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建筑节能专题讲座4——节能建筑形态设计-好
建筑节能专题讲座4——节能建筑形态设计-好
典型案例1:藏、羌等少数民族的邛笼民居 邛(qiong)笼也称“碉楼”——羌族的 传统民居。流行于四川茂县。 一般平面呈四方形,用石块砌造。分三层, 上层放粮食,中层住人,下层饲养牲畜。有 门,层与层之间有独木梯上下。外形雄伟, 建造坚固,最多达十三至十四层,高30余米, 具有居住和防卫等用途 。
喀什高台民居
高台民居的建筑形态特点
典型案例3:新疆地区民居 特点: 1)内向的空间形态。新疆夏季阳光充足,气候炎热但 温差大。根据光照特点,建筑平面布局力求紧凑,以最 小表面积,争取围合最大空间。围绕内院布置,所有门 窗都朝向内院,外围是厚重的实墙,开窗少且小,多高 窗以减弱地面阳光反射。住房单层或带地下室,上下均 可住人,下层有一半处于地下,属于半覆土形式。
2)座北朝南是中国民居的布局传统 建筑环抱阳光,一般以南墙作为主要采光面,南 窗多且面积大。 3)融采光、通风于庭院和天井中 中国传统民居,从南到北沿袭庭院模式。 北方庭院稍大以接纳更多阳光;南方庭院稍窄以 获取荫凉空间;西北地区形成地坑院。 4)中间区域(灰空间) 居住区与室外之间形成的具有保护作用的区 域。——檐廊——半室内半室外空间
3)冬暖夏凉的转移空间。气候温差较大,夏季炎热冬季 寒冷,转移式生活方式适应气候而成。冬季屋中南,空
间低矮,有利于保温;夏季屋朝北,终日处于阴影中,
空间高大,设有通风窗,夜间通风降温。转移式空间还 表现在人们利用屋顶作为夜间纳凉的空间。
典型案例4:厅井式民居
厅井式民居是庭院类型民居中另一大类,其特色表现在 敞口厅及小天井。即组成庭院的四面房屋皆相互联属,屋面 搭接,紧紧包围着中间的小院落,因檐高院小,形似井口, 故又称之为天井。 天井内一般皆有地面铺装及排水渠道。每幢住屋前皆有 宽大的前廊或屋檐,以便雨天时串通行走。同时一部分住屋 做成敞口厅等半室外空间,与天井共同作为生活使用空间。 其结构多用穿斗式构架。这种形式民居在湿热的夏季可以产 生阴凉的对流风,改善小气候;同时有较多的室外、半室外 空间来安排各项生活及生产活动,敞厅成为日常活动中心, 而不受雨季的影响。
中国传统民居 1)气候适应性 ◇湿热地区传统民居轻盈和通透。注重通风,前后 门窗对开,形成穿堂风;用小天井加强自然通风; 院内植树成荫加上遮阳。 ◇干热地区传统民居街道密集,狭窄的街道和高深 内院可使交通空间和公共空间常处于建筑的阴影遮 挡中,建筑材料选用泥土、块石等热容性好的材料, 大量吸收白天热量,晚上逐渐释放出来。
邛(qiong)笼民居 利用方整封闭的框 套空间和竖向分割空间, 通过敞间和气楼的设置 和厚重的土石围护结构、 深凹的漏斗形外窗等适 应山区严寒气候和早晚 温差变化对室内热环境 的影响。
邛(qiong)笼民居的建筑形态特点
典型案例2:新疆地区的高台民居
利用内向型半地下空间与高窄型内院,通过 吸热璧井、地下通道、双层通风屋顶、冬季空间 和夏季空间的区别对待等设计手段适应西北地区 干热干冷气候。
通风散热:湿热气候(轻盈通透和架空处理)、干
热气候(捕风塔、装水陶罐); 防风:干热气候(密集紧凑的街道空间、内向型院 落布局和封闭式围护结构) 4)降雨对屋顶坡度的影响
坡屋顶的坡度随着降雨量的减少而减少。
中国传统民居 1)气候适应性 ◇北方民居主要特点是防寒、防风。取暖多设火炕、 火墙、地炉。火炕中的砖、土及石材吸热后,再慢 慢放热,炊事余热被作为热源进行二次利用。北方 民居以保温、防寒和采暖为特色,外墙厚,朝南窗 户开得大,朝北基本不开窗或开小窗,建筑密闭性 好。 ◇夏热冬冷地区夏季酷暑炎热、湿度大、风小,江 南民居首要考虑通风隔热,防潮避雨,兼顾冬季保 温。北面相对开窗,增强通风。
世界传统民居
1)房屋材料受制于自然气候资源条件的影响 干热气候——岩石、土胚砖、生土——重质
湿热气候——树木、茅草、芦苇、树木——轻质
2)太阳辐射对传统民居的影响 干热、湿热气候:夏季白天减弱太阳辐射是首要问 题。中东地毯式规划使建筑相互靠近,相互遮阳且 自遮阳。深深的凉廊(屋檐)、保护性阳台。
世界传统民居 3)通风散热和防风对传统民居的影响
新疆地区民居
2)制造阴影空间。由于太阳辐射强度很大,远远超出人 正常需求和忍耐值,因此强光下的阴影成为人们赖以生 存的空间。①利用葡萄架;②檐廊(内院沿居室搭建的 半开敞空间);③檐廊和炕围合起来的内院加上气楼, 构成阿拉伯族称为阿以旺的空间;④密集街区构成阴影
空间。
维吾尔语 明亮处所
新疆地区民居
现代节能技术的发展 对自然环境、气候特征的尊重
对相关节能技术的应 用 对当代建筑产生全面的影响
当代建筑形态呈现出多样性的表达方式
中外建筑师以适应气候为设计思路 越来越多 妥善解决气候所引起的节能技术问题 同时进行新建筑形态探索
作品既能满足节能要求,建筑形象 又能体现地域文化和时代风貌
高效的节能建筑 要求建筑师在实践中 注重建筑形态与各种节能技术的理性结 合
将节能设计作为建筑形态创作中的元素
提纲 一、传统民居的启示
二、现代建筑师的借鉴与创新
三、基于节能技术的建筑形态设计
一、传统民居的启示
受技术、经济水平低的限制,传统民居优先考 虑——尽可能利用外界能有限利用的气候自然,尽 可能获自然采暖和空调效应。 传统民居在平面布局、形体处理、材料运用 和构造方法等方面形成多样性的形态特征。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回应地方气候的典范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建筑学院
建筑节能技术专题讲座5 ——节能建筑形态设计
卢玫珺
引入
建筑形态 建筑学的基本问题
一幢建筑最易把握的是建筑形态 建筑外观 空间构成 反映内容
理解
内容的表象
形态
呈现的外在形式 内容(空间和功能)的外显
认识
对建筑的认识、感知、阐述及研究
形态
无论是理论、美学,还是技术层及其以南地区的通用形式 ——尤以江浙、两湖、闽粤为典型
以通为主的 阴影空间,通过 高敞堂屋(厅) 和天井的组合、 屋顶隔热、深远 挑檐和重檐、多 孔透气的隔墙和 轻质围护结构等 设计手段来适应 南方地区高温高 湿的夏季气候条 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