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研究性学习论文

研究性学习论文

研究性学习论文研究课题:浅论中国神话史研究小组成员:张文睿、高寒新、李明昊、翟羽佳、李卓、李炎、马钰吉、孙杨作者班级:高2013级18班作者姓名:李明昊指导老师:_______近几年的神话故事的再度兴起,让我们开始对神秘而拥有悠久历史的神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所以我们的小组成员开始一起探究神话发展的历程,得出我们自己对于神话发展的见解。

经过查阅资料和初步分析,得出了我们的结论。

神话的发展历程与宗族的关系尤为密切,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宗族观念促进了神话的诞生。

再者就是皇权与神权的复杂的关系,既矛盾又彼此相依存。

然后就是社会的压抑束缚和人们思想的发展与变化对与神话发展产生的影响,神话可以充分反映当时人民的生活状态和社会的发展状况。

最后发现了神话的地域性特色,神话的特色与它所存在和诞生的地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最后得出结论:对总结出的宗族、社会、人类思想的出现对于神话的影响做了大体概述,对神话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初步分类。

还就时代特色选取了明清时期神话的发展特点,进行了粗略的分析。

最后针对地域性,做出总结。

完成此论文。

关键词:宗族、社会、人类思想发展、地域性、神话发展历程、时代特色第1章引言 (3)1.1概述 (3)1.2中国神话发展历程 (4)第2章细化说明 (5)2.1 神话发展历程中皇权与神权的交织 (5)2.2 明清时期神话与社会背景的关系 (6)2.3 神话的地域性特色 (7)第3章总结与概括 (8)第1章引言1.1 概述从小我们就开始接触各种各样的神话故事,其中中国神话占大多数,也最富有乐趣与内涵。

这些神话伴随着我们度过了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也慢慢勾起了我们的疑问。

这些神话的起源是什么,是谁记录下来的?或是谁编纂的?它们的发展历程又是什么对于这些神话故事的起源,社会上也是众说纷纭,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

所以身为当代高中生的我们,怀着对于神话起源与发展历程的好奇,开始自己的探寻,希望能得出自己的答案。

经查阅资料我们知道关于中国神话的最初文字记载可以在《山海经》、《水经注》、《尚书》、《史记》、《礼记》、《楚辞》、《吕氏春秋》、《国语》、《左传》、《淮南子》等古老典籍中发现(摘自维基百科)。

我们现在所见到的神话大也确实都来自于此,但我们只能知道神话的内容,却往往不能明确的知晓其反映的社会意义和文学内涵,这就引起了我们对于神话的作用与思考。

其实在我们原本的认知中,神话是用来寄托一种感情的,或是对于统治者的崇拜或是对于伟人的纪念而将这些人物赋予神的特性。

将这些身边的东西变成神话,在古代那个神权与皇权交织的岁月里,或许更容易流传开来,也更容易为人们所认同。

这或许也是大部分人的想法。

但如果去深挖时代背景,就会发现神话与当时的思想和文化形态是密不可分的。

实际上,中国国古代神话中可以说是比较明确的反映了宗族体系的观念,形成了不同的以自己的宗族为中心的“神话圈”。

后来周人对殷人的神话体系观加以改造,创造出了“天命”观,将道统融入宗族观念,形成了现在后人大体见到神话体系的原型。

春秋至战国,将远古神话传说中的神话英雄变成了人间帝王。

战国,人们对神话进一步整合,形成了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为主的五帝系统,将神话与历史完全接轨。

直到司马迁的《史记》,将五帝系统纳入正史范畴,中国神话才算构建完善。

在历史发展历程中,中国神话被地域因素分成了四类,即由西王母、盘古、女娲以及他们所代表的西方昆仑神话、东方蓬莱神话、南方楚神话及中原神话。

这就不难得出神话的发展与地域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结论。

1.2中国神话发展历程我认为中国神话的发展大致粗略地分为5个主要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人们对于事物的追求和崇拜,是当时人类思想中衍生出来的对于当时无法解释的现象的一种精神的寄托。

这与人们思想的封闭和对于宗族部落的忠诚是密不可分的。

就像与其他古文明一样,中国的古代神话源于人民的想像,但那时中国的神话,却因为当时一些思想与生活方式上的差异(例如小农经济、部族意识、母系氏族等),更贴近于生活。

第二个阶段是人们思想意识初步发展后,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文化,那些脱离这种文化,甚至违逆这些文化的,在人们意识的逐渐发展中遭到摒弃。

从那以后,中国神话开始加入了一些理性的思维。

由于当时统治者为维护统治地位,将君权神授的思想大肆宣扬,再加上人们长期受到封建社会的压抑。

在神话体系逐渐出现以君王为神话原型的神话人物。

第三个阶段中,各类思想已经在人类社会中广泛流传,每个统治者都遵循的不同的思想,人们也逐渐形成了宗教信仰。

再加上宗教的日益发展,中国神话在逐渐趋于理性的同时,又被底层人民盖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第四个阶段指的是神话体系已经逐渐完备,甚至各类记载神话的书籍都已经出现,这对当时的神话体系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人们不再凭借自己的想像,而是以书籍为主题,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神话故事,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神话的雏形。

