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病症自测题
心脑病症自测题
一、单选题
1.患者心悸气短,头晕目眩,面色不华,神疲乏力,食少腹胀,舌淡,脉细弱。
此证属:
A阴虚火旺B心阳不足
C心血不足D心虚胆怯
E水饮凌心
2.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坐卧不安,少寐多梦,食少纳呆,恶闻声响,苔薄白,脉细弦。
其护治原则为:
A补血养心,益气安神B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C滋阴清火,养心安神D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E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3.患者胸闷如窒而痛,痛引肩背,气短喘息,形体较胖,肢体困重,痰多,苔浊腻,脉滑。
此证属:
A阴寒凝滞
B心血瘀阻
C痰浊壅塞D阳气虚衰
E气阴两虚
4.患者心胸疼痛剧烈,如刺如绞,痛有定处,伴有胸闷,日久不愈,可因暴怒而加重,舌质紫暗,脉弦涩。
其治疗方药为:
A血府逐瘀汤B瓜蒌薤白半夏汤
C瓜蒌薤白白酒汤
D黄连阿胶汤
E苓桂术甘汤
5.眩晕,失眠,健忘,心悸,面唇紫暗,耳鸣耳聋,舌有瘀点,脉弦涩。
此证属:
A痰浊中阻
B肝阳上亢
C肾精不足
D瘀血阻络
E气血亏虚
6.眩晕,动则加剧,伴气短乏力,面色萎黄,唇甲色淡,纳差,便溏,舌淡,脉细弱。
其治疗方药为:
A左归丸B右归丸
C归脾汤
D泽泻汤
E天麻钩藤饮
7.中风先兆常可见:
A头晕头痛,肢麻语涩B神昏肢冷,醒后如常
C神昏吐沫,醒后如常
D口眼歪斜,半身不遂
E神昏肢冷,两手握固
8.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强语蹇,偏身麻木,头晕目眩,舌质暗淡,舌苔白腻,脉弦滑。
证属:
A元神败脱,神明散乱
B痰热腑实,风痰上扰
C风痰瘀血,痹阻脉络
D肝阳暴亢,风火上扰
E脾肾两亏,气血不足
9.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强语蹇,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红绛,苔薄黄,脉弦。
此证护治原则为:
A滋养肝肾,潜阳熄风B平肝泻火,熄风通络
C益气活血,扶正祛邪
D活血化瘀,祛痰通络
E祛风化痰通络
10.患者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语无伦次,静而多喜少动,当诊为:
A痴呆B狂证
C癫证
D郁证
E脏躁
11.患者神思恍惚,魂梦颠倒,心悸易惊,善悲欲哭,肢体困乏,饮食锐减,舌淡苔腻,脉沉细无力。
证属:
A气阴两虚型癫证B心脾两虚型癫证
C火盛伤阴型癫证
D心肝两虚型癫证
E脾肾两虚型癫证
12.下列除哪项外,均为狂证的特征:
A表情淡漠
B精神亢奋
C狂躁不安
D动而多怒
E骂詈毁物
13.患者情绪躁扰不安,少寐易惊,疑虑丛生,妄见妄闻,言语支离,面色晦暗,舌青紫有瘀斑,苔薄滑,脉细弦。
此证属:
A痰火扰心型狂证
B阴虚火旺型狂证
C痰气郁结型狂证D气血凝滞型狂证
E肝郁气滞型狂证
14.痫证小发作时不发生:
A动作中断B持物落地
C头向前倾
D两目上吊
E突然仆地
15.下列除哪项外,均为痫证要注意的生活调摄:
A避免劳欲过度B保持心情舒畅
C谨防感冒D不宜从事高空、水上作业
E远离火源
16.痫证发作日久,心悸,头晕目眩,腰膝酸软,神疲懒言,苔薄腻,脉细弱。
证属:A心肾亏虚B心脾两虚
C脾肾两虚
D肝肾阴虚
E肺肾两虚
二、填空题
1.心悸的病位在,但其发病与、、、四脏功能失调有关。
[答案]
2.水饮凌心的护治原则是、。
[答案]
3.痹的病因有、、、。
[答案]
4.胸痹的诱发因素多见于、、、。
[答案]
5.胸痹的主要病机是;病位以为主,然发病多与、、三脏功能失调有关。
[答案]
6.胸痹护理之重要内容是病情观察,应密切观察、、、等。
[答案]
7.中风的基本病机为。
[答案]
8.中风在临床上分为与;两者的区别在于。
[答案]
9.中风的病位在,与、、、密切相关。
[答案]
10.痫证的病因主要有、和等方面。
[答案]
11.痫证发生的主要病机是。
