情层次勾连而下,层层深入。
二、两汉乐府诗的作者
现存两汉乐府诗的作者涵盖了从帝 王到平民各阶层,有的作于庙堂,
有的采自民间,像司马相如这样著
名的文人也曾参与乐府歌诗的创作。
三、汉乐府的内容与形式
汉乐府继承了《诗经》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 其作品真实、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 会现实,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汉乐府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的四言格式, 采用杂言和五言,长短随意,整散不拘,是一种 具有口语化特色的新体诗。特别是其中的五言诗, 为汉代民间首创,后来经过文人加工,成为中国 诗歌的主要形式。汉乐府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 具有深远的影响。
的结尾有何妙处?
①收到丈夫的来信,本来是一件非常高兴的事情,这封 信给主人公带了短暂的欣喜和慰藉,但是从“下言长相 忆”中,我们可以看出,欣喜和慰藉过后,应该还是漫 长的等待和思念,归家无期。 ②妙处: A、言有尽而意无穷,言简义丰。 B、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
• 女性是很情绪化的,她们的感情细腻,而且容易 发生变化。
比:这里的 “绵绵”既是指草的绵绵,也是指思 念的绵绵,是一种暗喻。
兴:先言草的“青青”来引起后面的思念“绵 绵”。 表达效果:用比兴的手法,既写眼前景——春 草绵延不绝,也蕴含了对远方征人悠悠的思念。 它是全诗的第一句,起到领起全诗,奠定凄婉 的情感基调的作用 。
2、除了比兴,这一部分内容还用了什么艺术 手法?
•思考:2、主人公感情的变化过 程是怎样的?
思念的悲伤 → 独居的寂寞 → 获信的欣喜
小结本诗艺术特点
• 叙述、抒情结合自然,情感真挚 • 运用比兴的艺术手法和多种修辞手法,形 象生动 • 语言质朴,通俗易懂
• 3、下列关于《饮马长城窟行》一诗的赏析,说法不正确的一
项是(

• A、诗的开头“青青河边草”以“河边草”起兴,绵绵的青草 勾起她对丈夫的绵绵思念。 • B、前八句直接写“我”的离情,后面写他家有人归来和自家 接到来信——从侧面写“我”的离情。
同时用枯桑感知到风吹,海水感知到 天寒,来比喻自己感受到丈夫外出不 在家门庭冷落,世态炎凉的孤独、寂 寞、痛苦、凄凉。
4、“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运用什么表现 手法?
• 用了对比的手法 • 別人家都是亲人欢聚,而自己却是门前冷落,没有 人告诉她丈夫的消息,喜悲对比,衬托出诗中女主 人公的孤独、凄凉。
• C、最后两句“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写得到丈夫的来信, 本来就是一件喜事,但书信上的内容却带来更大的悲痛—— 暗示着归家无期。 • D、本诗诗情千回百转,精于用典,精雕细琢,语言清新活泼。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夙昔梦 见之。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展转 不可见。”前句的结尾用作后句的开头,上递下接, 环环相扣,这种修辞方法叫“顶真” 。(木兰诗?) 运用顶真能使句子首尾连接,语气连贯,环环紧扣, 叙事清晰,吸引读者的作用。
抢答1:
• 1、对“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两句分析不 正确的一项是( ) • A、表达上用了“兴”的手法 • B、“绵绵”既指草蔓延不绝,也指相思缠绵不断, 是双关修辞 • C、“远道”指远道之人,是借代修辞 • D、“思”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四、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第一类:
揭露战争和徭役带给人民 的灾难和痛苦。
十五从军征
•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ē
• 道逢乡里人,“家里中阿谁?”
zhǒng •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dòu
zhì
• •
kúi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chōng
gēng
•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diàn ) 秋,轻解罗裳(cháng), 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 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 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
这首词表达了怎 样的思想感情? (抢答)
闺中女子对在外的丈夫或 情人的思念。
两汉乐府诗
继《诗经》、《楚辞》之后,两汉乐府诗
第三层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遗:赠与。 双鲤鱼:指代书信。 烹鲤鱼:比喻打开装书信的木盒。 长跪:古代坐姿,臀部离开脚跟而将腰身伸直,表 示恭敬。 加餐饭:增加饮食。指保重身体。 有位客人从远方来到,送给我装有书信的鲤鱼形状的木 盒。呼唤童仆打开木盒,其中有尺把长的用素帛写的信。恭 恭敬敬地拜读丈夫用素帛写的信,信中究竟说了些什么?书 信的前一部分是说要增加饭量保重身体,书信的后一部分是 说经常想念。
神奇而浪漫的事情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双鲤鱼:指信函。
古人寄信是藏于木函中,函用刻为鱼形的两块木板制成,一盖一底,所以称之为“双鲤鱼”。 以鱼象征书信,是中国古代习用的比喻。
原来不是真的鱼啊!是最早的漂流瓶!
男友来信
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第一:吃饱饱。 第二:记得想我哦!
对远行未归的丈夫的思念之情
感情
• 一个女子对远行未归的丈夫的思念。
• 第一层(开头到“展转不可见”):思 妇昼思夜想的殷切和悲伤;
• 第二层(“枯桑知天风”到“谁肯相为 言”):寒门独居的痛苦和不平; • 第三层(“客从远方来”到最后):喜 获夫信的情况。
研读赏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