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般企业与商业银行的区别

一般企业与商业银行的区别

商业银行与一般企业区别何在
媒体来源:证券时报电子版发布日期:2000/10/16 08:07
商业银行与一般企业区别何在
□海通证券研究所何旭强
一、商业银行经营业务的特殊性
与一般生产性企业相比,金融企业的业务有其特殊性。

首先,非金融企业依赖于提供、销售实用性产品获得收益,如计算机、电视机或其他生产性、消费性物资等。

而商业银行并不提供具体的生产性或消费性产品,而主要通过提供金融服务获得收益,如通过存贷款获得利差等。

在美、欧、日等发达国家,与资产运用无关的表外业务、中间业务的收入在商业银行总收入中占有50%以上。

这些中间业务主要依赖于商业银行的资金实力和商业信誉,为别人提供一种承诺或担保,如开立信用证、提供担保等,然后收取一定的费用作为风险补偿。

因此,在进行业务过程中,一般并不需要商业银行进行实际支付。

其次,从商业银行的资产来看,商业银行的有形资产大部分是有价证券的形式,这些资产具有合同的性质,合同在实际运作和法律上都有极大的不确定性。

此外,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同时从事多种业务,如衍生产品交易、保险承保等。

这些未来负债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第三,从商业银行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内容来看,商业银行之间具有明显的相似性或同质性。

生产性企业的产品往往在某一方面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如在某一关键部件上的技术垄断等,产品之间差别性较大,因而往往各自具有相对的竞争优势。

并且这种技术上或其他方面的差异很难在一个较短时期内在企业间传播或摹仿。

但商业银行则不同,由于银行服务的技术壁垒较低,传播和摹仿的障碍很小,因此,某家银行推出的一项创新性服务,会在很短时间内被其他银行所摹仿,其他银行也能够在短期内就推出该项服务,并且有可能条件更优惠,更能赢得顾客青睐。

商业银行的这种业务特性,必然成为其提高利润率的瓶颈,同时,也决定了在竞争性环境中,商业银行不可能存在像软件或其他高科技行业一样的暴利基础。

第四,商业银行的经营与宏观经济的联系更密切。

由于这种业务上的特殊性,使银行在经营管理中,必须充分考虑社会性、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

与一般生产性企业相比,商业银行的安全性和流动性的要求更高。

因为,一家银行的倒闭往往会发生连锁反应,进而影响整个宏观经济。

二、商业银行的投资风险与一般企业不同
总的看来,对商业银行的投资风险分析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宏观风险。

主要是指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对银行业产生的影响。

在分析商业银行的投资风险时,首先就要把握目前宏观经济所处的位置,即在经济周期中处于哪一个阶段。

若处于衰退期的底部或复苏阶段,则商业银行的经营业绩可望得到增长;若经济已经处于波顶或正进入衰退期,那么商业银行的经营业绩就要面临着滑坡的可能。

2、政策风险。

由于银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各国都对商业银行实行了比较有力的监管,因此,银行业对政策的敏感程度相当高。

在对我国商业银行进行分析时,主要看政策对银行经营业务范围的限制是否能够放宽。

以后对商业银行某些业务(如股票质押贷款等)的收缩程度以及可能性有多大等。

更一般
的,看将来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化的可能性,以及进展的速度等。

3、单个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

在分析单个商业银行的投资风险时,必须把
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结合进行考察。

(1)盈利能力以及可持续性。

银行的盈利能力主要通过相对指标来反映,
即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

其中每股收益为净利润与年度末普通股股份总数之
比,反映了股东投资于银行所能获得的收益。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与年度末股东
权益之比,同样反映股东所能获得的投资收益。

(2)安全性。

对银行安全性的考察,主要看资本充足率、逾期贷款比率、
坏帐比率等。

资本充足率越高、逾期贷款比率或坏帐比率越低,银行的安全性就
越高。

(3)流动性。

银行流动性主要体现在资产和负债两个方面。

资产流动性是
指银行持有的资产能随时得以偿付或者不遭受损失的情况下变现的能力。

负债流
动性主要是指银行能够以按市场价格获得资金的能力。

流动性越高,商业银行遭
受意外冲击时(如意外因素造成的挤兑等)的抵抗能力越强。

三、树立起适应于商业银行特性的投资理念
针对一般性企业的投资,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投资于成长型企业,以
最大限度获得资本利得;二是投资于收入、业绩稳定的成熟型企业,以获得高股
息收益率;三是投资于规模较大,资本增值和收益潜力均比较可观的平衡型企业
,在获得股息收益的同时追求一定程度上的资本利得。