[答案]
三、简答题
1.惊悸与怔忡的区别。
2.如何对中风进行紧急处理。
3.如何做好中风的预防与调养。
4.痫证发作时如何紧急护理。
四、病案分析
1.病例:患者,女,48岁,平素多痰,就诊前日突发头晕,视物旋转,不能起床,不能睁眼视物,伴有头重昏蒙,胸闷身重,已呕吐数次,吐出皆为痰涎,舌淡苔白腻,脉弦滑。
要求:诊断,护治原则,方药,护理。
参考答案:
简答题
1. 惊悸与怔忡的区别。
答:心悸包括惊悸与怔忡,两者的区别在于,惊悸发病,多与情绪有关,如骤遇惊恐,忧思恼怒,悲哀或紧张过极等而诱发,多为阵发性,病来虽速,病情较轻,实证居多,病势轻浅,可自行缓解。
怔忡多由久病体虚,心脏受损所致,无精神因素亦可发病,常持续心悸,心中惕惕,不能自控,活动后加重,病情较重,多属实证,或虚中夹实,病来势缓。
惊悸日久不愈,亦可形成怔忡。
2.如何对中风进行紧急处理。
答:中风的紧急处理:对急性期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勿随意变动体位,有昏迷,抽搐等症状者,床边加床档,以防跌仆。
中脏腑患者,将头部可稍垫高,翻身时尽量少动头部,头偏向一侧,以利排痰,避免痰涎阻塞气道而窒息。
呼吸急促者,给予吸氧。
牙关紧闭者,可用冰片,南星,乌梅等擦牙,或用开口器,防止舌被咬破,也便于吸痰,喂食,喂药,及清洁口腔。
发热在39℃以上者,可用冰袋物理降温,特别要警惕抽搐,呃逆,呕血等变证发生,凡此重证均应建立特护记录,准确观察和记录病情变化,并作好抢救的准备。
3. 如何做好中风的预防与调养。
答:(一)加强预防工作,防止复中或加重,特别要加强中风先兆症状的观察。
古代医家对此已有一定的经验,如朱丹溪云“眩晕者,中风之渐也。
”张三锡则认为“中风症,必有先兆,中年人但觉大拇指作麻木或手足少力,或肌肉微掣,三年内必有暴病。
”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记载有三十四种中风先兆症状,有偶尔一阵头晕者;有耳内无故一阵风响者;有胳膊无故发麻者;有肌肉无故跳动者;有腿无故抽筋者等,还强调“因不痛痒,无寒无热,无碍饮食起居,人最易于疏忽。
”所以他强调预防为先。
李用粹指出:“平人手指麻木,不时眩晕,乃中风先兆,须预防之。
宜慎起居,节饮食,远房帏,调情志。
”由此表明,注意观察中风先兆,及早护治,对预防中风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另外,也应结合现代医学检测方法预测。
(二)对中风防治措施
1.对先兆症状的早期治疗:若见眩晕,目花,抽搐等症,为肝阳上亢,肝风内动,应予以平肝熄风之法护治。
若见痰浊壅滞,眩晕头重,肢体麻木等症时,宜化痰通络之法护治。
若头晕目花,腰膝无力等肾虚症折,护治以补肾通络。
2.有先兆症状出现时,可应用针灸,按摩,气功等方法治疗。
(三)预防中风和复中应注意慎起居,调情志,节饮食:
1.慎起居,生活要有规律,劳逸适度,要加强体育锻炼,如散步,做操,游泳,打太极拳等。
2.调情志,保持心情愉快,情绪稳定,避免恼怒忧郁烦劳等不良情绪,达到心平气和,气血调畅。
3.节饮食,饮食宜清淡,勿暴饮暴食,忌食肥甘厚味,辛辣刺激等助火生痰之品,戒烟酒。
4.痫证发作时如何紧急护理。
答:痫证发作时应做好以下紧急处理,发作时应就地处理,必须快速针刺人中、十宣、涌泉等穴,或指掐人中,用强刺激手法,使之迅速苏醒;并解开其衣领,衣扣,腰带,头转向一侧,以利呼吸及排出痰涎。
发作时防止咬伤舌及颊部,乘病人张口时,可用压舌板或牙垫或手帕,或纱布作成卷状,置于口腔内一侧上下臼齿之间,并将其义齿取掉。
抽搐时不可按压肢体,以免骨折。
痰较多时应吸痰。
病案分析。
答:眩晕,痰浊中阻;
燥湿祛痰,健脾和胃;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护理:1. 应卧床休息,避免头部的突然或剧烈的动作,作好安全保护措施,防止摔倒。
2.注意观察病情,加强巡视,定时测量血压。
3.伴有呕吐而药物难进时,可少量频服,可针刺或指压内关穴止吐。
4.饮食宜清淡,以健脾化痰食品为宜,如山药,苡米,扁豆,莲子等。
5.可针刺内关,中脘,丰隆,风池等穴,中强刺激手法,有祛痰和胃的作用。
收藏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