第五阶段中,神话变成了一种人们用来反映社会现象的工具。

人们用神话来描述的社会现象、社会风气,但多数是用来讽刺社会的陋俗,批判统治者。

我们看到的明清时期的部分神话作品,就大都为是这样。

至于地域性特色的行程,应该是穿插在其中,与社会特征一同对神话的发展产生影响。

第2章细化说明2.1神话发展历程中皇权神权的交织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历程中,皇权与神权总是密不可分的,“君权神授”这意思想也发展到了顶峰,当时的人们也普遍认为帝王就是神的化身或是神的使者。

所以在当时,很多神话的人物原型都来自于帝王。

王权是物质世界的支配者,属于世俗的范围。

神权则是当时精神世界的主要缔造者。

对神的崇拜,其实是对自然和生命的崇拜。

纵使神权与王权密不可分,神权的地位仍要高于王权。

这促使了当时神话的快速发展。

王权若没有神权的监督与抗衡,就会堕落腐化,失去其本来的意义,对于人民的益处更是微乎其微,所以当时人民与统治者之间的斗争建立在神话与现实之间。

在秦朝建立以前,当王权腐化时,神话就出现了类似“妲己”这种妖魔化的人物,用于发泄对于统治者的不满,也间接的为当时统治者的昏庸无能进行了解释。

总的来说最原始的王权存在这样的特点: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2、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神权与王权结合商朝的政治有明显的依赖神权,3、依靠占卜施政(引自鲁教版历史书)但皇权与神权在初期其实没有太大的等级区别,秦朝的建立以及以后朝代的发展,神权逐渐被削弱,皇权逐渐加强。

神权的逐渐削弱,其实是统治者信仰的缺失,也是人民理性思维逐渐发展的标志,但这一现象代表着中国社会进入了完全专制的阶段,神话中神的约束力已经微乎其微。

这时,神话开始走向了民间化,开始以民间的英雄人物为主体,以当时的社会背景为写作题材,中国的神话开始进入了另一个阶段。

2.2 明清时期神话与社会背景的关系明清时期的神话可以说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随着西方文明的流入,人们的思想在不经意间发生了改变,神话的范围也不再仅仅局限于古中国。

《西游记》的出现就是一个突破,他的思维首次突破到了中国以外的地方,虽然只是到了印度,但在这之前的神话中是比较少见的。

再者,它是以后人写前事,借前事讽今事,也是一种神话题材上的突破。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也是当时神话特色的一种突出体现,将神话妖魔化,借此来反映当时的社会的黑暗。

这种神话已经极具理性色彩,在其中掺杂了对于当时的社会情况的作者的见解。

这是中国古代神话发展的最终形态。

再往后论述,神话就不再那么风靡中国,因为人们的思想得到了完全的解放,产生了很多唯物主义者,唯心主义渐渐被人们所唾弃,所以也就不再继续论述了。

2.3 神话的地域性我国神话大体可分为4大地域,即由西王母、盘古、女娲以及他们所代表的西方昆仑神话、东方蓬莱神话、南方楚神话及中原神话。

其中昆仑神话是中国神话的主体部分。

后来兴起的海上祭奠活动奠定了蓬莱在中国东方神话中的地位。

南方楚神话集长江流域先秦时期神话传说之大成。

至于中原文化,则多以说明思想,论证观点为主要目的。

形成这样的地域特色与当时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信仰的变迁有很大关系。

例如昆仑神话,西王母在中国佛教兴起之前一直统治着旧时人类的精神领域。

所以中国神话中,属于昆仑神话的篇目便是数不胜数。

东方神话的兴起,与君王们为求与天神同寿的海祭活动有关,东方神话的产生一方面是人民对与君王活动的盲目信服,另一方面与君王为了让人们赞同自己这种行为进行的辩解,于是编造了此类神话。

至于南方楚神话,长江流域是人类的已达发源地,所以有关人类起源与发展的神话,都产自于这里,也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行程了自己的特色。

中原文化的兴起与百家争鸣可以说是密不可分,种种不同思想的兴起,为的就是争夺人们的精神世界,让人们能死心塌地地追随这种信仰。

这个过程,必然少不了神话的辅助,众哲学家、思想家们需要借助神话这种人们通俗易懂而且易为接受的方式来传播思想,以免造成思想上直接的碰撞与压抑。

第3章总结与概括经过这段时间的神话史的研究,我们更深层次的对中国历史和社会发展进行了理解,填补了对于神话知识方面的不足,也对中国神话的发展历程有了自己独到的认识。

我们小组的创新意识与团队意识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对我们以后道路的发展起着不小的作用。

也希望通过我们的学习,能有更多的人来研究神话,喜欢神话,为中国古文化的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不在现代高科技生活中迷失自己,忘掉自己的本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