我国公开上市的商业银行具有资本增值和股息收益的双重潜力,应该属于平
衡型上市公司。

因此,对这类企业的投资,应该持中长期投资态度,通过商业银
行的成长分享经济长期增长的好处,同时获得股息收益和资本利得。

其次,从商业银行的资产来看,商业银行的有形资产大部分是有价证券的形式,这些资产具有合同的性质,合同在实际运作和法律上都有极大的不确定性。

此外,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同时从事多种业务,如衍生产品交易、保险承保等。

这些未来负债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第三,从商业银行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内容来看,商业银行之间具有明显的相似性或同质性。

生产性企业的产品往往在某一方面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如在某一关键部件上的技术垄断等,产品之间差别性较大,因而往往各自具有相对的竞争优势。

并且这种技术上或其他方面的差异很难在一个较短时期内在企业间传播或摹仿。

但商业银行则不同,由于银行服务的技术壁垒较低,传播和摹仿的障碍很小,因此,
某家银行推出的一项创新性服务,会在很短时间内被其他银行所摹仿,其他银行也能够在短期内就推出该项服务,并且有可能条件更优惠,更能赢得顾客青睐。

商业银行的这种业务特性,必然成为其提高利润率的瓶颈,同时,也决定了在竞争性环境中,商业银行不可能存在像软件或其他高科技行业一样的暴利基础。

第四,商业银行的经营与宏观经济的联系更密切。

由于这种业务上的特殊性,使银行在经营管理中,必须充分考虑社会性、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

与一般生产性企业相比,商业银行的安全性和流动性的要求更高。

因为,一家银行的倒闭往往会发生连锁反应,进而影响整个宏观经济。

二、商业银行的投资风险与一般企业不同
总的看来,对商业银行的投资风险分析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宏观风险。

主要是指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对银行业产生的影响。

在分析商业银行的投资风险时,首先就要把握目前宏观经济所处的位置,即在经济周期中处于哪一个阶段。

若处于衰退期的底部或复苏阶段,则商业银行的经营业绩可望得到增长;若经济已经处于波顶或正进入衰退期,那么商业银行的经营业绩就
要面临着滑坡的可能。

2、政策风险。

由于银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各国都对商业银行实行了比较有力的监管,因此,银行业对政策的敏感程度相当高。

在对我国商业银行进行分析时,主要看政策对银行经营业务范
围的限制是否能够放宽。

以后对商业银行某些业务(如股票质押贷款等)的收缩程度以及可能性有多大等。

更一般
的,看将来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化的可能性,以及进展的速度等。

3、单个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

在分析单个商业银行的投资风险时,必须把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结合进行考察。

(1)盈利能力以及可持续性。

银行的盈利能力主要通过相对指标来反映,即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

其中每股收益为净利润与年度末普通股股份总数之比,反映了股东投资于银行所能获得的收益。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与年度末股东权益之比,同样反映股东所能获得的投资收益。

(2)安全性。

对银行安全性的考察,主要看资本充足率、逾期贷款比率、坏帐比率等。

资本充足率越高、逾期贷款比率或坏帐比率越低,银行的安全性就越高。

(3)流动性。

银行流动性主要体现在资产和负债两个方面。

资产流动性是指银行持有的资产能随时得以偿付或者不遭受损失的情况下变现的能力。

负债流动性主要是指银行能够以按市场价格获得资金的能力。

流动性越高,商业银行遭受意外冲击时(如意外因素造成的挤兑等)的抵抗能力越强。

三、树立起适应于商业银行特性的投资理念
针对一般性企业的投资,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投资于成长型企业,以最大限度获得资本利得;二是投资于收入、业绩稳定的成熟型企业,以获得高股息收益率;三是投资于规模较大,资本增值和
收益潜力均比较可观的平衡型企业,在获得股息收益的同时追求一定程度上的资本利得。

我国公开上市的商业银行具有资本增值和股息收益的双重潜力,应该属于平衡型上市公司。

因此,对这类企业的投资,应该持中长期投资态度,通过商业银行的成长分享经济长期增长的好处,同时获得股息收益和资本利得。

相关主题