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与程序设计(VB)论文:算法与程序设计(VB)的反思性学
习
【摘要】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是以普通高中整体改革为背景的,新课标注重提高信息素养,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本文就高中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浅谈了自己的几点思考:即教师在正确认识高中阶段开设程序设计教学的重要性基础之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性学习能力,从而更好的开展程序设计教学,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关键词】程序设计教学;认识;反思性学习
江苏省《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要求》指出:选修“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以算法与程序设计为主线,揭示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通过本模块的教学,让学生体验算法思想,了解算法与程序设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使学生能从简单问题出发,设计解决问题的算法,并能初步使用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程序、实现算法、解决问题。
就高中程序设计教学而言,笔者有这样几点思考。
一、对高中阶段开设程序设计教学的认识
高中阶段开设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有其必要性。
学生在高中阶段打下基础,有利于他们进入大学的深造和就业以后的继续教育。
此外,高考数学中加入了算法模块,也证明了
开设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的重要性。
算法与程序设计属于较高层次的学习内容,所以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要由教师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教师要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到该部分内容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促使教学工作科学、合理、有效地开展。
二、程序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
反思性学习,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对学习活动过程的反思来进行学习。
学生具有反思性学习的意识是反思性学习的前提。
让学生明确没有反思便难有自我改错纠偏的道理;明确反思不仅能及时改正错误,还能优化已有认识,提高自身合理性水平。
对于学生的成功予以适当表扬与鼓励,还可以达到强化学生反思意识的效果。
另外,教师要营造开放、合作、协调、信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给出别出心裁的答案。
学生智慧的激活,会反作用于教师和其他学生,使其能在更高层次上积极思维,从而在师生、学生间积极思维的互动中,不断闪耀出智慧的光芒,从而建立一种互动的反思关系。
反思性学习不仅仅是对学习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而是深究学习活动中所涉及的知识、方法、思路、策略等,具有了较强的科学研究的性质。
新课标强调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
要有意识的通过多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反思性学习能力。
1、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局限于教材内容系统条块化的安排,要能够做到重新分析教材,增强教学内容的层次性。
从而既符合人的认识过程规律,也能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掌握运用知识的方法。
引导学生的思维层次提高,逐渐深刻,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反思,诱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例如,学完求余(mod) 、整除(\)运算符后,可以讲解如何将一个两位数的个位、十位分别输出。
在学生掌握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是一个三位数、或者四位数的时候,又该如何将每一位上的数字分别输出呢?建立上述基础上,在讲完循环结构后,还可以让学生尝试完成“水仙花数”的程序。
教学过程中使用任务驱动法时,要注意由点到面,逐步介绍各知识点。
开始先让学生有所了解,经过一段时间的熟悉以及相关知识的积累后,再深入理解,然后适时地加以概括和总结。
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认识、运用有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2、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学习过程中,不难发现解决许多问题的算法是相互联系的。
如果教师善于整理、归纳,并结合一些典型例题来讲解
的话,学生的思路必然拓宽,培养了他们思维的灵活性,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水平与创新能力。
例如,用vb编程实现s=1+2+3+……+100的和。
private sub form_click()
dim i as integer
dim s as integer
s = 0
for i = 1 to 100 step 1
s = s + i
next i
print s
end sub
在该题基础上,如何实现:
编程求s=1+3+5+……+99的和。
再问:在①的基础上,如何实现:编程求
s=2+4+6+……+100的和。
通过类比方式,学生还可以较容易的完成下面一题:
②编程实现s=1*2*3*……*10,即求s=10!。
再对第②题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学生还可以完成下面一题:
③ 编程实现s=1!+2!+3!+……+10!。
综上可见,教师如果认真的对题目进行筛选,并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编排组织进行教学,将有效帮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四、结束语
信息技术老师应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为指导,“中学信息技术课程要以基础性知识和技能性操作为主,程序设计是更高层次的学习内容”。
程序设计教学的目标不是培养“小型的程序员”。
教师要培养学生用程序设计的方式进行思考,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探究性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帮助学生成为适应信息化时代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s]
[2]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